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旅行轶事

  • 作者:阿叶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7-16 17:24:27
  • 被阅读0
  •   旅行之所以迷人,让人乐此不彼,就因为旅行是人生路上的驿站,它一站接着一站,你永远不知下一站会发生什么。它是神秘莫测的,也是不可预知的,它激起了人类天然的好奇、探索、思考。

      歌德说:“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而在旅途中发生的许多轶事,不但为我们的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更是为我们的旅途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这些记忆,会给你平凡的生活带来欢笑。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这些轶事时不禁哑然一笑,原来,我经历过的这些事都颇有乐趣呀!

      雨中思南路

      我几次到上海,都与周公馆交错而过。这次在妹妹的儿子家久住,有了充分的时间。我决定这次一定要去参观周公馆,去看看这座久负盛名的,抗战结束后1946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俗称周公馆。周公馆现在是中国共产党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周公馆发生的许多故事,正是我想要了解和探索的。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上午,我和老伴两人先去了豫园,吃完中饭后立即赶往位于上海思南路的周公馆。

      我们乘坐地铁10号线,下了地铁站,根据高德导航指示,需要在思南路步行700多米才能到达周公馆。那天,雨一直下个不停,是夏天少有的凉爽天气,我和老伴一人撑一把雨伞,一前一后走在思南路。虽说雨淅淅沥沥的,给行走带来了麻烦,但是,我的心却是愉快的。思南路两边精美的建筑,让我有一种历史重现的感觉。两排高大的梧桐树在朦朦胧胧的雨中,别有情调。

      这里的建筑别具一格,既有法式的小洋房,也有精美的花园别墅。这些建筑历经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城市历史的活范本。每一座建筑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故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据说,思南路现在已经是旅行者的打卡地,更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打卡地。

      行走在思南路上,我仿佛看见诗意的女孩身着飘逸的连衣裙,选一座颇有情调的别墅,在道路两旁翠绿的梧桐树的映衬下,留下一张张仿佛穿越时空的倩影。不过,今天,可能是下雨吧,我竟然没有遇到一个姑娘。

      思南路两旁各式各样的别墅美不胜收,让我应接不暇,步行的劳累以及湿漉漉的感觉被新鲜和好奇取代了。正在这时,我手机的导航突然失去方向,原来箭头显示离周公馆还有200多米,现在箭头消失,让我不知所终。无奈,只好停下脚步用最原始的方法开口问路。只见路边有一个烧烤摊,边上聚了许多人。其中,有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小伙子独自站在人行道边上。于是,我走过去询问:“小伙子,周公馆在前面么?”

      “周公馆?不知道,没有听说。”听了小伙子的回答,我一颗心沉了下来,既奇怪又纳闷。

      “您找周公馆么?”这时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我耳边响起。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40多岁的在烧烤摊上的老外在问我。他高大俊朗,笑容可掬,语气和蔼可亲,让我顿感亲切。

      看来,他知道周公馆,至少不会和那个小伙子一样对周公馆感到陌生。同时,老外一脸认真的神态也逗乐了我:这个外国人会说纯正的普通话,还知道周公馆,真是他乡遇故知了,只不过这个故知是老外。

      其实,老外并不知道周公馆在哪里(我后来才知道,周公馆已经维修很久了),只不过,他很热心,见我在问话,就过来搭腔了。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个在外乡遇到的老外。

      我见四周的人都有些茫然,决定继续往前走,自己去找周公馆。这时导航却突然恢复了,显示周公馆就在路前方200多米处。我们赶紧往前行,一阵急走,发现200多米后的路边并没有我们翘首以盼的周公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用绿色挡墙围起来的一座小楼。仔细一看,有告示牌,上面写着周公馆正在装修,并没有开放。

      我有些惆怅,但并不沮丧,毕竟,今天领略了思南路的风光。据说思南路除了周恩来故居,还有许多名人故居:梅兰芳、杨森、卢汉、程潜、李烈钧……我想,至少,我来过了,更何况,还有那位很逗的老外。

      鲁迅故里的小河

      想去鲁迅故里,看看乌篷船,看看咸亨酒店,吃吃茴香豆,体味鲁迅笔下的故乡风情,听听孔乙己的“不多也!多乎哉?”。于是,我和老伴以及大妹妹一行三人相约去了绍兴。由于我心情的迫切,到绍兴的当天上午,不顾旅途劳顿,马上就去了鲁迅故居。下了公共汽车以后,跟着导航走到了一条小巷的巷子口。

      只见这条小巷不大,一条小河,大约7、8米宽,小河的左右两边是房子,房子类似徽派建筑,以平房为主,白墙黑瓦,一座连一座,密密匝匝。小河边有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应该有5、6米宽,小路通往小河对面的人家有小石桥连接。为方便河边人家洗洗涮涮,每一户人家都有台阶通向小河。这里有几户人家就有几座小石桥,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河上布满了小石桥。

      环顾四周,怎么不见人影?一时,我起了疑心:鲁迅故居是一个著名的景点,除了故居以外,还有鲁迅纪念馆。大凡来绍兴的人都会拜访鲁迅故居。所以,鲁迅的故居门前一定是非常热闹,异常拥挤的。怎么这条小巷如此安静?瞻前顾后,想找一个人问一问路。大妹妹眼尖,发现巷子口有一个中年人,男性,于是向前探问。原来,这条小巷是鲁迅故居的后门,对外开放的鲁迅故居和鲁迅纪念馆还得从这里前行300米左右,绕到前面的大路才是故居的大门。

      我豁然开朗,果然是鲁迅故居啊!江南水乡,乌篷船咿咿呀呀。当年祥林嫂从乡下坐乌篷船到鲁迅家帮佣,是不是从这里登陆的呢?祥林嫂衣着朴实,一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样子,却健康、强壮,有着一身的力气。她怯生生的样子好让人心疼啊!

      乌篷船很小,用竹席卷成半圆形形成棚子,若是读者以为坐乌篷船的人是坐在棚子里面,那就大错特错了。乌篷船的棚子又矮又小,容纳不下客人。所以,客人就只能坐在棚子外边的座位上。由于船很小,只能坐2、3人。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乌篷船的想象,我一直以为客人是坐在乌篷船的棚子里面的。看来,什么事情还得亲身经历,靠想象是不行的。

      望着眼前的小桥流水,白墙黑瓦,青石板小路,石板小桥,不禁被这里的伟大与平凡折服。也许高德地图知道我的心事,将我导航到此,见到了别样的江南风情。或是鲁迅的灵魂引导着我,让我见到了更加真实的鲁迅故居,见到了真实的鲁迅童年生活的环境。

      我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生活中有时候产生的错误和偶然发生的事情,会让人们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这被误导的小巷之行,太值得了。想到此处,我不禁会心一笑:美丽的误导……

      “躲婆弄”巧遇蔡元培

      但凡到了绍兴,是一定要去拜访“书圣”王羲之的。我们一行三人跟着导航在一条悠深的小巷子走了500多米,走过一座小桥才到了王羲之故居。

      站在小桥上我有些疑惑,这眼前除了一座沿河的亭子,王羲之的雕塑,桥下悠悠的乌篷船,和在桥上拍照的游客,并没有一处显示出这里就是王羲之的故居。我差一点以为自己走错了。

      可是,导航显示就是这里,应该不会错。于是,我问了问在小桥上休息的当地人,他们告诉我:“王羲之的故居还要往前走,一直走到巷子的尽头,那座黄色的寺庙就是了。”这让我更加疑惑了,王羲之的故居居然是一座寺庙,莫非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于是,我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心急火燎地向那座寺庙走去。寺庙距离桥头还有些远,我们三人一路急走,大约10分钟后,这座奇特的王羲之故居进入了我们的眼帘。从外部打量这座寺庙,感觉与其他寺庙并没有什么两样,从门外窥探,里面香烟缭绕,众人在拜佛。大门的门楣上写着“戒珠讲寺”,另一个门的门楣则写着“书圣故里”。看来,这戒珠寺的由来一定有故事。

      想到此,我茫然四顾,果然,不远处的墙壁上题着几个大字:舍宅为寺。我走过去,仔细阅读内容,才明白了大致:“相传,王羲之有两样爱好,一是喜欢鹅,二是喜欢大个的宝珠。一日,王羲之正在玩赏一颗宝珠,有一位与他来往甚密的僧人朋友前来拜访,王羲之连忙将他请到书房叙旧畅谈。送客之后,王羲之突然发现放在桌上的宝珠不见了,心中便怀疑是这位僧人“顺手牵羊”。此后,便对这位僧人渐渐冷淡起来。僧人闻知王羲之冷淡自己的原因后,心中悲愤,一时想不开,就自尽了。

      几天后,王羲之家中养着的鹅群中,有一只鹅忽然死去,家人在剖鹅时,在鹅肚子发现了那颗丢失的宝珠。王羲之一见到这颗宝珠,就想起僧人的冤死,心中十分沉痛,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舍宅为寺”,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修建了戒珠寺。

      我在舍宅为寺的故事前沉思,王羲之不但是书圣,其为人也是高风亮节啊!一次误解,终身赎罪。这个戒珠寺对世人也是一种警戒,一种提示,一种内省。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进入戒珠寺,而是转身准备离去。当我们一行往回走了十几米的时候,一个弄堂口的“躲婆弄”三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我不由又是一阵惊喜,难道书圣还有什么故事?去看看,我招呼他们两人。一看内容,果然精彩有趣:相传,有一天人称“王右军”的王羲之走在回家的路上,过一座小桥时,见一老妪坐于桥头,烈日下出售几把做工并不精巧的六角竹扇,每把五文钱。王羲之怜之辛苦,拿桥头店家笔墨,在每把竹扇上题写了几个字,老妪见状一脸愠色。王羲之说:“可说此为王右军字,每扇可售一百文。”果然,行人见扇,听说是王羲之写的字,纷纷争购,转瞬告磬。

      这座桥,后人便称为题扇桥。老妪见有利可图,第二天又抱来二十多把扇子,王羲之看了,又在扇子上写了字,很快也都卖完了。第三天,那老妇人竟然弄来一大堆扇子,坐在桥头等王羲之。王羲之知情后,绕道走一条行人较少的小巷子回家。这条小巷子就在我的眼前,后人便称其为“躲婆弄”。

      这老妪,太贪心了,把王羲之都给吓跑了。两千多年了人们天天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谴责贪婪的老妪,老妪成了千古笑谈。

      这时,站在边上的老伴说,王羲之故里参观完了,我们准备回酒店吧!这里离酒店还很远呢。我则言犹未尽地东看看西瞅瞅,嗨,居然发现了新大陆:“躲婆弄”弄堂口的一块牌子上写着蔡元培故居,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双眼再看仔细,果然,是真的,是蔡元培故居,箭头所指方向就是在不远处的巷子里。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来,我还想回酒店后通过高德进行搜索,看看蔡元培故居怎么走,现在,不用费心了,蔡元培故居就在眼前。这无疑,给我的行程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一个东晋时期的书圣,一个北大校长蔡元培,居然,是同一条弄堂的。一千多年前的书圣和现代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他们如果相遇将会是如何呢?我想,当他们相遇在这个躲婆弄里的时候,是不是也相视一笑,错身而过呢?

      尾 声

      这些是我在上海寻访“周公馆”和绍兴寻访名人故居时发生的真实故事。三毛说:“在我而说,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思南路那位可爱的老外,寻访鲁迅故居时导航的误导,“躲婆弄”巧遇蔡元培,这些旅行中发生的轶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让我在异乡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它给我的旅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趣,和绵延长久的回味。

      2024.07.10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旅行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8850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