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冬吃火锅

  • 作者:唐高翔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12 09:06:43
  • 被阅读0
  •   冬吃火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到冬天,到了数九严寒,雪花即将飘飞的季节,也到了家乡吃火锅的时候。家乡的火锅融合着浓浓的情,弥漫着俨俨的味,它既驱散了冬日的寒冷,也让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幸福快乐的时光!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立冬以后,地处江南零陵的大山深处石岩头的家乡天气变得越来越冷,特别是到了晚上,纵然烧一火炉,也是面烤身上暖,风吹背还寒。这个时节如果一个个的菜煮着摆在桌面上吃,不一会儿菜就冷了,甚至还结冻,吃起来没啥滋味。这个时候最好的是吃火锅。我的家乡在大山脚下,有的是干柴、木炭,能为吃火锅提供最好的燃料。家乡吃火锅时,把干柴或木炭烧起,红红的大火是那样耀眼,是那样炫目,大火烧起后,母亲把铁锅放在铁制的三角架上,不一会儿,大火把锅底烧红,然后母亲就把猪肉切成条块放在锅里煎炒,待猪肉渣出油来,再倒进一大瓢井水,放上些家中制的酸辣椒再用大火煎熬,待锅中的水沸腾,然后放些家常豆腐、大蒜、葱花之类的佐料,就是一个色香俱佳的火锅。

      碰杯声共语声喧,玉箸纷纷斗绮筵,盏里人情干更满,锅中世故涮还鲜。火锅做成了,一家人就围在火锅边,端起饭碗,捧起酒杯,觥筹交错、把酒言欢,那火锅中的辣味、热味驱散着身上的寒气,那香味儿弥漫着整个屋子。火锅增加了温暖,驱走了寒气。一餐火锅下来,有时身上还得出一身的汗。汤少了又加水,肉少了加小菜,大家吃着谈着、快乐着幸福着。

      特别是到了腊月前后,家家冒火、户户生烟走到谁家都是火锅,那香味儿弥漫田野村庄。让人闻起来唾液欲滴。只是各家火锅的底料略有不同。有的是以鸡鸭为底料,有的是以猪肉为底料,有的是用鲜鱼为底料,有的是用羊肉为底料。因火锅食而不腻,味美无穷,诱人馋涎,堪称为寒冬里的“席上春风”,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大家围坐在火锅傍,喝着酒儿、聊着天儿,是何等的幸福快乐!

      作为舌尖上的美味的火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据考证,东汉时期即有火锅,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

      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宋人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因刚下雪岩石很滑,滚下石来,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而问止止师会不会烧兔肉,止止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桂做成调味汁,等汤开了夹著着片在汤中涮熟,沾着调味料吃。利用这样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觉得如此的吃法甚为鲜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面对眼前“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又将这吃法取名“拨霞供”。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吃火锅时,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臂共话,举箸大啖,温情荡漾,洋溢着热烈融洽的气氛。那种快乐无以言表。冬日吃火锅,不亦乐哉?(零陵唐高翔)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冬吃火锅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1384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