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游子故乡魂
自打1980年当兵离开家乡始,至今在外已经44周年了。游子老残。每次回老家总是脚步匆匆、身影闪现,心中觉得有些忐忑和愧疚。
11月上旬,回老家小住几天,与亲戚、同学战友和乡邻接触畅叙,聊解了心里的不安和思乡的愁绪。在与家乡行政村程文波书记茶叙和走访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领略了家乡的发展变迁,为新农村翻天覆地变化腾飞感到由衷喜悦。看到乡村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乡亲们安居乐业、富足祥和,村里产业布局合理、规划科学,村民敦厚、民风淳朴,脚踏故土,感慨万千。
在这片祖祖辈辈生活了几千年的热土上,我聆听了熟稔乡音的亲切,触摸了乡土脉搏的律动,灌注了振奋的精神力量。纵然已是深秋,依然有着缕缕春风拂面而来,激起了心中阵阵暖意,泛动了心海一池涟漪。
故乡给我留下了童年时的懵懂和欢乐,少年时的艰辛和憧憬,青年时的追求和向往。从小时候的挨饿到走出校门应征入伍,多年的努力拼搏一路走来,到今天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尽管当年苦难重重,却培养了我坚韧与顽强、踏实与勤勉,更浓厚了我和家乡的感情,这是一种永远挥之不去、无法割舍的情结。2018年中秋节前,惦念在家的老母亲,我曾在“思与远方”文学平台上,发表了倾情的《乡愁悠悠月正圆》散文,情丝万缕,那是心灵的真挚流露。
故乡像一条河,流淌在我心中未曾干涸过;乡愁是一汪深蓝的水,是先人的梦、后来者的歌,融汇于青山绿水中,圆梦于未来的日子里。我想:浮萍漂泊、落叶归根,若干年后,我会把自己生命凋谢的一抔骨灰也融进桑梓的江河湖海里,终生无憾地地道道做一个故乡远程归来的征夫。
土地恁丰年
我的家乡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许厝村,位于走马埭平原的西部、锦阳溪下游,整个行政村分成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近4000人,耕地2000多亩、山坡地近800亩,其中水田占多数,整个行政村的耕地全部被划入“走马埭耕地红线保护区”。
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杂交水稻”“无公害蔬菜”“淡水养殖”“农业生态园”主产业。尤其是结合耕地濒海、早年海水倒灌成为盐碱地实际,根据特点种植两季“海水稻”(红米、白米),亩产不菲。如今,我村是镇里水稻主产区,有“鱼米之乡”美誉,规划为福建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在,大部分耕地对外承包,外地种(养)植大户竞相前来承包经营,夯实了良好的创业和经济环境。村民们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一的农业结构模式,纷纷走出农门,到县外、省外甚至国外打工创业,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家家户户盖起装饰考究的楼房,很多人还在县城、市区购买了商品房,农村孩子进入县城市区学校读书,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
我们漫步于村前广袤田野,田间水泥道路纵横笔直,驱车行进在村庄3公里长、2车道宽的水泥公路,放眼远眺,满眼壮丽风光锦绣。回想当兵前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阡陌的田间小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啃了多少泥巴;当兵后每次回家探亲,从县城下车后转车到乡镇(公社),背着行李、带着妻女,再步行在蜿蜒的乡间沙土路上,几公里路程要走一二个小时才能到家,辗转几回出入极为不便,似跋山涉水一样辛苦。
早期,大队、生产队主粮一贯是水稻和地瓜,土地贫瘠、口粮不足、半饥半饱,记忆犹新。乡魂热血。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嗅着家乡的泥土芳香,只见稻浪翻滚、谷粒压弯了稻杆;田间套种的蔬菜在金光下泛绿,充满了生命气息和勃发的盎然生机;150多亩的水产养殖池鱼虾遨游、鲟只踩水、海蛏蛰伏,每年几万元承包费增加了村财的收入;几百亩的田园既是耕地也是湿地公园,正在逐步打造成观光的胜地,道路、景观、灯光、小火车游览专道正在筹划、建设和完善之中;南侧临海的护堤岸既有防海水灌入功能,也有通车和人行散步的便利。据程书记介绍:村财每年有40多万元的收入,还将对下湖自然村300多亩大棚蔬菜进行改良,初步设想在护堤河侧空地,建造一些民宿,供游人住宿、泡茶、观鸟、观田、观山海。拟投资200万元,将石化园区取土施工便道铺成正规车道(含周边景观绿化),在各个自然村选择一些杂地,开辟几个停车场,方便村民停车,避免路面交通阻塞。
在我仔细聆听和沉思之际,不远处传来了“噔噔”“咣当咣当”声音。抬眼望,架高十几米的福厦高铁正以300多公里时速风驰电掣地从村前由南向北疾驰而过;雪(南安雪峰)肖(肖厝)线(原漳泉肖线)黄塘至肖厝铁路列车满载原油,从北向南轰隆隆而去。两列电车交错闪过,构成了一幅立体曼妙的现代乡村风景画。这车影、速度,如同带着我家乡前进的步伐节奏,让我一直深情地目视着它的身影远行!
绿意无边碧
许厝行政村坐北朝南,五个自然村自东而西一字排开错落。背面有绵延的山丘拱卫,山上植被茂密,相思树葱茏翠绿欲滴;南面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渠银链;东面紧邻镇区,是村居进入“辋城”的东大门;西面紧挨福厦324国道和沈海高速公路,交通便捷,环抱山河,自然位置优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村“两委”把发展现代农业和保护绿水青山、治理河道、垃圾处理等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手段相结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涵举措,取得了长效。无论走到那里,眼前皆见花红柳绿、瓜果飘香,梧桐金黄、芦苇摇曳,芳草萋萋。屹立在锦阳溪入海口的水闸,高耸巍峨,在夕阳的映照下八道闸门格外夺目,是河海的隘口,犹如雄关镇守。我上高中时候,每天早晚都要从锦阳溪水闸经过,跨越青龙桥再沿着羊肠小道翻山越岭到达辋川中学。那个年代,围海堤岸狭窄泥泞,每逢雨天寸步难行,如果穿着鞋子就沾满了泥巴,像粘着502或踩到粘鼠板一样黏黏糊糊,光脚提着鞋子挪步,滑倒也是常事,不亚于溜冰场上的趣事。
雪泥鸿爪,过往历历在目。当年求学的艰辛路早成历史陈迹,取之的是一条铺着水泥护岸石堤坝的幸福路。这条坝路内侧,乡亲们称之为“外埭”,意即围海造田的大片土地,内围是一望无际的锦阳溪湿地公园,外围是锦阳溪红树林保护景区。锦阳溪红树林保护景区连片4千多米、面积达2000多亩(其中我村占800亩)、连接4个行政村。多年的海水涵养,这些红树林娇艳挺拔、长势旺盛,枝上鸟集鳞萃、白鹭翩飞,有100多种鸟类栖息其间,树林下还生长着红鲟、跳跳鱼等海洋动物。
面对青翠的群山,我追忆起青葱的岁月。向南遥望,我的母校就坐落在对面的麒麟山下,那里曾经激昂着当年学子苦读的热血、萌动的青春,我从这里走出校门、步入军营,从此成为游子,成为几十年家乡的“客人”。四十多年了,那山峰山脉的轮廓、学校的规模、老师同学们的模样,今天依然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心怀里。
抱宝怀珍。这次家乡之行,我没有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而是定神细视、认真贯注地把家乡的山水田园和历史文化摄入眼中、揽入怀中,温热乡愁。文波书记领着我们从东到西走遍整个行政村,置身于热火朝天的锦阳溪改造建设工地,现场看到清淤砌渠挖掘机轰鸣,感受到县、镇、村各级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一切为了人民不是空喊的口号。
功在千秋,舍得投入,锦阳溪河道治理改造共8千米(河道两侧各4千米),投资2000多万元,涉及和造福4个行政村(上下游各2个)。两岸要铺设各3米宽的沥青路面,分别划设为车行、人行和健身自行车道,既达到水土保持、河水清澈目的,又有便民交通出行和观光健身功能。在惠安县辋川镇河务管理中心,挂牌成立了“惠安县人民法院环境司法保护法官工作室”,把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层面。2021年12月,我村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六个部门联合授予“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古村文脉厚
许厝行政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2004年被惠安县人民政府评定为革命老区村。村里文物遗迹和历史故事众多,各个年代英才辈出,积淀着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闪耀着无尽荣光。
1947—1949年,乡村学子程土金积极参加该校地下革命活动,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受组织派遣回老家许厝村开展革命斗争地下活动,以家乡为活动据点,先后发展了一批有志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税、抗粮革命活动,组织发展地下武装力量,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讲革命故事、分发宣传单、开展反苛捐杂税,同时成立了中共许厝地下党支部。支部成立后,在上级工委的领导下,组织地下武装力量配合三朱区工委镇压反动乡长行动,击毙伪乡长、伪刑警队长,震撼了国民党反动力量。1949年夏天,为迎接惠安县解放军南下大军,许厝党支部组织发动群众,筹措枪支、粮草、参与修筑公路,保障解放军车辆畅通无阻,有力支援了惠安及厦门的解放。
古村法石自然村是我家所在村,古籍记载着“金钗买圳”的故事,村前一块巨大石头上早期镌刻着宋代初期清源南康郡王仙游枫亭人陈洪进父女带领村民开挖金钗圳(一条绵延村前15余里河渠)的美丽传说,以及各朝各代的石刻,可惜1965—1975年因(公社)建设所需此石被毁一半,石头的命运连同典故成了历史的风烟飘走了。
许厝自然村凤山社(寺改为社)现在仍供奉着陈郡王和陈姑娘神祗,香火不断,纪念陈郡王父女出面调解法石自然村七个姓氏因在凤山脚下建造宗祠大宗小族纠缠械斗,颂扬感激其平息事态的功劳。
埭岸头古街清末民初商铺林立、生意兴隆。下湖自然村的宝林寺建造于元末明初,为佛教圣地,在那个“破旧立新”年代被毁,旧址是后期修造的,院内“深井”一棵千年的龙眼树挺拔参天,树干上几处长出色泽黝黑的灵芝,饱经沧桑仙风道骨。一块边角破损的“宝林古寺”石匾倚靠在树头的围基旁,那是当年宝林古刹的原始门匾,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无奈。在各方善男信女和热心乡亲的慷概解囊捐资助力支持下,一座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宝林新寺矗立在旧址的后山丘上,节日、庙会日,烛光明亮、灯光流明、香烟袅绕,热闹非凡,被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宗教活动场所”。赵炉自然村建于明朝的凤山古地宫,建于清朝的文昌宫,古朴雄浑,为村民祈求平安添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个自然村都有自己的人文景观。许厝行政村新的领导班子,致力于乡村的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新农村不断涌现新气象。整个行政村建有6个大小不一的文化(广场)公园,总面积达4910平方米,每个公园都有自身的主题特色:有的体现革命老区红色氛围,有的突出普法教育和文化宣传,有的寓意以史明鉴、寻史求道,有的是生态休憩园林,有的是文体活动广场,有的是知行合一启示录。全村建置了3个老人活动中心,配套有门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读书室,设立了新时代文明站。
志士先驱。许厝行政村自清代以来风起云涌、人才辈出。
胡熊,自幼习武,清道光年间参加乡试获得武举人功名,因不满清廷腐败无能、欺压百姓,放弃功名秘密加入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回闽活动人,与永春籍林俊、泉港籍邱二娘、惠安净峰籍张炉等人,武装反抗清军,揭竿为旗进攻惠安县城,后因援军不足起义失败,法石祖宅被清兵焚毁,妻儿被捕杀,家人被迫流亡台湾。
程道南,清道光年间赴京考试高中进士,因名字与道光皇帝“道”字犯了忌讳,差点被道光帝治罪,后经朝中一大臣建议,原来程道南名字早于道光帝,才免于治罪,最后道光帝只“恩赐”个进士,一辈子没有得到朝廷重用。距我家房子300米处一块石头上,留有程道南墨迹“仙峰掌”,那遒劲的笔力犹见其雄心壮志未酬。
下湖自然村人陈星、陈心一,在嘉庆《惠安县志》《福建通志》等志书中均有举人、武魁记载。
英烈流芳。昔日贫瘠的土地照样养育了一批有为的赤子。朱联发、程土金、程德春、程水春、程复华、程木法,解放前纷纷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活动,在村史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录。程荣桂,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在战场上失踪,成为烈士。我的宗亲大哥胡清海,1979年2月在南疆战斗中光荣牺牲,荣立二等战功。英魂应有同来约,初心如虹溅花红。
碧水共天潮正涌,风帆鹏举鼓已擂。许厝行政村已制定了村庄建设(2020—2035)规划,涵盖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20个项目,未来可期,新美如画。2023年4月,泉州市作协组织部分作家到我村进行采风活动,美篇纷呈,泉州市作协主席蔡飞跃赞誉:“许厝迭现的画面连缀文化传承”,泉州市知名作家杨新榕着墨:“时尚的奢华与历史的韵味在许厝交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