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村道变奏曲

  • 作者:刘锋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1-22 00:12:12
  • 被阅读0
  •   在西安市长安区西片,我的家乡姜仁村是一个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大村。人口众多,占地面积大,街巷纵横,道路四通八达。以村委会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条主街,每条主街都与长短不一的街巷相通,如同一个巨大而规整的棋盘。

      从蹒跚学步的幼童到健步如飞的中年,我几乎穿过每一条街巷,走过每一条村道。这些大大小小的村道,无不烂熟于心。无论过去多少年,它们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的家乡也沐浴在搞活经济的暖阳下,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责任,家家户户沉浸在分田到户的喜悦之中。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村民,还是那些村民。不一样的是,每个人似乎都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无一不焕发出激情四射的干劲。田野里茁壮的庄稼,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与丰收的景象。

      始料未及的是,几乎每年随着秋收时节临近,总有一场令人备受煎熬的连阴雨,给了人们当头一棒。但节气不等人,秋收过后,还要及时秋播。面对早已熟透的庄稼,人们不得不顶风冒雨进行抢收。无奈村中所有的进出道路,无一不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在雨水的侵蚀和行人车辆的碾压下,变得更加泥泞不堪。无论是人力的架子车,还是机动的拖拉机,如同蜗牛般艰难行进着,给生产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

      秋收秋播之后,道路越发难走,成为笼罩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云。好不容易盼来天气放晴,人们纷纷自发地拿着铁锨,把坑洼不平的路面铲平。还未等路面完全干透,一场雨过后,又变得泥泞不堪。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不仅是一句实实在在的流行语,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变化,更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村民,摸摸干瘪的口袋,根本拿不出富余的钱修路。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秋去冬来,进入农闲时节。人们灵机一动,用拖拉机从砖瓦厂运回过火后废弃的炭渣及砖块等,铺在路面上。这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硬化道路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路面坑洼颠簸的现状,却不再像以前那样泥泞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遇到雨天,只能窝在家里,足不出户,仰天长叹。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村民们相继拆掉了土木结构的瓦房,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世纪过后,随着汽车下乡政策的落地,惠及千家万户。人们的出行工具,也是鸟枪换炮,由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家家户户门前停放的小汽车,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天长日久,村里依旧坑洼不平的土路与一街两行的整齐的楼房,形成巨大的反差,实在是大煞风景。尤其是小汽车进出村子不是轮子打滑,半天挪不了窝,就是即便勉强可以通过,也是飞溅起浑身泥水。倘若谁家过红白喜事,在街道上搭棚待客,前来做客的亲朋无不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于是,修路再次被人们提上议事日程。经过村民代表商议,一致决定集资修路。根据各家各户的庄基宽度,分摊费用。说干就干,在村里一些热心人的带领下,分工协作。有的开着卡车移走堆放在街道上的杂物,有的开着挖掘机拓宽铲平路基,有的根据路宽布置预制挡板,有的开着搅拌车从商混站运来混凝土,有的用磨平机打磨路面……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路修到谁家门口,有的主家端杯水,有的主家递根烟。几天工夫,整个村子街道的土路,全部都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更令人欣喜的是,路修好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整修一新的街道,在路边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平坦而整齐、宽敞而明朗。路边也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即使到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整个村子旧貌换新颜,人们的脸上荡漾着无法形容的喜悦。

      从此,无论是出行,还是生产运输,人们行走在这样平坦、方便、快捷的路上,无需受泥泞之困,颠簸之苦。从此,人们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的指引下,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信心更足,脚步更坚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我想,家乡的一条条崭新的村道,如同一根根琴弦,必将弹奏出更加优美别样的乐曲。

    【审核人:站长】

        标题:村道变奏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2387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