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王树民:月照清秋

  • 作者:沧海泛舟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8-25 10:22:21
  • 被阅读0
  •   立秋过后,一场又一场的雨,将火一样的暑气一丝丝地剥离,秋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浓重了。

      随着季节的逐渐深入,气温也必然会相应地下降,早晚凉爽,舒适宜人将成为一个时期的新模式。

      中元节过去,八月十五就为时不远了,大秋作物先后会进入成熟收获时段。这时候的天空是湛蓝的,飘浮在空气中的味道是青青的、甜甜的。经过夏雨的反复洗礼,清新就成为了主流色调。尤其是走进广袤无垠的田野,仰望,晴空万里;翘首,青纱连绵。就连飞过的鸟儿,嬉戏的麻雀,都无不带着一种激情中的喜悦。

      有人把立秋后的一段时间称为初秋,也有人称之为浅秋……初秋也好,浅秋亦罢,经过了一夏的熬煎,终于等来了秋。尽管暑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但是总算逃离了蒸笼式的“桑拿天”,让人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正如唐代孟浩然在《初秋》中写的那样:“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霞光。”

      初秋枝头的叶子,虽仍闪着丰盈的绿光,但隐隐约约间,已透露出一丝老气横秋的气息。所有的花开在这个时候都有了结果。玉米的饱满,谷子的沉甸,用不同的方式炫耀着自己的功劳;白白的棉花,红红的高梁,就像是画家手中的笔,将鲜明的色彩点缀于绿意之间,不但和谐,而且灵动。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会陡升一种感觉,仿佛瞬间沉浸到半个多世纪前的乡土浪漫氛围中。

      对于秋季,从古至今,人们习惯以初秋、仲秋、深秋来划分,基本上反映出了各个阶段的鲜明特点。我喜欢秋天,尤以仲秋为甚。这个时期的秋天,是饱满多情的,雍容华贵的;是充滿期待诱惑的,是令人激动喜悦的。

      月明时节,秋更显得妩媚多姿。银辉泻地,静㴵袭人,茫茫田园,唯有虫鸣。此时境况,用一个“清”字概括形容,颇感贴切。溪水是清澈的,风儿是清凉的;心情是清静的,精神是清爽的。

      一组画面,纷至沓来。父亲抽着旱烟,光着脊梁,月光下坐在街边青石板上,与邻里憧憬着丰收的愿景,享受着那份农民心中特有的幸福和惬意。

      母亲借着月光,飞针走线,利用晚上的空闲,赶制着我们姊妹几个的越冬棉鞋。她神情专注,轻松自如,像在加工着一件精致的工艺品,精雕细琢下俨然是一位艺术大师。

      村民们生产队部记完工分后,三三两两相随而行,议论着天气,臆测着收成,一个个溢出的那丝开心,把小确幸诠释得清晰分明。

      我们这些玩童,趁着月色,东躲西藏,无忧无虑游戏着。已嫌村子里地窄,就置身村外,钻进没顶的玉米、腰深的谷子地里,有时竟跑出公里开外,把捉迷藏玩到了极致。夜深不归,爹娘大呼小叫,喝斥谩骂,上演了一幕幕既滑稽可笑,又趣味十足的好戏。

      月照清秋,是一种静态的美,又不失为一种动态的美。这种美,不是人们轻易就可感受到的。它需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心境,才能理解到这种特殊美的幽深意涵。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千秋古诗,将秋天的月,月下的秋,描写得维妙维肖。把秋、月、情、思、意、景等刻划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我钟情月照清秋的氛围,特别是当明月临山而挂,远景近情浑成一体,交相辉映,月朦胧,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朦胧的夜,朦胧的情,朦胧过后回味无穷。

      月照清秋,清秋拱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宋代程颢的《秋月》,将人带入了一种世外桃源,恍若仙境的画图里。肉身在升华,情感在升华,大有超凡脱俗的飘忽之韵味。

      月色、秋色,淡浓相宜堪仙境;

      远山、近山,起伏连绵皆画卷。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树民:月照清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9951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