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时,曾担任过徽州、庐州知州的胡彦国作有一首诗,名曰《三老堂》:
历阳宾主昔多贤,三老风流二十年。獬豸(xiè zhì)冠中曾补衮(gǔn),凤凰池上迭擎天。
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戴的帽子。獬豸,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补衮,规谏补救帝王过失。凤凰池,禁苑中的池沼,后指宰相等名臣。迭,接连。擎天,寓意朝中重臣。
诗中高度称赞了历阳“三老”政绩卓著,是当时的辅弼良臣,贤名播之四海。
“三老堂”在哪里?诗中已交代明白,即在历阳,今天的安徽和县。据相关史料记载,秦置历阳县,宋时已更名为和州,州治后建有一“三老堂”。宋人写诗,涉及官职、地名,喜欢用前朝旧制代指。
和州“三老”具体指谁?《舆地纪胜》(卷四八《淮南西路·和州》)中明确:三老,指的是北宋范纯仁、刘挚和傅尧俞。他们三人年龄相近,个性相近,都曾任过御史等谏官,朝堂上敢于直言,先后被贬出任和州知州。
和州建“三老堂”作何用?答案是专为祭祀。因为这三位知州才华出众,为人刚正,能诗善文,政治上有作为,文学上亦有建树,所以后人纪念。“三老堂”今已不存,但他们将流芳百世。
范纯仁:“布衣宰相”
范纯仁(1027—1101年),字尧夫,谥号“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
他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的次子,妥妥的“官二代”。在父亲的教诲下,他身上不仅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习气,反而品格十分高尚,有四点十分为人称道。
1、不恃贵而骄。范纯仁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很刻苦。相传,夏天他躲在蚊帐里专心读书,因过于用功,把蚊帐顶都熏黑了。17岁时,因父亲荫泽,他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正九品),可坚决不就任,并说“赖恩泽而生,吾耻之”。1049年,他23岁时进士及第,是凭真本事考的。后来,他历仕五朝,两次拜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居高位不骄横,荐人才出公心,曾说过:“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2、不挥霍奢华。范纯仁说过:“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他一辈子力戒奢侈,俭朴勤勉,人称“布衣宰相”。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某日,他留同事、秘书监晁端吃饭。事后,晁端说范纯仁一惯粗茶淡饭,今天“居然上了两小簇肉”。晚年,他把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投入到“范氏义庄”,并五次修订规章,使其父首创的民间慈善机构发扬光大,泽被乡党。
3、不薄情寡义。考中进士后,朝廷先后任命范纯仁为江苏武进、河南长葛知县,他皆不赴任。之后,又改派为知县,仍不赴任。什么原因?他说“我岂能以禄食为重,而轻离父母。长葛虽近,毕竟会影响我孝养亲人”。直到父亲去世后,他又守孝三年,才出仕襄邑(今河南睢县),担任知县。上任时,他带着哥哥范纯佑。纯佑早年随父从军,驰骋疆场,不幸患有心脏病。纯仁一直侍奉,直到哥哥49岁去世。
4、不逢迎谄媚。在地方为官,范纯仁勤于政事。在朝为官,他敢于发声。比如,英宗(非仁宗亲子)朝“濮议”中,他逆皇上之意,反对认其生父赵允让(濮王)为“皇考”。再如,他开始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掊(póu,搜刮)克财利”。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他却站出来反对这一做法,认为新法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全盘否定。所以,他多次遭贬。甚至去世后,因政治遗言《行状》,他和弟子、记录者李之仪立即遭人攻击,李之仪更因此而下狱,吃尽苦头。
1093年,范纯仁年事已高,因直言被贬湖北随州。一年后,又迁湖南永州。在这里,他先是寄居,双目近乎失明,几经劝说,才肯换一新居。
《零陵移居》:
不起移居念,全因废两眸。门闾俱莫辨,隘陋亦何忧。瞑鸟离巢远,盲龟待木浮。平生安稳少,盖乏措身谋。
闾,门。隘,狭小。瞑,闭着眼睛。措身,安身。
从高位跌落,诗人不以为意,坦然面对,很从容。
总之,若论名气范纯仁不如其父,但他的品格、事功不让其父,职位甚至在其父之上。
范纯仁任和州知州是1070年(熙宁三年)。到任后,依旧勤政爱民。相传,他筹划在横江河(今得胜河)上游建桥,方便百姓生产生活。桥建成,乡人感念称之为范桥。
范纯仁诗词颇多,《宿州元太守北楼席上》、《鹧鸪天﹒和持国》都很有名,与和州紧密相联的有两首。
《历阳彭卫字明微弃官养母筑堂名曰寿燕取寿老燕安之义得古人养志之道作诗以纪实》:
养亲不择禄,昔有仕为贫。唯有席先畴(chóu),足以供昏晨。超然舍禄位,一志亲耕耘。既无王事盬(gǔ),亦免贾用勤。鸡豚畜以时,梁稻盈仓囷(qū)。处身但清约,甘旨极鲜珍。堂上垂素发,含饴弄儿孙。綵(cǎi)服不离膝,终日常欣欣。园中复构室,花竹围四邻。窗户俨罗列,开阖随寒温。慈颜纵游适,日涉不为频。雅当寿燕名,安康保灵椿。门多长者车,间可延嘉宾。讲道资朋友,德誉日以新。孝诚动金石,岂独化乡枌(fén)。显扬久益大,圣世求忠臣。
畴,田野。盬,停止。囷,圆形粮仓。甘旨,奉养双亲的美食。綵,同彩。灵椿,喻年高德劭(shaò)的人。乡枌,家乡。
这首诗很长,语言浅显。诗名交代了作诗的缘由,诗中主要记述了和州人彭卫,为侍奉双亲,毅然辞官归隐。他不仅自己耕种,建小屋,种花木,还与朋友讨论学问。“寿燕”为堂名,寓意吉祥美好。田园生活虽简单,但充满了家庭温馨和天伦之乐。
彭卫的孝心感动天地,影响乡邻和世风。作者大声歌颂之,说明他既向往自由生活,又崇尚道德楷模。
《李师中待制挽词二首》:
其二:历阳相遇日,流落喜俱存。不起骚人叹,唯知圣主恩。蟹膏红满箸,蚁酒白盈尊。岂谓江边别,深情不再论。
李师中,北宋名臣,诗人,志大才高,颇有政绩。他任过天章阁待制,曾被贬为和州团练副使。他比范纯仁略大,俩人和州有交集。1078年,李师中去世,范纯仁满怀深情,作诗悼念,高度颂扬。
刘挚:含怨而死
刘挚(1030—1098),字莘老,河北东光县人,30岁中进士甲科。他才华横溢,酷爱学习,治学严谨,谥号“忠肃”,著有《忠肃集》等。
刘挚一生刚正不阿,忠贞爱国,正气森严,《宋史》论曰:“骨鲠”。他仕途不坦,多次被贬。好友苏轼在《刘莘老》一诗中说:“如今三见子,坎坷为逐臣”。
刘挚很有才干,关心百姓疾苦,政治上反对新法,屡次直言,曾被贬为衡州监管盐仓。最后身居高位,升任尚书右仆射。
1091年(元祐六年)后,刘挚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产生矛盾,遭依附吕大防的杨畏等弹劾,被罢相,贬山东郓州、湖北黄州等。1097年,他又被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不久含怨而死。
即使刘挚已死,朝中奸党还继续迫害他的家人,将之流放瘴疠之地岭南,受尽流离之苦。他的儿子刘跂(qí)在《谢先公复官表》中云:“岭表数岁,门中十丧,举家迁离,先臣客殡于他所;有司逼迫,老母病终于半途。骨肉无民相收,道路为之流涕”。好在高宗时,刘挚受到公正对待,追赠“太师”。
刘挚富有文才,《忠肃集》流传广泛,被《永乐大典》收录。他的诗不少,五言七言均有。在和州,他有诗《题和州云荫轩》:
古木无年岁,新亭托隐栖。交涂寒纛(dào)整,垂荫乱云低。明暗苍烟合,深沈绿幄(wò)齐。雨回阴径外,日隔画檐西。凉露缘虚滴,珍禽占密啼。仙家青桂洞,隐士碧萝溪。覆冒均松盖,妖秾笑李蹊。坐疑秋色早,境与世尘暌(kuí)。地惜开轩晚,名因寓意题。还当推大荫,天下一民黎。
纛,军中大旗。幄,帐幕。碧萝,女萝,一种绿植。秾,艳丽。暌,隔开。
诗题云荫轩,惜此轩已不存。诗中借写轩,描绘了周遭自然之景色。古木参天,新亭隐藏,旗帜招展。云影低垂,苍烟绿幄,雨雾缭绕,珍禽鸣叫,清静高远之境,最适合高士隐居,最后,诗人希望天下黎民同享福祉,表达了仁爱关怀的价值观。
刘挚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1082年(元丰五年),时在礼部侍郎任上,作为正旦使,他出使契丹,主要是祝贺新年(双向)。由冀入燕,一路所见,他深有感慨,写下不少诗篇抒怀。
《城北》:
寒门秋色阵云飞,雉堞烟青画角悲。河坼(chè)波涛含赵魏,星分毕昂半华夷。太原猃狁(xiǎn yǔn)当征日,瀚海单于欲战时。六十万兵闲饱死,惟怜山后八州儿。
雉堞,古城上的矮墙。画角,古代乐器。坼,裂开。毕昂,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系,古人认为它们是冀州的分界。猃狁,当为匈奴别称。
诗人描写边塞景象,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大家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无力收回燕云十六州。如今,山河阻隔,双方对峙,太行山北侧的百姓遭殃。最后两句,诗人十分忧愤,怒斥那些无事的官兵,朝廷白养了。
《城北庭》:
边草连沙白,燕云拥汉青。将军眠塞垒,使者拜王庭。金帛三千乘(shèng),和亲七十龄。豺狼甘血肉,骐骥老林烱(jiǒng)。秋色榆将落,书生涕但零。边尘何日靖,愿一震皇灵。
乘,量词,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林烱,山林。靖,安宁。皇灵,祖先,皇帝。
年年输送金银,诗人期盼国家早日强盛,心有不甘,泪水和着树叶纷纷而落,写得十分感人。
刘挚的子孙很争气,多有成功者。他儿子刘跂、刘蹈,1079年同中进士。刘跂还特别优秀,学识渊博,集文学家、易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古琴家于一身,著有《学易集》8卷。
巧合的是,1004年,刘跂也曾作为正旦使出使辽国。出使途中,刘跂作组诗《使辽十八首》,记录了沿途所闻及异域风土民情,抒发心中感慨,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傅尧俞:“胸无城府”
傅尧俞(1024—1091年),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居河南济源。他是诗人、书法家,10岁能做诗,20岁进士及第。谥号“献简”,著有《傅献简集》《草堂集》等。
傅尧俞历经四朝,清廉正直。初为官,在庐州(今合肥),后官至御史、吏部尚书、中书侍郎等。他对人真诚,胸怀坦荡,心口如一。“胸无城府”这个成语就由他而来。
史书评他:“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司马光赞他:“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於钦之见焉”。他在世有贤名,死时,宋哲宗都驾临哭悼。
傅尧俞仕途也很坎坷。因反对新法被贬,一度削职为民。在“濮议”中,他和范纯仁观点相同,讲话又直,所以惹怒皇帝,一同被贬。1066年,范纯仁贬为安州(今湖北安陆)通判,傅尧俞则贬为和州知州。
屡遭迁徙,奔波于途,傅尧俞曾有诗赠友。
《寄王微之》:
当利江头最僻州,怀人惟是数登楼。绿樽连日不成宴,飞盖满城无旧游。
和州有地名当利港,贺铸《历阳十咏》中注:在“县东南二里,下通大江”。飞盖,指车行如飞。
地处偏僻,仕途失意,诗人感慨万分,他虽寂寞惆怅,却很豁达,并不颓废。
傅尧俞与司马光、黄庭坚、文彦博等是朋友,与苏轼有交集,感情很好。1077年(熙宁十年),苏轼被任命为徐州知州。此前的知州就是傅尧俞,此时他被贬至河南黎阳县,担任小小的仓监了。
“乌台诗案”后,苏轼谪居黄州。傅尧俞惦记,派人看望并求新作。于是,苏轼手书前《赤壁赋》赠予,此手卷现为书法精品。在赋的自跋中,苏轼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使人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刚经历“乌台诗案”,谨慎的苏轼能如此,很不简单了。
傅尧俞时常想退隐,后在老家择地盖了一个草堂。苏轼、司马光等都因之作诗。
苏轼《傅尧俞济源草堂》: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仓黄,仓皇。卜筑,定居之意。龙雏,竹笋。
东坡先生说,傅尧俞很有远见。现在树木长成,风景似画。邻居都知道先生爱竹,一同为他看家,连院子边的笋子都要好好保护。
司马光《寄题傅钦之源别业》:
县郭遥相望,修篁百亩余。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
涑(sù)水先生说,傅尧俞很有品行。竹林百亩,清水悠悠。环境如此之好,田园生活多么惬意,只有品德高的人才配享受。采蕨,有隐居不仕之义。
对自己的草堂,傅尧俞是满意的,他曾题诗《读书》:
吾屋虽喧卑,颇不甚芜秽。置席屋中间。坐卧群书内。横风吹急雨,入屋洒我背。展卷殊不知,心与古人会。有客自外来,笑我苦痴昧。且问何致尔,我初尚不对。强我不得已,起答客亦退。聊复得此心,沾湿安足悔。
芜秽,犹荒废。痴昧,愚昧无知。聊,姑且。
条件简陋,读书为乐。客人笑他,诗人乐道。
和州史上有“三老”,堂虽不存,贤名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