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里是太行的余脉。
一座山一座岭,一座岭一座山,连绵起伏。
山里人就住在这些山山岭岭的褶皱里,垦种土地,埋下种子,祈求天上的龙王降下甘霖。
然而,这里的山坡上有时成年累月连个云彩影儿都瞧不见。风调雨顺只是贴在春联上的美好愿望罢了,这里只有十年九旱——山丘地,最怕旱,十年就有九年歉,收了吃顿柿糠饭,灾了逃荒去要饭。水成了山里人的命根子。恁村叫古井,俺村叫水泉,恁家的孩子叫盼水,俺家的孩子叫水根。
山里的村子都不大,村子里的庙宇却很大。庙宇里,人们焚香与上天恳谈,说一生只洗三次澡,绝不浪费一滴水,只要能让庄稼苗活下去。
可是,老天爷的心竟如石头般坚硬,无动于衷。
二
直到有一天,党的干部来了。
咱要在山上修渠,把漳河水引过来,浇灌安阳的农田。
真的?一句话如石破天惊,这可是祖祖辈辈的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消息传到山里,大山沸腾了。安阳县委、政府一致认为,要彻底摆脱干旱缺水的困境,就必须修筑一条贯通安阳西部山丘的大渠,引彰入安。
修渠修渠,这条渠的名字就叫做跃进,跃进跃进,飞跃前进。是的,立下愚公志,不怕山不移。山里人的决心震天动地。
向龙王借水,叫漳河听用;让高山低头,让漳河改道……山里人的石头硬,山里人的骨头硬,山里人的口号硬——归根结底是我们党与群众的决心硬。
三
可是,修渠却并不顺利。
1958年春节刚过,随着一声炮响,跃进渠开始动工。
没有工程师,只有技术员;没有机械设备,就土法上马;没有建设物资,咱们自己创造。可是,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极度困难,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1966年,跃进渠再次启动,这次一鼓作气在大山上打通了进山修渠的十八盘道路,第二年不得不再次搁浅。
人民群众对水的期盼始终像一块块石头压在县委、县政府的心头。1969年寒冬腊月,在县委书记的带领下,安阳人民又一次站在太行山上刺骨的寒风里,发出了“跃进渠只有三上,没有三下,如有三下,除非带水回家”的铮铮誓言,“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跃进渠修好!”
四
引来漳河水,需要在山腰上凿开山洞,需要在山谷之间架起渡槽,在没有机械化设备、物资并不丰富的条件下,哪一样都是在用青春、智慧和生命与大自然相搏。
被群众称为没有走过长征的长征干部、县委书记吕太学,既是指挥长又是战斗员,踏遍工地的每一处角落。东水村爆破连改进爆破技术,采用三角炮、梅花炮、瓦缸炮、炮套炮等多种爆破方法,直面危险,露宿山上,连续奋战,终于用一百天时间打通300米的钻洞任务。神炮手张玉生研究的爆破法,一次能炸出三十米长的渠槽,一炮能崩掉半架山,然而却将35岁的生命永远刻在了太行山上。
红旗渠渡槽,高46米横跨峡谷185米,只有28岁的小伙子朱现生大胆创新,采用轻型双曲拱结构与轻型钢筋混凝土U型薄壳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节省了材料缩短了工期,还与其他技术员研究出了“灵机扒杆”吊装机械,克服了吊装的难题。
姑娘们也加入到奋战的行列。打钎女能手王素珍,练就了一口气能打500锤、锤锤不落空的硬功夫。西蒋村的铁姑娘们不怕别人笑话当石匠,用绣花的功夫精心雕琢着一块块石头。有花木兰之称的张二庄大队党支部委员杜花云,带领姑娘们立下军令状,装石灰窑、背石头、搬煤块、和水泥,在工地上竖起了一面先锋的旗帜。还有把生命定格在18岁的三位姑娘许玉英、许桂琴、李金茹……在隆隆的炮声,混合着抡锤打钎声,铿锵的十万大军汇成了太行山上亘古未有的雄壮的而又悲情的旋律。
“儿子死了孙子上!”“不修好跃进渠对不住女儿!”“她哥哥没有完成的任务,就让他妹妹继续完成吧!”……英雄的安阳人民付出了108位生命500多名民工伤残的代价,削平300多个山头,凿开149个隧洞,修建了17座大型渡槽,终于修成总长987公里的跃进渠。这是继红旗渠后人民群众在太行山上创造的又一个不朽的丰碑。
五
初夏,我们来到安阳殷都区,走进跃进渠。
静静地大山披着绿装连绵起伏,映衬着蓝天白云。山坡上的果木挂着果实,山坡下的庄稼绿油油的,苍龙一般蜿蜒的水渠里清澈的漳河水哗哗流着,又通过窄窄的小渠流向一块块农田,好一副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啊!
红旗渠渡槽,像两道联在一起的彩虹横跨在山谷之间。我们走在U型渡槽上,渡槽里的渠水清澈见底,潺潺流动,闪烁着粼粼的金色波光。这是一条在党的领导下,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听从调遣的人间“水龙王”。是啊,有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爆发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
我们站在群英渡槽下面的山谷里,仰望像赵州桥一样的石头渡槽横跨在山峰之间,蔚为壮观。群英渡槽由一个大拱两侧各有四个小拱组成,被称为空腹式渡槽。我不禁生出疑问,跨径五十米高达31米的群英渡槽是怎么修建的呢。原来设计者给每块石头都编好了号码,使用哪一块石头的时候,小块的通过运罐车拉运上山,大块的石头每块都是一千多公斤,全部依靠人力一步步抬上山的。群英渡槽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在跃进渠纪念馆,感受到那些可敬可爱的英雄人物,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沐浴了一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的洗礼。这种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同样在太行山上熠熠闪光。他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个战天斗地的奋斗年代,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修渠的英雄们,我们要在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走出纪念馆,望着重重叠叠的太行山脉,我心潮澎湃。我真想向着大山喊——跃进渠,英雄的跃进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