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一年农忙季,广袤的田地里传来收割机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只见那收割机操作手正于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忙碌地收割着麦子。
收割机风驰电掣般地将金黄的麦子快速收割,而后又迅速吐出一粒粒饱满的麦粒。其收割的速度与效率,绝非人力收割所能比拟。
农村实现机械化种地,这曾是几代人的梦想,原以为遥不可及,现今却已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
曾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种地情景,那时极为辛苦,一切皆依赖人力。每逢麦收时节,需先用镰刀割出一片麦田,接着整出一块平地,我们这里称作“场”。做场是为了能在这平整的空地上打麦、扬麦,这是麦子收割前的必备工序。做场极为辛苦,要用石磙在空地上反复碾压,直至碾平碾实方可。而在做场过程中,石磙来回拉动,全靠人力。那般沉重的石磙,仅靠人力拉动,不一会儿便会汗流浃背,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而后用镰刀去地里收割,家中劳力多者,不消几日便能收割完麦田;劳力少者,收割则相对缓慢。用镰刀收割麦子需全程弯腰,一天下来定会腰酸背痛。
麦子收割完后,尚不能即刻捆扎,还需放在地里晾晒,我们这里俗称“晒麦”。在晒麦期间,全仰仗老天爷帮忙。若逢大晴天,麦子干得较快;若遇阴雨天,麦子则可能烂在地里发芽。
等麦子晒干,捆成垛堆至做好的场地上,便开始用脱粒机打麦。打麦不怕人多,人多打得就快。打麦亦是相互配合的,几人打麦,一人在前面划草,这是为了防止大团麦秸秆卷入脱粒机中导致机器故障,从而影响农忙进度。
麦子打完并不干净,尚有许多杂草、小灰尘混杂其中,于是这里又有一道工序叫“扬场”。扬场就是用专用农具将麦粒高高扬起,然后借助外面的大风将麦粒中混合的杂草、小灰尘去除,这依然得靠老天爷帮忙。
扬场结束,便将干净的麦粒用畚箕装入大箩筐中,一个大箩筐能装一百多斤,两个大箩筐便是二三百斤麦子。而后用扁担挑起装满麦子的两个大箩筐送进家中,实现颗粒归仓。
那时种地,整个流程下来,着实辛苦异常。种地不易,对粮食自然要倍加珍惜,绝不可浪费。
如今,种地的艰辛被科技力量大大缓解。然而,对农业的重视、对粮食的珍惜、对土地的敬畏,这些都已深深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永远不会改变。
收割机持续作业,而生活也在不断向前。广阔的农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从纯人力劳作到如今的农业机械化,时代始终在进步,而人们的生活也必定会越来越美好。
机械化的推进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但我们不应忘记过去的艰辛,正是那些岁月塑造了我们坚韧的品格。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在享受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土地、传承农耕文化,让农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这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