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岭南人,对之前的岭南的经历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以前这里的人们只能以采果、狩猎,不断地折腾脚下贫瘠的土地艰苦生存,到今天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这些经历究竟是怎样改变的?
常人的思维里,汉族是中国的正统民族,岭南的正统历史就应该从秦,汉开始。野蛮-文明,正统和旁系的对立,一直是中华民族人民争论的话题。秦朝末年五岭以北经历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虽然只有7年时间。但因战争、饥荒、疾病等原因而损失的人口,却达到了令人极为震惊的程度。按照《中国人口史》的数据,秦末战乱造成的人口净死亡数为1700万,约占秦朝人口峰值的3/5!这种惨状的场景,是多么的令人触目惊心。
在秦末岭南以北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最苦的当然是老百姓。这时南方依然有一支秦朝几十万人的军队,却没有回师去救羸弱多病的秦朝,而是选择偏安于一隅,让岭南人免受战争的生灵涂炭。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岭南的传奇人物——赵佗。
二
昔日的岭南蛇蝎横行,虎豹出没,百越文明的火种在哪里点燃?秦始皇为完成“北逐匈奴,南开五岭”的伟业,在北边最有代表性是长城的续建。而一种为之极力扩张的精神,使他向南方看过去。大西北等很多地方还没有纳入中华民族版图的时候,这个胸怀天下的皇帝就开始了对岭南的规划。秦朝派大军征服百越,赵佗希望修起和当地百姓的桥梁,单用武力是不行的。《淮南子》有记载,之前从西线进攻百越的屠睢来到岭南,引起当地的西瓯族人不服,他们不断利用地理优势侵扰,袭击秦军,秦军疲于奔命,再加上粮草补给运输艰难,最终秦军的主帅屠睢被杀,秦军的第一轮进攻失败。赵佗尊重当地老百姓的习惯,灵渠开通后,他决定采用“和辑百越”的方式来统治岭南。他把带来的北方战士和当地的老百姓和亲,北方被铁器和各种先进的农具也随着他们被带入岭南,依据五岭的险阻,开始在南方建立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于是,岭南这里充满野性的丛林渐渐地清晰起来,这里的不桀的流水也有了方向,而他们野蛮和愚昧心理也开始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
我把当时岭南人征服自然的镜头转向农业和狩猎的领域,顺便勾勒了一下他们的内心:他们在和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后,慢慢地为对抗猛兽而形成了原始的血性,再加上当时很多的村庄和族群的维持靠的是血缘关系,他们就形成的独立宗族式的小系统,这多多少少成就有些岭南人自私,保守的心理。
但刀耕火种的岭南人,在最原始的需求前面,加上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却让他们的血性最终被征服。他们跪倒在山林,并不是他们征服了山林,而是感谢山林为他们提供了食物;他们跪倒在高山,并不是征服高山,而是感谢高山允许攀登;他们向天地下跪,并不是觉得能呼风唤雨,而是在祈求上天的风调雨顺。不难想象,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有些东西就被赋予了精神,成了他们一种特殊的寄托。
我们无法去嘲笑和不满这些岭南人接受战争的失败。中国的领土曾经被不少的外来民族入侵,战争令人恐怖,但他们在不断折腾脚下的土地却连温饱有时也难实现的时候,大多对统治者是谁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常在冥想:多数依然还是进行刀耕火种的岭南人,只能拿着石头和木棍穿梭在充满瘴气的茂密的丛林寻找着食物时,常常食不果腹,对他们的遭遇我常怀着怜悯和恻隐之心。我反对战争,不渲染战争。但更多的是想说,靠大自然进化的人类是艰苦的,几百年几千年也许都不能改变原始的生活轨迹,但如果战争能解决社会深刻和宏大的矛盾,那么当时岭南人就不得不接受历史车轮的碾压了。
三
赵佗建立的南越王朝背后是怎样的?我在岭南的土地上走走停停,不断地翻看古籍,遗物,不断地进行猜测。
其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长城、阿房宫、皇陵,开灵渠,北征匈奴,南伐岭南,哪样不会加重赋税和徭役?而到了秦二世,可是比秦始皇还残暴,这就难怪秦朝的短命。南越朝建立之前的任嚣和赵佗,平定百越后,如果仅是为增加百姓的负担,增加他们的徭役,赋税,输送给摇摇欲坠的秦朝,那么他们的遇到的隐藏的血性斗争会更多。而到之后南越王朝的建立,依然没有找到岭南人赋税加重的证据,从这一点来说当时的岭南人是幸福的。《史记·平淮书》记载:“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说明,南越国内是不收税的。南越采取的是劳役和实物“地租”这一类的初级赋税的形式。臣民们每年为王室无偿劳动一段时间,或将实物交给统治者。虽然这之前的赵佗的南越王朝和当时的汉朝前期貌合神离,但最终成为了汉朝的一部分。我想这时多数的岭南人的心里都是务实的,我管好自己田里的庄稼,去理这种事干什么?
其二,想刀耕火种的岭南人在苦难中追求文明,希望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上吟唱楚辞,这是可贵的,但这种苦难却不应该被赞誉。南越之后的墓葬里无论是改良的农作物,人工栽培的瓜果,还是驯养家禽骸骨,相比之前都是更加丰富。秦朝之前的岭南人全身心地投入吃穿住中,对生命的意义多数只为生存,而他们从生存到生活的改变,先要归功于赵佗。他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等,让岭南的各种行业渐渐兴盛起来。
这是一个涉及人类生命范畴的命题。思想的丰富,文明的产生,很多时候源于物质的丰富。这里有一个著名的老太太偷面包的故事。1935年的一天,时任美国纽约市长的拉古迪亚在法庭旁听了一桩面包偷窃案的庭审。被指控的是一位老太太,当法官问她是否认罪时,她当庭认罪说:“我那两个小孙子饿了两天,这面包是用来喂养他们的。”抛开有罪还是无罪不说。生命权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犯罪是在因为生命获得食物和保护生命的行为,我们都应该宽容。对之前岭南人迷信和愚昧的陋习,我们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夜幕降临,在清澈明亮的夜空下,经历了辛苦劳作获得丰收之后的岭南人,应该有几段“越讴”的音乐,再加上几段“越式舞”,听说他们与自然混和,令人心醉。
其三,秦朝的时间很短,不爱文事。他为了控制思想,打压学术上的百花争鸣,采用“以吏为师”的方式传播文字,却对统一文字和文字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岭南这个地方方言很多,急需一种统一文字,来见证生活和历史的变化。赵佗在南方建朝时,秦朝统一的文字,开始在岭南的山涧流淌,文字对这个偏僻的地方渐渐有了义务和责任,此后的岭南也开始有了清晰的记载。这时的岭南就像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拿起竹简,布帛,用刻刀和毛笔书写起和中原一样的文字,心中想着文化终于有了物态的载体。岭南秦朝之前的漫长历史,我就不去说了,我只向一册册的书简叩头,感谢他把历史结成绳索为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南方留下了两千年前记忆。
两千多年前的南越王朝背负着岭南文化建设的开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应该添上重重的一笔。怎么说好呢?岭南的山水还在,岭南的古迹还有很多依然等候当代人去研究。不过岭南的今天已经不荒凉,我们不应计较各种狭义的民族主义的抗争上,要想到是谁给这块土地带来了文明的火种。我怀疑我对当时的岭南人的理解不够充分的,但这种最原始的人性,最原始的神性,最原始的社会性,最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