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中国春运境况的改变

  • 作者:不负韶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2-15 09:09:33
  • 被阅读0
  •   每年春节期间,在中国,都会发生一次“规模空前,人流量最大的迁徙活动”。各地机场、铁路、公路,人满为患。南来的,北往的,四面八方的人,携儿带女,拖着沉重的行李,带上久违的笑声,坐着,站着,焦急着。迫切希望某个时刻,某辆车能带他(他们)去一个地方。在外国人眼中,这种现象概括起来就是:回家过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在中国人心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最温暖的代名词。春节,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团圆饭,则被人为赋予太多的韵味和思念。“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为在路上的每个孩子谈及最多的话题。

      春运,成为中国人回乡的必然。而春运的客流量超出平时的百倍千倍,为保障每位旅客能平安、及时到达,运输线上的压力非常大。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一直在努力,试图缓解。

      在外国人眼中,之前的春运,是这样的:

      买票难。“一票难求”供不应求。尤其是相对暖和一些的地域,如四川、西安等,车票几乎一开卖就兜售一空,瞬间告罄。很多票贩子提前从窗口“抢票”,然后转手高价抛售,票价从票面上会翻一两倍,也有人争抢去买。更多的人买不到票,只能站上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回到家累得腰酸腿疼,连说话力气也没有。

      车站混乱。站内明文禁止吸烟,依然烟雾缭绕;环境差,物品凌乱摆放,卫生条件令人堪忧——方便面外桶、瓜子皮、食品包装袋随地,而不远处就有垃圾桶;旅客纪律差,不文明、不讲礼貌、随地吐痰、插队、一个人占几个座位、来人也不让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旅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春节在国人心中的位置,是交通再繁忙也无法阻拦回家的脚步。

      近几年,中国政府在春运问题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着力改革,用科技不断更新。

      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高达29.78亿人次,比2017年增长2.2%,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坐了两趟车。如今的春运给外国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买票难”。各地加派火车、汽车和其他客运服务。运输线路四通八达;高铁速度风驰电掣,简单概括就三个字:快、稳、准,极大地保障了“吞吐量”;手机买票、上网购票,只需一点,足不出户,“一票在手”,轻松快捷,还能提前购买往返车票,出行无忧;全国所有列车实施车票实名制,“出示身份证买票”,票面上打印有旅客身份证,如果票不慎丢失,可以挂失补办,这一重大举措让票贩子无处遁行,有力地打击了贩卖,高价倒票的恶劣行为,成功遏制了“一票难求”的窘态。

      候车室内宽敞明亮,旅客排队有序,垃圾处理,环境干净舒适,之前的插队、谩骂、打闹,都不复存在。天南地北的旅客或坐或站,在一起,聊着各自家乡的美味,说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说着,笑着,祝福着;列车上的乘务人员彬彬有礼,广播里播放着曼妙的家乡小调,对家乡进行概括说明,让人倍感亲切。

      不久的将来,人流量较大的运输点,会引进“刷脸进站”,旅客走近设备,会有机器自动识别人脸,电脑程序飞速运转,将捕捉到的人脸与身份证上的照片进行比对,一致后,自动放行,整个过程只需3秒,避免了排队,在身上来回找票,拥堵等现象,不再需要检票验票的繁琐。

      今年的春运,一片详和。在外国人的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科技正逐步改变中国,多渠道多种方式的购票,准确无误地识别的背后是社会信息化的扩大与融入。智能生活让旅客一路舒心,让人出行方便、快捷,生活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科技,改变着“春运”,也改变着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方式。

      春运,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科技力量发展和崛起最真实的写照。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中国春运境况的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4060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