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黄淳:漫游琼海溪仔古街

  • 作者:顺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18 11:00:51
  • 被阅读0
  •   2018年新年过后,又开始了琼海漫游。听说溪仔古街有些历史,自然就纳入了漫游的圈子。我这人有一怪癖,要去哪里,行前都要从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来一个知识预习。搜索的信息包括地名沿袭、特色建筑、风土人情、名人逸事等等。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用已知信息与当地人套近乎,借此机会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东西,特别是百姓口传、官方忽略、原汁原味的地方风情。

      (溪仔古街老房子)

      来到溪仔古街口,我奇怪了,这是什么古街,两旁高楼遮掩,不见旧宇老宅,没有古墙亭阁。而下载网文明明写着:“溪仔古街,位于海南琼海万泉河畔,始建于明代,距今700余载,是嘉积水陆商埠发祥之地。”而且,史料记载,琼海,曾名琼东、永丰、会同,秦汉时期为玳瑁辖地,已有设治千年历史。有如此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地方,不见承载古文化元素的老宅子,实在令人扼腕。

      我正在叹惜不已时,路人说前面有家“河影”茶吧,值得一看。随着人流,来到离街口不远的一幢普通民居。门敞着,从外往里看,好像是一处小院,走进去,原来很幽深。门厅设有几张仿古木座椅,有游客正在斜倚靠背摆酷留倩影。再往里走,有天井、吧台、画室和书斋。原来,这是一处民宅,经改造,成了溪仔古街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青灰砖墙上,随处可见当地名流的书画作品;画室案台间,置备有纸墨笔砚;天井院坝里,摆放着品茗赏趣的黄花梨木桌椅。

      (溪仔古街河影茶吧)

      (溪仔古街小屋)

      小院陈设,似古非古,似今非今,一看就知晓,是当今文化人与现代建筑师审美理念的融合。为的是展现历史文化元素,因真古物难寻难存,只得用仿古器物替代,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历经多次浩劫之后,能做得如此,已经很不容易,还是值得称道。

      我沿着溪仔古街继续前行。古街街面是用大小不一的青石板铺就。仔细分辨,有的石板,饱经风霜,留下了千百年来行人磨砺的痕迹;也有部分石板,街面破损,是后人填补而成。有游客说,这在“做旧”。“做旧”,是制作仿古文物的一种技法。说在这里,有做假的含意。我说,古人云“修桥补路办学堂是善事”。路破烂了就该修补,这是历朝历代的人都在延续的善事,今人修补它,怎么就是“做旧”了呢。何况,乡愁,本来就是一种念想。沟通回忆,也非必须原物,只不过原物更好些,没有,近似者也行。

      (溪仔古街老屋)

      越往古街深处走,历史回眸越多。在宽窄不过两三米的石板古街两旁,时儿可见清末民初的青砖青瓦老宅院。资料介绍,古街原来是土路,下雨天泥泞难行,不便商家来往。各家会馆聚集商议,集资兴建石板街道。大清嘉庆年间,铺建石板路工程终于得以完成。漫步古道,穿越两百年历史,溪仔古街商贾如云的繁华景象似乎又在眼前。

      (溪仔古街福德祠)

      古街深处有间小屋,面积也许只有五、六平方米,房檐下刻有“福德祠”三字,砖墙上张贴着红榜告示,上书一年来福德祠财务收支情况。细看,收入项37425元,支出项有购灯笼、香烛、鞭炮、办酒席等,其中还有“留下100元给本期灯户做‘二月二’”的表述。由此可见,溪仔古街居民保留了民间过“二月二”龙头节的习俗。

      关于过“二月二”,各地表述不一。其一,是“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眠的蝎子、蜈蚣等害虫也从梦中惊醒,于是古人备香烛敬神龙,期盼“龙抬头”威镇百虫,以保五谷丰登。其二,是“土地诞”。传说,二月初二是土地菩萨生日。人们在其诞辰之日,唱白戏、做黎歌,祭拜土地神,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溪仔古街)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赋诗一首,“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只不过,白居易笔下的唐代“二月二”,已是人们出游寻春的“踏青节”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福德祠为灯户做“二月二”,折射出了溪仔古街居民传承华夏传统文化、追求美好生活、企盼国泰民安的精神世界与质朴情怀。现在,溪仔古街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以供今人浏览、赏识与追忆。

      (新民商圈牌坊)

      走完溪仔古街,紧临的是新民商圈,那是自然要去的。新民商圈有多条街巷,商铺连商铺,人流如云,十分热闹。新民也是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经返乡华侨投资改造,形成了眼下的繁华商业街区。当年,主持建造新民老街的多是南洋华侨,在修建老街楼房时,大多采用了南洋骑楼式风格。如今,走在新民老街,会有身临南洋街道的感觉。

      琼海现有常住人口约50万人,琼海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则有55万人之多,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华侨之乡。近代,华人下南洋,务工经商,闯荡江湖,打拚天下。华侨聪慧勤劳,艰苦创业,事业有成,受世人敬重。他们中的成功人士不忘故土,回乡投资,惠泽桑梓,期待家乡繁荣昌盛。

      (新民商圈南洋骑楼式建筑)

      清末,琼海嘉积镇华侨王绍经就是其中之一。王绍经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四海通银行董事、琼州会馆主席,他不仅在家乡办批局、银庄为旅居海外华侨提供汇兑服务,还捐资办学修路桥。清朝政府规定,海外华侨回乡捐资修桥补路办学堂,官府要层层上报,由朝廷加封表彰。王绍经为民办实事,大清朝廷按制封他为“资政大夫”,并赐“资政第”牌匾。在琼海,还有多位如王绍经那样的爱国华侨,造福桑梓,受到朝廷封赐。

      (新民商圈骑楼式街坊)

      (新民商圈骑楼式建筑走廊)

      漫步新民老街,满目都是南洋骑楼式建筑。所谓骑楼式建筑,就是楼下有走廊的建筑。临街楼房的走廊连接街面,走廊就是人行道。南洋属海洋季风地带,空气湿度大,四季雨水多,骑楼式建筑可为路人遮风挡雨,颇有一些人文情怀。

      (新民商圈骑楼式建筑)

      骑楼式建筑的另一特点是外立面装饰格外讲究,门窗、房檐、墙头等部位,都要用线条、图案精心点缀,突显美观大方、华丽多彩。南洋建筑是以博采各国建筑风格优点而成,本身已呈多元文化元素,易于世人认同,所以华侨回乡所修建筑,自然就选择了南洋风格。走在新民街头,宛如置身南洋风格城市建筑博览馆。

      (新民商圈骑楼式建筑)

      (新民商圈原嘉积镇派出所旧楼)

      听说,每到周末,新民社区都要在南洋骑楼街区组织赶集表演,让人们感受清末民初的商业氛围。我没有赶上这样的活动,也不知道商铺有多繁华、活动有多热闹,是不是会有清末老者长辫摇扇落坐茶肆,是不是会有民国女子身着旗袍碎步过街。但我相信,赶上了的人们,一定会被穿越时空的民间活动所吸引,也会在观看表演中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入其中,从而切身体会到新民老街焕发出的青春与活力。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黄淳:漫游琼海溪仔古街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997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