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张启平|安徽霍山汪全青:职教路上追梦人

  • 作者:邓雪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28 10:43:57
  • 被阅读0
  •   霍山县职业学校的前身是霍山师范学校,也是我的母校;汪全青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也是我的嫡传弟子,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大学毕业后又回归母校,如今年近50的他,在这方培养“大国工匠”的净土上默默耕耘了二十五个春秋。他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霍山最美的职教人之歌。采风职校的第一感受,我就是要用手中的拙笔去讴歌职校,去讴歌职教路上的追梦人!

      ——作者职校采风手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十五载,深耕职教痴心不改,坚守三尺讲台和管理一线,在职业教育的讲台上追梦圆梦,他就是安徽省霍山县职业学校学生处主任汪全青。

      县作协组织作家走进职业学校采风

      01.学成归来馈母校

      出生1973年9月的汪全青,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子弟,求学路上荆棘丛生,充满艰辛,三次机遇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尤其是报考职业学校的那第一次机遇最让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1992年高中毕业的他,和许多落榜生一样,有过失落、迷茫和焦虑,但很快就迎来了一缕亮色,县经贸委在霍山职高开办一个经贸委,并组织了入学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机电专业学习,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机遇,他异常珍惜。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在企业里实习,他都一丝不苟,百倍用心;1995年6月,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机遇,参加了职高第一届机电专业对口招生考试,他以六安市第一名成绩被安徽科技学院录取,当时名为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前身为凤阳农师院,三年的专业学习,让他如虎添翼,有了实现理想的信心;1998年毕业,他十分幸运的分配到了母校,以前叫职高,也就是现在的霍山职业学校,这不费周折的际遇成了他人生中最闪亮的机遇。他珍惜,他勤奋,到校第二年,他就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一鼓作气拿到本科文凭,为献身职教蓄电。

      在职校,他服从学校和组织安排,时刻听从召唤,历任校团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实训处主任、学生处主任、校党总支行管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兼纪律委员、校委会成员;其中2020年—2023年他还兼任20级年级部部长,在2023届职教高考中,以113人全省第十二名,六安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改写了霍山职业学校对口高考的历史,再创新高!

      二十五年来,他一头扎进职校,从没有挪过窝,始终心无旁骛,与职校同呼吸,共命运,用心、用情,用爱做最美的职教追梦人。

      02.一言一诺总关情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汪全青老师深刻地理解爱在教育中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家访、谈心、辅导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诤友;他从不因成绩好而偏袒,不为成绩差而漠视。在学习上热情鼓励,谆谆教导,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真诚关爱。

      余秀平,家庭极其贫困,她曾是一个被收养的弃婴,养父眼患白内障,腿脚行动不便,体弱多病,全家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5岁少女稚嫩的肩上,她一边干家务活,一边靠政府的救济继续上学。2009年9月1日,背着发白的黄书包,怀揣50块钱依依惜别了相依为命的母亲,踏上了漫漫求学路。为了省钱,她走小路、抄近道,翻山越岭来到大化坪,因为从这儿到霍山职高只要10元钱。到了职校后,她那真实感人的故事,顽强不屈的毅力感动了全校师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作为班主任的汪老师不仅自己捐款捐物,送衣送被,还发动全班同学慷慨解囊。汪老师还把余秀平同学人穷志不穷,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学习的事迹写成了材料,安徽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贫穷无情人间有爱,她的事迹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好心人的帮助。这一切使她感受到霍山职高真的是个“温暖的家”。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高考他以698分的好成绩勇夺全省第二,创造了该校奇迹。由于有汪老师的关心,好心人的资助,余秀平同学得以顺利升入高校。

      学生王兰的父亲因病双腿经常抽筋,干不了任何重体力活,母亲常年体弱多病,举步维艰的家庭生活压得这个要强的孩子透不气来,当全青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虽然心情十分沉重,但他清楚的知道,这个孩子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汪老师在心里许诺,一定要帮助好这个孩子!他先是从经济上帮助她度过生活难关,再是主动与她交朋友,促膝谈心,从心理上疏导她,告诉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为她励志加油。

      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面对孩子们身边的各种苦难和挫折,汪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关切,并适时点拨和开导,让他们实现“墩苗壮骨”,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汪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下,终于这个孩子阳光、自信起来了,并且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2012年元月4日的夜里,天下着小雪,北风呼啸,冷得刺骨。全青老师因感冒嗓子发炎,全身发烧,查过房后便很快睡了,朦胧中听到有人喊,开门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余宏燕和彭胜兰两位同学,他们说,许苗苗生病了,非常严重,他本能地看了一下时钟,已深夜一点了。他强忍病痛推着摩托车去了寝室,迎着风雪将正在抽搐的彭佳倩同学送到迎驾厂医院就诊,为了监护好生病的学生,他来回跑了三趟,接学生,送衣被,所有事情办妥已是凌晨三点了。此时的他又冷又累,衣服也湿透了,回到家后他还大病了一场。

      “千般呵护万般爱。一枝一叶总关情。”诸如此类的点点滴滴,在汪老师的职教生涯中不胜枚举。

      03.志愿担当传大爱

      汪全青老师在职校工作25载,其中就当了18年的团委书记,以志愿服服务为切入口,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青春活力和盈盈大爱,这是他的最温暖的团建工作法。

      那是2008年的5月,“登红迎绿”全国登山活动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举办,当时霍山职高有32名同学组成了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汪全青老师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从活动筹办到结束,全体人员在山上呆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

      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比赛前的第二天,那时刚下一了场雨,为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没等雨停,就在汪老师的引领下,再次巡山,途经最险处4号服务点时,突然,一声炸雷,让在场人都大吃一惊,随即就听到有人大喊:肖勇——,转身看时,只看见吓得没有血色的肖勇同学,正抓着一根树枝,整个身子都悬在悬崖边上,离事发地还有十几米的他,猛冲下来,冒着生命危险,迅速趴在地上,探出半个身子,将肖勇硬拉上来——。登山活动结束后,他又带领着志愿者们从山头到山脚,捡了整整几麻袋的垃圾。

      又是一年花开季,又是一年春枝头,每逢三月,植树节期间,汪全青同志总是带着一群头戴“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来到东淠河岸边或田间地头,进行义务植树,为荒山添一片绿,为淠河固一围土。从挖坑、打底、植苗、培土、压根到浇灌,他俨然象一个专业农艺工,亲手栽下一棵棵幼苗。几十年来,他带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志愿者们,先后种下近万棵幼苗,成立了“青年志愿林”、“候鸟林”、“映山红林”等看护小分队,进行不定时看护和补植。

      敬老爱老不止在九月。每隔一两个星期,汪老师就带着一群学生志愿者,去衡山镇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全清,你来啦,快、快来坐会儿……”,这是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对他亲切而又很家常的称呼,不一会儿,就能围上一群人,问长问短,若有几礼拜没来,可能他的电话里就有他们的那熟习且又关切的声音。几十年来,学生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始终担负并积极投入这方面的工作。

      为“扮靓母亲河——东淠河”,多年来,汪全青总是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感召了一批人,宣传了一批人。每当周末,或重要的节假日前夕,他总带领着志愿者们,拿着火钳、垃圾筒、以及自制的垃圾钩,来到淠河边,分成几个组,分段清理学校旁边——“观美亭”上下几公里的河道。

      记得那是在2010年10月份的一天,汪全青同志象往常一样,带领一群志愿者们,进行岸边垃圾清扫,突然有同学说:汪老师,那儿有人打鱼!抬头看去,就见不远处的水潭中,有一个中年人,背着电瓶,穿着水裤,拿着两根简易导杆正在打鱼。像是条件反射似的,汪全青同志立马扔下垃圾袋,飞奔过去,一边跑一边喊:“老乡,不能用电打鱼,不能用电打鱼!”,那人白了他一眼,就象没有听见一样,照样打自已的鱼。看着漂在河面上的一层大大小小的鱼,气急了的他,穿着衣服就跳下水去夺他的导杆,打鱼人怒吼一声:“关你屁事!”,随手一杆,就打到他头上,他顿时被打得鲜血直流,此时其他的志愿者们也赶了过来,打鱼者自觉理亏,害怕事态扩大,丢下导杆仓皇而逃……

      三年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志愿小区的意愿服务,和所有志愿者一样,在寒风中守候过,在雨雪中坚持过……。面对包包户,经常嘘寒问暖,在同一楼道里的顶楼,住着一对姓洪的老俩口,均年事已高,老伴还体弱多病,子女又不在身边,困在家中,于是他承担为他送米送菜送生活用品的日常工作,有时将烧好的菜送去,戴着口罩隔着楼道里陪他们聊天,唠家常,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

      2022年12月15日,一波疫情又汹涌来临,当时他正担任六安市教坛新星评委,地址在霍山职业学校,可就在第三个下午,坐在他身边霍邱李老师,感到非常难受,有阳的症状,于是请求工作人员协助,立进行即核酸检测,一个小时后,结果后呈现为阳性,与李老师接触最多的他,经多次检查没有感染上,为了把比赛继续进行下去,经上报同意,改为无生上课,且以隔离的方式进行,即:评委与选手隔屏幕。评选结束后,教育主管让他身着全套防护服,给隔离在县医院的李老师送去生活用品,并经常关心联系,为了不影响家人,等在核酸检测结果,自我隔离,在车库里呆了三天三夜……=

      多年来的志愿服务工作,结下累累硕果。汪全清和他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先后荣获“六安市二运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登红迎绿”全国登山活动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六安市志愿服务协会”会员代表、团省委推选他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奖”候选人,被县文明委评为“霍山县优秀青年志愿者”,获团省委、省教育厅颁发“学习十八大及党史知识竞赛”个人组织奖。团省委领导称赞他的团建工作“有研究、有行动、有创新”。

      04.孝老爱亲铸师德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汪全青老师不仅有志愿担当精神,更有家国情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孝老爱亲,是家事更是国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孝老爱亲。他在讲话中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作为独子的汪全青老师,他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父母勤劳善良,妻子贤惠孝顺,儿子乖巧好学,家庭原本十分和睦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总是不能那样完美。2001年8月,时年仅56岁,与肝癌病魔抗争6年的父亲突然离开了这个家,全家人痛不欲生;当时为了给父亲治癌,几乎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而且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当日子稍稍好转,2014年12月,本来还康健的母亲突然得了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如今母亲只能坐在轮椅上;妻子既要精心服侍瘫痪的婆婆,还要照料上学的儿子和操持家务;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失落、孤单,同时也为了分担妻子的生活重荷,忙得像陀螺一样他,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关注孩子的学习外,照料母亲的事,也从不含糊,端茶递水事必躬亲,只要一有空就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到外面溜溜,和母亲边走边聊天,让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

      九年来,轮椅上的母亲,虽然不能下地行走,但倒也康健,特别是幸福的心态令人羡慕。孙子今年已经高三了,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即使学习再紧张,他也都要挤出时间去问候奶奶,和奶奶格外的亲。

      此外,他还有个岳父,今年已有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但多数时间都一个人在家,一有空他便看望,陪他聊聊家常,还时开车带他近距离地出门走走……

      “百善孝为先”,作为职校的一名老师,多年的校团委书记,全青老师坚信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蕴含了永不褪色的价值,身教更胜于言传,“师德”不是说教。他深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当摆首位。他用行动去影响职校学子们的三观,去诠释师德暨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

      05.专业领衔竞风流

      倾心职教,做最有情怀最专业的职教人,是汪全青老师心中最美的梦,为了圆梦,他无怨无悔,深耕职教热土。

      在繁重的教育教学间隙,汪全青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静下心来研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变成有推广价值的论文。他积极参加国家级课题“农村中职生文明礼仪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礼仪修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编委之一。他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县的表彰,论文《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流生工作的艺术》荣获国家级教育论文一等奖,《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有效管理模式研究》获省级论文一等奖,《谈中职学生班级财务的管理》等多篇文章发表在CN刊物上。同时参与校本教材料《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编写。今年5月,他参与主编的《信息技术基础》(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书刚刚出版问世。

      2015年9月~2019年9月期间他担任实训处主任一职,主抓学校的实习实训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市县级技能大赛的举办,2019年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总分列全省第十六名,获全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同时本人直接参加大赛项目训练和辅导,2018年辅导“网络搭建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安徽省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年3月由本人辅导《电子商务技术》项目获安徽省一等奖,同时在参与的“动漫与VR虚拟技术”“工业机器人”等项目中也有所斩获。

      有耕耘就有收获。2012~20018年他连续六年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6年本人带的一(6)班,荣获六安市先进班集体;2007~2019年度共有9次考核为“优秀”;2009~2016年连续七年荣获全县共青团系统先进个人;2015年度荣获市级团组织先进个人;2015年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并以排名第一获“迎驾基石工程奖”;2017、2018年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担任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评审员,六安市信息技专业考评员、安徽省专家库成员;2020、2021、2022年连续三年担任六安市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并在2021、2022年担任专业评审组组长;2021年12月担任六安市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2022年担任技工学校高级职称评委。

      汪全青获县迎驾教育基石工程奖时与本文作者合影留念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霍山职业学校充分了发挥“大国工匠”的摇篮作用。近年来,霍山县职业学校努力走好品牌立校之路,用实际行动不断擦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校、安徽省师范特色学校”三张靓丽名片,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汪全青只是霍山职校教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他从青葱少年初入职校的懵懂迷茫,到大学毕业再回母校执教的意气风发。作为职教路上一个踔厉奋发的追梦人,汪全青只是千千万万职校学子中的一个缩影,但从他的身上,我惊喜地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

    【审核人:雨祺】

        标题:张启平|安徽霍山汪全青:职教路上追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6325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