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进了颐养中心
汤碧峰
母亲85岁了,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她提出要去养老院,也看好了地方,并自己去缴了定金,就等我们定日子送她了。五月三日,是个星期天,儿子休息,可以开车送她,正好也是儿子的生日,于是我们在母亲住处附近的百味草堂中午聚餐,四世同堂,让她再和重孙团聚一下。聚餐后,会同我兄弟,一起开车送她去养老院。
母亲从继父过世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七十多岁时,还活跃于各种活动场所,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太极拳等等,还担任教练,每天的活动排得满满的。可八十岁一过,自己感觉一年不如一年。这儿痛、那儿痛,手脚也不灵了,隔三差五的跑医院,长年保健品、药不断。
在我退休前夕,帮她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厨房、卫生间进行了改造,为更方便她生活。母亲所住的南阳新村,还是嘉兴县的时候所造,当时称“六统”造的房子。质量无法与现在的房子相提并论,楼板是五孔板,门窗是水泥框,厕所是蹲坑。特别是厕所,年岁大了,会出人命的。
当我退休时,母亲已81岁,我总觉得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已不适合一个人独自生活,可和我们住一起又做不到。孙子还小,儿子、儿媳、孙子常住家里,本来八十多平方的房子住三代人够挤了,母亲来住那要四代同堂了。而且母亲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和你们在一起也住不习惯。于是也就一年年的拖着,最多也就多去看看。
近两年来,母亲记忆、思维都发生了问题,常出门回不了家,把钥匙忘家里,让我去开门。去锻炼身体,把包挂运动器具上,人走开了,包被人拿走,皮夹、证件、钥匙、手机全丢失。自己八十几岁了,还让楼上的聋哑大妈来用家里的洗衣机,聋哑人听不见声音,把家的防盗门门舌撞断了,先是门关不上,修好没几天,母亲关里面出不来,打电话叫我。叫来修锁匠,折腾了半天后换锁。
一年前母亲说自己烧饭有困难,我说每天给你送来,生病时送过几天,后来她不让送了,觉得太麻烦我们。好在现在的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新村里就有老年食堂,走不动的还可以送,母亲去食堂订饭吃,还可参加社区老年聚会,一星期两个半天,有志愿者来和她们聊聊天。
母亲想去养老院已有一年多了,为此我们陪她看了好几家老年医院、老年病区、养老院等。但觉得住老年医院尚早,母亲生活完全能自理,毕竟不需要躺病床上。陪她去看湘家荡的养老院,路实在太远,没有直达公交车,我们去看她不方便,她又出不来,被我们否决了。
现在住的百龄帮颐养中心是社区书记帮她推荐的,在城东路上,火车站过去就是,不远。而且是南湖区民政局委托企业办的,费用、服务都不错,交通也方便,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台。我们带她去看了后感觉还算满意,于是还没等我们定下来,她自己就去把定金缴了,母亲是决心去养老院了。
颐养中心宾馆式服务,两人住一个房间,房间很宽畅,橱柜足够使用。护理可以根据各人情况分成若干等级,而母亲因为完全能自理,不需要护理,付基本费用即可。养老院每天有活动,有志愿者、社工前来服务,母亲喜欢打太极拳,就不参加集体做操,自己找个地方打拳。近一个月下来,母亲住得还算习惯,吃得也满意。
母亲进了养老院,我们也不用担心她一个人住出问题了,中心不仅有服务人员、护理人员,还有一起生活的老人们。从母亲在养老院的生活,让我看到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快速成长。
三十五年前,我外婆卧床不起,那时不要说没有老年医院、老年病区这样的机构,就是有也是住不起的,于是外婆在家卧床几年。为怕她摔下来,直接睡地铺上。由于没人照看,当初也没有尿裤这样的用品,我们都要上班,下班回家,看到外婆把大便拉床上,弄得床里床外都是大便,这一幕现在想来都无法面对。
现在我国已有2.4亿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加入这个队伍,为此各级政府和社会都十分重视老年事业。在社区,那些独居老人要登记在册,行动不便的社区干部定时看望,有情况及时告诉子女。母亲所在的社区,门钥匙都可以放社区,便于进门查看。
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都在开办各类养老机构,城镇街道开办养老院,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此外,受到政府扶持的企业养老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卧床不起时,有老年医院和各医院的老年病区,完全不用担心没地方可去。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增加。而我们的后代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总会担心以后自己老了没人照顾,随着养老事业的快速成长,这一担心将不再成为问题,国家发展了,社会在不断进步,养老事业也在发展进步。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