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陶莲仙:我家的菜园地

  • 作者:陶莲仙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14 18:06:03
  • 被阅读0
  •   小时候,我们家有好几块菜园地。门前田磅、拐拐地、畈里田……大大小小一共有八块,这些菜地是母亲的菜篮子工程,一年四季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一家人自给有余。种菜的种类有大致的分工,是母亲根据种植经验摸索出来家庭需求对土壤、位置和地块大小的合理配置。

      门前田磅是一“7”字型的长条型的地,只有两畦多宽,淤泥和沙相间的土质。春天长的大多是莴笋和莴苣,分紫红色和青色两种,莴笋纵向发展长得挺拔一点,莴苣横向发展一棵接一棵铺满地面。夏天地里插着一排排竹竿,并且横向也用篾条担上扎好,上面挂满了一根根豆角和黄瓜。青豆角,又细又长,红豆角又短又粗。黄瓜是黄皮的,那种黄瓜我经常在暖天直接摘下洗过放在水缸里漂一下就生咬,香脆爽口。豆角和黄瓜加点辣椒炒起来可香啦,不过最下饭的还是临时用盐腌几天酸酸的更下饭。还有辣椒,辣椒青的时候可以炒菜吃,其中炒鸡蛋、炒干子最畅享!辣椒红了可以切小片晒辣椒干,更多的是磨成辣椒酱,装在一口小矮缸里天天搬到院子里晒,晒到它的味道除了辣和香以外,还有甜的感觉时,就可以装罐保存了,全家可以从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田磅的左边是下面磅,是“1”字型地块,土质偏淤泥。在两块高低田的中间,地沟里经常有积水,种的是辣椒、茄子和东瓜、南瓜。茄子是上小下大的圆型,青的红的都有。母亲会做一种茄子瘪,好像就是把茄子煮熟用辣椒片拌在里面晒干了吃,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美味,即使几十年以后的现在回想起来居然还会垂涎欲滴。冬瓜的藤顺着磅埂向上边爬边生长,经常把草棵一扒开就发现又大又肥的东瓜趟在那里,浑身长满一层白粉和茸毛,带给我们惊喜连连。南瓜是扁圆型的,在又小又青还挂在藤上时摘回家清炒,又香又脆又软,好吃极了!南瓜黄了以后就也会沉没在草从里寻常看不见,全部收回家可以一直保存到冬天都吃不完。

      田磅的右边是拐拐地,一个好小的“▲”地块,以淤泥居多,也比较潮湿,种的主要是韭菜、大蒜和香葱。韭菜是铲一茬吃了,又重新长出来,生生不息。大蒜和香葱是掐它的嫰头吃,也是取之不尽的。因为离家近,妈妈经常是一边烧饭一边喊我去地里掐几根大蒜叶或香葱回来,现洗现切现用,一般是放汤里增添香味的。

      屋后菜园里,名曰菜园,其实没种菜。因为在房子的北边阳光被遮挡,土质又不好,以前应该是宅基地,挖深了有很多碎瓦片,通常只种些棉花,就是棉花也经常生虫。

      房屋右边近处大地里和远处麻里牌,都是山岗地砂石土。地势高、朝阳。主要种有萝卜、花生、山芋、洋芋、芝麻和棉花等。萝卜种得很多,叶子大多数用来喂猪。萝卜烧虾子汤很好吃,也放一些在腌菜缸底下,腌了炒辣椒吃。挺喜欢挖花生的时候,爸爸和哥哥们都一起来挖,一棵挖出来,用手拧起来抖动,把泥巴抖落,根上连着好多串花生摇摇晃晃像无数个小风铃,白白的煞是可爱,我放学一回家就抢着摘。新鲜花生煮着吃,干花生炒着吃,都颇受大家欢迎。我不太喜欢挖山芋的时候,主要是山芋太多了。稻米不够的时候,山芋就成了替代粮食,吃多了令人生厌。把成堆的山芋藤的爪叶勒下来给猪吃。汁水会把手指都染紫了、浸皱了,如果到夜深目标任务还没有完成,母亲就喊我们犯困的孩子们先睡觉去,她再继续撑一会儿。芝麻收割大约是在秋冬之交吧,往往在早晨的浓雾散后,太阳依旧灿烂的日子,这个季节母亲总要我向老师请假在家帮忙,小学时我乐此不疲。在我上中学以后心境变得微妙起来,既有收获的喜悦,更有缺课的惶恐,仿佛在家才一日,学校已几年似的。

      家门口最近的小田里只种过甘蔗和葵花。最远的畈里田,在河道边上,全是砂石土,栽有青菜和高杆白,青菜常用来做腌菜,高干白做香菜比较多。冬天下霜以后铲,先晒后洗,因为数量多,我总是要帮母亲一道洗的,我俩的手在寒冷的井水里浸泡几个小时,被北风一吹冻得像红萝卜似的。黄豆种得较多,还有绿豆、赤豆、蚕豆、豌豆……因为紧邻河道,发洪水时会冲掉一块菜地,那块就变成沙滩地,有一茬没一茬的。

      这些地都是我母亲的责任地,日除草、晚浇水,

      从没落下哪季的菜。什么季节种什么菜,她都有安排,我听她经常计算种、栽的日子。

      种菜很讲究天气,通常是雨前,在电闪雷鸣开始前得种完。之后的某一个时辰从菜地路过,忽然发现地里钻出一棵棵嫩苗的头来,欢欣便由然而生。栽菜也很讲究,往往是雨后。记得雨后的土又松又软,母亲教我用短柄小锄头在地里每隔一定距离就挖一个小坑,把菜秧子的根放进去后,把苗轻轻地往上提拔一下,让它的根系垂直不弯曲,然后拢土把菜根盖住,再用小锄头的后脑在菜根周围轻轻锤实土壤。雨后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弯腰弓背一棵一棵地栽着。夕阳的余晖从林间松树的缝隙投射到菜地里,有积水的坑凹里泛着光熠熠生辉。

      我对锄草的印象就是典型的日当午,因为我只有在暑期时才会正经帮工。妈妈说太阳底下锄草效果好,草不会复活。对于菜根附近的杂草,一般都要用手拔除以免锄头误伤菜根,当然那时候绝对不会撒除草剂。

      施肥都是有机肥,草木灰用手一把一把抓着放到菜根周围,人畜粪便沤过以后一瓢一勺地浇。没有化肥,没有激素,也没用过大棚。

      那时的菜是纯天然无污染,经历阳光雨露自然生长,不仅富有营养,而且味香可口,维持了一家6口人的伙食。

      如今母亲已离世十二年了。当年她戴着草帽挥汗锄草的情景、她挑着水桶上岭时蹒跚的背影还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每年探亲回老家,还能在哥哥、姐姐家吃到一些他们自家种的菜。我们在一起抚今追昔,深感当年母亲的不容易。如今他们也不再需要像母亲那样辛苦劳作了,现在市场上蔬菜丰富多彩,甚至可以买到任何反季节的蔬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太方便了。可是他们也觉得这些菜再也没有当年母亲种的那些菜味道香美了!

      后来我离这种纯朴的田园生活也已渐行渐远,可每次看到乡村菜地时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儿时在菜园地参与种菜的过程中养成了喜欢劳动的习惯和自己动手的理念,让我受益终身。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陶莲仙:我家的菜园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4641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