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河水东流

  • 作者:刘关波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2-22 07:54:32
  • 被阅读0
  •   底蕴:在水一方

      我的面前是一条河,一条深邃幽蓝的河,一条神秘诗性的河,一条可以听见的河,她的名字叫灌河。

      灌河是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潮汐河,她的源远流长,她的苍凉厚重,她的缤纷多姿,她的不舍昼夜,都是我了解它、亲近它、书写它的缘由。

      她是一条浪漫的河——

      湖泊、河流、港湾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河流两岸芦苇丛生,与天穹、云朵、飞鸟的翅膀共同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面。当黄昏降临时,蜜糖一般的橘黄色光芒笼罩着人间,让人感受到她的呼吸和生命的律动。

      她是一条久远的河——

      它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甚至更早。在地质纪年的漫长岁月中,它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繁衍生息和消亡,相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的存在显得渺小而虚无。然而,正是这种漫长而深远的历史积淀,赋予了这条河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她是一条哲学的河——

      站在灌河之滨的高处,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然力量和生命之美。在这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缔造了绿色生态的颂歌。

      关于这条河的历史,无人能够彻底洞悉其深邃的源头、绵长的历程,以及丰盈与干涸、断流与泛滥的变迁,生命的存续一如岸上盛开或凋零的花朵,最终化为尘埃、碎屑,甚至随海风吹散,消失在辽阔而苍茫的天地之间。

      毫无疑问,作为黄河、淮河、大运河的儿女,她是一条默默流淌、含蓄包容的河流,她没有滔滔向东的气势,水光波影中也缺乏古铜般厚重的肌肤骨骼,它更像一条靛蓝的缎带,迎着海风默默向东流去。一如澄澈清亮的眸子,凝望着苍茫的岁月和灌河之畔的响水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我们民族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她的身旁,人们在河水的滋养下,自然也得到灌河人文历史的浸润。一代一代的响水人,在这片土地上开挖河渠,兴修水利,用智慧和双手治碱垦荒,赶走荒芜贫困,建设出美好家园。

      随着时光的流转,人世的变迁,这里的人们内心深处、性格中,都深深地融入了灌河的精神特质,像河水一样,智慧、优美、包容、坚韧、低调,充满了深厚的底蕴。

      潮汐起伏间,月辉如瀑。渔歌唱晚、舟楫划水的声音,正诉说着一座城市的蓬勃发展。岸边的人们,正是以这样的进取之态和精神特质,不断地推动着城市的前行。

      走近灌河,无论是磅礴的自然景色,还是久远的历史回音,都让我对她有种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遐想。走近她,了解她,我都能体验到一种旺盛的生命气息与历史的深沉。

      于我而言,灌河不再是一条河流,她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一首永恒的诗章。

      静水深流的响水母亲河——灌河 摄影/郭苏华

      追溯:蒹葭苍苍

      在世界上,无论是大河还是小溪,它们的存在都承载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在给江河湖泊命名时,人们常常会附会上一些神奇的故事,以突显其独特的图腾意义。

      历史记载,早前苏北沿海地区并未有河流存在。当地的环境主要由芦苇荡、杂草地、沼泽和肆虐的虫蛇组成。当地居民只能选择在河畔的高处,或是堤坝上搭建简陋的草棚,挖泥砌灶,努力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然而,他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每逢雨季,由于地势低洼,积水成灾,导致五谷无法种植,庄稼无法收获。

      萧萧芦花里的灌河一角

      有位被称为“水头王”的神仙,名叫王彦章。他身高超过一丈,头部硕大如巴斗,手掌宽大,体格魁梧,力大无穷。王彦章决定效仿古代的大禹,运用疏导之法整治九河。他决心在海滨开凿河道,将积水引入大海,为百姓谋福利。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努力,王彦章从玉皇大帝的兵器库中盗取了十八般兵器。他将它们放入神炉中冶炼,最终铸造出一艘崭新的铁船。

      这艘铁船配备齐全,舵、锚、樯、篙等部件均由铁铸而成。凭借其非凡的神力,王彦章撑着铁篙驾驭铁船,在陆地上航行。当他用力点地时,铁篙深深地插入地面,铁船迅速前行。随着他的动作,泥沙翻滚、泥雾升腾、大地轰鸣。在铁船经过的地方,一条深深的河流逐渐形成。两旁的积水迅速归入这条新生的河流中,顺着铁船哗哗地流向大海。

      从此,一条名叫灌河的河流就诞生在苏北的大地上,从此,这条河流就有了神话学意义上的宿命和神秘,从此,神秘的灌河就有了神秘而美丽的涟漪。

      自此,王彦章的后裔在荒凉苍茫的河岸繁衍生息,演绎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世间百态,见证着无数历史的变迁,每一簇浪花、每一道波纹、每一层涟漪,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深处的神秘。大诗人龚自珍在其《咏史》诗中写道: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不知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胸中是否也曾激荡过这条灌河的碧浪清波?

      我曾无数次想象着灌河初次流经江淮大地的那一刻,一定是这样的情景:四周弥漫着神秘的气息,在浩浩汤汤的水流中,那些神奇的植物与动物在西风流云之下惊喜地伫立岸边,它们的光影交织出时光的痕迹,色彩斑斓,时而湛蓝,时而暗紫。

      如今,这些远古生物的后代们依然聚集在灌河的两岸。他们是苏北荒原上最早的居民:飞鸟、野兔,还有丹顶鹤。当然,更少不了那些翩翩起舞的昆虫。它们飞翔的样子仿佛是花瓣或雪片,在河面上留下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影子,然后又消失在视线之外。

      始终留在原地的,还有那些从远古走来的芦苇和野草,他们就像《诗经》里描述的那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静静守护着灌河两岸的一切。

      河流的传奇告诉我们,有关河的起源、河的子孙、河流的记忆,与这片土地上的创新、发展、开拓、进取既是共同的话题,也是亘古不变的传承,回望一条河的流光溢彩和所有故事,在跌宕起伏里追寻生生不息,从钝化的庸常中快意远行,是所有河流共同的宿命和前世今生。

      自那以后,一川烟雨,见证的不仅是春夏秋冬的农耕文明,还有千帆竞发的漕运和源源不断的盐业崛起。码头兴旺,烟火鼎盛,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在响水县陈家港镇沿海地带,相继建立的大大小小的盐垦公司以及派生出来的小公司已达100余家。

      改革开放年代,因了天时地利资源之便,盐化工业、医药农药、染料等产业声名鹊起,雨后春笋般地亮相于灌河之侧,首个拿着环保“绿卡”的陈家港省级生态化工园区如日中天,挺拔于灌河之滨,在烟花飞腾的喧嚣里,写下一个历史上曾经贫穷落后地区财富增长的故事和好梦成真的波澜壮阔,也写下天地间诗意葱茏的一往情深。

      轻舟飞渡,浪花千重,轮回中携手,守望中收获,灌河,以她吐纳天地万物的胸襟,回报着人们的每一份信任,见证着一个因盐业而起、因化工而兴的黄金时代。

      泰戈尔说过:“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人类创造了灌河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是滔滔河水永不凋落的旋律,无论是盛放的花朵还是凋零的残瓣,无论是凝心聚力的前赴后继,还是抱朴守一的星夜兼程,都在这旋律中,化为深广,融入苍茫,见证历史。

      带着历史记忆和发展期望,从“盐城市陈家港化学工业园区”,到“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再到“江苏响水生态化工园区”。化工园区的进取脚步,在熙来攘往的红尘中,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也记录着灌河的忧思,匆匆奔流,不舍昼夜。

      蓝天下崛起的城市如诗如画

      发展:道阻且长

      今天,当我们以平静的心态回顾曾经的荒村晓月、冰雨寒烟的时候,或许内心早已波澜不惊、云淡风轻,但奔流不息的灌河和她的众多支流依然记得,在发展的旋律中疼痛过、惶惑过的历史。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河流生态管理的薄弱环节就暴露出来:工业崛起,盲目引进,过度开发,导致河床淤积,水体变质,鱼类消失,灌河水系的生态,灌河生物的安危,一度困扰着民众的取舍、管理者的责任和响水人的环保自觉。

      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人们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初衷,忽视了河流的疼痛和生态的脆弱,生活在河边的居民都曾有过不愿提及的过往。

      有关化工厂对周边生活的影响,我也曾感同身受。

      早年,我曾在一家三线厂工作多年,该厂有几个分厂的产品就是化工产品。每当废酸泄露,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鼻的酸味,若是废酸流入山谷的河水,则严重影响着下游人民的生活和河中鱼类的生存,这还只是废酸的影响,若是其他有害气体泄漏,则造成的危害更大。

      历史的教训告诉人们,化工厂的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3月21日,微凉的河风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那风,仿佛从黄海之心的深处吹来,带着岁月深处特有的芬芳,将它们细致地凝结在河畔的花苞和柳絮之上。经过漫长冬季的人们,走出家门,互道珍重,满怀期待地迎接即将到来的缤纷花季。

      这一天,正是“世界林业节”,一个绿色环保、播种希望的日子,许多国家的植树节在这一天相继拉开序幕。然而,尽管当地政府对于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警钟长鸣、如履薄冰,尽管刚刚召开过安全生产会议,有关部门都签订过安全责任书,不幸的是,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下午14点48分,响水生态化工园区某公司贮存的硝化废料因积热升温导致自燃,随后引发硝化废料的一声巨响……空气、河流、水源、生态,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偶发事件引发必然的结果,必然的结果考验着响水人的责任担当。从那天开始,响水“火”了,声名远扬,也让国人记住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座苏北小城。

      从此,一座小城被赋予了更多的担心和期待,期盼她在瞬间的裂隙中秉持着独具的柔韧与倔强,期盼她在短暂的阵痛之后发出自己的智慧之光。

      自那个凛冽的早春开始,无论是奔走乡野的农家,还是徘徊于闹市的市民,所有的焦虑都指向一种期盼,所有的期盼都聚焦在同一话题。

      一起事故,成了刻在响水人心上不愿触及的伤痛。在反思过后的精神痛感和生命感悟中,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又回归到最初的敬畏。

      陈家港网红海滩

      2019年4月4日,江苏盐城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秉持壮士断腕之决心,历经阵痛,毅然作出艰难决策:全面关停响水化工园区。

      这是一个痛苦但勇敢的决定,体现了管理者和人民群众对生态保护的历史责任和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从此,那个被誉为“印钞机”的化工园区在苏北大地上划下了痛苦的句点;从此,一个拥有70余家投资超亿元企业的化工园区陷入沉寂,失去了昔日的繁忙与斑斓;从此,那个拥有6家上市公司的化工园区牵动着万千股民关切的目光;从此,那个年产值数百亿、税收占响水财政收入六分之一的化工园区一如流星划过夜空,陷入荒芜冷清;从此,那个辉煌过、灿烂过、为响水带来殊荣也带来痛苦的化工园区定格在夕阳之下。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工作在一线的环保战士和当地企业,知难而行,果敢出征,仿佛一束束璀璨之光,照亮那个寒冷的季节,照亮人们一度惶惑的内心。

      风险评估、应急检测、筑坝拦截、巡查监控、全面调度、废水收集、净化处理、科学处置、安全转移——一系列围绕群众安全和灌河生态保护的果断措施,筑牢了环境保护的重重屏障,确保了群众生活无忧、空气无虑、河流无恙。

      人们看到,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以专业的视角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指导并支持地方部门进行环境应急处置工作。

      人们看到,裕廊化工、联化科技、北控水务等一批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响水人和响水企业在事故处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看到,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化工园区和周边的人们在汗泪交织的逆行中,用奔走和行动,重新填写自己的人生履历,守着一方篝火,直待霞光满天。

      人们看到,阵痛过后的苏北大地,响水人以知行合一的敢作敢为,守住了苏北大地的丽日蓝天、江河安澜。

      奔腾不息的灌河流水,记载着许多或平凡或卑微者寻常的背影,也记载了他们或沉重或坚定的脚步。含泪的忙碌与守望,构成了生活本体,汇聚成希望之光。在那个时刻,感受温暖的并非是身边的繁华,而是遥远天际的曙光;引领人们前行的不是曙光,而是身边的万家灯火。

      回首往事,风雨兼程,响水人彼此发现,岁月长河中的一次砥砺前行,串联起来已然成为一片灯火彩虹。

      ……

      响水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挑战、希望和重生的故事。她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看到了深切与朴质、眼泪与感动、大爱与疼痛之间的万千变幻,看到纯粹情感与时空修补过程的顿悟与本真。

      这座曾以“生态”冠名的化工园区,一度以其令人瞩目的崛起速度成为苏北地区的明星,不仅推动了响水县的经济增长,更为整个地区树立过发展的典范。如今,当潮水退去,它已悄然隐于尘烟,化为荒凉,成为历史一页中冰冷的文字。

      蓝天下的灌河码头

      嬗变:诗意城乡

      今天,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依然涛声依旧,其永恒的节奏见证着岁月的流转。然而,在它三公里之外,曾经的化工园区笼罩着岑寂的绿意。

      那片曾被黄海浪花和灌河波涛环绕簇拥的盐城北大门,仅留下翠绿的芳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周边生活的人们在嗅觉一度短暂的不习惯后,瞬间又享受到空气的清新,听到蝉鸣鸟啼的喧哗……

      站在历史的起点上,化工园区的关闭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大考,他们需要展现出决心和智慧,引导产业升级,革故鼎新,迈向新的发展历程。

      夜长无眠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

      人们惊喜地看到:新的大环境下,一批创新型企业,以其无限魅力,展露于灌河之滨:食品、制造闪亮登场,盐业、电子方兴未艾,汽车部件、不锈钢产业齐头并进,云起处一抹灿烂,水尽头柳暗花明。一个转身,巨响成了传说,抖落浮尘的有声之水,以它靓丽的姿容,生动了飞雪,诗意了春红,氤氲了珍藏,涟漪了柳影。

      从按下暂停键,到彻底永久关闭,再到产业洗牌浴火重生,这是响水人经受的阵痛和痛苦选择,更是响水人在新时代为万物谋和谐、为生态添福祉写出的诗章。

      鲜花夹道的公路

      撰写本文的时候,笔者先后采访过响水郭苏华、吴万群等知名作家和一些了解响水的友人,关注并阅读了响水的一些文学公众号,比如《响水湖海艺文社》《灌河文学》《艾尚文学》等等。郭老师和吴先生等一批响水籍作家,多年一直致力于响水本土的文学创作,在凝练、细腻、饱满的响水叙事中,笔下千字,胸中万卷,尽显柔情侠骨,铁笔丹心,以各具性灵、各展斑斓的创作,连接起一幅摇曳多姿、美不胜收的响水艺术画廊。

      从他们的介绍和文学作品中,我看到了响水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河流治理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感到响水人的真诚友善,坦率热情,看到一座水岸城市的耿直旷达,海洋胸襟。

      郭老师说:“今天的响水,正蜕变为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呈现出河清海晏、碧水蓝天的景象,欢迎你到响水来看看。”

      吴先生说:“曾经的坏事如今转变为好事,一度消失的各种鱼类重新回归灌河,退潮时随处可见赶海人们忙碌的身影,响水的幸福指数正在提升。”

      响水籍著名作家黄玉东先生在他的文章《响水·故乡》里写道:“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响水,慢慢地深入其中,一定会让这里的碧水蓝天,这里的小桥流水,还有这里的文化气息,感染得思绪飞扬,神醉情驰……”

      是的,从响水人如数家珍的介绍和一组组图片中,我分明看到一个崭新的灌河、嬗变的响水:人们在这里观潮听涛,垂钓赶海,桨声帆影,淡扫浮尘。俯仰之间,匆匆的脚步,轻快的身影,融入风景,融入古韵,融入生活的潮起潮落和诗意缤纷。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梦想生根发芽,流量自带繁华。

      四年的时光,犹如流水般逝去,却在响水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次次绚丽的和声。与过往相比,其景磅礴丰盛、其境皎然充盈,平静的晨昏里,香草如初,暗香浮动。

      响水,常怀沧浪之水,更具进取之心,一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小镇,以她清新脱俗的微笑,送给人们坎坷过后的从容不迫和梅开二度的芬芳绚烂。

      退潮后海滩上赶海的人们

      荣光:水韵苍茫

      对灌河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忍不住想唱一首歌,一首关于天光云影和生命涅槃的颂歌。

      这是一条古典的河流。

      灌河之水波涛迷蒙,新石器文明与江淮文明交汇的历史,海洋文化与黄河故道文化融合的厚重,给我们留下一个远去时代的断片和碎影,云梯关作为历代交通要冲和海防重镇,让“江淮平原第一关”和“中国最古老的海关”的美誉成为灌河曾经的殊荣,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响水人的沉沉遗梦。

      在历史长河中,灌河是在古海湾潟湖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与灌河流域海岸的历史演变紧密相连。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淮河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淮河三角洲逐渐向海洋推进,于是就有了今日我们所见的灌河文明,纵然时光苍老,文化依然绚烂。

      这是一条奋进的河流。

      灌河又是繁华与激情的交汇之地,它汇聚了现代都市的无限魅力,充满着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历史长河中,响水涌现出众多英才,波澜壮阔的人文故事接续精彩,层出不穷的道德模范引领正气,人们崇尚道德与才能,尊敬贤良,为这片土地书写过无数辉煌篇章,让这片土地焕发出璀璨的华彩。

      县志记载:循着奔流不息的灌河之水,多位才俊得以横空出世。革命烈士吕恩覃、左翼作家孙石灵、军事理论家殷学润、江苏省原省委书记韩培信、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等等,成为让响水人引为自豪的家乡名片。

      这是一条英雄的河流。

      早在1928年,响水地区就建立了党组织,从此这里成为红色文化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里,响水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红色文化的传奇,多少慷慨悲歌,多少悄然消逝,多少灼灼其华的生命画上了句点,浩然书卷,寥寥数行,写下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灌河两岸,千里苇荡,曾经是革命先烈杀敌的战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并肩作战,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响水地区成为他们重要的战斗阵地,留下了无数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史册之宏伟,故事之悲壮,永远有让人热泪盈眶的感动,永远有让人热血沸腾的理由。

      1944年5月2日,月黑风高之夜,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第八旅旅长张爱萍率领部队,与在陈家港盘踞的800余名日伪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创造了“红旗首扬陈家港”的辉煌战绩,掀开新四军在盐阜地区战略反攻的关键一页。

      滚滚灌河之水,铭刻着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经纬坐标,也记录着无数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在这里,人们持续见证、诉说并努力参与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又从故事中汲取无穷力量,脱贫攻坚,招商开放,科技革命,产业升级,凝心聚力,日夜兼程,用内心飞腾的烟火向过去告别,在未来的道路上互相勉励,读懂中国,走向世界。

      这是一条文化的河流。

      如同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灌河激荡着多元文化的辉煌篇章。灌河之浪,汇聚了东夷文化的浩渺、中原文化的厚重、江南文化的细腻、海洋文化的开放,四者交融汇聚,共同谱写出灌河文化的壮丽赞歌。

      历史长河中,灌河经历了三次重大文化交融,那是东晋时期的那场“西堂宫变”,明朝洪武年间的“洪武赶散”,以及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南下江南地区的拓荒者们为苏北地区的建设倾注的文化力量。在这三次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灌河文化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相互融合,海纳百川,与先贤往圣薪火相传,与运河文化一脉传承,形成了今日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风貌,它在多少年的星辉与月华之下,被岁月时光淘洗,许多船只在水里穿行,留下历史与往事,也留下漕运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辉煌(郭苏华《运河边》)。

      中国大运河作为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让黄河长江紧密相连,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而灌河被誉为苏北的黄浦江,其价值可见一斑。灌河故事、灌河精神、灌河灵气、灌河的文化自信,与大运河文化息息相关,须臾不离。

      当文化的韵律叠加时代的脉动,当传统的底色添加现代的线条,灌河,就有了更多元的文化表达、更精彩的文化呈现,航运交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协同发展,非遗传承得到了重视和保护,河流东去,滔滔永恒。

      行走于河之干、水之侧,你会沉浸于大运河文化深沉的韵律;面对灌河的碧水清波,你会一次次躬身膜拜,沉醉于她的温润与苍阔、磅礴与壮丽。

      这是灵魂对自然的敬畏与依恋,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歌唱,这是倾听河水涌动的天籁之声。

      灌河大桥远眺

      辉映:河水汤汤

      透过灌河的粼粼波光,我一次次深情地观察着这座经历农耕到现代急速转型的响水小城。

      阳光为错落有致的楼宇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它们似乎在微微颤动,仿佛被阳光刺痛一般。建筑之间,笔直的街道将其分隔,犹如光芒四射的光束,向远方无限延伸。

      这座名为响水的城市,历经沧桑,饱含悲欢,从过去的暗影中跃出虚空,洗尽尘烟。之前,它仅是一个宁静的村落,而今凤凰涅槃,蜕变成一座崭新的城市。这座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或许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些许陌生,但它从此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成为我们共同的生命慰藉。

      如果将灌河比喻为响水的母亲河,那么响水无疑是母亲瞳眸中璀璨的明珠,如果说灌河是响水骨骼里深藏的诗意温柔,那么响水就是灌河逝者如斯的一往情深,灌河之水记录了响水的跌宕起伏,响水承载了灌河的烟雨情怀,响水与灌河的灵魂激情相拥,共同构筑了苏北大地的厚重历史与激荡人心的传奇。

      灌河向东流,流过远古的蒙昧,流入意气风发的今天。她步履豪迈,流过茹毛饮血的石器时代,流过筚路蓝缕的开端,见证了宋元明清的锦绣繁华,饱经沧桑,历久而弥新,从此走进崭新的时代,人们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中收拾心情,在丰富多彩的人间烟火中积蓄能量,勇闯每一个艰难险滩,迎接每一次惊涛骇浪,给自己底气,做响水英雄。

      灌河如诗,是东海龙宫处,凌波打鱼船;灌河如画,是云梯关上月,西游记中仙。把星河看遍,转瞬已是千年,但见牙板轻拍,水袖蹁跹,夜半灯火,船歌雅艳。念天地之悠悠,看白帆一片片。每一次在她身旁的踯躅前行,都是非凡的文化与生态之旅,每一次在她浪花之上的泛舟而行,都是沉淀和顿悟归去来兮的诗意旅程。

      灌河之滨,这座城叫响水,虽然饱经沧桑,却又旧貌新颜;是苏北,也是江南,既纯粹,又斑斓,既豪放,又缠绵。

      广袤无垠的黄河故道,见证了她的包容;源源不断的灌河水,孕育了她的生命活力;美丽富饶的苏北之地,成为了她施展才华的舞台。

      河水东流去,以其独有的历史之“响”,嘹亮着生命本色,喷薄着历史豪情。河水东流去,逝者如斯,带着苏北大地的宽容自信,穿越时空,流向大海。

      一万年的回眸,一万年的等待,一万年的奋斗,河水东流,继往开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河水东流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424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