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季节更替无声无息。眼见着采莲河边的一排水杉从翠绿、浅黄到深棕,和蓝茵茵的天空一起,倒影在清澈的河水中,如诗如画,秋天来了。
河水褪去夏天多雨的湍急浑浊,悠悠流淌,河底被激荡了一夏的水䓍轻轻悄悄修整着强韧和凌乱,有了几分绿油油的娇娆,柔柔地在在水底飘摇。在岸边树稍或缩头缩脑或迅疾俯冲的白鹭鸶,也终于可以迈着细长腿在水中漫步,时不时啄上一条小鱼小泥鳅,在众人的注视下优雅地吞下猎物。太阳也似乎收敛了热烈的光芒,明亮、高远。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畅通透,照耀在万物上,神奇地让万物染上了秋色。在一片片金黄的秋色里,姹紫嫣红的花儿都露了怯。
在远离城市的村庄,秋天依然是忙碌的。如果说春天的忙碌充满展望和期待,夏天的忙碌投入而笃定,那么到了秋天,忙碌应该是充实而喜悦的。路边一树又一树的红柿子昭告着庄稼果实的成熟,催促着农人们秋收时节到了。
二、三十年的山乡巨变,如今的村庄四处有崭新的小楼林立,整洁漂亮但也只有年节才透出人气,仍坚持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多是上了些年纪的农人。秋风悠悠地刮,枝叶缓缓地落,农人们晨起吃过早饭,慢慢地走上坡,下到田地,开始在金黄的庄稼地里收割,今天收不完,明天再接着来。田间耕种的粮食作物已不再是支撑一家子生存的依赖,抢收的急迫和丰收的喜悦似乎都已不再那么浓烈了。
我有着丰收过后月下踏歌的记忆,并非小说的杜撰,也非如今商业化古城里的游客式体验。那时候的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狗吠。深秋时节,热火朝天的抢收渐近尾声。不定哪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清亮悠扬的笛声从一片空地上飘荡起来。不一会儿,本已安静的村庄又有了动静,劳作一天的人们各自推开院门,就着月光穿过大石小径,从各个角落渐渐汇聚到场地上来了。姑娘小伙们欢腾起来,手拉着手围成圈,随着笛声欢快的节奏踏起歌来。舞步简单热烈,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圈子越拉越大,中间的笛手象个大师一样吹奏得越发激昂,不停地变换着曲调,指引着人们变换着舞步,笛声不断,舞步不停。清冷的月亮似乎也被这人间的欢乐感染了,奉献出越发明亮的光辉,点燃人们心头的激情,尽情释放着劳作收获后的欢愉。没有经历辛勤的劳作和收获,哪有如此恣意放空的喜悦和满足。
秋天还有个重头戏---中秋节,这不仅是亲朋团聚的日子,更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月月的月圆都比不过中秋的月圆,秋高气爽时节,天远地阔,朗月从天际升起,冲破云层,再上中天,将月华无声倾泄,似乎将天上的灵气注入大地,抚慰人间的辛劳、躁动和不安。
少时在县中上学,记得有一年临近中秋,结束一天的功课,我急急往家跑。彼时整个小城已经笼罩在烤月饼馥郁香甜的气息里,比起还没做完的作业,我更惦记家中新烤的大月饼。快至校门,迎面走来两个身材修长、笑容和煦的年轻小伙,背着挎包,戴着眼镜,各自提着一网兜黄橙橙的大橘子。俩人边走边聊,阳光透过树缝忽明忽暗地洒在他们身上,树缝外的天蓝得那样清澈。他们如此气定神闲!他们一定是在外上大学或者已经工作,从远方归家过节。远方和家,在那样一个秋天的午后,被他俩不急不缓的脚步串在了一起,引发了一个懵懂少年无尽的遐想。这温馨的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甚至一时叫我忘记了垂涎的月饼。我多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努力走出去,去向远方,再从容地回来。
成年后的我曾在中秋的晚上聊发些许少年狂,兴致勃勃走上街头去凑热闹。街上灯光透亮,月亮不知所终。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朝着一个方向涌去,总以为前方有着什么神奇的召唤。一路挤到尽头,广场上除了茫然四顾的人们,便是各种商家的卖场和促销。看似热闹非凡的碌碌众生,实则空虚而无所适从,身处热闹却寂寥无趣。不如归去,继泡上未喝完的茶,翻开未琢磨透的书与古人。
昔北伐告捷后南返的曹操,时年已五十有三,在秋风萧瑟中东临碣石观《观沧海》,所见是“树木丛生,百䓍丰茂”,洪波涌起的海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如出其里”,尽显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壮志,更有达观的宇宙气象。仅一年之后,赤壁之战,曹操遭遇了周瑜的火烧连营,大败。后壮志难酬、求贤若渴的孟德先生写下了千古名篇《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岁月悠悠八百载,人生短短几个秋。一生被贬谪流放无数次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莫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囹圄和贬谪,常游山水以排解郁郁。其间写就《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叹息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秋天借明月高照,与朋友驾舟夜游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同行的朋友想起孟德曾于此地大战困于周郞,叹:一世之雄今安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究。苏子达观地劝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这样的千古名言,人类思想的精华,如同亘古不变的清风明月,轻抚过焦躁悲观的情绪,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宽解着历代文人的胸怀。
一场秋雨一场凉,晨起加衣外出,碰到一位老邻居,背个双肩包,精神矍铄,大声告诉我,要赶去参加六十年的高中同学聚会,直叫我惊讶!经这六十年各自的风雨兼程,归来依然还能是少年!想起在老家独立生活的父亲,劳碌半生退休还家,一方小院,三五老友,几垄菜畦。学着农人看着节气耕种,秋后玉米有了收成,金灿灿铺晒一大片。闲散时烤着太阳,将金黄的玉米粒刨下晾晒在走道上。院门口的树上挂满金黄的柿子,小院也是一番秋意浓浓的丰收景象。老父中意于这样粗茶淡饭的简单生活,体会着与天地自然为一体的劳作收获,甚是知足。常念叨:莫道桑榆晚,红霞正满天。
一阵秋风吹过,路边的大树飘落几片黄叶。我刚好经过一片多年前曾热闹非凡的商业城,如今冷冷清清,废弃的商铺门前有人就地摆上蔬菜售卖,几元一大堆。回想这几十年的变化,很多曾经热门的东西渐渐就消失不见了,总有新的东西取而代之。无破不立,暂时的困局总有破解之时。秋风扫了落叶,经一冬的蕴蓄,来年春天定会复苏生发,然后在夏天的骄阳雨露下成长盛放,等秋天再次来临,大地自会毫无保留地交出五彩斑斓的壮美答卷。
河水褪去夏天多雨的湍急浑浊,悠悠流淌,河底被激荡了一夏的水䓍轻轻悄悄修整着强韧和凌乱,有了几分绿油油的娇娆,柔柔地在在水底飘摇。在岸边树稍或缩头缩脑或迅疾俯冲的白鹭鸶,也终于可以迈着细长腿在水中漫步,时不时啄上一条小鱼小泥鳅,在众人的注视下优雅地吞下猎物。太阳也似乎收敛了热烈的光芒,明亮、高远。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畅通透,照耀在万物上,神奇地让万物染上了秋色。在一片片金黄的秋色里,姹紫嫣红的花儿都露了怯。
在远离城市的村庄,秋天依然是忙碌的。如果说春天的忙碌充满展望和期待,夏天的忙碌投入而笃定,那么到了秋天,忙碌应该是充实而喜悦的。路边一树又一树的红柿子昭告着庄稼果实的成熟,催促着农人们秋收时节到了。
二、三十年的山乡巨变,如今的村庄四处有崭新的小楼林立,整洁漂亮但也只有年节才透出人气,仍坚持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多是上了些年纪的农人。秋风悠悠地刮,枝叶缓缓地落,农人们晨起吃过早饭,慢慢地走上坡,下到田地,开始在金黄的庄稼地里收割,今天收不完,明天再接着来。田间耕种的粮食作物已不再是支撑一家子生存的依赖,抢收的急迫和丰收的喜悦似乎都已不再那么浓烈了。
我有着丰收过后月下踏歌的记忆,并非小说的杜撰,也非如今商业化古城里的游客式体验。那时候的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狗吠。深秋时节,热火朝天的抢收渐近尾声。不定哪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清亮悠扬的笛声从一片空地上飘荡起来。不一会儿,本已安静的村庄又有了动静,劳作一天的人们各自推开院门,就着月光穿过大石小径,从各个角落渐渐汇聚到场地上来了。姑娘小伙们欢腾起来,手拉着手围成圈,随着笛声欢快的节奏踏起歌来。舞步简单热烈,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圈子越拉越大,中间的笛手象个大师一样吹奏得越发激昂,不停地变换着曲调,指引着人们变换着舞步,笛声不断,舞步不停。清冷的月亮似乎也被这人间的欢乐感染了,奉献出越发明亮的光辉,点燃人们心头的激情,尽情释放着劳作收获后的欢愉。没有经历辛勤的劳作和收获,哪有如此恣意放空的喜悦和满足。
秋天还有个重头戏---中秋节,这不仅是亲朋团聚的日子,更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月月的月圆都比不过中秋的月圆,秋高气爽时节,天远地阔,朗月从天际升起,冲破云层,再上中天,将月华无声倾泄,似乎将天上的灵气注入大地,抚慰人间的辛劳、躁动和不安。
少时在县中上学,记得有一年临近中秋,结束一天的功课,我急急往家跑。彼时整个小城已经笼罩在烤月饼馥郁香甜的气息里,比起还没做完的作业,我更惦记家中新烤的大月饼。快至校门,迎面走来两个身材修长、笑容和煦的年轻小伙,背着挎包,戴着眼镜,各自提着一网兜黄橙橙的大橘子。俩人边走边聊,阳光透过树缝忽明忽暗地洒在他们身上,树缝外的天蓝得那样清澈。他们如此气定神闲!他们一定是在外上大学或者已经工作,从远方归家过节。远方和家,在那样一个秋天的午后,被他俩不急不缓的脚步串在了一起,引发了一个懵懂少年无尽的遐想。这温馨的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甚至一时叫我忘记了垂涎的月饼。我多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努力走出去,去向远方,再从容地回来。
成年后的我曾在中秋的晚上聊发些许少年狂,兴致勃勃走上街头去凑热闹。街上灯光透亮,月亮不知所终。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朝着一个方向涌去,总以为前方有着什么神奇的召唤。一路挤到尽头,广场上除了茫然四顾的人们,便是各种商家的卖场和促销。看似热闹非凡的碌碌众生,实则空虚而无所适从,身处热闹却寂寥无趣。不如归去,继泡上未喝完的茶,翻开未琢磨透的书与古人。
昔北伐告捷后南返的曹操,时年已五十有三,在秋风萧瑟中东临碣石观《观沧海》,所见是“树木丛生,百䓍丰茂”,洪波涌起的海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如出其里”,尽显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壮志,更有达观的宇宙气象。仅一年之后,赤壁之战,曹操遭遇了周瑜的火烧连营,大败。后壮志难酬、求贤若渴的孟德先生写下了千古名篇《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岁月悠悠八百载,人生短短几个秋。一生被贬谪流放无数次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莫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囹圄和贬谪,常游山水以排解郁郁。其间写就《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叹息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秋天借明月高照,与朋友驾舟夜游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同行的朋友想起孟德曾于此地大战困于周郞,叹:一世之雄今安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究。苏子达观地劝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这样的千古名言,人类思想的精华,如同亘古不变的清风明月,轻抚过焦躁悲观的情绪,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宽解着历代文人的胸怀。
一场秋雨一场凉,晨起加衣外出,碰到一位老邻居,背个双肩包,精神矍铄,大声告诉我,要赶去参加六十年的高中同学聚会,直叫我惊讶!经这六十年各自的风雨兼程,归来依然还能是少年!想起在老家独立生活的父亲,劳碌半生退休还家,一方小院,三五老友,几垄菜畦。学着农人看着节气耕种,秋后玉米有了收成,金灿灿铺晒一大片。闲散时烤着太阳,将金黄的玉米粒刨下晾晒在走道上。院门口的树上挂满金黄的柿子,小院也是一番秋意浓浓的丰收景象。老父中意于这样粗茶淡饭的简单生活,体会着与天地自然为一体的劳作收获,甚是知足。常念叨:莫道桑榆晚,红霞正满天。
一阵秋风吹过,路边的大树飘落几片黄叶。我刚好经过一片多年前曾热闹非凡的商业城,如今冷冷清清,废弃的商铺门前有人就地摆上蔬菜售卖,几元一大堆。回想这几十年的变化,很多曾经热门的东西渐渐就消失不见了,总有新的东西取而代之。无破不立,暂时的困局总有破解之时。秋风扫了落叶,经一冬的蕴蓄,来年春天定会复苏生发,然后在夏天的骄阳雨露下成长盛放,等秋天再次来临,大地自会毫无保留地交出五彩斑斓的壮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