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大早,太阳尚未升起,露珠闪烁在草叶上,我刚爬起床,妻子睁开眼说:“要不,我们去爬山吧!”我素来喜欢爬山,欣然同意。
去哪比较合适,我们思前想后,听说一条古驿道像苍龙盘旋,虽然位于较为偏僻的乡下,但距离县城不过十几里,一路宽阔平坦的青石板,曾经“八省通衢”,重要的交通干道,如今徒步的人很多,山不是很高,坡不是很陡,安全系数高,最适合爬山。
既然去爬山,那我得好好准备,准备齐全,才更好地开始这趟爬山之行。零食与水不可缺少。我戴好头盔,骑着电瓶车,来到附近的零食超市。不得不说,超市自负盈亏,开门早,服务好。超市内货品琳琅满目,一排排的零食让我挑花了眼。儿子喜欢的鸡腿、鱿鱼丝、山楂片,妻子喜欢的小辣条、熟板栗……统统来上一点,装进袋子里,拿到收银台。售货员热情周到,穿着职业装,一脸笑容,有条不紊地称重算账,我拿出手机扫码付钱。
对了,主食不可缺少。爬山是很费力的运动,若是走到半路饥肠辘辘,“咕咕咕”地唱歌,就得补充点食物,才有更好的体力继续前行。拐角的“美香园”蛋糕店挺合适,挑选两个香甜美味的面包,这下齐活。
回到家,妻子想了想,对我说:“我们的车子好像没什么油了,得去加点油。”我想想也是,去的地方较远,需要开一段路,必须去加个油,确保万无一失。一旦陷在路上,虽然救援电话随打随通,随叫随到,但花费不少,浪费时间也是一大问题。不打无准备的仗,避免马失前蹄。我开着车,来到附近的加油站,92号汽油,加两百元钱,还送纸两包,刚好省得买纸,正好备用。我顺手放进车里,又开回家中。
家里,儿子还在酣睡中,眼睛闭得死死的,整个人像个“大”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童年最快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没有负担。
出发还早,我得约个好朋友。一个人吃饭不香,一家人吃饭更有滋味。爬山也一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何况,有我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
我拿起手机,翻翻通讯录,这位同事,估计要带娃;那位哥们,还得上班;还有一位,应该有空,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平日里常发朋友圈:东边逛逛,西边溜溜,满世界都是他的身影,那就发个微信:亲,爬山去。彼此都很熟悉,不需要太多俗套,以免显得见外。一会儿,“丁冬”一声,收到短信:好的,时间,地点。我一一回复,最后相约等会见。
有了美食,有了家人,有了朋友,一起爬山,我躺在沙发上,想想都快乐。等会,一群人浩浩荡荡,如同大军一般,杀到山里,欣赏美景,听听鸟鸣,观观鱼儿,吃点美食,摘点野果,那肯定极不一样。
对了,还得换下衣服,总不能随意地穿着皮鞋,套着睡衣就出发。看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二十度的样子,加上山里有点冷,得先套个薄薄的外套,爬山时出汗,再留在车上即可。鞋子得是运动鞋,要合脚舒适,才避免损伤关节。找出“安踏”,穿在脚上,试一试,没有问题。
妻子已经唤醒儿子,儿子半睁眼之中,听到去爬山,有些不情愿,又躺了下去。妻子说着笑话,在想办法哄他。爬山只有我们夫妻去,肯定不好,读一年级的儿子得一起带上,才不会分心。
我躺在沙发上,用百度搜索一些爬山需要注意的事项。网络介绍很齐全,从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作了详细解读,分成数点内容。我看到一点,如果坡有些陡,不妨慢点,拄根凳山杖。想到以前,曾经仗着年轻,下山时一路奔跑,差点摔跤不说,膝关节还痛了好几天。我可不想重蹈一样的覆辙,不过登山杖还是挺好办的。如今,人们生活好了,热爱徒步的人多了,每条山路上都有各色的人,他们都会留下许多树棍做的登山杖,只要留意,肯定可以找到。
妻子已经说服儿子,给他洗了脸,吃了早餐,换了衣服。看着墙上的挂钟,已经到了与好朋友约定的时间,出发。
一路疾行,到了山脚下,好友已到。我们站在那儿,看着连绵起伏的群山,高大茂密的丛林,弯弯曲曲的山路,心中充满无限的向往。踢踢腿,甩甩手,按按肌肉,小小的热身过后,大家朝着山路走去。
“爸爸,我的脚痛,走不动。”儿子一声喊叫,如同惊雷。我一看,怎么回事,儿子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像个八十岁的老人。我蹲下来,掀起儿子的裤子,这里按一下,那里按一下,找到疼痛的点:右脚膝盖处。我有些纳闷,儿子好像没有摔跤,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痛呢?
经过儿子断断续续地解释,我猜出其中的原因:头一天上午,学校举行秋游,儿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和同学们在公园里做游戏,玩嗨了;下午,妻子不上班,又带着他到游乐场玩了两个多小时,又嗨了。特别是,他没事就喜欢滑跪过去,享受惊险与刺激,结果就成现在这个模样。
妻子过来,关心地问儿子:“有没有事,还能坚持不?”
儿子很懂事,看着我们对群山的渴望,咬咬牙说:“没事,等下我走不了,你们就背着我。”
可是,那么远的路,那么高的山,我能背多远?一直让儿子走,总不能拿他的膝盖开玩笑,思来想去,我和妻子商量,要不回头?山可以下次再爬,儿子只有一个,保护儿子最为重要。
我跟好友说了此事。好友表示理解,他选择继续前行,我们一家打道回府。
又坐上车,开往回家的路,刚刚说好的爬山随风而逝。一路无言,风不语,山不语,我们更不语。
去哪比较合适,我们思前想后,听说一条古驿道像苍龙盘旋,虽然位于较为偏僻的乡下,但距离县城不过十几里,一路宽阔平坦的青石板,曾经“八省通衢”,重要的交通干道,如今徒步的人很多,山不是很高,坡不是很陡,安全系数高,最适合爬山。
既然去爬山,那我得好好准备,准备齐全,才更好地开始这趟爬山之行。零食与水不可缺少。我戴好头盔,骑着电瓶车,来到附近的零食超市。不得不说,超市自负盈亏,开门早,服务好。超市内货品琳琅满目,一排排的零食让我挑花了眼。儿子喜欢的鸡腿、鱿鱼丝、山楂片,妻子喜欢的小辣条、熟板栗……统统来上一点,装进袋子里,拿到收银台。售货员热情周到,穿着职业装,一脸笑容,有条不紊地称重算账,我拿出手机扫码付钱。
对了,主食不可缺少。爬山是很费力的运动,若是走到半路饥肠辘辘,“咕咕咕”地唱歌,就得补充点食物,才有更好的体力继续前行。拐角的“美香园”蛋糕店挺合适,挑选两个香甜美味的面包,这下齐活。
回到家,妻子想了想,对我说:“我们的车子好像没什么油了,得去加点油。”我想想也是,去的地方较远,需要开一段路,必须去加个油,确保万无一失。一旦陷在路上,虽然救援电话随打随通,随叫随到,但花费不少,浪费时间也是一大问题。不打无准备的仗,避免马失前蹄。我开着车,来到附近的加油站,92号汽油,加两百元钱,还送纸两包,刚好省得买纸,正好备用。我顺手放进车里,又开回家中。
家里,儿子还在酣睡中,眼睛闭得死死的,整个人像个“大”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童年最快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没有负担。
出发还早,我得约个好朋友。一个人吃饭不香,一家人吃饭更有滋味。爬山也一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何况,有我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
我拿起手机,翻翻通讯录,这位同事,估计要带娃;那位哥们,还得上班;还有一位,应该有空,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平日里常发朋友圈:东边逛逛,西边溜溜,满世界都是他的身影,那就发个微信:亲,爬山去。彼此都很熟悉,不需要太多俗套,以免显得见外。一会儿,“丁冬”一声,收到短信:好的,时间,地点。我一一回复,最后相约等会见。
有了美食,有了家人,有了朋友,一起爬山,我躺在沙发上,想想都快乐。等会,一群人浩浩荡荡,如同大军一般,杀到山里,欣赏美景,听听鸟鸣,观观鱼儿,吃点美食,摘点野果,那肯定极不一样。
对了,还得换下衣服,总不能随意地穿着皮鞋,套着睡衣就出发。看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二十度的样子,加上山里有点冷,得先套个薄薄的外套,爬山时出汗,再留在车上即可。鞋子得是运动鞋,要合脚舒适,才避免损伤关节。找出“安踏”,穿在脚上,试一试,没有问题。
妻子已经唤醒儿子,儿子半睁眼之中,听到去爬山,有些不情愿,又躺了下去。妻子说着笑话,在想办法哄他。爬山只有我们夫妻去,肯定不好,读一年级的儿子得一起带上,才不会分心。
我躺在沙发上,用百度搜索一些爬山需要注意的事项。网络介绍很齐全,从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作了详细解读,分成数点内容。我看到一点,如果坡有些陡,不妨慢点,拄根凳山杖。想到以前,曾经仗着年轻,下山时一路奔跑,差点摔跤不说,膝关节还痛了好几天。我可不想重蹈一样的覆辙,不过登山杖还是挺好办的。如今,人们生活好了,热爱徒步的人多了,每条山路上都有各色的人,他们都会留下许多树棍做的登山杖,只要留意,肯定可以找到。
妻子已经说服儿子,给他洗了脸,吃了早餐,换了衣服。看着墙上的挂钟,已经到了与好朋友约定的时间,出发。
一路疾行,到了山脚下,好友已到。我们站在那儿,看着连绵起伏的群山,高大茂密的丛林,弯弯曲曲的山路,心中充满无限的向往。踢踢腿,甩甩手,按按肌肉,小小的热身过后,大家朝着山路走去。
“爸爸,我的脚痛,走不动。”儿子一声喊叫,如同惊雷。我一看,怎么回事,儿子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像个八十岁的老人。我蹲下来,掀起儿子的裤子,这里按一下,那里按一下,找到疼痛的点:右脚膝盖处。我有些纳闷,儿子好像没有摔跤,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痛呢?
经过儿子断断续续地解释,我猜出其中的原因:头一天上午,学校举行秋游,儿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和同学们在公园里做游戏,玩嗨了;下午,妻子不上班,又带着他到游乐场玩了两个多小时,又嗨了。特别是,他没事就喜欢滑跪过去,享受惊险与刺激,结果就成现在这个模样。
妻子过来,关心地问儿子:“有没有事,还能坚持不?”
儿子很懂事,看着我们对群山的渴望,咬咬牙说:“没事,等下我走不了,你们就背着我。”
可是,那么远的路,那么高的山,我能背多远?一直让儿子走,总不能拿他的膝盖开玩笑,思来想去,我和妻子商量,要不回头?山可以下次再爬,儿子只有一个,保护儿子最为重要。
我跟好友说了此事。好友表示理解,他选择继续前行,我们一家打道回府。
又坐上车,开往回家的路,刚刚说好的爬山随风而逝。一路无言,风不语,山不语,我们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