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黑龙江涨水,把狗鱼、雅巴沙都冲散了,鱼不好。我和老吴到卧牛河东岸一个大泡子里钓鱼,到那里当然钓不到狗鱼、兔子鱼了,在那里只能钓老头鱼。
老头鱼,学名鲈塘,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科,鲈塘属,是一种生活在水塘和泡泽里的小型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辽河等水系。由于这种鱼的头特别大不说,上面还布满多道浅沟,纵横交错,很像一位饱经沧桑老人脸一样,因此才把这种鱼叫:老头鱼,也有人把这种鱼叫山胖头、沙姑鲈子等等。
老头鱼身体浑圆,略呈纺锤状,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吻尖而平扁,吻背中间有一个隆起的背,眼间区宽,稍凹;口大,上位,斜裂;下颌稍突出,后延至眼球下方。上下颌及犁骨具有绒毛状的锐齿带;舌宽而长,前缘呈圆形。眼中等,侧上位,非常凸出,上缘为眼睑所遮盖,上眶骨凸起,鼻孔两对,前鼻孔微呈管状;鳃盖后缘无刺;鳞中等,头和鳃部均覆有鳞片,无侧线;背鳍两个,不连接,胸鳍发达,后缘圆;腹鳍小,彼此分离,尾鳍后缘呈圆形。背部和体侧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腹部颜色较淡。体侧有褐色不规则横条纹;第一背鳍有二行、第二背鳍有六行浅黄绿色斑点;臀鳍四行、尾鳍六至七行有浅绿褐色斑点;眼后缘及其下方向后有三条褐色条纹,尤其到了繁殖期,雄鱼体上开始出现孔雀绿卵斑,适宜水温为美丽婚装,背鳍出现白色斑点,鲜艳而好看。老头鱼喜欢生活在多水草的泡泽或湖泊等静水里,在河流的缓流里偶尔也能看见老头鱼的游动,但是在水流湍急处则很难见到老头鱼的身影了。
老头鱼活动性不强,不远游,耐缺氧,在极度缺氧的水域也能生存,甚至可以潜伏在水底的泥土里,处于冬眠状态,几乎停止了活动。即使在水位较浅的泡沼里,冬天冰冻到水底,老头鱼可以钻到泥土以下,安全越过冬天。等到来年春天冰雪消融后,老头鱼还可以从泥土里钻出来,因此老头鱼也被誉为:还阳鱼。
老头鱼是一种小型食肉鱼,主要以昆虫幼虫和小虾为食,个体较大的老头鱼也捕食其其它鱼的幼鱼。体长达六厘米的二龄老头鱼性开始成熟,产卵期为每年六月初至七月。产于摄氏零上十六至二十度之间,鱼卵产出后,粘附于水生植物上,排列整齐。雄老头鱼有保护鱼卵孵化的习性,幼鱼孵后两天,幼鱼开始主动索食。
勤得利地处于三江平原最北端,那里自然泡泽里的老头鱼不仅特别多,个头也比较大,最大个体可达一拃多长,半斤重左右。因为老头鱼捕食凶猛,食性又杂,无论用牛虻苍、蝇等,还是蚯蚓,或牛羊肉,均可以用来钓老头鱼。
钓老头鱼很容易,只须把挂好饵的钩垂到水里,过一会儿,看见浮漂不住地上下点动,随后被老头鱼猛地拖进水里,这时赶紧抬竿,一条欢蹦乱跳的老头鱼随后被拎出水面。
黑龙江中下游的泡泽中野生鱼很多,那里不仅有老头鱼,柳根子,还有鲫鱼、鲶鱼,还有个头比较大的黑鱼。当时老头鱼长相十分丑陋。只见它那硕大的脑袋,再加上一张令人恐怖的大嘴,前身特别粗大,后身细小,肥硕的鱼肚子,一点不成比例,再裹上一身似黑非黑,似黄非黄的细鳞,简直像非洲鬣狗一样,使人觉得恶心。过去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的人很少吃老头鱼。当时,不仅没有人吃老头鱼,打上来老头鱼,甚至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从渔钩或渔网上摘下来,随手抛进水里或岸上。在那时老头鱼是最不起眼的破烂货,甚至连生活在那里最不喜欢的鲶鱼、黑鱼都赶不上。然而后来发生的几件事则改变了当地人对老头鱼的看法。
三年困难时期,产粮的勤得利也出现了粮荒,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到老头鱼和泥鳅鱼身上。当时有两个人到江边一片柳条通去砍烧柴。两个人扛着斧子,走到一条已经封冻的水沟旁,离老远看见有一处没有封冻的地方。当时早已经到了寒冬季节,那里怎么没有封上呢?两个人赶到跟前一看,那里干乎乎的全是老头鱼和泥鳅。两个人也不砍柴了,返回生产队找了几个人,到生产队马号套一辆牛车,拿着抄罗子,赶着牛车来到没有封冻的水沟旁,运回村子满满一牛车泥鳅和老头鱼,生产队每家都分到半麻袋鱼。为了活命平时人们不吃的老头鱼和泥鳅也用上了派场。当时人们生活十分艰难,炖老头鱼也是缺油少盐。把烀熟的老头鱼端上桌,挟一条尝一尝,味道不但比玉米秸杆粉碎制作的淀粉强多了,营养价值也高多了。从那以后,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的人们才开始食用老头鱼了。
那种情况,我没有经历过,那时我家还住在城市,是我家到勤得利以后才听同学们说的。第一次吃老头鱼,时间比较晚,还是我在农场中学当老师时,一年秋天,领学生到生产队割大豆时,第一次在豆地旁品尝过老头鱼。
那次是在农场给一户姓葛的人家割大豆,当时那家“地主”为了把自己家的地收得干净些,中午招待老师们吃顿午饭。生产队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不过那儿紧邻一条河流,社员都有打鱼的习惯。葛姓“地主”在我们去的头天晚上,下河打了半宿鱼,回家后把鱼收拾干净,带到地里,在地头上给我们炖上。时值深秋,本应打到鲫鱼、鲶鱼,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他没有炖鲫鱼和鲶鱼,而炖了半锅一拃多长去掉头的老头鱼,说是给老师们尝尝鲜。
看见老头鱼那副难看的样子,我犹豫了半天没动筷,看别的老师吃的津津有味,才挟了一条放在碗里。用筷子撕一块鱼肉,仔细地看了看:炖出来的老头鱼肉质雪白,蒜瓣子肉。放在嘴里慢慢品尝,才知道味道儿还真不错,甚至可说鲜嫩无比!
别看老头鱼模样长得特别丑,十分难看。其实老头鱼还是鳜鱼类一种呢,鱼肉味而自然鲜美了。这些年来,随着江河湖泊的野生鱼越来越少,原来从来进不了饭店的老头鱼,不但摆在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饭店菜桌上,而且有一定规模的饭店也经营老头鱼了。不但有酱焖老头鱼、还有红烧老头鱼和干炸老头鱼段等等,此外,老头鱼的售价在一路走高。老头鱼声名远播,连一些有钱人也走进饭店,品尝一下老头鱼了。
有一句俗话叫为:大腥、大膻,出大鲜。此外,还有一句话说:丑到了极处,便是美到了极处。老头鱼外表确实丑陋不堪,但老头鱼肉却鲜美无比,从中也使我们也可以悟出一定的道理。正是这样,我和老吴才来这里钓老头鱼。
我俩走进大泡子,在靠近岸边的冰上用冰镩子撺了两个冰眼,随后找一根柳木杆子探进水里试了试,冰眼里的湖水只有一米多深,正是钓老头鱼的深度。随后我们把在农贸市场买的牛肉挂在鱼钩上。那些牛肉鱼饵在家时已经整理好了,到地方挂在钩上就可以钓鱼了。
老头鱼确实很贪婪,钩刚下在冰窟窿里,很快有鱼咬钩了,钓上来一条半拃长的老头鱼。把鱼摘下扔在附近冰面上,那条老头鱼在冰上蹦跳几下,随后不动了,冻僵在冰面上。没等第一条老头鱼彻底冻僵后,我俩连续钓上来两三条老头鱼了。其中最大一条足有一拃多长,足有半斤六两呢!
就这样,那天我俩接二连三地往冰上钓老头鱼,冰窟窿附近的冰面上很快倒了一条条老头鱼。最早钓的老头鱼均已经冻僵了,临最后冻死前,什么样的姿势都有。那些老头鱼有的弯着身子,有鱼鳍扎撒开,大大小小的什么样的都有。那些鱼有的躺着,有的趴在冰面上,一条条地都冻僵了。
我俩在那里钓到中午时分,带来牛肉也用完了,我俩也不能钓了,把所有老头鱼捡到一起,看了看,那些老头鱼足有一大盆。我俩把那些老头鱼拿回家,收拾干净,足可以酱一锅老头鱼了……
老头鱼,学名鲈塘,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科,鲈塘属,是一种生活在水塘和泡泽里的小型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辽河等水系。由于这种鱼的头特别大不说,上面还布满多道浅沟,纵横交错,很像一位饱经沧桑老人脸一样,因此才把这种鱼叫:老头鱼,也有人把这种鱼叫山胖头、沙姑鲈子等等。
老头鱼身体浑圆,略呈纺锤状,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吻尖而平扁,吻背中间有一个隆起的背,眼间区宽,稍凹;口大,上位,斜裂;下颌稍突出,后延至眼球下方。上下颌及犁骨具有绒毛状的锐齿带;舌宽而长,前缘呈圆形。眼中等,侧上位,非常凸出,上缘为眼睑所遮盖,上眶骨凸起,鼻孔两对,前鼻孔微呈管状;鳃盖后缘无刺;鳞中等,头和鳃部均覆有鳞片,无侧线;背鳍两个,不连接,胸鳍发达,后缘圆;腹鳍小,彼此分离,尾鳍后缘呈圆形。背部和体侧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腹部颜色较淡。体侧有褐色不规则横条纹;第一背鳍有二行、第二背鳍有六行浅黄绿色斑点;臀鳍四行、尾鳍六至七行有浅绿褐色斑点;眼后缘及其下方向后有三条褐色条纹,尤其到了繁殖期,雄鱼体上开始出现孔雀绿卵斑,适宜水温为美丽婚装,背鳍出现白色斑点,鲜艳而好看。老头鱼喜欢生活在多水草的泡泽或湖泊等静水里,在河流的缓流里偶尔也能看见老头鱼的游动,但是在水流湍急处则很难见到老头鱼的身影了。
老头鱼活动性不强,不远游,耐缺氧,在极度缺氧的水域也能生存,甚至可以潜伏在水底的泥土里,处于冬眠状态,几乎停止了活动。即使在水位较浅的泡沼里,冬天冰冻到水底,老头鱼可以钻到泥土以下,安全越过冬天。等到来年春天冰雪消融后,老头鱼还可以从泥土里钻出来,因此老头鱼也被誉为:还阳鱼。
老头鱼是一种小型食肉鱼,主要以昆虫幼虫和小虾为食,个体较大的老头鱼也捕食其其它鱼的幼鱼。体长达六厘米的二龄老头鱼性开始成熟,产卵期为每年六月初至七月。产于摄氏零上十六至二十度之间,鱼卵产出后,粘附于水生植物上,排列整齐。雄老头鱼有保护鱼卵孵化的习性,幼鱼孵后两天,幼鱼开始主动索食。
勤得利地处于三江平原最北端,那里自然泡泽里的老头鱼不仅特别多,个头也比较大,最大个体可达一拃多长,半斤重左右。因为老头鱼捕食凶猛,食性又杂,无论用牛虻苍、蝇等,还是蚯蚓,或牛羊肉,均可以用来钓老头鱼。
钓老头鱼很容易,只须把挂好饵的钩垂到水里,过一会儿,看见浮漂不住地上下点动,随后被老头鱼猛地拖进水里,这时赶紧抬竿,一条欢蹦乱跳的老头鱼随后被拎出水面。
黑龙江中下游的泡泽中野生鱼很多,那里不仅有老头鱼,柳根子,还有鲫鱼、鲶鱼,还有个头比较大的黑鱼。当时老头鱼长相十分丑陋。只见它那硕大的脑袋,再加上一张令人恐怖的大嘴,前身特别粗大,后身细小,肥硕的鱼肚子,一点不成比例,再裹上一身似黑非黑,似黄非黄的细鳞,简直像非洲鬣狗一样,使人觉得恶心。过去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的人很少吃老头鱼。当时,不仅没有人吃老头鱼,打上来老头鱼,甚至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从渔钩或渔网上摘下来,随手抛进水里或岸上。在那时老头鱼是最不起眼的破烂货,甚至连生活在那里最不喜欢的鲶鱼、黑鱼都赶不上。然而后来发生的几件事则改变了当地人对老头鱼的看法。
三年困难时期,产粮的勤得利也出现了粮荒,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到老头鱼和泥鳅鱼身上。当时有两个人到江边一片柳条通去砍烧柴。两个人扛着斧子,走到一条已经封冻的水沟旁,离老远看见有一处没有封冻的地方。当时早已经到了寒冬季节,那里怎么没有封上呢?两个人赶到跟前一看,那里干乎乎的全是老头鱼和泥鳅。两个人也不砍柴了,返回生产队找了几个人,到生产队马号套一辆牛车,拿着抄罗子,赶着牛车来到没有封冻的水沟旁,运回村子满满一牛车泥鳅和老头鱼,生产队每家都分到半麻袋鱼。为了活命平时人们不吃的老头鱼和泥鳅也用上了派场。当时人们生活十分艰难,炖老头鱼也是缺油少盐。把烀熟的老头鱼端上桌,挟一条尝一尝,味道不但比玉米秸杆粉碎制作的淀粉强多了,营养价值也高多了。从那以后,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的人们才开始食用老头鱼了。
那种情况,我没有经历过,那时我家还住在城市,是我家到勤得利以后才听同学们说的。第一次吃老头鱼,时间比较晚,还是我在农场中学当老师时,一年秋天,领学生到生产队割大豆时,第一次在豆地旁品尝过老头鱼。
那次是在农场给一户姓葛的人家割大豆,当时那家“地主”为了把自己家的地收得干净些,中午招待老师们吃顿午饭。生产队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不过那儿紧邻一条河流,社员都有打鱼的习惯。葛姓“地主”在我们去的头天晚上,下河打了半宿鱼,回家后把鱼收拾干净,带到地里,在地头上给我们炖上。时值深秋,本应打到鲫鱼、鲶鱼,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他没有炖鲫鱼和鲶鱼,而炖了半锅一拃多长去掉头的老头鱼,说是给老师们尝尝鲜。
看见老头鱼那副难看的样子,我犹豫了半天没动筷,看别的老师吃的津津有味,才挟了一条放在碗里。用筷子撕一块鱼肉,仔细地看了看:炖出来的老头鱼肉质雪白,蒜瓣子肉。放在嘴里慢慢品尝,才知道味道儿还真不错,甚至可说鲜嫩无比!
别看老头鱼模样长得特别丑,十分难看。其实老头鱼还是鳜鱼类一种呢,鱼肉味而自然鲜美了。这些年来,随着江河湖泊的野生鱼越来越少,原来从来进不了饭店的老头鱼,不但摆在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饭店菜桌上,而且有一定规模的饭店也经营老头鱼了。不但有酱焖老头鱼、还有红烧老头鱼和干炸老头鱼段等等,此外,老头鱼的售价在一路走高。老头鱼声名远播,连一些有钱人也走进饭店,品尝一下老头鱼了。
有一句俗话叫为:大腥、大膻,出大鲜。此外,还有一句话说:丑到了极处,便是美到了极处。老头鱼外表确实丑陋不堪,但老头鱼肉却鲜美无比,从中也使我们也可以悟出一定的道理。正是这样,我和老吴才来这里钓老头鱼。
我俩走进大泡子,在靠近岸边的冰上用冰镩子撺了两个冰眼,随后找一根柳木杆子探进水里试了试,冰眼里的湖水只有一米多深,正是钓老头鱼的深度。随后我们把在农贸市场买的牛肉挂在鱼钩上。那些牛肉鱼饵在家时已经整理好了,到地方挂在钩上就可以钓鱼了。
老头鱼确实很贪婪,钩刚下在冰窟窿里,很快有鱼咬钩了,钓上来一条半拃长的老头鱼。把鱼摘下扔在附近冰面上,那条老头鱼在冰上蹦跳几下,随后不动了,冻僵在冰面上。没等第一条老头鱼彻底冻僵后,我俩连续钓上来两三条老头鱼了。其中最大一条足有一拃多长,足有半斤六两呢!
就这样,那天我俩接二连三地往冰上钓老头鱼,冰窟窿附近的冰面上很快倒了一条条老头鱼。最早钓的老头鱼均已经冻僵了,临最后冻死前,什么样的姿势都有。那些老头鱼有的弯着身子,有鱼鳍扎撒开,大大小小的什么样的都有。那些鱼有的躺着,有的趴在冰面上,一条条地都冻僵了。
我俩在那里钓到中午时分,带来牛肉也用完了,我俩也不能钓了,把所有老头鱼捡到一起,看了看,那些老头鱼足有一大盆。我俩把那些老头鱼拿回家,收拾干净,足可以酱一锅老头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