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多钟,我正在店里忙碌着,手机铃声响起,是儿子班主任打来的,心里顿时一惊。这会儿正是上课时间,班主任打来电话,莫非孩子出了什么事?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接通老师电话,好在有惊无险,儿子只是有点头疼,老师让带他去看一下。大概率是由于这几天早晚温差大,又是多风天气,被吹感冒了。想想现在孩子也是矫情,我们小时候感冒烧迷糊了,都得等放学才能回家。
和老师说好十分钟后在学校南门等着,但我并没打算接他回来,因为知道没什么大问题,早晨送他时还欢得像只兔子。随后带了盒布洛芬、体温计、一保温杯白开水,准备给他在校门口吃完药,就打发回校。接回来也不过是吃个药再送回去,无非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来到县初中部,远远就看到儿子和另外一位女同学在门岗处等着。校门口东侧停着一辆电三轮,里面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我想应该同我一样也是等孩子的。
停好车走向校门口签字,把儿子带到车上,递给他体温计,顺带说了一句,作为男生咋这么娇情。儿子低着头说真得有点疼,班里还有其他同学也头疼。孩子头疼脑热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两天,早上“冻死人”中午“热死人”。
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在等他量体温的空里,一位女性家长,骑着电瓶车风风火火地来到校门口。从没停下车嘴里就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签完字领孩子出来,离得近了才听清她重复说的话。
“你说你这孩子,咋这么多事儿呢?家里掰玉米,忙天不等的(方言音译,形容农活忙得不可开交)还得来接你,唉……”
说归说,她还是把车子倾斜了一下,方便女儿坐上去,随后风风火火地往医院走去。女孩儿坐在后座上嘴角上扬,不知是暂离学校的窃喜,还是母爱缓解了她的痛感。
这位母亲,虽然嘴上埋怨孩子影响了秋收,但她知道孩子肚子疼,为让孩子上车方便倾斜车子的小动作,已经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
接过儿子递来的体温表,37.8度,多少有点低烧,我开始说服儿子,吃完药就返校。好像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虽然表情有些失落,但倒也没有反驳。我拿出杯子给他倒上水,吃了一袋布洛芬,之后开始等药物起效。
这时,刚才一直停着没动的那辆电三轮上,下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朝我们走来。看她嘴唇动着貌似在问着什么?我打开车窗询问,才知道她是问我儿子这节课什么时候下课?儿子说4:45,我看了下表4:46,就说应该下课了。但对方说,没听到铃声,也没听到孩子的喧哗声,应该没有下课,我只好应合道“哦,可能吧?我也不是太清楚。”
就这样她和我聊起来。她女儿上初三,感冒了,因课程紧,她在一个大课间把女儿接到医院,看完立马送回学校。因比较着急,忘了给孩子说医生开的药只有体温超过38度才能吃。
她想着老师在上课,不好意思打电话,打算等到下课后打。这也就能理解刚才她为什么问我儿子这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聊天过程中,她不停地埋怨着自己。
“唉!怎么就忘了呢?医生嘱咐我好几遍,唉……”
我借着难得的清闲,一边改文,一边应合着她。她重复着说一件事。
“要是先给孩子打上流感疫苗就好了,等孩子这次好了,一定快点儿给孩子打上疫苗。”
随后她又问我的孩子打没打?我说没有,我家孩子身体很壮,一般不生病,我目前还没有给他打疫苗的打算。
她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自言自语,说必须得打,我只好随她说吧!
突然隐约间听到一阵喧哗,可能是下课了。她连忙跑向门岗,并拨通了孩子班主任的电话。三中初中部,教学楼内洗手间设施配套齐全,课间不需要出教学楼,所以在校外很难知道里面是否下课?看她给老师打电话,我就开始给儿子上政治课,准备让他休息一下就返校。
刚才那位母亲又向我们走来,一边走一边抱怨着。“唉,打通了,她却上课了。原来刚才4:45就下课了,都怪我和你聊这会儿天给错过去了。”
我看她着急的样子就劝她说。
“大姐,你不用着急,跟孩子老师说了,老师会转达给孩子的。再说孩子也不小了,吃药这事儿就不用过多牵挂了。”但我说我的,她说她的。
她在自己三轮车门前,来回走动,一会儿上车,一会儿下车。双手不停地攥紧又松开,脸上写满懊悔之色,嘴里始终嘟囔着。直到这会儿,我才注意到她走路有些跛。
“我怎么这么多话哩?都怪我跟你聊了这会儿天?唉,我真是话稠(方言形容话多)!”就这样,她大概持续埋怨了自己有三五分钟,才悻悻地离去。
她一直在埋怨自己,因为多聊了几句,而错过跟女儿交代如何吃药,虽然给班主任说了,但她还是不放心。弄得我心里也怪不舒服,随时是被动聊天,心里还是添了一些负罪感。
就在这时,学校班级群里出现了一条新信息。“老师你好!下课让XX往南门拿饭卡,谢谢!”原来是儿子同班同学的爸爸,也是我熟知的一位朋友。我回头望向门岗,一看还真是他,此时他也发现了我,一脸惊喜地朝我走来。
原来,他儿子早上走得匆忙,忘了拿饭卡,他专门给送来。当得知中午饭是我儿子拿的钱,也是连连感谢。
儿子看大人说话可能觉得也是无聊,便主动说要回校。把他送进学校,我与这位朋友聊了聊孩子的学习情况。
他面带着急之色,不停地说着孩子成绩不理想,说孩子字写得不好,学习态度不好,才上了十几天,课本都被撕烂了。
朋友家庭比较特殊,孩子的母亲在孩子上小学时因病去世了。她曾经是我店里的老客户,一位善良爱笑的姐姐,当年她的突然离世,让我也难受了好长时间。
从此这位朋友又当爹又当妈的照顾孩子,还要上班。好在孩子奶奶是个很负责的老人,为了给儿子减轻负担,她主动帮忙管着孙子的饮食起居。
听着朋友对儿子一声声埋怨,我明白,他是恨铁不成钢。但我还是给他讲了很多,讲到家庭的特殊性;讲到孩子的心理世界;讲到作为单亲家庭,他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我们讲了很多,都在对方的言语里寻找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就在我们说话这会儿,校园内又有两三位学生请假出来,被家长接走。不知道他们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我能想象到,每位家长在看到班主任打来的电话时都会心头一紧。他们或者在上班,或者在做农活,又或者做着一些其他重要事情。但当接到电话,还是放下了一切,快马加鞭地朝学校奔来。
回来路上。我想着刚才这半小时内发生的一切,除第一位家长跟孩子抱怨了两句,其他家长都没有和孩子说上话。但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捕捉到了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爱。只是他们把爱藏在了一声声埋怨里,藏在了坐立不安的肢体动作里,藏在了着急的表情里。
父母对孩子的爱,大多都是无声的表达。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孩子的牵挂,像甘露滋润万物,像土地孕育芽苗,像阳光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它们是最无私,最纯粹的,单向付出不求回报的。
爱,无需言说,它一直都在……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接通老师电话,好在有惊无险,儿子只是有点头疼,老师让带他去看一下。大概率是由于这几天早晚温差大,又是多风天气,被吹感冒了。想想现在孩子也是矫情,我们小时候感冒烧迷糊了,都得等放学才能回家。
和老师说好十分钟后在学校南门等着,但我并没打算接他回来,因为知道没什么大问题,早晨送他时还欢得像只兔子。随后带了盒布洛芬、体温计、一保温杯白开水,准备给他在校门口吃完药,就打发回校。接回来也不过是吃个药再送回去,无非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来到县初中部,远远就看到儿子和另外一位女同学在门岗处等着。校门口东侧停着一辆电三轮,里面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我想应该同我一样也是等孩子的。
停好车走向校门口签字,把儿子带到车上,递给他体温计,顺带说了一句,作为男生咋这么娇情。儿子低着头说真得有点疼,班里还有其他同学也头疼。孩子头疼脑热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两天,早上“冻死人”中午“热死人”。
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在等他量体温的空里,一位女性家长,骑着电瓶车风风火火地来到校门口。从没停下车嘴里就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签完字领孩子出来,离得近了才听清她重复说的话。
“你说你这孩子,咋这么多事儿呢?家里掰玉米,忙天不等的(方言音译,形容农活忙得不可开交)还得来接你,唉……”
说归说,她还是把车子倾斜了一下,方便女儿坐上去,随后风风火火地往医院走去。女孩儿坐在后座上嘴角上扬,不知是暂离学校的窃喜,还是母爱缓解了她的痛感。
这位母亲,虽然嘴上埋怨孩子影响了秋收,但她知道孩子肚子疼,为让孩子上车方便倾斜车子的小动作,已经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
接过儿子递来的体温表,37.8度,多少有点低烧,我开始说服儿子,吃完药就返校。好像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虽然表情有些失落,但倒也没有反驳。我拿出杯子给他倒上水,吃了一袋布洛芬,之后开始等药物起效。
这时,刚才一直停着没动的那辆电三轮上,下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朝我们走来。看她嘴唇动着貌似在问着什么?我打开车窗询问,才知道她是问我儿子这节课什么时候下课?儿子说4:45,我看了下表4:46,就说应该下课了。但对方说,没听到铃声,也没听到孩子的喧哗声,应该没有下课,我只好应合道“哦,可能吧?我也不是太清楚。”
就这样她和我聊起来。她女儿上初三,感冒了,因课程紧,她在一个大课间把女儿接到医院,看完立马送回学校。因比较着急,忘了给孩子说医生开的药只有体温超过38度才能吃。
她想着老师在上课,不好意思打电话,打算等到下课后打。这也就能理解刚才她为什么问我儿子这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聊天过程中,她不停地埋怨着自己。
“唉!怎么就忘了呢?医生嘱咐我好几遍,唉……”
我借着难得的清闲,一边改文,一边应合着她。她重复着说一件事。
“要是先给孩子打上流感疫苗就好了,等孩子这次好了,一定快点儿给孩子打上疫苗。”
随后她又问我的孩子打没打?我说没有,我家孩子身体很壮,一般不生病,我目前还没有给他打疫苗的打算。
她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自言自语,说必须得打,我只好随她说吧!
突然隐约间听到一阵喧哗,可能是下课了。她连忙跑向门岗,并拨通了孩子班主任的电话。三中初中部,教学楼内洗手间设施配套齐全,课间不需要出教学楼,所以在校外很难知道里面是否下课?看她给老师打电话,我就开始给儿子上政治课,准备让他休息一下就返校。
刚才那位母亲又向我们走来,一边走一边抱怨着。“唉,打通了,她却上课了。原来刚才4:45就下课了,都怪我和你聊这会儿天给错过去了。”
我看她着急的样子就劝她说。
“大姐,你不用着急,跟孩子老师说了,老师会转达给孩子的。再说孩子也不小了,吃药这事儿就不用过多牵挂了。”但我说我的,她说她的。
她在自己三轮车门前,来回走动,一会儿上车,一会儿下车。双手不停地攥紧又松开,脸上写满懊悔之色,嘴里始终嘟囔着。直到这会儿,我才注意到她走路有些跛。
“我怎么这么多话哩?都怪我跟你聊了这会儿天?唉,我真是话稠(方言形容话多)!”就这样,她大概持续埋怨了自己有三五分钟,才悻悻地离去。
她一直在埋怨自己,因为多聊了几句,而错过跟女儿交代如何吃药,虽然给班主任说了,但她还是不放心。弄得我心里也怪不舒服,随时是被动聊天,心里还是添了一些负罪感。
就在这时,学校班级群里出现了一条新信息。“老师你好!下课让XX往南门拿饭卡,谢谢!”原来是儿子同班同学的爸爸,也是我熟知的一位朋友。我回头望向门岗,一看还真是他,此时他也发现了我,一脸惊喜地朝我走来。
原来,他儿子早上走得匆忙,忘了拿饭卡,他专门给送来。当得知中午饭是我儿子拿的钱,也是连连感谢。
儿子看大人说话可能觉得也是无聊,便主动说要回校。把他送进学校,我与这位朋友聊了聊孩子的学习情况。
他面带着急之色,不停地说着孩子成绩不理想,说孩子字写得不好,学习态度不好,才上了十几天,课本都被撕烂了。
朋友家庭比较特殊,孩子的母亲在孩子上小学时因病去世了。她曾经是我店里的老客户,一位善良爱笑的姐姐,当年她的突然离世,让我也难受了好长时间。
从此这位朋友又当爹又当妈的照顾孩子,还要上班。好在孩子奶奶是个很负责的老人,为了给儿子减轻负担,她主动帮忙管着孙子的饮食起居。
听着朋友对儿子一声声埋怨,我明白,他是恨铁不成钢。但我还是给他讲了很多,讲到家庭的特殊性;讲到孩子的心理世界;讲到作为单亲家庭,他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我们讲了很多,都在对方的言语里寻找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就在我们说话这会儿,校园内又有两三位学生请假出来,被家长接走。不知道他们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我能想象到,每位家长在看到班主任打来的电话时都会心头一紧。他们或者在上班,或者在做农活,又或者做着一些其他重要事情。但当接到电话,还是放下了一切,快马加鞭地朝学校奔来。
回来路上。我想着刚才这半小时内发生的一切,除第一位家长跟孩子抱怨了两句,其他家长都没有和孩子说上话。但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捕捉到了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爱。只是他们把爱藏在了一声声埋怨里,藏在了坐立不安的肢体动作里,藏在了着急的表情里。
父母对孩子的爱,大多都是无声的表达。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孩子的牵挂,像甘露滋润万物,像土地孕育芽苗,像阳光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它们是最无私,最纯粹的,单向付出不求回报的。
爱,无需言说,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