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故乡农村的村头,曾经有一棵钻天杨,枝叶茂盛,枝干挺拔,树身笔直,树冠巨大。这棵树一直站在村头,已经几十年了。
我离开故乡的时候,恋恋不舍地回头望见的是它;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满怀憧憬又惴惴不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当我在异乡漂泊思念故乡的时候,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常常想起的依然是它。
每当想起这棵高大挺拔钻天杨,我总是想起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兰桥。兰桥和我在一个村里长大,我们曾经有过深厚的友谊。后来因为谋生的原因,我跟随父母亲到了陕西,从此我们分别了三十多年。我们之间互相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他依然称呼我为“启哥”,我依然叫着他的名字称为兄弟。
三十多年的分离,没有让我们彼此陌生。久别重逢的我们依然如少年时代一样,互相保持着纯真的感情。回忆起我和兰桥交往的无数往事,我内心百感交集。但有一点,我清楚地知道,因为我们之间的心是透明的。拂去所有尘世间的尘埃,兰桥有一颗金子一样高贵的内心。
一、仗义的英俊少年
小时候,在故乡,我们都在泥土里长大。每当夏天,我和兰桥、新运、留栓、新红等村里几个小伙伴就会跑到村里的池塘边,浑身上下脱得一丝不挂,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游泳,打水仗,一起热热闹闹。刚开始,我们都是狗刨式游泳,后来逐渐学会了蛙泳、潜水、凫水、踩水和仰泳,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兰桥。兰桥少年时候,身材修长,相貌英俊,力气大,脑子灵活,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他对我最好,我虽然和他相比,笨一些,但我有悟性,执着。我们两个脾气相投。白云在天上飘,我们在水里游。
我们在池塘里,不知道戏耍了多长时间,忽然新运就指着岸边的那棵挺拔的钻天杨问:“你们说,这棵树有多高?”我们都站在水边向白杨树看去,只见那棵树直插云霄,好像白云就挂在那棵树的枝头。在那棵树的靠近树冠的地方,有一只蝉蜕(也就是金蝉变成知了后,留下的蝉皮。我们老家人称金蝉叫爬蚱,蝉蜕就叫爬蚱皮)在树枝上趴着。我们几个七嘴八舌,有的说有三丈,有的说有五丈,还有的说有十丈,新运说,我看有十丈高,十丈也就是一百尺。谁能上去把那个爬蚱皮够下来,就算他本事大。我和留栓、玉光、新红、小慌都摇头,说“这太高了,我们没有谁能够爬上去!”这时候,兰桥说了一声:“看我的!”只见他双手抱住树干的一侧,双腿一纵,就向上爬去。爬到一半的时候,我们都仰着脸,伸长脖子看着兰桥。我说:“真上不去,就下来吧,别摔着了还要挨打!”兰桥没有回答,他集中精力一直向上爬。我们在树下向上望着,阳光从树叶缝隙间照射下来,令人目眩。当兰桥爬到蝉蜕的跟前并把蝉蜕够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像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样,欢呼雀跃起来。兰桥爬下树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新运和新红都为兰桥竖起大拇指。兰桥站在我面前,我第一次感觉到兰桥的个子高大起来,竟然就像那棵白杨树一样高大。
那个时代是物质十分匮乏的时代,农村家庭几乎全部缺吃少穿。虽然缺吃少穿,但干的活一点也不少。成年人除了农忙季节没黑没明,累死累活的拼命劳动,在农闲季节就是各种义务劳动,挖沟挖河平整土地,没有一天能够轻松自在。孩子们上学期间,除了帮助家里劳动之外,还要参加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学习雷锋等等运动,因此,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学习得文化究竟怎么样有待得出结论,但孩子们勤俭节约善于劳动,却是事实。我和兰桥一样,从小热爱劳动,不仅是收庄稼、拾麦子、摘棉花、收蓖麻、捡豆子、收高粱、捡芝麻、挖红薯,还要割草、拾粪、拾柴火、喂猪等等。记得和兰桥在一起割草拾柴火,兰桥总是比别的孩子干得多一些,而兰桥并不多要,总要把一些草和柴火给更穷一些的孩子。有一次,我们去偷红芋,偷挖了好几块。兰桥并不要,最后都给了村里一位无依无靠的老奶奶。那位老奶奶非常感动,竟然当着孩子们的面眼里包着泪。当年意识不到老年人的孤独,现在想起来,才多少理解了一些。
那时候的农村叫人民公社,搞大集体,我们孩子们也不自觉地跟着大人学样,割草拾柴火总是大伙一起干,收获的成果然后进行平均分配。每次去割草或者拾柴火,兰桥和我总是多干一些,然后由我给我们几个分配。先由其他几个伙伴先挑走,剩下最后两堆是我和兰桥的。在爬树够干树枝的过程中,爬树的工作大都是我和兰桥担任。每次遇到够不下来的干树枝或者砍不断的树根的活时,我们都会说,这个树枝太粗了,不好够;或者说,这个树根太粗了,我砍不断。这时候兰桥就会挺身而出,说一声:“看我的!”然后拿起镢头,拼命去砍。我们几个都知道兰桥有力气,讲义气,因此有时候也很狡猾,明明自己可以干的重活,我们为了偷懒,故意说,这个我干不了,太重了!而兰桥总是不辨真假,说一声“看我的!”他三下五除二干完了,我们既夸他能干,又心中暗自得意。
我和兰桥曾经很多次在一起捉鱼捉泥鳅。大多数时候,兰桥捉到鱼,他是不要的,而很多次那鱼都给了我。在每次池塘的水即将枯竭的季节,也是我们捉鱼捉泥鳅的好时候。我们大都在泥塘里,寻找泥鳅,发现洞口以后,开始挖泥,追踪泥鳅。这时候,必须舍得出力,速度要快,才能把泥鳅捉住。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力不从心,泥鳅从我们眼皮底下逃跑,进入深厚的泥中。每当我们发现大泥鳅的时候,我们总是呼叫兰桥。兰桥这时候总是两腿全身泥,双手也是泥,跑过来开始大显身手。在稀泥窝里,泥鳅如鱼得水,跑得很快。兰桥奋力挖泥,总是一头汗水之后,最终捉住那条又粗又长的泥鳅。有时候我们不仅捉到泥鳅,也会捉到老鳖和鳝鱼。记得有一次,兰桥捉到一条鳝鱼,就像蛇一样长,缠住了他的胳膊,还狠狠地在他胳膊上咬了一口。兰桥最后把捉到的鳝鱼给了新红。还有一次,我们一起挖到了一个一斤多重的老鳖。我们都觉得很贵重,可是兰桥丝毫没有拿回家的意思,他觉得新运家弟兄们多,家里生活困难,最后还是把老鳖送给了新运。
兰桥小时候喜欢帮助人,长大后依然喜欢帮助人,记得有一位姓李的叔叔曾经给我说,跟着兰桥干活,兰桥最懂得顾人。他宁可自己少要点,也要帮助别人。现在那位叔叔已经去世了,想起他说过的话,至今仍然在窝耳畔回荡。
二、执着的拼命三郎
我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跟着姥姥一起来到了父母亲工作的地方陕西铜川王石凹煤块。从此我和兰桥分别,三十多年都没有见面。我也经常梦回故乡,想起老家的亲人想起老家的朋友,更想起我们一起玩的兰桥。我甚至有时候想到,如果在某个大城市或者某一趟火车上,我们两个相遇,我们还会不会互相认识,我们会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变成陌生人。
后来,到了2005年,我正处于落魄的年龄,我回到了故乡。我常常想起希腊神话里,曾经有一位神,离开土地就元气大伤,只要挨着土地,就会力气倍增,生龙活虎。我也是如此,离开故乡三十多年,没有亲近故乡,我已经非常虚弱,事业和经济都跌倒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这时候回到故乡,我早已做好被人鄙视的准备。很多亲人和长辈人都表达了他们的热情。唯独兰桥来了,在我家坐着一言不发;一直坐了很久。我感觉我们的感情也许从此就断了,我们没有了过去的无话不谈,我们没有了过去的心有灵犀。我的心几乎冷到了冰点。我看着他,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沧桑,四十多岁的人脸上已经有很多皱纹,眼神里多了些无奈。我以为他性格变了,心情很郁闷。当他要走的时候,我也没有一点热情,最后他走到门口,才对我说:“启哥,怕啥,不怕。有我呐!”我宁愿看到少年时代的他,不想看见他可怜我。兰桥当天晚上就给我扛过来120斤面,并给我拿过来他全家仅有的6000元钱,说:“启哥,你先用着,只要我兰桥有的,你不用说,我都知道。”我这才明白,兰桥原来变化的是年龄,他的性格一点都没变。他的心依然和我一样,简单而且透明,坚定而且执着。我又一次想起了村头的那棵钻天杨,感觉兰桥就像那棵白杨树,一直挺立着,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沉浮沧桑,却总是默默无言。
后来我听说了兰桥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既让我吃惊,也让我心疼。
原来,兰桥十八九岁的时候就订了婚。快要结婚的时候,一直没有房子,原因是他们弟兄三个,其他两弟兄都有了地方,唯有他当老大的,没有宅基地。那时候兰桥真是忧愁。他看着老家的旧屋子,愁眉不展。在他老屋子的前方,有一个池塘,有十几米深,长二十几米,宽将近二十米,里面一年四季水不断。兰桥天天看着那片池塘,终于想出了一个盖房子的办法。原来兰桥是想用日本人填海造田的方法,想把那片池塘填平,在上面盖房子。想起来也是没有办法,他那种精卫填海的精神,我打心眼里佩服。于是,兰桥开始没黑没明地拼命拉土,填充那片池塘。那个年代,我们老家最先进的工具就是架子车。架子车是几块木板,两个轮子,简单而沉重。挖土装土,需要力气;拉土运输,需要力气;卸土平整,也需要力气。兰桥是个一旦下定决心,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汗水不知道流了几大盆,肩膀不知道磨破过几层皮,架子车都被他换了三次木板,最终,他终于把那片池塘填平了!这块土地,就是用现代的装载机都需要很费一些时间,但兰桥全凭自己,一身光膀子,满腔热血,他又不求人,最终他的一个梦想实现了。他在那里盖了新房,并结婚了。
在那里生活了几年之后,兰桥一直没有孩子。农村人迷信,有人就给兰桥说,那块地方风水不好。兰桥正盼望儿子心切,一听就相信了。于是兰桥又开始为新的宅基地想办法。他找了好几家人,最后和一户人家换了一块地。兰桥要新建房子,可是那时候家里已经很穷,买不起新的砖瓦,而且他结婚的房子的砖瓦也是新的,兰桥没有办法,只有拆掉结婚房子的砖瓦用于新的房子。拆房子,盖房子,兰桥真的把力气用到了极致。他就像一匹骆驼,拼命前行,又像拼命三郎,干起活来不要命。他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一个人和泥,一个人搬砖,一个人建房。兰桥曾经给我说过,在盖房的过程中,天气又热,汗水直流,有时候累了,就躺在泥窝里,眼睛一闭就睡着了。不仅如此,而且还吃不好喝不好,还要节约。一天天,他汗流浃背;一夜夜,他加班加点。他没有时间概念地忙活了几个月,最终把结婚的房子拆掉,又在新换的地方盖起来当年还算不错的三间瓦房和一间厨房。
说起来奇怪,也可能是缘分吧,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村头的那棵钻天杨竟然分给了兰桥。兰桥说,其实在困难的时候,几次都想把那棵白杨树砍了卖钱,但几次都感觉这棵白杨树正直挺拔,就像人一样,没有舍得。我在心里说,这棵白杨树正直挺拔,坚强坚韧,就是像一个人,那就是你,兰桥。
自从兰桥搬家之后,风水也顺了,他家一连添了两个大胖小子,个个长得虎头虎脑,精神抖擞,看面相,都和兰桥一模一样。兰桥非常高兴,长期风吹雨打的脸上有了几丝难得的笑容。
三、倔强的能工巧匠
改革开放到了我们老家之后,就是凡是能够去打工的,都走出去了,四海为家,到处漂泊,一年四季除了农忙季节和过春节回来几天,大部分年轻力壮的人都在忙着打工。兰桥自然不甘落后,也加入了打工行列,南下北上,东北西走,几十年风风雨雨,不辞辛苦。在打工过程中,由于兰桥技术好,舍得卖力气,而且有过人的品质,他总是被老板任命为带工的班长。时间长了,几个合得来的人都围在兰桥周围,兰桥说去哪里打工就去哪里打工,兰桥说不干了,几个人就跟着兰桥也不干了。在打工过程中,兰桥带着几个同伴,一起去过新疆,去过北京,去过上海,去过江苏,大部分打工都能要到工资。也有要不到工资的时候,这时候,总是由兰桥出头,去找老板理论,甚至打官司,所有路费和额外支出兰桥全包,要回来的工资大家全部平分。兰桥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总是照顾弱者,帮助他人。
听和他在一起打工的外村人说,有一次兰桥去要工资,老板看他们都是外地人,就叫来几个地痞,吓唬他们,有的拿着半截棍在兰桥身上打了几下。兰桥在愤怒之余,大吼一声,夺过一条半截棍,把七八个地痞打倒在地。老板一看,不敢继续欺负兰桥。就把工资给他们结了。但留下一句话,恶狠狠地说:“我就是把钱给了你们,你们也走不出这个城市!”兰桥又和几个伙伴商量,先包了一辆出租车,让一个同伴把钱提前拿走,然后他们几个人为了麻痹老板,又在工地上住了一晚上,等到把钱送到安全地点后,他们才大摇大摆地离开工地。老板雇佣的地痞流氓本来还想拦截兰桥他们,但看到兰桥勇猛而且具有神威,都胆怯了。最后兰桥他们顺利拿回了工资。兰桥是这样一个人,宁可自己吃亏,不让弟兄们受欺负。
有很多次,就在他们打工的路上,也常常上当受骗。那几年,车匪路霸横行,兰桥他们去打工,常常遇见大巴老板和车匪路霸勾结,欺骗农民工。他们总是低价吆喝,骗一批人上车,车开出几十公里之后,上来一批车匪路霸,有的拿刀,有的拿棍,个个凶神恶煞,抢劫钱财。农名工出门正点血汗钱,已经够可怜的了,但这批地痞流氓有时候还和一些长期混在警察队伍里的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残害农民工利益。这样的事情,兰桥也遇见过几次,他们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有泪只能暗暗地流。可以说,每一个农民工的打工史,都是一部辛酸的历史。
我离开故乡的时候,恋恋不舍地回头望见的是它;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满怀憧憬又惴惴不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当我在异乡漂泊思念故乡的时候,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常常想起的依然是它。
每当想起这棵高大挺拔钻天杨,我总是想起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兰桥。兰桥和我在一个村里长大,我们曾经有过深厚的友谊。后来因为谋生的原因,我跟随父母亲到了陕西,从此我们分别了三十多年。我们之间互相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他依然称呼我为“启哥”,我依然叫着他的名字称为兄弟。
三十多年的分离,没有让我们彼此陌生。久别重逢的我们依然如少年时代一样,互相保持着纯真的感情。回忆起我和兰桥交往的无数往事,我内心百感交集。但有一点,我清楚地知道,因为我们之间的心是透明的。拂去所有尘世间的尘埃,兰桥有一颗金子一样高贵的内心。
一、仗义的英俊少年
小时候,在故乡,我们都在泥土里长大。每当夏天,我和兰桥、新运、留栓、新红等村里几个小伙伴就会跑到村里的池塘边,浑身上下脱得一丝不挂,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游泳,打水仗,一起热热闹闹。刚开始,我们都是狗刨式游泳,后来逐渐学会了蛙泳、潜水、凫水、踩水和仰泳,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兰桥。兰桥少年时候,身材修长,相貌英俊,力气大,脑子灵活,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他对我最好,我虽然和他相比,笨一些,但我有悟性,执着。我们两个脾气相投。白云在天上飘,我们在水里游。
我们在池塘里,不知道戏耍了多长时间,忽然新运就指着岸边的那棵挺拔的钻天杨问:“你们说,这棵树有多高?”我们都站在水边向白杨树看去,只见那棵树直插云霄,好像白云就挂在那棵树的枝头。在那棵树的靠近树冠的地方,有一只蝉蜕(也就是金蝉变成知了后,留下的蝉皮。我们老家人称金蝉叫爬蚱,蝉蜕就叫爬蚱皮)在树枝上趴着。我们几个七嘴八舌,有的说有三丈,有的说有五丈,还有的说有十丈,新运说,我看有十丈高,十丈也就是一百尺。谁能上去把那个爬蚱皮够下来,就算他本事大。我和留栓、玉光、新红、小慌都摇头,说“这太高了,我们没有谁能够爬上去!”这时候,兰桥说了一声:“看我的!”只见他双手抱住树干的一侧,双腿一纵,就向上爬去。爬到一半的时候,我们都仰着脸,伸长脖子看着兰桥。我说:“真上不去,就下来吧,别摔着了还要挨打!”兰桥没有回答,他集中精力一直向上爬。我们在树下向上望着,阳光从树叶缝隙间照射下来,令人目眩。当兰桥爬到蝉蜕的跟前并把蝉蜕够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像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样,欢呼雀跃起来。兰桥爬下树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新运和新红都为兰桥竖起大拇指。兰桥站在我面前,我第一次感觉到兰桥的个子高大起来,竟然就像那棵白杨树一样高大。
那个时代是物质十分匮乏的时代,农村家庭几乎全部缺吃少穿。虽然缺吃少穿,但干的活一点也不少。成年人除了农忙季节没黑没明,累死累活的拼命劳动,在农闲季节就是各种义务劳动,挖沟挖河平整土地,没有一天能够轻松自在。孩子们上学期间,除了帮助家里劳动之外,还要参加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学习雷锋等等运动,因此,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学习得文化究竟怎么样有待得出结论,但孩子们勤俭节约善于劳动,却是事实。我和兰桥一样,从小热爱劳动,不仅是收庄稼、拾麦子、摘棉花、收蓖麻、捡豆子、收高粱、捡芝麻、挖红薯,还要割草、拾粪、拾柴火、喂猪等等。记得和兰桥在一起割草拾柴火,兰桥总是比别的孩子干得多一些,而兰桥并不多要,总要把一些草和柴火给更穷一些的孩子。有一次,我们去偷红芋,偷挖了好几块。兰桥并不要,最后都给了村里一位无依无靠的老奶奶。那位老奶奶非常感动,竟然当着孩子们的面眼里包着泪。当年意识不到老年人的孤独,现在想起来,才多少理解了一些。
那时候的农村叫人民公社,搞大集体,我们孩子们也不自觉地跟着大人学样,割草拾柴火总是大伙一起干,收获的成果然后进行平均分配。每次去割草或者拾柴火,兰桥和我总是多干一些,然后由我给我们几个分配。先由其他几个伙伴先挑走,剩下最后两堆是我和兰桥的。在爬树够干树枝的过程中,爬树的工作大都是我和兰桥担任。每次遇到够不下来的干树枝或者砍不断的树根的活时,我们都会说,这个树枝太粗了,不好够;或者说,这个树根太粗了,我砍不断。这时候兰桥就会挺身而出,说一声:“看我的!”然后拿起镢头,拼命去砍。我们几个都知道兰桥有力气,讲义气,因此有时候也很狡猾,明明自己可以干的重活,我们为了偷懒,故意说,这个我干不了,太重了!而兰桥总是不辨真假,说一声“看我的!”他三下五除二干完了,我们既夸他能干,又心中暗自得意。
我和兰桥曾经很多次在一起捉鱼捉泥鳅。大多数时候,兰桥捉到鱼,他是不要的,而很多次那鱼都给了我。在每次池塘的水即将枯竭的季节,也是我们捉鱼捉泥鳅的好时候。我们大都在泥塘里,寻找泥鳅,发现洞口以后,开始挖泥,追踪泥鳅。这时候,必须舍得出力,速度要快,才能把泥鳅捉住。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力不从心,泥鳅从我们眼皮底下逃跑,进入深厚的泥中。每当我们发现大泥鳅的时候,我们总是呼叫兰桥。兰桥这时候总是两腿全身泥,双手也是泥,跑过来开始大显身手。在稀泥窝里,泥鳅如鱼得水,跑得很快。兰桥奋力挖泥,总是一头汗水之后,最终捉住那条又粗又长的泥鳅。有时候我们不仅捉到泥鳅,也会捉到老鳖和鳝鱼。记得有一次,兰桥捉到一条鳝鱼,就像蛇一样长,缠住了他的胳膊,还狠狠地在他胳膊上咬了一口。兰桥最后把捉到的鳝鱼给了新红。还有一次,我们一起挖到了一个一斤多重的老鳖。我们都觉得很贵重,可是兰桥丝毫没有拿回家的意思,他觉得新运家弟兄们多,家里生活困难,最后还是把老鳖送给了新运。
兰桥小时候喜欢帮助人,长大后依然喜欢帮助人,记得有一位姓李的叔叔曾经给我说,跟着兰桥干活,兰桥最懂得顾人。他宁可自己少要点,也要帮助别人。现在那位叔叔已经去世了,想起他说过的话,至今仍然在窝耳畔回荡。
二、执着的拼命三郎
我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跟着姥姥一起来到了父母亲工作的地方陕西铜川王石凹煤块。从此我和兰桥分别,三十多年都没有见面。我也经常梦回故乡,想起老家的亲人想起老家的朋友,更想起我们一起玩的兰桥。我甚至有时候想到,如果在某个大城市或者某一趟火车上,我们两个相遇,我们还会不会互相认识,我们会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变成陌生人。
后来,到了2005年,我正处于落魄的年龄,我回到了故乡。我常常想起希腊神话里,曾经有一位神,离开土地就元气大伤,只要挨着土地,就会力气倍增,生龙活虎。我也是如此,离开故乡三十多年,没有亲近故乡,我已经非常虚弱,事业和经济都跌倒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这时候回到故乡,我早已做好被人鄙视的准备。很多亲人和长辈人都表达了他们的热情。唯独兰桥来了,在我家坐着一言不发;一直坐了很久。我感觉我们的感情也许从此就断了,我们没有了过去的无话不谈,我们没有了过去的心有灵犀。我的心几乎冷到了冰点。我看着他,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沧桑,四十多岁的人脸上已经有很多皱纹,眼神里多了些无奈。我以为他性格变了,心情很郁闷。当他要走的时候,我也没有一点热情,最后他走到门口,才对我说:“启哥,怕啥,不怕。有我呐!”我宁愿看到少年时代的他,不想看见他可怜我。兰桥当天晚上就给我扛过来120斤面,并给我拿过来他全家仅有的6000元钱,说:“启哥,你先用着,只要我兰桥有的,你不用说,我都知道。”我这才明白,兰桥原来变化的是年龄,他的性格一点都没变。他的心依然和我一样,简单而且透明,坚定而且执着。我又一次想起了村头的那棵钻天杨,感觉兰桥就像那棵白杨树,一直挺立着,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沉浮沧桑,却总是默默无言。
后来我听说了兰桥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既让我吃惊,也让我心疼。
原来,兰桥十八九岁的时候就订了婚。快要结婚的时候,一直没有房子,原因是他们弟兄三个,其他两弟兄都有了地方,唯有他当老大的,没有宅基地。那时候兰桥真是忧愁。他看着老家的旧屋子,愁眉不展。在他老屋子的前方,有一个池塘,有十几米深,长二十几米,宽将近二十米,里面一年四季水不断。兰桥天天看着那片池塘,终于想出了一个盖房子的办法。原来兰桥是想用日本人填海造田的方法,想把那片池塘填平,在上面盖房子。想起来也是没有办法,他那种精卫填海的精神,我打心眼里佩服。于是,兰桥开始没黑没明地拼命拉土,填充那片池塘。那个年代,我们老家最先进的工具就是架子车。架子车是几块木板,两个轮子,简单而沉重。挖土装土,需要力气;拉土运输,需要力气;卸土平整,也需要力气。兰桥是个一旦下定决心,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汗水不知道流了几大盆,肩膀不知道磨破过几层皮,架子车都被他换了三次木板,最终,他终于把那片池塘填平了!这块土地,就是用现代的装载机都需要很费一些时间,但兰桥全凭自己,一身光膀子,满腔热血,他又不求人,最终他的一个梦想实现了。他在那里盖了新房,并结婚了。
在那里生活了几年之后,兰桥一直没有孩子。农村人迷信,有人就给兰桥说,那块地方风水不好。兰桥正盼望儿子心切,一听就相信了。于是兰桥又开始为新的宅基地想办法。他找了好几家人,最后和一户人家换了一块地。兰桥要新建房子,可是那时候家里已经很穷,买不起新的砖瓦,而且他结婚的房子的砖瓦也是新的,兰桥没有办法,只有拆掉结婚房子的砖瓦用于新的房子。拆房子,盖房子,兰桥真的把力气用到了极致。他就像一匹骆驼,拼命前行,又像拼命三郎,干起活来不要命。他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一个人和泥,一个人搬砖,一个人建房。兰桥曾经给我说过,在盖房的过程中,天气又热,汗水直流,有时候累了,就躺在泥窝里,眼睛一闭就睡着了。不仅如此,而且还吃不好喝不好,还要节约。一天天,他汗流浃背;一夜夜,他加班加点。他没有时间概念地忙活了几个月,最终把结婚的房子拆掉,又在新换的地方盖起来当年还算不错的三间瓦房和一间厨房。
说起来奇怪,也可能是缘分吧,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村头的那棵钻天杨竟然分给了兰桥。兰桥说,其实在困难的时候,几次都想把那棵白杨树砍了卖钱,但几次都感觉这棵白杨树正直挺拔,就像人一样,没有舍得。我在心里说,这棵白杨树正直挺拔,坚强坚韧,就是像一个人,那就是你,兰桥。
自从兰桥搬家之后,风水也顺了,他家一连添了两个大胖小子,个个长得虎头虎脑,精神抖擞,看面相,都和兰桥一模一样。兰桥非常高兴,长期风吹雨打的脸上有了几丝难得的笑容。
三、倔强的能工巧匠
改革开放到了我们老家之后,就是凡是能够去打工的,都走出去了,四海为家,到处漂泊,一年四季除了农忙季节和过春节回来几天,大部分年轻力壮的人都在忙着打工。兰桥自然不甘落后,也加入了打工行列,南下北上,东北西走,几十年风风雨雨,不辞辛苦。在打工过程中,由于兰桥技术好,舍得卖力气,而且有过人的品质,他总是被老板任命为带工的班长。时间长了,几个合得来的人都围在兰桥周围,兰桥说去哪里打工就去哪里打工,兰桥说不干了,几个人就跟着兰桥也不干了。在打工过程中,兰桥带着几个同伴,一起去过新疆,去过北京,去过上海,去过江苏,大部分打工都能要到工资。也有要不到工资的时候,这时候,总是由兰桥出头,去找老板理论,甚至打官司,所有路费和额外支出兰桥全包,要回来的工资大家全部平分。兰桥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总是照顾弱者,帮助他人。
听和他在一起打工的外村人说,有一次兰桥去要工资,老板看他们都是外地人,就叫来几个地痞,吓唬他们,有的拿着半截棍在兰桥身上打了几下。兰桥在愤怒之余,大吼一声,夺过一条半截棍,把七八个地痞打倒在地。老板一看,不敢继续欺负兰桥。就把工资给他们结了。但留下一句话,恶狠狠地说:“我就是把钱给了你们,你们也走不出这个城市!”兰桥又和几个伙伴商量,先包了一辆出租车,让一个同伴把钱提前拿走,然后他们几个人为了麻痹老板,又在工地上住了一晚上,等到把钱送到安全地点后,他们才大摇大摆地离开工地。老板雇佣的地痞流氓本来还想拦截兰桥他们,但看到兰桥勇猛而且具有神威,都胆怯了。最后兰桥他们顺利拿回了工资。兰桥是这样一个人,宁可自己吃亏,不让弟兄们受欺负。
有很多次,就在他们打工的路上,也常常上当受骗。那几年,车匪路霸横行,兰桥他们去打工,常常遇见大巴老板和车匪路霸勾结,欺骗农民工。他们总是低价吆喝,骗一批人上车,车开出几十公里之后,上来一批车匪路霸,有的拿刀,有的拿棍,个个凶神恶煞,抢劫钱财。农名工出门正点血汗钱,已经够可怜的了,但这批地痞流氓有时候还和一些长期混在警察队伍里的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残害农民工利益。这样的事情,兰桥也遇见过几次,他们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有泪只能暗暗地流。可以说,每一个农民工的打工史,都是一部辛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