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奇不有。欧洲有一个“树的比赛”活动。比赛的组织者是捷克人亚当·霍鲁布,我非常喜欢他的一句话:“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告诉我他们不喜欢树木的人。”
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也有喜欢的树。我每天晚饭后散步,一路上有三棵树,让我必注目,表达我的喜欢。
亚当·霍鲁布公布的评价标准必须有自然和人文的故事,才可入选排行榜。我所说的三棵树,很平凡,可能只是和我有些故事,甚至故事也没有,只是我从树上读到了一些东西。
每散步出发我要在我家楼下的花畦绕圈,看看畦内的草木,养养眼。春天草木初萌,就从花畦边的石丫子边挤出一棵小树苗。稍大,我认出是国槐。周围百米之内没有这样的树种,我断定不是风携来的,应该属于一只鸟的功劳。我的汽车停在楼下,常见鸟粪落在上面,鸟也自知犯错,便叼来一粒种子安慰吧?
入夏,草木葱茏,很快古国槐就崭露头角,窜上来了。我以为这是灌木槐,老家叫“棉槐条子”,不堪大用,任其放肆吧,哪知它就像鹞子拔地参天,每天一个新高度,我买来剪枝的专用剪子,小心地剪去冗枝,留下一根树干。曾当过孩子们的园丁,这次做真正的园丁了,让我如此真实地获得了树木成长的那种期待式的快乐。
去年冬天,和同楼的老姜说,准备从山上挖一棵小树栽上,因错过植树节的时令,他从单位墙角拔来的树苗栽上却没有成活。我们种树的心思便成了遗憾的缘分。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缘挺玄乎的,我们没有等上五百年,也等不起,国槐便给了我们一个缘分。只要心心期待的,总有不负心愿的事情发生。老姜这样说,我赞同。什么事都扯个缘分,是我们谈话的一种方式。
我给国槐的幼苗架上了木杆以扶正,用绳子固定了位置,防风吹倒,它比我的个头还高很多。它的一边是早就长大的双柿树,枝叶繁茂,挂果很多,国槐已经和斜逸出来的柿树枝杈碰头了。剪掉柿树一枝我真不舍,但和国槐已经交叉了,看看相吻相亲的样子,更不肯下手了。
风景总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成就,我喜欢顺其自然,但奇迹还是发生了。我特别注意到,两树的枝头接触后,却谁也不欺负谁,柿树的枝杈突然弯曲向上像是受到了力量的感染,国槐的树干也神奇地打了一个弯,二者都互让了空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我们人类的观点,但放在树木上,并非是真理。愿一切皆美好,这可能不仅仅是善良的人类的愿望,树木也在谦让着。
国槐的枝头被折弯,我心中很不忍,不舒服得很。神奇的是,古槐的主干打弯之后,又挺直了躯干向上生长。这在古槐的成长过程中,算不算遇到了坎坷?古槐肯定不这样想,它只是以一段弯度,给成长做了一个记号而已。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记号呢?不是惊叹号,应该是省略号。它不言语。这段曲折的历史,国槐忽略不计。是啊,耿耿于怀,肯定不是快乐成长的动力。
读书看到一则关于波兰森林的趣闻,在其西部森林里有几百棵树木都是先平行于地面生长,折成一个弯弯的月牙状,然后向上生长,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人们猜测,可能是土著居民为了制作家用器具而在树木幼年时故意折弯。
我觉得也有这样的可能。在树木生长时,遇到同类而相让,于是成了这片“弯曲的森林”。我从书中的照片可见,这些弯度,有着缱绻之意,并不委屈。
我们以人类的思维可能是无法理解一棵树的,何况是读懂一个人。不过,我相信礼让的力量,不是人类生来就具备的美德,树木等也在启迪着我们。
想起作家三毛的话,做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我喜欢“悲欢”这个词给一棵树。我发现一棵树有着自己的欢乐,欢乐地生长,哪有悲伤的袭扰啊,或者是把悲伤放进欢乐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二
第二棵树是在散步的一个拐角遇到的,诗人说,拐角处有风景。我信这句诗。
一闪过,那棵美枫,就像一团傍晚的篝火,燃烧着,在到处都是绿色里,它太显眼,忍不住给它行注目礼。我是听人说叫“美枫”,学名到底是什么,我不深究,就像一堆篝火,我根本不能叫上篝火的名字。火红的火色,用个“美”字形容,很透彻的。路过的老头也喜欢,慷慨地给了个名字叫“夕阳红”。他们从一棵树上发现了自己的心情,也影响着我。
初春,我特别注意过,还是春寒料峭时,还是草绿酝酿中,它就点燃了春天,我发现美枫的好就是率先点燃春色,它是毫无“我不开花谁敢开”的霸气,为什么要那么孤标傲世呢!一棵树的存在,能给读懂它的人以思悟,就足够了。
蓬勃的火焰,闪耀着红光,但并未燃烧成灰烬,因而我又用胭脂红来形容它,就像一个可人的女子亭亭地站立在那,和每个经过身边人问好,不管是谁,举目都是笑,笑得灿烂;仔细端详,每片叶子都是媚眼,是媚而不妖。我又觉得那是傍晚飘来的一抹霁红的彩云,我生怕一不留神就飞走了。美好的颜色,总是让人产生联想,散步的过程,心要有一种快乐的节奏,美枫弹起了色彩的音符,走路也平仄起来。它没有抢占主街,而是站在一个角落,甚至被人忽略。这株美枫归属一家民营公司,当初栽植的时候,或许是看上它红红火火的颜色,象征着企业兴旺发达。我是觉得,一旦成为风景,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同的,一株美枫能让经过的人,读到诗意,或者就是不同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也是不负为树一生的。
盛夏来了,美枫并不抢占颜色了,我发现变旧了,就像过年时系在门柱上的红布,褪去了一些颜色。但这种旧色,有着沉淀的观感,并不讨厌。曾经鲜艳过,曾经亮了春色,曾经给人心中一阵振奋,美枫应该觉得已经值得了。
青春是靓丽,谁都喜欢,但褪去了青春色,就不喜欢了?美枫并不做无精打采的样子,依然从骨子里向叶子注入红色,不是延长青春,而是青春的力量从不放弃。
楼下的老李也注意到这棵美枫,折了一枝,我问有什么用处?他说,给孙子做一柄书签。
那有什么含义?他说,红色的时代,红色的年华,好好燃放青春。和我的想法一致。多么诗意!他说,从美枫树上摘一片叶子还有用,不是眼光,而是树叶走进了他的眼中。他还说,自己现在就像一片树叶,做一个书签,还能督促孙子好好读书,就是意义。他是一个村子的老书记,退下来就到了城里住。每个人在美枫树上汲取的东西是不同的,就像一个人,可能无形之中,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甚至是榜样。有多少人是这样想?如果是这样,还会抱怨自己吗?
褪色和年老有着相似,为什么要叹息自己的年老色衰,在真正懂得审美的人心中,依然有着青春的样子,就像我常常听见有人见面就说“一点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其实,都很老了,只是青春的印象难以抹去。
郭沫若给红枫湖写了一个句子“西子三千个”,我后缀一句给拐弯处这棵美枫——不如美枫秀。
英格兰诺森伯兰国家公园有一棵梧桐树,站在两山之间,因为在一部电影里出现,被称为“罗宾汉树”。我想,我的城市的这棵美枫,在我的眼中已经站成了一个西子的样子。
三
我散步的这条马路,在我毕业进县城待分配的时候,还是一片麦地,一条尘土路,正在整修。想必,路边的法桐树就是1980年栽下的。
在曾经的小客站西头,那株法桐树有着统领千军的气势,绿盖张扬,蔽空蔽日,我们用“碧波万顷”是用来描写平视的风景,如果从上俯视,法桐树也如此。
它站在路边,成为小客站的标志性树木,给了多少等车的乘客遮阴避雨,它深情地守着一个城市的驿站,有多少人分手时就在树下,有多少人出发就从这棵树开始。如果法桐树会说话,一定告诉我们在树下分手的故事,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再见”,“保重”……
如此想来,这棵树如今这样繁茂,是得到了人文的滋养,按照“树的比赛”组织者的要求,也算是有故事的,是大众的故事,更有普遍性。
都有一个“桐”字,却不是和梧桐树那样有着美好的寄托,我这样想,树上没有凤凰登枝,树下一定站过鸳鸯。有些情侣一定忘不了这棵树。
还有一个理由,树干两枝,分杈出两枝像搓绳一样扭在一起,如拥抱的样子,这种缠绵一定给了情侣更多的美好联想吧?
从这棵树下经过,我还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现象。今夏荣成的风大,法桐树开始蜕皮了,一层层的老皮借助风力,脱去了外衣,换上了透着微绿的颜色,新皮肤上还带着美观的花纹。
有一个小学生,在捡拾落下的树皮,我好奇地问,有何用?他说,他想试试在树皮上写字的感觉。
“你想要一个‘入木三分’的感觉?”我马上想起王羲之在树皮上练字的故事。他一定是一个正在学练书法的孩子。
他笑了笑说,“还没到那个程度。”
程度?他追求的是一种境界,程度不影响追求。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句俗语——人要脸树要皮。人可以换一个脸谱,而法桐树是实实在在地换一张脸皮的,它不要老皮,要换一个崭新的面目面对岁月,面对过往的行人。
树皮有着自我更新的能力,即使人为地剥掉局部的皮,它也在自我修复,的确,树木是在乎脸皮的。人们解释这个句子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面子重要,是人情的风雨表。树换皮,为了新生。两者不同,有着本质的差异。
我们习惯把树木看成风景,风景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人类领悟出的哲理,有多少是来自树木?树木的生存智慧,也启迪着人类,难怪世界上有人要举办一个“树的比赛”。
和我的朋友老姜谈起树木,一直还有一个不解的问题。他单位墙缝里每年都有一棵刺槐长出,连续好几年。墙下是一片草坪,有的是生长空间,为何偏偏看上一个石缝?
我说,显示出那株刺槐的倔强吧?
散步的路上,他反复提及这个问题,我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作家苏童写过《三棵树》,他说,“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他写道:“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七年多,三棵树与他有了感情。
我在这条散步的路上,也喜欢上了三棵树,一棵是国槐,一棵是美枫,一棵是法桐树。我在这条路上散步,它们也在这条路上和我相识,相视。苏童说,看见三棵树,就改变了“怀疑多于信任”的世界观;我感觉,一路同行,如“三人行”。
2024年8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无奇不有。欧洲有一个“树的比赛”活动。比赛的组织者是捷克人亚当·霍鲁布,我非常喜欢他的一句话:“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告诉我他们不喜欢树木的人。”
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也有喜欢的树。我每天晚饭后散步,一路上有三棵树,让我必注目,表达我的喜欢。
亚当·霍鲁布公布的评价标准必须有自然和人文的故事,才可入选排行榜。我所说的三棵树,很平凡,可能只是和我有些故事,甚至故事也没有,只是我从树上读到了一些东西。
每散步出发我要在我家楼下的花畦绕圈,看看畦内的草木,养养眼。春天草木初萌,就从花畦边的石丫子边挤出一棵小树苗。稍大,我认出是国槐。周围百米之内没有这样的树种,我断定不是风携来的,应该属于一只鸟的功劳。我的汽车停在楼下,常见鸟粪落在上面,鸟也自知犯错,便叼来一粒种子安慰吧?
入夏,草木葱茏,很快古国槐就崭露头角,窜上来了。我以为这是灌木槐,老家叫“棉槐条子”,不堪大用,任其放肆吧,哪知它就像鹞子拔地参天,每天一个新高度,我买来剪枝的专用剪子,小心地剪去冗枝,留下一根树干。曾当过孩子们的园丁,这次做真正的园丁了,让我如此真实地获得了树木成长的那种期待式的快乐。
去年冬天,和同楼的老姜说,准备从山上挖一棵小树栽上,因错过植树节的时令,他从单位墙角拔来的树苗栽上却没有成活。我们种树的心思便成了遗憾的缘分。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缘挺玄乎的,我们没有等上五百年,也等不起,国槐便给了我们一个缘分。只要心心期待的,总有不负心愿的事情发生。老姜这样说,我赞同。什么事都扯个缘分,是我们谈话的一种方式。
我给国槐的幼苗架上了木杆以扶正,用绳子固定了位置,防风吹倒,它比我的个头还高很多。它的一边是早就长大的双柿树,枝叶繁茂,挂果很多,国槐已经和斜逸出来的柿树枝杈碰头了。剪掉柿树一枝我真不舍,但和国槐已经交叉了,看看相吻相亲的样子,更不肯下手了。
风景总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成就,我喜欢顺其自然,但奇迹还是发生了。我特别注意到,两树的枝头接触后,却谁也不欺负谁,柿树的枝杈突然弯曲向上像是受到了力量的感染,国槐的树干也神奇地打了一个弯,二者都互让了空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我们人类的观点,但放在树木上,并非是真理。愿一切皆美好,这可能不仅仅是善良的人类的愿望,树木也在谦让着。
国槐的枝头被折弯,我心中很不忍,不舒服得很。神奇的是,古槐的主干打弯之后,又挺直了躯干向上生长。这在古槐的成长过程中,算不算遇到了坎坷?古槐肯定不这样想,它只是以一段弯度,给成长做了一个记号而已。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记号呢?不是惊叹号,应该是省略号。它不言语。这段曲折的历史,国槐忽略不计。是啊,耿耿于怀,肯定不是快乐成长的动力。
读书看到一则关于波兰森林的趣闻,在其西部森林里有几百棵树木都是先平行于地面生长,折成一个弯弯的月牙状,然后向上生长,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人们猜测,可能是土著居民为了制作家用器具而在树木幼年时故意折弯。
我觉得也有这样的可能。在树木生长时,遇到同类而相让,于是成了这片“弯曲的森林”。我从书中的照片可见,这些弯度,有着缱绻之意,并不委屈。
我们以人类的思维可能是无法理解一棵树的,何况是读懂一个人。不过,我相信礼让的力量,不是人类生来就具备的美德,树木等也在启迪着我们。
想起作家三毛的话,做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我喜欢“悲欢”这个词给一棵树。我发现一棵树有着自己的欢乐,欢乐地生长,哪有悲伤的袭扰啊,或者是把悲伤放进欢乐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二
第二棵树是在散步的一个拐角遇到的,诗人说,拐角处有风景。我信这句诗。
一闪过,那棵美枫,就像一团傍晚的篝火,燃烧着,在到处都是绿色里,它太显眼,忍不住给它行注目礼。我是听人说叫“美枫”,学名到底是什么,我不深究,就像一堆篝火,我根本不能叫上篝火的名字。火红的火色,用个“美”字形容,很透彻的。路过的老头也喜欢,慷慨地给了个名字叫“夕阳红”。他们从一棵树上发现了自己的心情,也影响着我。
初春,我特别注意过,还是春寒料峭时,还是草绿酝酿中,它就点燃了春天,我发现美枫的好就是率先点燃春色,它是毫无“我不开花谁敢开”的霸气,为什么要那么孤标傲世呢!一棵树的存在,能给读懂它的人以思悟,就足够了。
蓬勃的火焰,闪耀着红光,但并未燃烧成灰烬,因而我又用胭脂红来形容它,就像一个可人的女子亭亭地站立在那,和每个经过身边人问好,不管是谁,举目都是笑,笑得灿烂;仔细端详,每片叶子都是媚眼,是媚而不妖。我又觉得那是傍晚飘来的一抹霁红的彩云,我生怕一不留神就飞走了。美好的颜色,总是让人产生联想,散步的过程,心要有一种快乐的节奏,美枫弹起了色彩的音符,走路也平仄起来。它没有抢占主街,而是站在一个角落,甚至被人忽略。这株美枫归属一家民营公司,当初栽植的时候,或许是看上它红红火火的颜色,象征着企业兴旺发达。我是觉得,一旦成为风景,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同的,一株美枫能让经过的人,读到诗意,或者就是不同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也是不负为树一生的。
盛夏来了,美枫并不抢占颜色了,我发现变旧了,就像过年时系在门柱上的红布,褪去了一些颜色。但这种旧色,有着沉淀的观感,并不讨厌。曾经鲜艳过,曾经亮了春色,曾经给人心中一阵振奋,美枫应该觉得已经值得了。
青春是靓丽,谁都喜欢,但褪去了青春色,就不喜欢了?美枫并不做无精打采的样子,依然从骨子里向叶子注入红色,不是延长青春,而是青春的力量从不放弃。
楼下的老李也注意到这棵美枫,折了一枝,我问有什么用处?他说,给孙子做一柄书签。
那有什么含义?他说,红色的时代,红色的年华,好好燃放青春。和我的想法一致。多么诗意!他说,从美枫树上摘一片叶子还有用,不是眼光,而是树叶走进了他的眼中。他还说,自己现在就像一片树叶,做一个书签,还能督促孙子好好读书,就是意义。他是一个村子的老书记,退下来就到了城里住。每个人在美枫树上汲取的东西是不同的,就像一个人,可能无形之中,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甚至是榜样。有多少人是这样想?如果是这样,还会抱怨自己吗?
褪色和年老有着相似,为什么要叹息自己的年老色衰,在真正懂得审美的人心中,依然有着青春的样子,就像我常常听见有人见面就说“一点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其实,都很老了,只是青春的印象难以抹去。
郭沫若给红枫湖写了一个句子“西子三千个”,我后缀一句给拐弯处这棵美枫——不如美枫秀。
英格兰诺森伯兰国家公园有一棵梧桐树,站在两山之间,因为在一部电影里出现,被称为“罗宾汉树”。我想,我的城市的这棵美枫,在我的眼中已经站成了一个西子的样子。
三
我散步的这条马路,在我毕业进县城待分配的时候,还是一片麦地,一条尘土路,正在整修。想必,路边的法桐树就是1980年栽下的。
在曾经的小客站西头,那株法桐树有着统领千军的气势,绿盖张扬,蔽空蔽日,我们用“碧波万顷”是用来描写平视的风景,如果从上俯视,法桐树也如此。
它站在路边,成为小客站的标志性树木,给了多少等车的乘客遮阴避雨,它深情地守着一个城市的驿站,有多少人分手时就在树下,有多少人出发就从这棵树开始。如果法桐树会说话,一定告诉我们在树下分手的故事,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再见”,“保重”……
如此想来,这棵树如今这样繁茂,是得到了人文的滋养,按照“树的比赛”组织者的要求,也算是有故事的,是大众的故事,更有普遍性。
都有一个“桐”字,却不是和梧桐树那样有着美好的寄托,我这样想,树上没有凤凰登枝,树下一定站过鸳鸯。有些情侣一定忘不了这棵树。
还有一个理由,树干两枝,分杈出两枝像搓绳一样扭在一起,如拥抱的样子,这种缠绵一定给了情侣更多的美好联想吧?
从这棵树下经过,我还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现象。今夏荣成的风大,法桐树开始蜕皮了,一层层的老皮借助风力,脱去了外衣,换上了透着微绿的颜色,新皮肤上还带着美观的花纹。
有一个小学生,在捡拾落下的树皮,我好奇地问,有何用?他说,他想试试在树皮上写字的感觉。
“你想要一个‘入木三分’的感觉?”我马上想起王羲之在树皮上练字的故事。他一定是一个正在学练书法的孩子。
他笑了笑说,“还没到那个程度。”
程度?他追求的是一种境界,程度不影响追求。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句俗语——人要脸树要皮。人可以换一个脸谱,而法桐树是实实在在地换一张脸皮的,它不要老皮,要换一个崭新的面目面对岁月,面对过往的行人。
树皮有着自我更新的能力,即使人为地剥掉局部的皮,它也在自我修复,的确,树木是在乎脸皮的。人们解释这个句子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面子重要,是人情的风雨表。树换皮,为了新生。两者不同,有着本质的差异。
我们习惯把树木看成风景,风景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人类领悟出的哲理,有多少是来自树木?树木的生存智慧,也启迪着人类,难怪世界上有人要举办一个“树的比赛”。
和我的朋友老姜谈起树木,一直还有一个不解的问题。他单位墙缝里每年都有一棵刺槐长出,连续好几年。墙下是一片草坪,有的是生长空间,为何偏偏看上一个石缝?
我说,显示出那株刺槐的倔强吧?
散步的路上,他反复提及这个问题,我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作家苏童写过《三棵树》,他说,“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他写道:“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七年多,三棵树与他有了感情。
我在这条散步的路上,也喜欢上了三棵树,一棵是国槐,一棵是美枫,一棵是法桐树。我在这条路上散步,它们也在这条路上和我相识,相视。苏童说,看见三棵树,就改变了“怀疑多于信任”的世界观;我感觉,一路同行,如“三人行”。
2024年8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