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王老师(散文)

  • 作者:鲲鹏一飞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8-12 08:14:27
  • 被阅读0
  • 王老师其实并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我们的同学,不过因为职业是老师,并且年龄比我们大,因此我们都叫她王老师,当然还有亲切一点的称呼就是王大姐,或呼之王姐。不过她对我们,都是谦称战友,或者称小X,她给我发的信息中自称都是这样。

      王老师是北京某军校的副教授,2005年秋,我们在一起集训了三个月。因了“副教授”这个光环的缘故,因了我可能是属于那种容易自卑的人,对于她起初我是心怀敬畏的。

      因为我本不是善于交际,更不健谈,也不是爱探听周围事物的人,所以入校后几天才知晓她的大名。入校后的一天下午,我和同学到水房打水,路上碰到一个穿着运动衣、头发简短、脸上挂着微笑的中年女士。她先笑着跟我们打招呼“下午好”。然后步速很快地就过去了。那个同学亦笑着回应“下午好!”“那是谁呀?”我有些惊讶地问那个同学。“怎么?你不认识吗?”同学对我的惊讶感到惊讶。“这么有名气的人物你都不认识呀,她是北京某某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看来你的消息真不够灵通的。”“哦!那她也是来参加集训的吗?”“当然,就是我们一个队里面的。”同学说:“工作需要嘛!”学员队里还有副教授级的人物,这个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看来学员队伍真是个藏龙卧虎、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那次算是第一次见着王老师,也知道了她是我们的同学,也才对王老师有了最初的印象。

      那时我刚到学员队,学员队长便找到我让我担任学员队的文书。虽然答应了,但是总是点忐忑不安,心想在这个高等学府里定是人才济济、高手云集,怕的是才疏学浅遭人笑话。其实这种想法后来的确得到了印证,那就是在一次黑板报比赛中,各学员队办出来的板报一块比一块精彩,由衷地感到敬佩。因为是文书的身份,由此去队长房子的机会也就多了,那时王老师常在队长房子里翻译一本心理学著作,(学员队四个学员一间房子,几个女人住在一起显然让她不能静下心来搞她的翻译)因而和王老师的接触也就多起来了。

      有了第一次的了解,后来我便经常注意到她的存在了。每晚七点半左右,总是能看到王老师穿一件运动衣到运动场跑步。她长得并不惹人注目,只是因为晚上锻炼都是些年轻学员,所以她的出现总是会引来些奇异的目光。不过这好像是她的生活方式,一种既定的生活轨迹,就像是太阳系里的星球,自然而有规律。她每天除了上课,大概还要翻译几千字的著作,她精力非常充沛,这也可能与经常锻炼有关吧。

      第一次与王老师谈话,是在学员队队长的办公室,队长不在,至于是因为什么到队长办公室我已经忘记了。当时王老师正跟另一个学员聊天,看得出她是一个健谈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她似乎不随便发表某个观点,但是一旦要说明某个观点,总是用很严密的逻辑去证明,她的记忆力非常好,可以说是博闻强记,善于诱导。大概因为她本身是学心理学的,加之她细腻的心思,所以她很能揣摩人的心思,由此她说的话总是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这样,我们总是愿意跟她聊天和交心,听她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

      这样的一个人,不能不引起全学员队的关注,我也不例外.后来我慢慢地了解到了她的一些情况,老家是四川,双硕士学位(一个是医学硕士、一个是心理学硕士),这一点让我惊叹和钦佩不己,她有一个即将考大学的孩子,现在是北京某大学的副教授。

      又有一次,我到队长办公室里去,碰到她与另一个同学在那里交谈,于是加入了他们聊天的行列。不知是一个什么话题,她讲了她登珠峰的经历(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此次事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她们一行13人驾车从成都出发,经历了二郎山、折多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高尔寺山,这些山大多海拔在四千米以上,她好像是爬山队伍里的队医,我去过四川的甘孜,能够想见驾车途径那些高山时的困难与艰辛,况她们是女性。一个女人能有勇气去登珠穆朗玛峰,我的感觉那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性。

      后来又经历了一件事。有一次上课,值班人员竟然忘记了给教员打开水,而恰逢这个教员又是一个很歪的教员,他说他给师团职干部授课时,那些师团职学员干部也是给他提水的,轮到给你们上课,难道连水都喝不上?那位教员的课倒不一定讲得十分精彩,而他这次歪的表现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件事上,王老师给我留下了更为深训的印象,因为当那个教员在为没有人为他提水而开始发歪时,王老师己悄然从后门出去了,过了几分钟王老师便把水提来了,事后她没再说起此事。我想,她一定是站在一名教员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的,因为她就是一名教员,不管怎么样,首先教员是应该受到尊敬的。王老师从这件事上体现出来的,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涵养与素质吧。

      在一次讨论会中,她讲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在中国这个社会,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靠溜须拍马混个一官半职,他也可以在这个位置上靠混也会过得很舒服,但是他始终不能摆脱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官在背后是要遭人骂的,而一旦卸了任,有人敢当着他面骂,别以为官就那样好当。这段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混目前在中国还是有市场的,但是无论在哪个位置上,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可是有多少人会服气你呢,同时也激励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尽量努力学习业务,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也怕没本事、不认真,而遭人在后面指着脊梁骂。

      十一过后,学校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我觉得自己文笔还算不错,于是便报名,当时我写的演讲稿的题目是“比较中的失落与感动”,写完后,便想到叫王老师给改一改,她看了后说文采很好,不过立意不是太好,你的本意是先抑后扬,的确你在前面把军人的待遇给抑下去了,但是后面没扬起来,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她笑着说,这样让底下人听了以后只会适得其反,还怎么去鼓舞激励别人呢,我劝你还是换一个题材吧。因为这里边牵扯到许多的现实问题,就是你写得再好,怕系里这一关你都过不了。

      我听从了她的建议,仔细想想,是的,她说得是对的。

      有一次上课,教员居然因故未来,于是有人提议:欢迎王老师给我们讲一课,大家都鼓掌欢迎。她没有推辞,走上讲台,平时健谈的她刚上台时似乎有些矜持,她扫了大家一眼,然后缓缓地说,走上讲台其实我很紧张,从心理学上讲,因为每个人在这种场合都有一个脱敏的过程,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看到你们我其实也有点紧张,因为你们毕竟不是我的学生,再一个这是一个陌生的讲台,对于我是第一次登上这个讲台,所以我还是感到紧张的。然后她开始侃侃而谈,她的讲话赢得大家的掌声。

      我们的课主要以各类心理学为主,但是给我们授课的教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历虽然很高,但是教学能力并不怎么样。一次,我们在私下议论一个教员的课讲得不怎么样,她听到后说:“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尊重是重要的。”是的,我也同意她引述的这句话,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我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单位。我清楚地记得我只给她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是因为我的家庭,再一次是向她问候,再后来我把她的手机号弄丢了,也就再没与她电话联系,网也上得少,于是联系更加少了。

      因她较早前开了博客,我上网找到了她的博客,她博客的名字叫——倾听你的声音,她的文章写得很好,思想性专业性很强,可读性也很强;从博客也可以看得出她的交往圈广、朋友非常多,人缘特别的好,在留言里大家都对她很尊敬,很信赖,依然是一个大姐的风采。

      2008年四川地震后,我在网上看到了她赴四川灾区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的文章。她学的是心理学,她的工作就是对历经灾难的人们进行心理恢复。从她博客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知性女性在对那些刚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情景,大爱无私,一种对大姐钦佩的心情油然而生。因她是四川人,我想对于那场灾难她心理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与压力。

      每想起她,我就想起了前几年高考出的那个作文素材:一个小孩在海边玩耍,他看到许多小鱼因为退潮而被困在海边的滩上,于是他捡起一条条小鱼奋力把它们扔向大海,人们都觉得这个孩子傻,问他,这有什么用处呢?小孩捡起一条小鱼说:“对这条小鱼有用呀!”有时候我觉得她就是那个把困在海滩上的小鱼一条条扔向大海的孩子,她做的工作也许对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她帮助过的那些对象来说,哪一个不是重要的呢?这一点,我由衷地佩服她。

      她是一个有着理想、热心公益、积极向上,充实生活的知识女性,也许算作是对她一个总的评价吧。时间的流逝带走了许多东西,冲淡了诸多记忆,但是对于王老师,却是印象越来越深。她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我默默的在这里祝福她。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老师(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9542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