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词中豪雄辛弃疾

  • 作者:明月如霜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09 23:45:48
  • 被阅读0
  •   掀开历史的帷幔,翻阅南宋这部大书,最先映入我眼帘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辛弃疾。

      梦回吹角连营处

      辛弃疾,这个南宋的爱国将领,词中的豪放侠客,军营中的传奇英雄,是历史的符号,更是南宋的骄傲。

      初识辛弃疾,是在中学课本的经典诗句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不尽稼轩的豪放不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唱不完稼轩的诗意浪漫;“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尽显稼轩的侠骨柔情。

      在这么多唯美的诗句里沉醉,我一直觉得辛弃疾就是一个妥妥的词人,一个十足的墨客。不曾想,文人墨客只是他的第三身份,他的第一身份是将士,是抗金英雄;他的第二身份是官员,是为南宋呕心沥血的官员;而我们熟知的词人,只是他的第三身份。

      辛弃疾的一生富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他出生那一年,宋高宗已经偏安一隅十年。他的祖父辛赞,在赵构逃往江南时,为了族人留在家乡济南,成了一个为金国效力的南宋遗民。

      祖父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夙愿,成了他全力栽培辛弃疾的动力。六岁父亲就病逝的辛弃疾,一直跟随在祖父身边,在祖父的期望中,成长为具有浓浓爱国情怀的少年。

      和祖父一样,为了获得金国军事地图的辛弃疾,曾经两次参加金国的科举考试。那个14岁就只身一人参加科考的少年,背负着祖父的希翼,行走在金国统治的土地上,用图纸记录着眼中的每一道关卡,记录着脚下的每一条道路,记录着每一个军事要塞。

      这份承载着祖孙二人收复失地决心的手绘地图,是他们面见大宋皇帝的爱国凭证,更是他们热辣滚烫的赤子之心。

      乱世造就英雄。在完颜亮的残酷统治下,中原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而此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亦纠合了乡里两千余人,结成自卫武装,举起了返金起义的大旗。随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同耿京起义军联合抗金,担任了起义军的掌书记。

      辛弃疾以二十三岁的英年,便纵横驰骋于抗金前线,两渡江淮,诛叛逆、进忠荩,深入金营擒获叛贼张安国,千里献俘到南宋。在绍兴末年便已成为震撼南北两朝的风云人物。辛弃疾生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沙场挥斥方遒,书写了一段军旅生涯中的传奇人生。

      剑胆藏琴心之里

      如果说辛弃疾的军旅生涯是辉煌的,那么他的仕途之路就是坎坷的。作为投诚到南宋的将令,在那些所谓的南宋人眼中,辛弃疾和他的战友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归正人”。

      这种有讽刺意味的称谓有很浓的歧视性,仿佛这些驰骋沙场,为南宋效力的爱国将领,不是献俘归来,而是改邪归正。

      南宋的朝廷从来不会公平地对待他们的英雄,对待精忠报国的岳飞如此,对待一心抗金的辛弃疾亦是如此。与被秦桧联合皇帝害死的大英雄岳飞相比,辛弃疾还算幸运。他只是无法实现收复失地的夙愿,在南宋的国土愤然老去。

      同为宋朝杰出的词人,辛弃疾的仕途之路和苏轼有些许相似。苏轼的一生多次遭受贬谪,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文学史上不多见的全才,苏轼诗词歌赋和散文都很精通,开创了“哲理诗”,丰富了“豪放词”的形式与内容,推崇“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他的整体文学成就代表了北宋文学的高峰。

      辛弃疾的仕途之路只可以用颠沛来形容,因为他的仕途人生,不是在准备去上任,就是在去上任的路上。偏安一隅的历代南宋皇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辛弃疾都进行了召见,却没有委以抗金的重任。

      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南宋帝王都很欣赏辛弃疾,欣赏他那颗永不泯灭的爱国心和卓越的才能,相信他对帝王,对大宋绝对忠诚。同时,他们也知道,辛弃疾还有一份矢志不渝的抗金决心。

      这些苟安的皇帝,早已习惯了在富庶的江南纸醉金迷,他们不希望一心报国的辛弃疾,去收复失地,去接回被金国俘虏幽禁得徽宗、钦宗后,打碎他们的偏安梦,动摇他们的帝王位。

      南宋统治者们知道辛弃疾有才能,便开始重视他,利用他。辛弃疾曾历任司农寺主簿,滁州知府,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使……这些官职只是为辛弃疾的就职履历增添了数笔,却无一能帮辛弃疾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千山问遍是铅山

      宋淳熙八年(1181年)的冬天,对刚过不惑之年的辛弃疾来说,很冷。

      那年农历十一月,41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还未上任就被人弹劾,就被罢官。这是辛弃疾第一次被罢官,且一罢就是十年。

      人生不随留意去,千山问遍是铅山(yán)。出生于官宦人家的辛弃疾,自少年时起,便将驰骋疆场光复旧土作为毕生的追求,然而自22岁奉表南归后,他便再也没能回到中原,回到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济南。在人生最失意之时,江西上饶铅山便是他人生最好的归途。

      走过万水千山,早已识尽愁滋味的辛弃疾在上饶找到了人生归处,这里的带湖和他的故乡泉城有些许相似,于是他将一腔豪迈与刻骨柔情,融入这里的山水草木之间,广交良友,挥毫泼墨,留下两百余首传诵千古的词作,慰藉被弹劾被罢官的无奈,也治愈了后世无数失意之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辛弃疾本是怀着报国之志,从金国统治区跋涉千万里来投奔南宋朝廷,然而他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内心的愤懑天地可鉴。

      被上饶接纳的十年,抑郁不得志的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瓢泉,是辛弃疾属意之所,也是他晚年的归宿之地。在上饶的十年,他不再是辛弃疾,而是热心于山水草木的稼轩。在这里,理学大师朱熹是他的座上宾,醉里挑灯看剑的陈亮是他的挚友。

      在上饶,旧时的茅店,见证了他的最后时光; 稻花的香气,听见了着他对大地的深情;不绝的蛙声,带他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泉城……

      历史赋予辛弃疾很多头衔: 他是南宋仕途中的官员、是忠心不泯的爱国将领、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是流芳千古的豪放派词人,是惊艳文坛的“词中之龙”,是与苏轼闻名遐迩的“苏辛”,是与李清照冠誉词海的“济南二安”。

      提起辛弃疾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他跨马拔剑,于万军之中擒拿叛将的豪气干云;还是他提笔落墨,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侠骨柔情?

      与我而言,提起辛弃疾,我就会想起他叱咤风云的军旅生涯,想起他奔波于南宋疆土的颠沛人生,想起那个永远屹立于天地间的词中豪雄。

    【审核人:站长】

        标题:词中豪雄辛弃疾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7756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