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弹指一挥间。而对于那些经历过47年前唐山的那场大地震的幸存者来说,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也不会忘记。
短短23秒的时间,里氏7.8级的大地震带来的剧烈震动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将唐山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平地。那一年在唐山的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各个数据,对于唐山人民来说都是沉痛的。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被损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条鲜活的生命在睡梦中罹难,葬身瓦砾废墟之中永远没有醒来。还有164851人重伤,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15886户家庭解体……我的四叔就因那场地震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而我的堂舅舅一家四口,全部遇难。在当年的唐山,家人、亲戚朋友、远亲近邻能幸免于那场灾难带来的伤亡的,几乎很少。23秒,成为了唐山人47年都不能忘却的记忆。
地震那一年我9岁,我是一个健忘的人,而对地震的记忆,却是记忆犹新。那场灾难,对于九岁的我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的一场大灾难。或许只有亲身经历它带给你的心灵深处的冲击,才会深深刻在记忆里。
我清晰地记得,7月27日那天的天气异常的闷热。傍晚,院子里的鸡鸭都不肯进窝里去。我记得当时母亲就让我的姐姐赶它们、轰它们进窝,它们抗拒着在院子乱窜。我帮着姐姐一起把它们往窝里赶,当时它们还“咯咯咯”、“咕咕咕”、“嘎嘎嘎”地乱叫。那天,各家各户的家狗“汪汪”声也是异常,后来回想比平时叫的狂躁。我的一位远亲赵奶奶,当年和她的外甥女借住在我家的一座老屋,地震时那座老屋全部坍塌,赵奶奶不幸遇难。而她用身躯护卫着的外甥女却安好无恙,据她大难不死的外甥女媛媛回忆,7月27日那天晚上,有老鼠在大炕上窜来窜去,还有一只老鼠曾经咬住赵奶奶的裤腿不放,“吱吱”直叫。这座老屋本来是我父母分得的家产,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年老需要有人照顾,善良的母亲是不二人选,地震之前我们就搬到爷爷奶奶新盖的房子里住了,母亲任劳任怨地照顾着爷爷和奶奶。那个赵奶奶没有儿子,又不想跟女儿住,闲置的这座老屋赵奶奶就暂时借住了。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是我们一家五口住在老屋,估计伤亡不会幸免。更没想到的是,当时动物们的那些异常举动应该也是在提前发给人类的预警,只是我们人类无视了它们的警示。经历过那场天灾,感叹人类在天灾面前是多么的无助和渺小。
枕着闷热和家狗的乱叫声入眠的我和家人们,没想到地震波正在距离地面16公里处肆虐地涌动,其杀伤力让熟睡中的人们猝不及防。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睡在大炕上的我们一家五口被摇晃醒,处在懵的状态中。听到房顶上传来一阵阵轰隆隆的声音,宛如有飞机在房顶上盘旋。那声音,多少年想起还是记忆犹新。没有经历过地震的我们,任由地震波晃动,耳边轰隆隆,无知者无畏。母亲将我们四个孩子搂在怀里,我当时在心里还在琢磨着,飞机咋落在房顶上去了呢,没有想到那是地震的轰鸣声。当听到住在西侧房间奶奶的一声声呼喊:“孩子们,地震了,快跑!”才把我们从懵的状态唤醒。
慌忙中母亲带领我们四个孩子下了炕,“孩子们,快点。”所有人都顾不得穿戴整齐,母亲在前,我们在后跟随。由于地震波还在波动,地在颤抖,所有人脚下站不稳,人随地震波晃动。
“孩子们,扶着炕沿走。”我们按母亲的提醒,摸索着炕沿一点一点向门边移动。母亲边说边试图拉开门栓,因为地震摇晃劲大,门栓拉不开,恐慌、惧怕袭来。
“孩子们,不要怕,有妈妈在呢。”母亲一边安慰着我们,一边寻找时机拉开门栓。最后,母亲趁着晃动劲不大的当口,快速拉开门栓,我们像只只惊着的小鸟,从房间飞奔出来。刚好看到爷爷奶奶也从房间走出来,一家老小终于逃出摇晃着的房子。我们幸好住的是新房子,地震只是把房子的北墙山(北墙体)震开一道大裂缝,七个生命算是安然无恙。
房子是不敢再踏进去了,一家人狼狈不堪地站在漆黑的院子里。惊魂未定,耳边传来一阵阵哭声和嘈杂声,与狗的那些狂叫混杂在一起。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又给这震后的黑夜蒙上了一层阴影,不知道还有多少未知在等待着我们。
嘈杂声、哭声一片,对于九岁的我来说,有母亲在,我什么都不怕。
“队长说了,都去村北处沙土岗,那里地势高,以防被水淹。”有人在传达村干部的指示。
有人说震后下雨是一种地震的连带气象,我在想,是不是老天也在为那些罹难的生命哭泣呢。雨越来越大,家家户户能行动的,扶老携幼涌向村北方向。曾经在电影里看到过逃难的那些场面,突然间在眼前出现,哭声、哀声、雨声撕裂着所有,而这不能阻挡乡亲们的求生之路,淋湿了何惧?
胆大的男人在余震中抢出塑料袋或是塑料布,披上、顶着遮雨,我的父亲在城里工作,母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也趁机从房子找来两块塑料布,都给了爷爷和奶奶遮雨用。当我们随着乡亲们的脚步赶到村北沙土岗时,我们母子五人浇得像落汤鸡一样。
雨一直下。幸好有好心的邻居让我们躲进他们的狭小的雨棚里避雨,安顿好爷爷和奶奶,母亲如释负重。我们四个孩子也和爷爷奶奶拥挤在一起,耳边不时传来哭泣声。
“二宝啊,你咋就死了呢。快睁开眼睛看看妈呀!”哭声、哀声、雨声撕裂着震后的天空。
而我一脸疲惫的母亲,则站在雨棚前眺望市区的方向,那里有她牵挂的我的父亲和我的四叔。余震一次接一次地袭来,惊叫声传来弄得人心惶惶。在这种情绪下,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好慢,盼着天亮。好不容易等到天蒙蒙亮了,站在沙土岗上可以看到村庄的模样了。又一次余震,离沙土岗距离比较近的村民的房子有的在摇晃,乡亲们站在那里远眺。
“那是谁家谁家的房子,会不会坍塌啊。”人们的身心忍受着余震的一次次侵袭。
我站在那里看着摇晃的房子心头一紧,接着又突然传来:“村西头那口老井正向外喷水呢”的呼喊。瞬间村民们又是一片恐慌,“天灾呀!”,不知道是谁发出一声长叹。
“妈妈,我想喝水。”“妈妈,我饿了。”孩子们渴了、饿了揪着母亲的心,“快拿茶缸接点雨水给孩子喝吧。”有人提议。
“唉,啥也没有来得及带出来。”孩子的母亲干脆用自己那双粗糙的大手,接了一捧雨。“快喝吧,不然就从指缝流出去了。”
天灾面前,人们想着各种活下去的法子。
我记得当时我也口渴了,干脆站在雨棚边上,伸出头、张开嘴吸允着天降的甘露,那是今生第一次喝雨水,也是唯一的一次。现在回想当年,或许那场雨来的不是时候,也给震后的救援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它至少让口渴的人解了渴,也算是上天的一个特殊礼物吧。
雨终于停了。余震次数也不那么频繁了,胆大的男人们开始回村,在院子里搭一个灶台,女人们则蒸些馒头带回来分发给大家吃,平时都不舍得吃的白面,此刻都不吝惜了。在沙土岗避难的日子,乡亲们不分你我,今天吃你家的饭,明天吃他家的饭,互帮互助共渡难关。我至今都能回味出那个大白馒头的味道,即宣软又有麦香,也是记忆中最有麦香的馒头。其实,那是挨饿过之后,馒头触发味蕾激发出来的难以忘怀的味道。有的小伙伴不知愁滋味,还拍着小手说:“地震真好,有大馒头吃。”是啊,在没地震之前,谁家舍得蒸一锅白面馒头吃啊,白面多珍贵,那是奢望。
大人们听了自身会教训数落他一顿:“小兔崽子,不许胡咧咧。地震有啥好,会房倒屋塌要人命的。”
在沙土岗上避难的日子有多久,我记不清了。但是在余震中,党中央派飞机散发食品、衣物的场景,深深留在记忆里。我们不是孤独在抗震避难,而是有国家的关怀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无私支援。人生中第一次吃到压缩饼干,也是第一次听说、并见到压缩饼干,是留在味蕾上的人间美味。它不单单是令人果腹的美味,还有一种来自祖国各方温暖的味道。压缩饼干,成为童年记忆中的最美味。至今,我还常常念起当年压缩饼干的味道。几年前,在超市曾经购买过一次,已无当年那么醇香。我知道,是当年的压缩饼干的味道深植我心,无可替代。
唐山人民不会忘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后的唐山,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党中央派来了解放军援救唐山受灾群众,十几万官兵风雨兼程从各地火速抵达唐山投入抗震救灾之中,给恐慌中的唐山人民带来了希望。在没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双手拨开重物、废墟,救出了一万六千多人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每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是不畏余震风险的解放军战士赋予了他们的新生。那是一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感恩的唐山人民会永远铭记。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来了,救死扶伤让唐山人民看到了光明。为了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唐山飞机场震后6天共起降飞机1364架次,两架飞机着陆间隔时间最短为26秒,创造了飞行史上的奇迹。在唐山铁路未通车前,空中救援抢时间,争分夺秒使数万人获得新生。那一年,唐山人民铭记的数字何止这些。
孩子们无忧无虑,大人们则盘算着接下来的日子该咋过。而我的母亲,那时的心里不光想着怎么让一家人有的吃、有的穿,心里最挂念的还是震后好几天都杳不音信的我的父亲。母亲偷偷抹眼泪,而我的奶奶心里更是不安,两个儿子在城里工作,家里安好却没有他们两个的任何消息。奶奶盼着儿归啊,甚至对老天哭喊着:“老天爷呀,你要是非要夺走我儿子的命,就留下老大的命吧,他有妻儿啊!”我的四叔当年还未婚,奶奶的哭喊也是再呼喊着一份希望。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折磨着母亲和奶奶的心。再加上有去往市区路上的道路损毁了、桥断了、河水上涨了的各种传言一个接一个,奶奶再急也不能让家里安好的另外两个儿子去城里找寻啊,家里的和城里的儿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啊。只有等待,别无选择。那是一种多么煎熬的日子啊,悲伤的滋味只有母亲和奶奶咀嚼在心里。那几日,母亲每天不知道要回去村子多少次,站在院子的梢门外等待父亲。每次母亲从村子回来,眼睛都是红红的,母亲流了多少泪水只有她自己知道。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母亲近乎绝望。
震后第四天,母亲终于等来父亲疲惫的身影。父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式自行车,车上绑着一把铁锹和一块旧线毯子。不到五十公里的路程,由于地震将道路和桥梁毁坏,父亲耗用了五个多小时才到家。母亲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喜极而泣。几天几夜的心在煎熬,终于可以舒缓。母亲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是英俊帅气的四叔,却永远没能回来。
后来才知道,父亲单位同事的外甥,也是我们附近村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城里寻他舅舅,父亲向他打听我们这村的情况,那个人说:“听说你们村的房子都震塌了。”其实是我的邻村房子基本上房倒屋塌,我的村子算是幸运的,房屋损坏程度相对轻些,人员伤亡也不是太多。父亲听那个人说后,以为我们全家遇难,可是再悲痛也不能离开重要的工作岗位,国家财产得保护。等到解放军驻进父亲工作的单位,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和一颗悲伤的心踏上回乡的路。他携带的那把铁锹和旧线毯,本来打算是收敛家人的尸体,然后掩埋用的。
我不知道奶奶是否后悔当初对老天爷的那些呼喊,四叔终究是没能活着回来。日子还得过,奶奶把悲伤留在心里。后来,我的父亲也将四叔的名字报给相关部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墙上,也镌刻着四叔的名字,四叔永远不会孤单。每年清明节和7月28日,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外的那条路上,车队排起长龙。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那么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束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人们在缅怀罹难的亲人们的同时,又会将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逝者,他们一定会安息的,我想这也是最好的纪念。
我们能告慰逝者的是,唐山生生不息。现在的唐山,是一个崭新腾飞的唐山。如今的唐山,是一个高楼林立、人民幸福、风景美丽、交通发达的经济强市。震后十年的唐山,英雄的唐山人民发挥抗震精神,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有全国各地军民的无私援助,英雄的唐山人民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为重家家园的力量,不消极、不沉沦,以他们坚韧不拔的战斗力、凝聚力,让废墟上的唐山重生。震后二十年的唐山,国民经济全面振兴。唐山,这座废墟上腾飞的凤凰城,它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以一年一个样,十年一个大变化在崛起。1990年11月,唐山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唐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这是唐山的荣幸,也是唐山人民的荣幸。在享受这些荣幸之时,唐山人民感恩曾经给予唐山援助、援建的全国各地的军民,功劳薄上有他们的无私奉献。
我能告慰逝者的还有,唐山不只是以前的工业城市,新唐山依据渤海湾得天独厚的深水建成的深水港—唐山港。它是由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丰南港区三个港区组成,三港区依据各自优势相互协调、合作齐飞,成为蔚蓝的渤海湾里的璀璨明珠。据2022年数据显示,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6887万吨,跃居世界港口第二位。
而昔日的垃圾山、采煤沉降区,现在建成了距离市区仅1公里的游人如织的南湖生态城,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力作。“生态南湖、好玩南湖、神奇南湖”,它不仅成为了唐山这座工业城市的“绿肺”,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先后获得联合国“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和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16年,恰逢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第32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召开。唐山作为中国第一个承办该项博览会的地市级城市,且利用采煤沉降地、在不占用一分耕地的情况下举办,是在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的首次,也成为了一张美丽的名片令世人瞩目。如今,47年过去了,幸福的唐山人民安居乐业。作为那场地震灾难的幸存者,我见证了唐山的崛起、发展、腾飞,唐山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用它大写的坚韧砥砺前行。
23秒,令一座城瞬间夷为平地之痛的记忆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不能忘却。我喜欢那句话:“不管人世有多么浩繁的灾难,人类总是生生不息,日趋昌盛。”我的家乡唐山,也正是在用它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以它崭新的面貌抒写出属于它的新的乐章和繁华。
短短23秒的时间,里氏7.8级的大地震带来的剧烈震动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将唐山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平地。那一年在唐山的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各个数据,对于唐山人民来说都是沉痛的。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被损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条鲜活的生命在睡梦中罹难,葬身瓦砾废墟之中永远没有醒来。还有164851人重伤,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15886户家庭解体……我的四叔就因那场地震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而我的堂舅舅一家四口,全部遇难。在当年的唐山,家人、亲戚朋友、远亲近邻能幸免于那场灾难带来的伤亡的,几乎很少。23秒,成为了唐山人47年都不能忘却的记忆。
地震那一年我9岁,我是一个健忘的人,而对地震的记忆,却是记忆犹新。那场灾难,对于九岁的我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的一场大灾难。或许只有亲身经历它带给你的心灵深处的冲击,才会深深刻在记忆里。
我清晰地记得,7月27日那天的天气异常的闷热。傍晚,院子里的鸡鸭都不肯进窝里去。我记得当时母亲就让我的姐姐赶它们、轰它们进窝,它们抗拒着在院子乱窜。我帮着姐姐一起把它们往窝里赶,当时它们还“咯咯咯”、“咕咕咕”、“嘎嘎嘎”地乱叫。那天,各家各户的家狗“汪汪”声也是异常,后来回想比平时叫的狂躁。我的一位远亲赵奶奶,当年和她的外甥女借住在我家的一座老屋,地震时那座老屋全部坍塌,赵奶奶不幸遇难。而她用身躯护卫着的外甥女却安好无恙,据她大难不死的外甥女媛媛回忆,7月27日那天晚上,有老鼠在大炕上窜来窜去,还有一只老鼠曾经咬住赵奶奶的裤腿不放,“吱吱”直叫。这座老屋本来是我父母分得的家产,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年老需要有人照顾,善良的母亲是不二人选,地震之前我们就搬到爷爷奶奶新盖的房子里住了,母亲任劳任怨地照顾着爷爷和奶奶。那个赵奶奶没有儿子,又不想跟女儿住,闲置的这座老屋赵奶奶就暂时借住了。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是我们一家五口住在老屋,估计伤亡不会幸免。更没想到的是,当时动物们的那些异常举动应该也是在提前发给人类的预警,只是我们人类无视了它们的警示。经历过那场天灾,感叹人类在天灾面前是多么的无助和渺小。
枕着闷热和家狗的乱叫声入眠的我和家人们,没想到地震波正在距离地面16公里处肆虐地涌动,其杀伤力让熟睡中的人们猝不及防。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睡在大炕上的我们一家五口被摇晃醒,处在懵的状态中。听到房顶上传来一阵阵轰隆隆的声音,宛如有飞机在房顶上盘旋。那声音,多少年想起还是记忆犹新。没有经历过地震的我们,任由地震波晃动,耳边轰隆隆,无知者无畏。母亲将我们四个孩子搂在怀里,我当时在心里还在琢磨着,飞机咋落在房顶上去了呢,没有想到那是地震的轰鸣声。当听到住在西侧房间奶奶的一声声呼喊:“孩子们,地震了,快跑!”才把我们从懵的状态唤醒。
慌忙中母亲带领我们四个孩子下了炕,“孩子们,快点。”所有人都顾不得穿戴整齐,母亲在前,我们在后跟随。由于地震波还在波动,地在颤抖,所有人脚下站不稳,人随地震波晃动。
“孩子们,扶着炕沿走。”我们按母亲的提醒,摸索着炕沿一点一点向门边移动。母亲边说边试图拉开门栓,因为地震摇晃劲大,门栓拉不开,恐慌、惧怕袭来。
“孩子们,不要怕,有妈妈在呢。”母亲一边安慰着我们,一边寻找时机拉开门栓。最后,母亲趁着晃动劲不大的当口,快速拉开门栓,我们像只只惊着的小鸟,从房间飞奔出来。刚好看到爷爷奶奶也从房间走出来,一家老小终于逃出摇晃着的房子。我们幸好住的是新房子,地震只是把房子的北墙山(北墙体)震开一道大裂缝,七个生命算是安然无恙。
房子是不敢再踏进去了,一家人狼狈不堪地站在漆黑的院子里。惊魂未定,耳边传来一阵阵哭声和嘈杂声,与狗的那些狂叫混杂在一起。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又给这震后的黑夜蒙上了一层阴影,不知道还有多少未知在等待着我们。
嘈杂声、哭声一片,对于九岁的我来说,有母亲在,我什么都不怕。
“队长说了,都去村北处沙土岗,那里地势高,以防被水淹。”有人在传达村干部的指示。
有人说震后下雨是一种地震的连带气象,我在想,是不是老天也在为那些罹难的生命哭泣呢。雨越来越大,家家户户能行动的,扶老携幼涌向村北方向。曾经在电影里看到过逃难的那些场面,突然间在眼前出现,哭声、哀声、雨声撕裂着所有,而这不能阻挡乡亲们的求生之路,淋湿了何惧?
胆大的男人在余震中抢出塑料袋或是塑料布,披上、顶着遮雨,我的父亲在城里工作,母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也趁机从房子找来两块塑料布,都给了爷爷和奶奶遮雨用。当我们随着乡亲们的脚步赶到村北沙土岗时,我们母子五人浇得像落汤鸡一样。
雨一直下。幸好有好心的邻居让我们躲进他们的狭小的雨棚里避雨,安顿好爷爷和奶奶,母亲如释负重。我们四个孩子也和爷爷奶奶拥挤在一起,耳边不时传来哭泣声。
“二宝啊,你咋就死了呢。快睁开眼睛看看妈呀!”哭声、哀声、雨声撕裂着震后的天空。
而我一脸疲惫的母亲,则站在雨棚前眺望市区的方向,那里有她牵挂的我的父亲和我的四叔。余震一次接一次地袭来,惊叫声传来弄得人心惶惶。在这种情绪下,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好慢,盼着天亮。好不容易等到天蒙蒙亮了,站在沙土岗上可以看到村庄的模样了。又一次余震,离沙土岗距离比较近的村民的房子有的在摇晃,乡亲们站在那里远眺。
“那是谁家谁家的房子,会不会坍塌啊。”人们的身心忍受着余震的一次次侵袭。
我站在那里看着摇晃的房子心头一紧,接着又突然传来:“村西头那口老井正向外喷水呢”的呼喊。瞬间村民们又是一片恐慌,“天灾呀!”,不知道是谁发出一声长叹。
“妈妈,我想喝水。”“妈妈,我饿了。”孩子们渴了、饿了揪着母亲的心,“快拿茶缸接点雨水给孩子喝吧。”有人提议。
“唉,啥也没有来得及带出来。”孩子的母亲干脆用自己那双粗糙的大手,接了一捧雨。“快喝吧,不然就从指缝流出去了。”
天灾面前,人们想着各种活下去的法子。
我记得当时我也口渴了,干脆站在雨棚边上,伸出头、张开嘴吸允着天降的甘露,那是今生第一次喝雨水,也是唯一的一次。现在回想当年,或许那场雨来的不是时候,也给震后的救援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它至少让口渴的人解了渴,也算是上天的一个特殊礼物吧。
雨终于停了。余震次数也不那么频繁了,胆大的男人们开始回村,在院子里搭一个灶台,女人们则蒸些馒头带回来分发给大家吃,平时都不舍得吃的白面,此刻都不吝惜了。在沙土岗避难的日子,乡亲们不分你我,今天吃你家的饭,明天吃他家的饭,互帮互助共渡难关。我至今都能回味出那个大白馒头的味道,即宣软又有麦香,也是记忆中最有麦香的馒头。其实,那是挨饿过之后,馒头触发味蕾激发出来的难以忘怀的味道。有的小伙伴不知愁滋味,还拍着小手说:“地震真好,有大馒头吃。”是啊,在没地震之前,谁家舍得蒸一锅白面馒头吃啊,白面多珍贵,那是奢望。
大人们听了自身会教训数落他一顿:“小兔崽子,不许胡咧咧。地震有啥好,会房倒屋塌要人命的。”
在沙土岗上避难的日子有多久,我记不清了。但是在余震中,党中央派飞机散发食品、衣物的场景,深深留在记忆里。我们不是孤独在抗震避难,而是有国家的关怀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无私支援。人生中第一次吃到压缩饼干,也是第一次听说、并见到压缩饼干,是留在味蕾上的人间美味。它不单单是令人果腹的美味,还有一种来自祖国各方温暖的味道。压缩饼干,成为童年记忆中的最美味。至今,我还常常念起当年压缩饼干的味道。几年前,在超市曾经购买过一次,已无当年那么醇香。我知道,是当年的压缩饼干的味道深植我心,无可替代。
唐山人民不会忘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后的唐山,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党中央派来了解放军援救唐山受灾群众,十几万官兵风雨兼程从各地火速抵达唐山投入抗震救灾之中,给恐慌中的唐山人民带来了希望。在没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双手拨开重物、废墟,救出了一万六千多人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每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是不畏余震风险的解放军战士赋予了他们的新生。那是一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感恩的唐山人民会永远铭记。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来了,救死扶伤让唐山人民看到了光明。为了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唐山飞机场震后6天共起降飞机1364架次,两架飞机着陆间隔时间最短为26秒,创造了飞行史上的奇迹。在唐山铁路未通车前,空中救援抢时间,争分夺秒使数万人获得新生。那一年,唐山人民铭记的数字何止这些。
孩子们无忧无虑,大人们则盘算着接下来的日子该咋过。而我的母亲,那时的心里不光想着怎么让一家人有的吃、有的穿,心里最挂念的还是震后好几天都杳不音信的我的父亲。母亲偷偷抹眼泪,而我的奶奶心里更是不安,两个儿子在城里工作,家里安好却没有他们两个的任何消息。奶奶盼着儿归啊,甚至对老天哭喊着:“老天爷呀,你要是非要夺走我儿子的命,就留下老大的命吧,他有妻儿啊!”我的四叔当年还未婚,奶奶的哭喊也是再呼喊着一份希望。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折磨着母亲和奶奶的心。再加上有去往市区路上的道路损毁了、桥断了、河水上涨了的各种传言一个接一个,奶奶再急也不能让家里安好的另外两个儿子去城里找寻啊,家里的和城里的儿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啊。只有等待,别无选择。那是一种多么煎熬的日子啊,悲伤的滋味只有母亲和奶奶咀嚼在心里。那几日,母亲每天不知道要回去村子多少次,站在院子的梢门外等待父亲。每次母亲从村子回来,眼睛都是红红的,母亲流了多少泪水只有她自己知道。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母亲近乎绝望。
震后第四天,母亲终于等来父亲疲惫的身影。父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式自行车,车上绑着一把铁锹和一块旧线毯子。不到五十公里的路程,由于地震将道路和桥梁毁坏,父亲耗用了五个多小时才到家。母亲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喜极而泣。几天几夜的心在煎熬,终于可以舒缓。母亲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是英俊帅气的四叔,却永远没能回来。
后来才知道,父亲单位同事的外甥,也是我们附近村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城里寻他舅舅,父亲向他打听我们这村的情况,那个人说:“听说你们村的房子都震塌了。”其实是我的邻村房子基本上房倒屋塌,我的村子算是幸运的,房屋损坏程度相对轻些,人员伤亡也不是太多。父亲听那个人说后,以为我们全家遇难,可是再悲痛也不能离开重要的工作岗位,国家财产得保护。等到解放军驻进父亲工作的单位,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和一颗悲伤的心踏上回乡的路。他携带的那把铁锹和旧线毯,本来打算是收敛家人的尸体,然后掩埋用的。
我不知道奶奶是否后悔当初对老天爷的那些呼喊,四叔终究是没能活着回来。日子还得过,奶奶把悲伤留在心里。后来,我的父亲也将四叔的名字报给相关部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墙上,也镌刻着四叔的名字,四叔永远不会孤单。每年清明节和7月28日,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外的那条路上,车队排起长龙。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那么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束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人们在缅怀罹难的亲人们的同时,又会将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逝者,他们一定会安息的,我想这也是最好的纪念。
我们能告慰逝者的是,唐山生生不息。现在的唐山,是一个崭新腾飞的唐山。如今的唐山,是一个高楼林立、人民幸福、风景美丽、交通发达的经济强市。震后十年的唐山,英雄的唐山人民发挥抗震精神,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有全国各地军民的无私援助,英雄的唐山人民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为重家家园的力量,不消极、不沉沦,以他们坚韧不拔的战斗力、凝聚力,让废墟上的唐山重生。震后二十年的唐山,国民经济全面振兴。唐山,这座废墟上腾飞的凤凰城,它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以一年一个样,十年一个大变化在崛起。1990年11月,唐山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唐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这是唐山的荣幸,也是唐山人民的荣幸。在享受这些荣幸之时,唐山人民感恩曾经给予唐山援助、援建的全国各地的军民,功劳薄上有他们的无私奉献。
我能告慰逝者的还有,唐山不只是以前的工业城市,新唐山依据渤海湾得天独厚的深水建成的深水港—唐山港。它是由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丰南港区三个港区组成,三港区依据各自优势相互协调、合作齐飞,成为蔚蓝的渤海湾里的璀璨明珠。据2022年数据显示,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6887万吨,跃居世界港口第二位。
而昔日的垃圾山、采煤沉降区,现在建成了距离市区仅1公里的游人如织的南湖生态城,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力作。“生态南湖、好玩南湖、神奇南湖”,它不仅成为了唐山这座工业城市的“绿肺”,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先后获得联合国“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和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16年,恰逢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第32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召开。唐山作为中国第一个承办该项博览会的地市级城市,且利用采煤沉降地、在不占用一分耕地的情况下举办,是在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的首次,也成为了一张美丽的名片令世人瞩目。如今,47年过去了,幸福的唐山人民安居乐业。作为那场地震灾难的幸存者,我见证了唐山的崛起、发展、腾飞,唐山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用它大写的坚韧砥砺前行。
23秒,令一座城瞬间夷为平地之痛的记忆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不能忘却。我喜欢那句话:“不管人世有多么浩繁的灾难,人类总是生生不息,日趋昌盛。”我的家乡唐山,也正是在用它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以它崭新的面貌抒写出属于它的新的乐章和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