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张十万死亡之谜

  • 作者:阳光不锈汪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08 08:26:48
  • 被阅读0
  •   张十万凭借华罗寨天险依山结寨,华罗寨凭张十万名噪华夏!

      谈起华罗寨就绕不开张十万,同样,谈起张十万也绕不开华罗寨!

      华罗寨古名黄茆山,原名藩罗寨,俗呼黄袍山,有的还叫盘古大山、大盘山、仙圣山,统称黄袍山,相传山上有张华(这张华不知道是否就是张瑛,可惜无考)罗氏,家财豪富,结寨于绝顶,取名华罗寨。寨上山峰陡峭,矗立云霄。后来,因华罗寨上槐树参天蔽日,密集成林,晚唐张十万在华罗寨上锯槐立寨,修建了一排排的长房子,所以也叫槐寮寨。

      华罗寨系黄袍山主峰,海拔1386米,位于湖北省通城县东南,东与崇阳县高枧接壤,南与江西修水相连。东南北都是陡岩峭壁,唯西南一路愈加陡峭,为仙人埂,仙人埂悬崖绝壁,古时因无路可上,独有一仙人开凿出石埂,才可登华罗寨峰顶,此埂后来便叫仙人埂,是从西南上华罗寨峰顶的唯一绝径。

      峰顶宽约百余亩,大小山峰丛立,并不平展,但有清泉可汲。峰下有大盘山,传说大盘山为盘古开天辟地之所在,在上世纪末建有天潭一湖,绿水清波,山水相映,景色怡人。

      更早的时候,华罗寨还有一名叫罗寨或罗山,早在夏商王朝时期,罗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初期的罗国古都政治中心,即是今天的大盘山下的望湖洞、大埚一带,商业经济中心位于塘湖城墙山内的郭家垄、塘湖、狼荷等地。政治中心以高山为屏,经济中心以城墙而卫。罗国多熊姓、部分为罗姓,罗国管辖面积并不大,主要位于幕阜山脉的通山九宫山和幕阜山、崇阳大湖山和夜合山、通城的黄袍山、修水的黄龙山、平江天岳山、岳阳与赤壁的药姑山等,罗国子民皆居山间。罗国华罗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后因商王朝的建立和强大,对属于夏王朝的子国罗国,自然是打压,罗国也被迫迁往他地。

      到了西周、东周时期,黄袍山又建立了一个华梓国,面积极为狭小,主要限于通城、崇阳隽水、梓木溪等流域,与修水渣津“古艾国”为邻,史料上记载得很清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古艾”诸侯国,所辖范围包括修水、铜鼓、武宁、永修等修水河流域一带,而渣津镇龙岗坪即为当时的古国都。而华梓国的国都位于梓木里(今荻田村等)。

      到了春秋战国、汉朝时期,黄袍山都曾有小国存在,但规模皆小,或为当地豪坤、百姓起义自立、或为朝庭对王候功臣的小封地。

      其实,早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就传说有黄帝在华罗寨建立兵寨,其后又有商朝末年姜尚在此点兵遣将,汉室武帝及其亲信卫青在此培育勇士,三国时期还是西蜀东汉的必争之地,初始是东汉隐兵之地,后是西蜀前沿练兵之所。

      早在公元前118-105年汉武帝年间,华罗寨下的大盘山有个兰若寺,如今尚存,是个具有二千多年的古刹,是身毒国(在印度)人在黄袍山传播佛教时建立的寺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据考,在兰若寺侧的古道上,由汉代人相继建起了上寺、中寺、下寺、观音(又称东庵)等四寺,寺庙建筑面积宏大,香火极为旺盛。而一百多年后东汉才在洛阳建起了白马寺,号称天下第一古刹,但比兰若寺晚了一百多年,此后,佛教才开始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北宋诗人黄庭坚和抗金英雄方琼等历史名人所书的“佛源”“佛宗”“佛祖”等古石刻,在兰若寺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所以,兰若寺比天下第一的洛阳白马寺要早,更早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等地的寺庙,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寺庙的祖先发源地,有了兰若寺,佛教才开始在我国各地慢慢兴起。据说武当的佛教就是从这里传教过去的,可惜佛教后来传播全国,而佛教的始祖之地兰若寺却因历史的原因,一度的衰弱下去,甚至早已名不见经传,唯在兰若寺的左侧百余米处有一块由后人修补过的千年古佛石碑,从碑文中才见证着二千多年前的传教历史,并在兰若寺的侧边,有两棵树龄在一千五百年以上的红豆杉,这两棵红豆杉应该是当年传教者从别处移栽在这里的见证者。

      兰若寺的古道至今还在,那是一踏一踏的石级路,仍有几百米长,可惜在这些石级路上,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古寺、古茶楼、古驿站、古街道、古客栈都已不见,唯这一踏一踏的石级路,亲吻了南来北往的过客二千多年。

      一直到了晚唐,张十万在华罗寨立国,招兵买马,称雄一方,他拥有兵马十万众,宅舍十万间,粮食十万担,金银十万斤,被人们尊称为张十万,一度名噪华夏。

      张十万,原名张瑛,唐代唐年县(今通城、崇阳)梓木里南垄人(今黄袍山荻田村南垄),生于黄袍山,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却熟读兵书,喜欢舞枪弄棍,且心地善良,经常帮助村里的村民。

      有一年,村里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张十万看到村民们的困境,决定去寻找水源,帮助大家度过难关。

      他沿着山路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隐藏在山谷中的泉眼。然而,泉眼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堵住了,无法流出水来。张十万想尽办法试图搬动石头,但石头却纹丝不动。

      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老人告诉他,要搬动石头,需要用他的真诚和善良之心去感动上天。张十万听了老人的话,决定回到村里,帮助更多的人。

      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分给了村里最困难的家庭。他还帮助村民们修缮房屋,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孩子。他的善举感动了整个村庄,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中。

      在张十万的影响下,村庄里充满了爱和温暖。最终,上天被张十万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解决了村庄的旱灾问题。而那块堵住泉眼的石头,也在大水中自动移开,大量的泉水奔涌而出,滋润了干涸的土地,这眼泉后来叫大泉,泉水有多大?现在大泉下的一个水电站用的就是大泉的水。

      从那以后,张十万的名字开始被人们铭记在心,他的故事也被传颂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慢慢地,张十万为保一方安宁,凭借着他的威望组建了一个地方武装,带领着他的部众在黄袍山一带活动。

      有一天,他得知山下的村庄,遭到了一伙强盗的袭击,让村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张十万决定挺身而出,带领手下前去赶跑强盗。

      他们与强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张十万凭借着他的智谋和勇气,成功击退了强盗,保护了村庄和村民。村民们对他感激涕零,纷纷传颂他的英勇事迹。

      从那以后,张十万的名声更加响亮。

      还有一次,张十万在山中巡查,突然遇到了一只凶猛的怪兽。这只怪兽体型巨大,面目狰狞,给周围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张十万毫不畏惧,他拔出佩剑,与怪兽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一番激战,他终于将怪兽斩杀。

      人们听闻此事后,对张十万更加敬佩和崇拜,他的传奇故事也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人物。

      到了唐僖宗乾符四年(877),此时正是晚唐时期,因唐王朝土地兼并严重,很多的农民因失去田地而四处流亡,苛捐杂税繁重,统治集团奢侈无度,加上天灾频繁,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人民大众煎熬在死亡线上,导致唐未农民大起义,唐王朝为之动荡不安,民不聊生。黄巢已加入王仙芝的起义队伍,刚好两年,正在攻城略地。张十万为保一方乡民,也在华罗寨锯槐立寨,建起一排排的房子,槐寮寨一名就此产生。

      传说在相距十几里的黄袍山下的擂鼓坪,原叫递砖坪,就是张十万为修建房屋,因山上的土不能烧制砖瓦,用士兵把从递砖坪烧制的砖瓦传递上华罗寨来的。他率领乡亲揭竿而起,拒唐抗税,周边十数县府感其为人勇敢仗义,纷纷拥立他为王。张十万招兵买马,建立“华罗国”。他号称“兵马十万众,宅舍十万间,粮食十万担,金银十万斤”,既不应黄巢义军反唐,也不服腐败的唐朝治理,独立于唐朝之外,自成一方诸侯,号称华罗国,他的势力范围涉及今天的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修水县、武宁县、赤壁市、临湘市、咸安区、岳阳县、岳阳市、平江县、汩罗县等地域。

      华罗寨北有200米巨岩,状似城墙,张十万凭此固守,万夫莫开。槐寮寨山尖高耸,雾绕霞飞,每当云开天朗,登山远眺,可见洞庭湖水。华罗寨有插剑岩,在槐寮寨山腰,有巨石岩,长数丈,诸石皆青,唯此石独白,上有18穴罅,传为张十万部队铸剑时插剑所留,据说张十万曾在其下设炉铸剑,能插入该岩中的方为合格,故岩身上留下了众多的试剑孔,岩石也被称做插剑岩。华罗山侧有奶石,下垂如乳,四季滴水不竭。

      华罗寨的脚下,有一望湖洞,那时的望湖洞还不叫望湖洞,而叫望夫洞,传说望夫洞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经常到塘湖打鱼——那时的塘湖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湖沼地,后来演变成湖,直到民国才成一个有三十一户百来米长的集镇——每到傍晚,妇人就到山坳遥望塘湖,盼望丈夫打鱼归来,日久天长,望夫一名由此而生。在这望湖洞内有一个山窝叫系马窝,传说曾是张十万部队系马的地方,而养马却是在江西全丰的系马塅,在仙人埂上就可以看到系马塅,远远望去,系马塅其实不是塅,只是一个四周都是山的山窝,马放窝中,敌人自然很难找到。在位置上,系马塅在华罗寨的东面,属分宁县(今修水),系马窝在华罗寨的西边,属唐年县(今通城)。

      张十万占山立寨,拥有“十万刀枪十万兵,十万战马盘大营。十万黄金十万银,十万粮草满仓廪,”规模之大,气势之盛,足以撼山震海,摄人胆魄。

      至今仍可见到华罗寨古兵寨旧址基地,华罗寨之西南有平地数千坪,可以想像1000年前之古兵寨规模。悬岩绝壁至今仍在、插剑岩也依然如故、巨奶石还是滴水不竭、仙人埂矗立千年。

      到了唐僖宗乾符四年(877)二月,黄巢义军进入唐年县(今崇阳和通城),打败了地方武装廖忠、廖恕两兄弟的近千人的阻击。

      黄巢起义,张十万不为所动,选择中而立之,虽然唐朝是当时的正统王朝,但在战乱时期,张十万在黄袍山一带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他没有完全服从唐朝的统治,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不应腐唐之招纳,也不应黄巢之反唐,与唐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良苦用心,只为保一方乡邻。

      当张十万听闻廖氏兄弟死于黄巢义军之手,知道和黄巢必有一战,打算趁黄巢分兵进军和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在塘湖设伏,想重创黄巢义军。哪知黄巢军不仅大败了他,而且连天险据点槐寮寨也被黄巢军彻底捣毁。黄巢在占领了槐寮寨后,下令全军休息三日,全体官兵脱洗战袍晾晒于山岩之上,从此槐寮寨被改称为“黄袍山”。

      张十万的这个结局,仅是传说,黄巢义军攻克崇阳后确是来到了通城,并且打败了廖氏兄弟二人的地方武装,这在通城同治县志上是有史记载的,但史上并没有记载黄巢与张十万交战,也找不到张十万兵败国灭的文字记载,因为北宋兵部上书方琼也是黄袍山人,相传张十万与方琼是郎舅关系,被方琼设计诱杀,造成张、方两姓至今永不连姻,但一个是晚唐人,一个是北宋人,两人相差了几百年,所以这个传说肯定是误传。

      也许张十万之死是一个谜,是朝庭当时没有公开的谜,他至死的原因也许是当局不敢公开的历史,因为他不依附朝庭,也不顺应黄巢,他只能在大盘山上偏安一偶,从他的死之谜来看,如果他是被黄巢击败,还是被唐朝剿灭,都应该会有历史记载,最起码地方史会有记载,所以,他的死应该与黄巢无关,同样的原因,张十万也不可能被人设计诱杀,唯一的解述,他也许是被当时的朝庭以不光彩的手段让他从人间“蒸发”,于是他的死就成就了一个谜,永远的谜,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无人破解。

      在我看到的所有资料中,只看到张十万起兵,却从没有看到他兵败或死亡的文字记载,一个堂堂的上十万兵力的开山立国人物,怎么说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不可能有始无终的凭空蒸发掉,哪怕是兵败致死,或者依附朝庭,也肯定是会有历史的记载,然而他所有的文字记载都没有,比寻找比他早了近千年的兰若寺的历史还要难找,因为兰若寺还有几块有文字记载的碑记,而张十万则没有。

      还有,兰若寺和四大寺庙的衰退,是不是因与张十万有关,张十万是不是利用了兰若寺和四大寺庙的宗教势力呢?兰若寺中所遗留的石碑记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传播中华大地的佛教发源地,但他又是什么原因消失的呢?

      这一些,统统都是谜,至今不解的谜!

      

    【审核人:站长】

        标题:张十万死亡之谜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7672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杨静杨静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40303篇
      • 获得积分:1112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