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龙门石窟东望,清清伊河对岸,横着一道苍翠山岭,那是东山,也叫香山。过伊河大桥,顺山路迤逦而上,半山腰,见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古寺,那即是乾隆所称“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的香山寺了。
我慕名香山寺,不因它“危楼切汉、飞阁凌霄”,不因它有宝殿石楼、碑亭钵塔,也不因它曾发生过“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故事,而是寻觅白居易的足迹,叩拜白公的诗魂来了。
唐文宗大和三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以太子宾客身份入东都洛阳,常寓居清幽的香山寺,寄情山水,赏玩泉石,纵性诗酒,自号“香山居士”。他历经宦海沉浮之后,看淡了红尘,想超然物外了。“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这首《香山寺绝句》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态的写照。
他偏爱香山寺,把为密友元稹撰墓志铭的润笔费七十万贯,悉数捐修寺院,使古寺一新。唐武宗会昌三年,他又捐资疏浚伊河龙门八节滩,并为此深感欣慰:“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我身虽没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龙门八节石滩二首》)真正是“心为民所系,财为民所用”了。把百姓安危悬挂于心的人,也定会长存于百姓心中。
他在寺中伴友人吟诗,同高僧交流,与名流结社,香山寺因而声名鹊起。在寺内的甬道里、寺外的小路上、香山的林荫里,我仿佛随处可见白公的影子,能感知他诗魂的游移。
秋夜,白公漫步在蜿蜒的青谷,见松风竹影,如水月华,吟道:“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明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初入香山院对月》)他问那一轮圆月,我从此以香山寺为家了,你可知否?
大和三年九月的一天,白公与从浙江归来的密友元稹并骑行来,走到听伊亭,驻马入亭,悠闲品茗,临枰对弈。侍女伺立在侧,童仆烹茶于旁。白公俯瞰一碧伊水,吟道:“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秋游》)他爱香山的清秋,以过往诗中少有这幽景为憾。
大和五年十月,刘禹锡赴任苏州刺史,来寺中向白公辞行,白公与之朝觞夕咏,留住半月之久。在松风亭,白公操琴,且饮且吟,作送别诗曰:“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送刘郎中赴任苏州》)流露出他怀念苏州,惜别好友的感伤。对儿店、女湖这些苏州的名胜,也是信手拈来入诗行。
在石楼,白公与胞弟白行简、从弟白敏中狂饮高乐。美姬樊素歌《杨柳枝》,美妓小蛮跳《霓裳羽衣》舞。酒酣香沉,白公吟出“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艳句。若说大诗人多嗜酒放浪,恐不为过。
在青谷白池,白公夏夜沐浴,“平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浴后,“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香山寺石楼潭夜浴》)其惬意自在、潇洒怡然之情态溢满香山。
在罗汉殿,白公与高僧如满和尚谈经论禅,终日不辍:“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竹楼宿》)“病来道士教调气,老去山僧劝坐禅。”(《负春》)暮年的白公,已成绝尘之人了。
白公的墓园“白园”,在香山琵琶峰。循着一路石阶,进“伊阙”石坊,见一碑亭,上镌“唐少傅白公墓”铭。白公卧于苍松翠柏之中,椭圆形的墓寝由灰砖砌成,墓顶青藤离离,芳草茵茵。墓前清风无语,松柏肃立。我不由得思如潮涌,一代绝世天才,在唱罢长恨歌,听完琵琶曲之后,终于魂驻香山,长伴青松翠竹,长望龙门沧桑,长送伊水北流。记得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恰好道出我的心声。我无以寄托追思,唯向青冢躬身而拜,表达我的敬意。白公千古!可堪告慰的是,你那通俗、优美的诗篇,永远为人们所传颂;你那不朽的诗魂,已融入中华民族之魂!
出得香山寺,夕阳已经西下。复过伊河,耳畔飘来古寺迟暮的钟声。这钟声悠悠荡荡,撞击着我的心扉,一种怅然不舍的情愫萦绕胸怀。回味起香山寺山门一幅对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我想,这幅对联,也应该是白公晚年的境界吧!
心中无欲天地静,让别人忙去吧!
我慕名香山寺,不因它“危楼切汉、飞阁凌霄”,不因它有宝殿石楼、碑亭钵塔,也不因它曾发生过“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故事,而是寻觅白居易的足迹,叩拜白公的诗魂来了。
唐文宗大和三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以太子宾客身份入东都洛阳,常寓居清幽的香山寺,寄情山水,赏玩泉石,纵性诗酒,自号“香山居士”。他历经宦海沉浮之后,看淡了红尘,想超然物外了。“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这首《香山寺绝句》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态的写照。
他偏爱香山寺,把为密友元稹撰墓志铭的润笔费七十万贯,悉数捐修寺院,使古寺一新。唐武宗会昌三年,他又捐资疏浚伊河龙门八节滩,并为此深感欣慰:“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我身虽没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龙门八节石滩二首》)真正是“心为民所系,财为民所用”了。把百姓安危悬挂于心的人,也定会长存于百姓心中。
他在寺中伴友人吟诗,同高僧交流,与名流结社,香山寺因而声名鹊起。在寺内的甬道里、寺外的小路上、香山的林荫里,我仿佛随处可见白公的影子,能感知他诗魂的游移。
秋夜,白公漫步在蜿蜒的青谷,见松风竹影,如水月华,吟道:“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明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初入香山院对月》)他问那一轮圆月,我从此以香山寺为家了,你可知否?
大和三年九月的一天,白公与从浙江归来的密友元稹并骑行来,走到听伊亭,驻马入亭,悠闲品茗,临枰对弈。侍女伺立在侧,童仆烹茶于旁。白公俯瞰一碧伊水,吟道:“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秋游》)他爱香山的清秋,以过往诗中少有这幽景为憾。
大和五年十月,刘禹锡赴任苏州刺史,来寺中向白公辞行,白公与之朝觞夕咏,留住半月之久。在松风亭,白公操琴,且饮且吟,作送别诗曰:“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送刘郎中赴任苏州》)流露出他怀念苏州,惜别好友的感伤。对儿店、女湖这些苏州的名胜,也是信手拈来入诗行。
在石楼,白公与胞弟白行简、从弟白敏中狂饮高乐。美姬樊素歌《杨柳枝》,美妓小蛮跳《霓裳羽衣》舞。酒酣香沉,白公吟出“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艳句。若说大诗人多嗜酒放浪,恐不为过。
在青谷白池,白公夏夜沐浴,“平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浴后,“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香山寺石楼潭夜浴》)其惬意自在、潇洒怡然之情态溢满香山。
在罗汉殿,白公与高僧如满和尚谈经论禅,终日不辍:“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竹楼宿》)“病来道士教调气,老去山僧劝坐禅。”(《负春》)暮年的白公,已成绝尘之人了。
白公的墓园“白园”,在香山琵琶峰。循着一路石阶,进“伊阙”石坊,见一碑亭,上镌“唐少傅白公墓”铭。白公卧于苍松翠柏之中,椭圆形的墓寝由灰砖砌成,墓顶青藤离离,芳草茵茵。墓前清风无语,松柏肃立。我不由得思如潮涌,一代绝世天才,在唱罢长恨歌,听完琵琶曲之后,终于魂驻香山,长伴青松翠竹,长望龙门沧桑,长送伊水北流。记得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恰好道出我的心声。我无以寄托追思,唯向青冢躬身而拜,表达我的敬意。白公千古!可堪告慰的是,你那通俗、优美的诗篇,永远为人们所传颂;你那不朽的诗魂,已融入中华民族之魂!
出得香山寺,夕阳已经西下。复过伊河,耳畔飘来古寺迟暮的钟声。这钟声悠悠荡荡,撞击着我的心扉,一种怅然不舍的情愫萦绕胸怀。回味起香山寺山门一幅对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我想,这幅对联,也应该是白公晚年的境界吧!
心中无欲天地静,让别人忙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