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孤本”
1957年李夏湘舟山中学高中毕业后,就沈家门镇委批准到沈家门中学(后来为普陀中学)当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已经很有起色。1976年2月调到舟山中学。她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她深刻反思自己“学历低”,“年纪大记忆力不好”,担心“教学业务水平会跟不上形势”。她决心弥补这些缺陷,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功夫钻研教材,注意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使自己不仅能跟上形势,还要走在教学的前列。
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巧妙的方法,这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所必具的条件。为此她自费订了十一种报刊杂志,做到天天看报,经常看杂志,获得信息,学得知识,增强识见。平时工作繁忙,家里一周堆下的事务,都需要星期天来完成。但是不管家务多么繁重,她都挤出时间,把一周来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各种知识、妙文短论、经验交流等等资料,剪辑下来,分门别类,装订成册。这样逐年积累,就有了很多厚厚的册本。这些资料精妙博大,无所不有。这样的文册,无论那一家图书馆都无法借到的,她戏称这是“世界孤本”。日积月累的收集资料,长年累月的坚持阅读,使她知识丰富,收益匪浅,用于教学,更显得心应手。
发掘这“世界孤本”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积累,1984年她和倪伏龙老师等编写了《初中复习题例举》,在1984年《浙江教育》第五期刊发。
借鉴“世界孤本”的课堂教学经验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上课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班里成绩良莠不同的学生都有兴趣听课,使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学生回答正确,就引导他们进行新旧连接,“滚雪球”式积累;回答不好的,就让他回去再思考,争取下节课回答好。每一项教学内容,她都做到知识落实,能力落实。就是大家看来不起眼的说明文教学,她也就进行了巧妙设计。从课文阅读教学到写作学习,形成一个系统,使学生从不知不会,到知而会写。一个学生在进行说明文学习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段时间是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以来兴趣最足的一次,通过读说明文,听说明文,看实物,动手写,评议,编辑墙报和出版《学生的说明文集锦》,使我写作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另一个学生特意送给老师一盏台灯表示谢意,希望老师像台灯那样永远光芒四射,在今后工作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就这样,她探索“初中起始教学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的问题,摸索到了一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规律和方法。1979年以来,曾多次为来自省内外各地区、县兄弟学校老师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1979年与倪伏龙老师一起撰写的《初中教学的几点尝试》,1980年写的《如何抓好初中语文起始教学》等文章在地区教师备课会议上被推荐。她又接受领导和舟山师范的委托,多次作师范和师专的实习学生的指导老师,带教他们,先后累计约四五十人次。其中如岱山的厉敏、嵊泗蔡琦、王莉群、湖州的李莺等等都是经她指导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成为了教坛新秀。 二 温馨关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仅是师生双方思想的交流,而且也是感情的交流。固然,晓之以理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把爱生作为自己的天职,就是要动之以情,不能空洞说教,而应该努力做理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有情有理。只有入情方能入理,没有爱就读不上教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是做好班主任的第一个哲理。”这是李老师的经验之谈。
1978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了适应教育形势发展,当时学校对高二的十二个班级进行了多次编班。她在短短的四个月中,先后担任了普通班、文科班、“慢”班,升学班等不同类型班级的班主任。其中有两个多月时间做高二(七)班这个慢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的五十六个学生是由原来高二的十二个班级中的“后进生”组成。基础课三门以上不及格的有40%。这些学生大多自暴自弃,加其中上很多是干部子女,家庭优越感强,态度专横的不少。而他们误认为分班是学校歧视他们,要把他们这些“废铜烂铁”扫在学校门槛边,以便及早清扫出门。所以对学校对老师很反感,态度傲慢的也不少。他们误认为学校的分班是歧视他们,总把他们这些“废铜烂铁”扫出校门。因此,他们对学校和老师很反感,一分班,教室里就闹哄哄的,个个都坐不住;还乱取教师的绰号;请“快班”同学来介绍学习经验,他们不爱听,一个个溜之大吉。面对这些情况,她并没有气馁,决心用一颗父母对子女的心,用自己身上的热去融化他们心底中的冰块,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种。于是,她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了就表扬,做错了也不轻易责怪,而是满腔热枕的帮助他们,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她看到学生之中有几个会画画、美术字的,就与他们一起布置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出特刊,当他们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时,打心眼里高兴。为集体做好事的积极性就高涨了。经过一段时努力,她与同学们建立了感情。学生们对她无话不说了。当学生们对班级集体有了感情时,就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召开主题班会,上团课,星期天组织去做好事。爱的种子逐渐在他们中间萌发出了爱班级集体的芽苗,女同学为班级缝制了揩布,个个争当班级的“清洁工”;男同学为班级制作学习用具盒,方便了大家;有的还自己出钱买来墨水和订书针让同学们使用,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逐步形成。
在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就及时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安排适当的补课,还组织“兵救兵”的互帮活动,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她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以后,几乎把星期天和假日都用在他们身上,不是补课,就是家访。这个班有十多个学生家住在离城镇十多里的郊区,她都一一跑遍。中午不能赶回家就带面包充饥。晚上时间她就给班里的男学生和几个城区女同学补课。1978年3月23日晚上,风雨交加,虽然师生都被于林得湿漉漉,但补课的同学一个也没落下。大家坚持学习。当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突然全镇停电。学生不肯散去,她就到附近小店买了蜡烛,黑暗中十支蜡烛点起了,虽然光线没有电灯明亮,但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他们说:“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么个风雨交加之夜的。”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这个班两次被评为学校卫生先进班,有三人加入了共青团,有40人写了入团申请书。后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了高中技校。六月初,接近高考,根据学校意见,这个班又一次拆散拼班,大家都依依不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同学们说:“我们真不想离开这个班级。”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她一直都任班主任。她都这样关心引导着后进学生的进步。学生们都深深地记者他。有学生考入高一级学校或者招工了,就把喜糖送到她家;每次回家探亲访友,先来看她;有的参军了,给她带来了第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入团提干,评上了先进,就给她带来喜报;就是在考虑个人问题上他(她)们也往往上门或来信征求她的意见。师生情谊正是老师付出的见证。 三慈母温情
那是李夏湘老师担任初中班主任时候,她班中有一个姓胡的女学生,自幼从乡下被抱养到城镇一户平民家。由于从小缺乏教养,在读小学时就有小偷小摸行为,其养父母就对小胡指责抱怨,逐渐不融洽,多次提出要把小胡送还乡下老家,断绝养母女关系。为此,小胡同学就和养父母经常吵架,自己也几次表示要自杀,还写了绝命书,一时家里闹得鸡犬不宁。李夏湘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后,首先想到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本份。因此,她一方面就接二连三地进行家访,了解情况,进行沟通,与居民委员会小组长开会,又和法院同志多次商议做养父母的思想工作,指出教育抚养好子女,这是做父母应尽义务,孩子有错父母不能撒手不管,她还年少,是可以教育好的。这样经过了反复的工作,逐渐说服了养父母。另一方就是做好小胡的工作。为了防止万一,她把小胡同学叫到自己家里,与她一起吃,一起住;随时对小胡同学进行正面诱导。她指出小胡的小偷小摸行为是错误的,进而又指出小胡想自杀的念头是错上加错,是对人对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希望。同时又关心和料理小胡的生活,在班级里教育同学们要热情帮助小胡,使小胡感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和教育,小胡对自己错误有了认识,向李夏湘保证一定下决心改正错误。从这以后,小胡再没有犯小偷小摸错误,而且学习也有很大进步,重读初三复习班时,门门功课达到良好,还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小胡同学后来技校毕业,参加了商业工作。工作以后,小胡就把李夏湘当成自己的妈妈,三天两天去看望李老师,结婚了邀请李老师参加婚礼。
1990年她的初二(1)班有位学生的父亲不幸去世,她一听说,就和几位同学推着自行车,踏着雨后泥泞的路面,这个同学家里,安慰这个同学的母亲节哀顺变,又亲近多教育这个同学要由志气,坚持好好学习。班里的小沃同学学习的条件差,就把小沃接到她家中住宿。
2005年,她和丈夫倪岳明校长去深圳旅游。舟山同乡聚会宴请,有一位母亲问倪校长,知不知道舟山中学的李夏湘老师。倪校长指点着说她就在这啊。原来这是一个学生家长,因为李老师工作时比较瘦当时已经胖了没认出来。这样很快就有一个女士过来向李老师敬酒,说:我们是葫芦岛来舟中读初中时,李老师过年过节都把我们叫到家里去吃,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
这种慈母之心,体贴之情,真的让学生永远铭记。她就是这样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学生碰到什么困难挫折,就用慈母之心去温暖他们。 四 严中爱心
温慈和气是爱的一种表现,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爱中有严,严中显爱,既爱又严,严师出高徒。这是李夏湘做好班主任的第二个哲理。
1978年9月,李夏湘担任了初中择优班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知识分子和干部子女多,平均年龄小,但他们知识面广,基础较扎实,思想纯洁,爱动好玩,既骄又熬。正处于造型阶段,可塑性较强,是教育的关键时刻。对这样的学生,她认为必须在思想上从严要求,在学习上则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她了解到这些学生家庭条件好,自幼受精心培养,优越感较强,而且只顾埋头读书,好多学生对集体、他人的事不太关心;劳动习惯也没有很好养成,有的女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连手帕也是叫妈妈洗的;冬天早自修常常不见她们的身影。根据这些现象,她从日常生活中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她组织“班卫生小组”打扫教室和公共场所,教育他们节约用钱,把多余的钱存入班级小银行;利用早晚和课余时间收集废纸(仅一年半时间全班共捡废纸2042斤,计人民币150多元,这些收益都用来做活动费及奖励表现好的和进步快的学生,或增贴学习资料,订阅报刊)。让学生经过劳动,养成爱劳动懂节约的习惯。她引导他们多多实践为主,除了进行耐心的个别教育外,把具体任务交给他们做。她把冬天早自修点名工作,交给经常要迟到的学生去做,并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好。对优等生不过多地表扬他们,而启发他们多看到自己的缺点,不断弥补自己不足。
同时她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即培养班集体意识,又扩大他们知识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如举行中秋赏月晚会,暑假游览普陀山(观日出、眺望海洋远景)初春时组织放风筝比赛,校野餐活动,秋季在野外摘桔子活动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写作题材,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初一时有两个学生写了短小精悍的散文和小小说在《舟山文艺》的创作号和第二期中发表,有几个学生的短文曾在舟山报上刊登和“舟山电台”播放。还配合语文教学举行作文、大字比赛,开辟“知识角”刊登各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文章,三年来共出了七十多期,光唐诗宋词就选登了一百多首(附写通俗易懂的注释)。而她一旦发现个别学生成绩低落时,就及时进行教育,利用星期天和假日有针对性地进行无偿补课,有一次,她患病住院,就坚持在病房里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补课。
女学生一般从初二就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上起了变化,心里状态也出现复杂多变,往往学习情绪反复无常,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李老师就细心观察她们,了解她们,关心和帮助她们,使她们能健康地成长。初二时女生一般开始怕羞爱打扮,课堂上不爱提问、发言。一旦受了批评或答不出问题就久久不安,甚至悲观,消极,怕见人。针对这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李老师除给他们上生理卫生课外,还从生活上加以关心,每天坚持带一壶开水,使有例假的女学生在学校开水接应不上时不会喝生水、冷水;她还在办公室里准备了卫生纸、旧裤子和月经带。针对女生爱打扮,个别还出现“早熟”的现象,及时地进行教育,打“防疫针”,把工作做的前面。由于她的工作到位,这个班女生成绩没有拉下,1981年7月全地区高中升学考试中,二十个女生应试,外语成绩总平均超过同班男生的成绩,80分以上的有15人,90分以上的有5人,全地区英语考试第一名是这个班的一个女生,成绩是98.5分(这个女同学后来上北大,后又公派到美国深造,现在法国巴黎工作。2010年与法国男友来定海举行婚礼,特请李老师当证婚人,在婚礼上发言)。初中三年来,这个班每学期被评为先进,有七个学生入了共青团,二十八个学生被评为“三好生”和“表扬生”,在高中升学考中,六门功课总分在400分以上的有30人,全地区第一、三、十名都是这个班学生。 五 人生境界
由于她勤奋而出色的工作,从1977年起,除其中两年家调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地区青少年体校外,每年都被评为校、地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地区先进教师、优秀少年工作者、地区三八红旗手、先进班主任等。197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她更是走进学生的心中。1983年,她初中教过,当时正在舟山中学读高三的学生章晓男写了《慈母严师》的文章在3月23日舟山日报刊发。
1990年,学校评选地区级劳动模范(全地区就舟中一名)当时爱人倪岳明是书记,就避让评选,由副书记厉始焕负责评选工作,采用全体教职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当时学校110多个教职员工,她得95票,被选送上报为舟山地区劳动模范。
但是李夏湘很谦虚,她说:““三十多个春秋,我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一鸣惊人的大事。我愿做一支蜡烛,用自己微弱的光和热,来给人一点前进中的指引和力量,使学生健康成长。”
“与人无所求,同日更无争。生若有所进,足以慰我心。”短短的诗句,正可见他不为名利,心系学生的思想境界。
1957年李夏湘舟山中学高中毕业后,就沈家门镇委批准到沈家门中学(后来为普陀中学)当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已经很有起色。1976年2月调到舟山中学。她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她深刻反思自己“学历低”,“年纪大记忆力不好”,担心“教学业务水平会跟不上形势”。她决心弥补这些缺陷,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功夫钻研教材,注意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使自己不仅能跟上形势,还要走在教学的前列。
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巧妙的方法,这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所必具的条件。为此她自费订了十一种报刊杂志,做到天天看报,经常看杂志,获得信息,学得知识,增强识见。平时工作繁忙,家里一周堆下的事务,都需要星期天来完成。但是不管家务多么繁重,她都挤出时间,把一周来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各种知识、妙文短论、经验交流等等资料,剪辑下来,分门别类,装订成册。这样逐年积累,就有了很多厚厚的册本。这些资料精妙博大,无所不有。这样的文册,无论那一家图书馆都无法借到的,她戏称这是“世界孤本”。日积月累的收集资料,长年累月的坚持阅读,使她知识丰富,收益匪浅,用于教学,更显得心应手。
发掘这“世界孤本”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积累,1984年她和倪伏龙老师等编写了《初中复习题例举》,在1984年《浙江教育》第五期刊发。
借鉴“世界孤本”的课堂教学经验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上课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班里成绩良莠不同的学生都有兴趣听课,使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学生回答正确,就引导他们进行新旧连接,“滚雪球”式积累;回答不好的,就让他回去再思考,争取下节课回答好。每一项教学内容,她都做到知识落实,能力落实。就是大家看来不起眼的说明文教学,她也就进行了巧妙设计。从课文阅读教学到写作学习,形成一个系统,使学生从不知不会,到知而会写。一个学生在进行说明文学习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段时间是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以来兴趣最足的一次,通过读说明文,听说明文,看实物,动手写,评议,编辑墙报和出版《学生的说明文集锦》,使我写作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另一个学生特意送给老师一盏台灯表示谢意,希望老师像台灯那样永远光芒四射,在今后工作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就这样,她探索“初中起始教学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的问题,摸索到了一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规律和方法。1979年以来,曾多次为来自省内外各地区、县兄弟学校老师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1979年与倪伏龙老师一起撰写的《初中教学的几点尝试》,1980年写的《如何抓好初中语文起始教学》等文章在地区教师备课会议上被推荐。她又接受领导和舟山师范的委托,多次作师范和师专的实习学生的指导老师,带教他们,先后累计约四五十人次。其中如岱山的厉敏、嵊泗蔡琦、王莉群、湖州的李莺等等都是经她指导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成为了教坛新秀。 二 温馨关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仅是师生双方思想的交流,而且也是感情的交流。固然,晓之以理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把爱生作为自己的天职,就是要动之以情,不能空洞说教,而应该努力做理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有情有理。只有入情方能入理,没有爱就读不上教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是做好班主任的第一个哲理。”这是李老师的经验之谈。
1978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了适应教育形势发展,当时学校对高二的十二个班级进行了多次编班。她在短短的四个月中,先后担任了普通班、文科班、“慢”班,升学班等不同类型班级的班主任。其中有两个多月时间做高二(七)班这个慢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的五十六个学生是由原来高二的十二个班级中的“后进生”组成。基础课三门以上不及格的有40%。这些学生大多自暴自弃,加其中上很多是干部子女,家庭优越感强,态度专横的不少。而他们误认为分班是学校歧视他们,要把他们这些“废铜烂铁”扫在学校门槛边,以便及早清扫出门。所以对学校对老师很反感,态度傲慢的也不少。他们误认为学校的分班是歧视他们,总把他们这些“废铜烂铁”扫出校门。因此,他们对学校和老师很反感,一分班,教室里就闹哄哄的,个个都坐不住;还乱取教师的绰号;请“快班”同学来介绍学习经验,他们不爱听,一个个溜之大吉。面对这些情况,她并没有气馁,决心用一颗父母对子女的心,用自己身上的热去融化他们心底中的冰块,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种。于是,她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了就表扬,做错了也不轻易责怪,而是满腔热枕的帮助他们,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她看到学生之中有几个会画画、美术字的,就与他们一起布置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出特刊,当他们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时,打心眼里高兴。为集体做好事的积极性就高涨了。经过一段时努力,她与同学们建立了感情。学生们对她无话不说了。当学生们对班级集体有了感情时,就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召开主题班会,上团课,星期天组织去做好事。爱的种子逐渐在他们中间萌发出了爱班级集体的芽苗,女同学为班级缝制了揩布,个个争当班级的“清洁工”;男同学为班级制作学习用具盒,方便了大家;有的还自己出钱买来墨水和订书针让同学们使用,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逐步形成。
在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就及时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安排适当的补课,还组织“兵救兵”的互帮活动,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她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以后,几乎把星期天和假日都用在他们身上,不是补课,就是家访。这个班有十多个学生家住在离城镇十多里的郊区,她都一一跑遍。中午不能赶回家就带面包充饥。晚上时间她就给班里的男学生和几个城区女同学补课。1978年3月23日晚上,风雨交加,虽然师生都被于林得湿漉漉,但补课的同学一个也没落下。大家坚持学习。当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突然全镇停电。学生不肯散去,她就到附近小店买了蜡烛,黑暗中十支蜡烛点起了,虽然光线没有电灯明亮,但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他们说:“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么个风雨交加之夜的。”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这个班两次被评为学校卫生先进班,有三人加入了共青团,有40人写了入团申请书。后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了高中技校。六月初,接近高考,根据学校意见,这个班又一次拆散拼班,大家都依依不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同学们说:“我们真不想离开这个班级。”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她一直都任班主任。她都这样关心引导着后进学生的进步。学生们都深深地记者他。有学生考入高一级学校或者招工了,就把喜糖送到她家;每次回家探亲访友,先来看她;有的参军了,给她带来了第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入团提干,评上了先进,就给她带来喜报;就是在考虑个人问题上他(她)们也往往上门或来信征求她的意见。师生情谊正是老师付出的见证。 三慈母温情
那是李夏湘老师担任初中班主任时候,她班中有一个姓胡的女学生,自幼从乡下被抱养到城镇一户平民家。由于从小缺乏教养,在读小学时就有小偷小摸行为,其养父母就对小胡指责抱怨,逐渐不融洽,多次提出要把小胡送还乡下老家,断绝养母女关系。为此,小胡同学就和养父母经常吵架,自己也几次表示要自杀,还写了绝命书,一时家里闹得鸡犬不宁。李夏湘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后,首先想到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本份。因此,她一方面就接二连三地进行家访,了解情况,进行沟通,与居民委员会小组长开会,又和法院同志多次商议做养父母的思想工作,指出教育抚养好子女,这是做父母应尽义务,孩子有错父母不能撒手不管,她还年少,是可以教育好的。这样经过了反复的工作,逐渐说服了养父母。另一方就是做好小胡的工作。为了防止万一,她把小胡同学叫到自己家里,与她一起吃,一起住;随时对小胡同学进行正面诱导。她指出小胡的小偷小摸行为是错误的,进而又指出小胡想自杀的念头是错上加错,是对人对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希望。同时又关心和料理小胡的生活,在班级里教育同学们要热情帮助小胡,使小胡感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和教育,小胡对自己错误有了认识,向李夏湘保证一定下决心改正错误。从这以后,小胡再没有犯小偷小摸错误,而且学习也有很大进步,重读初三复习班时,门门功课达到良好,还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小胡同学后来技校毕业,参加了商业工作。工作以后,小胡就把李夏湘当成自己的妈妈,三天两天去看望李老师,结婚了邀请李老师参加婚礼。
1990年她的初二(1)班有位学生的父亲不幸去世,她一听说,就和几位同学推着自行车,踏着雨后泥泞的路面,这个同学家里,安慰这个同学的母亲节哀顺变,又亲近多教育这个同学要由志气,坚持好好学习。班里的小沃同学学习的条件差,就把小沃接到她家中住宿。
2005年,她和丈夫倪岳明校长去深圳旅游。舟山同乡聚会宴请,有一位母亲问倪校长,知不知道舟山中学的李夏湘老师。倪校长指点着说她就在这啊。原来这是一个学生家长,因为李老师工作时比较瘦当时已经胖了没认出来。这样很快就有一个女士过来向李老师敬酒,说:我们是葫芦岛来舟中读初中时,李老师过年过节都把我们叫到家里去吃,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
这种慈母之心,体贴之情,真的让学生永远铭记。她就是这样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学生碰到什么困难挫折,就用慈母之心去温暖他们。 四 严中爱心
温慈和气是爱的一种表现,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爱中有严,严中显爱,既爱又严,严师出高徒。这是李夏湘做好班主任的第二个哲理。
1978年9月,李夏湘担任了初中择优班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知识分子和干部子女多,平均年龄小,但他们知识面广,基础较扎实,思想纯洁,爱动好玩,既骄又熬。正处于造型阶段,可塑性较强,是教育的关键时刻。对这样的学生,她认为必须在思想上从严要求,在学习上则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她了解到这些学生家庭条件好,自幼受精心培养,优越感较强,而且只顾埋头读书,好多学生对集体、他人的事不太关心;劳动习惯也没有很好养成,有的女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连手帕也是叫妈妈洗的;冬天早自修常常不见她们的身影。根据这些现象,她从日常生活中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她组织“班卫生小组”打扫教室和公共场所,教育他们节约用钱,把多余的钱存入班级小银行;利用早晚和课余时间收集废纸(仅一年半时间全班共捡废纸2042斤,计人民币150多元,这些收益都用来做活动费及奖励表现好的和进步快的学生,或增贴学习资料,订阅报刊)。让学生经过劳动,养成爱劳动懂节约的习惯。她引导他们多多实践为主,除了进行耐心的个别教育外,把具体任务交给他们做。她把冬天早自修点名工作,交给经常要迟到的学生去做,并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好。对优等生不过多地表扬他们,而启发他们多看到自己的缺点,不断弥补自己不足。
同时她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即培养班集体意识,又扩大他们知识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如举行中秋赏月晚会,暑假游览普陀山(观日出、眺望海洋远景)初春时组织放风筝比赛,校野餐活动,秋季在野外摘桔子活动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写作题材,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初一时有两个学生写了短小精悍的散文和小小说在《舟山文艺》的创作号和第二期中发表,有几个学生的短文曾在舟山报上刊登和“舟山电台”播放。还配合语文教学举行作文、大字比赛,开辟“知识角”刊登各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文章,三年来共出了七十多期,光唐诗宋词就选登了一百多首(附写通俗易懂的注释)。而她一旦发现个别学生成绩低落时,就及时进行教育,利用星期天和假日有针对性地进行无偿补课,有一次,她患病住院,就坚持在病房里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补课。
女学生一般从初二就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上起了变化,心里状态也出现复杂多变,往往学习情绪反复无常,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李老师就细心观察她们,了解她们,关心和帮助她们,使她们能健康地成长。初二时女生一般开始怕羞爱打扮,课堂上不爱提问、发言。一旦受了批评或答不出问题就久久不安,甚至悲观,消极,怕见人。针对这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李老师除给他们上生理卫生课外,还从生活上加以关心,每天坚持带一壶开水,使有例假的女学生在学校开水接应不上时不会喝生水、冷水;她还在办公室里准备了卫生纸、旧裤子和月经带。针对女生爱打扮,个别还出现“早熟”的现象,及时地进行教育,打“防疫针”,把工作做的前面。由于她的工作到位,这个班女生成绩没有拉下,1981年7月全地区高中升学考试中,二十个女生应试,外语成绩总平均超过同班男生的成绩,80分以上的有15人,90分以上的有5人,全地区英语考试第一名是这个班的一个女生,成绩是98.5分(这个女同学后来上北大,后又公派到美国深造,现在法国巴黎工作。2010年与法国男友来定海举行婚礼,特请李老师当证婚人,在婚礼上发言)。初中三年来,这个班每学期被评为先进,有七个学生入了共青团,二十八个学生被评为“三好生”和“表扬生”,在高中升学考中,六门功课总分在400分以上的有30人,全地区第一、三、十名都是这个班学生。 五 人生境界
由于她勤奋而出色的工作,从1977年起,除其中两年家调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地区青少年体校外,每年都被评为校、地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地区先进教师、优秀少年工作者、地区三八红旗手、先进班主任等。197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她更是走进学生的心中。1983年,她初中教过,当时正在舟山中学读高三的学生章晓男写了《慈母严师》的文章在3月23日舟山日报刊发。
1990年,学校评选地区级劳动模范(全地区就舟中一名)当时爱人倪岳明是书记,就避让评选,由副书记厉始焕负责评选工作,采用全体教职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当时学校110多个教职员工,她得95票,被选送上报为舟山地区劳动模范。
但是李夏湘很谦虚,她说:““三十多个春秋,我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一鸣惊人的大事。我愿做一支蜡烛,用自己微弱的光和热,来给人一点前进中的指引和力量,使学生健康成长。”
“与人无所求,同日更无争。生若有所进,足以慰我心。”短短的诗句,正可见他不为名利,心系学生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