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是一片神奇而壮丽的土地,这是一片饱经沧桑依然生机勃勃的土地。自从这里发现了千年古城石峁遗址,这片土地更是让世人心神向往,被誉为中华文明进步的奇迹。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山峰之巅,是一座超大型石砌城址。经考古发掘,城防设施、工事建筑、大型墓地、手工业作坊等遗迹一一面世,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形制完备、结构清晰、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1958年,因为在当地挖掘到大量玉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第一次开始引人注目。1976年,经过考古工作者认真考证,确定神木石峁遗址是陕北已经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认定:神木石峁遗址主要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基本完整并且是由相对独立的城址构成。经过考古调查:目前的石峁遗址面积42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故宫那么大,存在时期距今大约4300年到3800年之间。
古老的土地曾经经历了什么?我们很想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可惜既无文献记载,又缺乏实物验证,所以远古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直被蒙在一个巨大的鼓里,一直沉睡着沉睡着。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我们被蒙在鼓里,于是我们开始思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源头在哪里?人类在探索自己的命运过程中,不断寻觅,不断发现,不断挖掘,不断思索,但始终处于智慧中心的边缘,距离真实的历史还非常遥远,非常遥远。
石峁遗址的被发现,无疑对于探索中华古老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石峁遗址,不仅发现了皇城台,发现了都城遗址,而且挖掘出了大量的玉器、头骨、壁画、鳄鱼骨、骨针、铜器等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申报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并于2012年开始经过十年辛勤努力,建成了神木石峁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2023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从古城高家堡沿山路前往石峁遗址,一路山路蜿蜒,山势巍峨,山上奇石林立,沟壑纵横。站在石峁遗址,远望四周群山,心中不由自主会生出君临天下、傲视群雄的自豪感。遥想当年我们的先民,奔跑在原始森林茂密的古老土地上,居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狩猎着各种野生动物,他们白天仰望天空,俯视群山,夜晚坐在篝火旁边,眼望星空,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条件极为简陋几乎没有科技的时代如何进行交换,如何建设都城,如何走过短暂而充满艰险的一生?我的心随着观看石峁遗址的各种建筑和文物不断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如今的我们虽然科技所谓发达,进步所谓一日千里,经济所谓已经腾飞,可是多少百姓依然省吃俭用,依然倍感人生艰辛,依然感觉压力重重。我们的祖先在4300年前的生活又该如何哪?我常常替古人忧愁和担心。遇见自然灾难,他们会如何战胜?遇见凶猛的野兽,是不是有兄弟生死未卜?在和其他部落征战的时候,如果成为俘虏将遭遇多么悲惨的命运?
我们不要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去思考问题,我们不要围绕着自己就是国王的思维去思考如何征服其他部落?要知道,在丛林法则被奉为生存宝典的所有地域,每一位平民都是被狩猎者、被收割者。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耀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片黑暗;爱心还没有温暖的区域,到处都是冰冷的冬天。
对于石峁遗址的发现,有人形容为横空出世,有人比喻为石破天惊,其实都不够准确。石峁古城就像是大山深处埋藏着的宝藏。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一直生活在那里;据考证他们曾经在这里生活了500多年。从那个时期开始,石峁古城就一直存在;虽然经过战争、气候、岁月的洗礼,古城变得逐渐废弃,荒芜,但它依然横亘在群山之巅,挺立在大山深处,经受着风雨的侵袭,接受着岁月的腐蚀。古城到底发生了如何的变化,那些部落成员都到哪里去了?如今的人们不得而知。发现也是一种机遇;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岁月的河流日夜向前,一切都在变化;我们想要探索曾经的历史,必须要有一种去伪存真的治学精神。辨别历史书的真伪,需要不断求证。驱散历史书的迷雾,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比对。石峁城就像一位沉睡的古老人,他虽然不说话,但他一直在用睿智的眼睛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古城经历了4000多年的风霜雨雪,他的胸怀向世界敞开,他的情怀淡定而且包容。
石峁古城,是探源中华民族发源地的窗口,具有很多实物和实证,证明早在4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创造奇迹的智慧。在石峁古城,发现大量的玉器,很多玉器都藏在墙里,被称为“藏玉于墙”。石峁古城还发现了青铜器,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冶炼铜器。石峁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骨针,说明当时的人们的缝纫技术已经相当娴熟。在石峁遗址,我们看到了很多壁画残片,还有原始的竹笛,说明当时的人们不仅为了生存而活着,他们已经有了艺术思维和精神生活。石峁古城,全部都是石头砌成,在那个时代非常费时费力,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设计得非常精致精确,不仅距离准确,而且棱角分明,结构合理,特别值得一体的是为了加固城墙,在石缝间加进了松木树干增加连接的韧性,现在被称为“纴木”。在那个时代,先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祭祀仪式,他们有一套敬拜天地,崇拜鬼神,祭祀祖先的祭祀制度。
石峁古城遗址目前发现的规模完备的城址就占据着整座山脉,皇城台前已经有了广场,内城外城之间层次分明,防卫意识非常强烈。在那个部落之间经常战火纷飞的时期,部落首领或者国王必须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并由一批强壮的部队保卫着都成。
规模如此宏伟,设计如此精致,工程如此浩大,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感慨万千。我沿着古城墙走,我沿着皇城台走,我登上了石峁遗址的最高处。此时此刻,我眺望远方,内心里不仅有激情有豪情,有探索奥秘的好奇之心,更多的我看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感受到了先民们的艰辛和奋斗。一块块的山石,就像一颗颗灵魂,他们在创造历史;一处处建筑,就像一步步古书,他们在书写历史。也许,隐藏在石峁深处的暗语已经告诉我们,石峁古城的沉沉浮浮的命运,只是我们还缺少智慧缺少治学精神依然还没有发现。其实他们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还不了解而已。
石峁遗址我已经拜访过多次了,每一次去我都怀着不一样的心情,有期盼有期待,总想寻找我们民族的根,总想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源头。这次去又是不同寻常,一是因为和梅河口作协主席张咏霖老师三观一致;二是张咏霖老师善于摄影,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三是在石峁遗址听到了美女讲解员吴丹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对石峁遗址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三观一致的老师在一起,互相探讨,互相理解,对于进一步思考人生有着不同凡响难以忘怀的价值和意义。
巍巍石峁古城,已经沉睡了几千年了。如今的考古学者还在不断的挖掘,不断地研究。历史真相总是沉埋在深山之中,就像价值连城的珍宝,总是沉埋在海底一样。
拜谒石峁遗址,就像读一部去伪存真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更加让人深思,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更有价值和意义。
(原创首发)
1958年,因为在当地挖掘到大量玉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第一次开始引人注目。1976年,经过考古工作者认真考证,确定神木石峁遗址是陕北已经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认定:神木石峁遗址主要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基本完整并且是由相对独立的城址构成。经过考古调查:目前的石峁遗址面积42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故宫那么大,存在时期距今大约4300年到3800年之间。
古老的土地曾经经历了什么?我们很想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可惜既无文献记载,又缺乏实物验证,所以远古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直被蒙在一个巨大的鼓里,一直沉睡着沉睡着。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我们被蒙在鼓里,于是我们开始思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源头在哪里?人类在探索自己的命运过程中,不断寻觅,不断发现,不断挖掘,不断思索,但始终处于智慧中心的边缘,距离真实的历史还非常遥远,非常遥远。
石峁遗址的被发现,无疑对于探索中华古老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石峁遗址,不仅发现了皇城台,发现了都城遗址,而且挖掘出了大量的玉器、头骨、壁画、鳄鱼骨、骨针、铜器等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申报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并于2012年开始经过十年辛勤努力,建成了神木石峁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2023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从古城高家堡沿山路前往石峁遗址,一路山路蜿蜒,山势巍峨,山上奇石林立,沟壑纵横。站在石峁遗址,远望四周群山,心中不由自主会生出君临天下、傲视群雄的自豪感。遥想当年我们的先民,奔跑在原始森林茂密的古老土地上,居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狩猎着各种野生动物,他们白天仰望天空,俯视群山,夜晚坐在篝火旁边,眼望星空,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条件极为简陋几乎没有科技的时代如何进行交换,如何建设都城,如何走过短暂而充满艰险的一生?我的心随着观看石峁遗址的各种建筑和文物不断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如今的我们虽然科技所谓发达,进步所谓一日千里,经济所谓已经腾飞,可是多少百姓依然省吃俭用,依然倍感人生艰辛,依然感觉压力重重。我们的祖先在4300年前的生活又该如何哪?我常常替古人忧愁和担心。遇见自然灾难,他们会如何战胜?遇见凶猛的野兽,是不是有兄弟生死未卜?在和其他部落征战的时候,如果成为俘虏将遭遇多么悲惨的命运?
我们不要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去思考问题,我们不要围绕着自己就是国王的思维去思考如何征服其他部落?要知道,在丛林法则被奉为生存宝典的所有地域,每一位平民都是被狩猎者、被收割者。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耀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片黑暗;爱心还没有温暖的区域,到处都是冰冷的冬天。
对于石峁遗址的发现,有人形容为横空出世,有人比喻为石破天惊,其实都不够准确。石峁古城就像是大山深处埋藏着的宝藏。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一直生活在那里;据考证他们曾经在这里生活了500多年。从那个时期开始,石峁古城就一直存在;虽然经过战争、气候、岁月的洗礼,古城变得逐渐废弃,荒芜,但它依然横亘在群山之巅,挺立在大山深处,经受着风雨的侵袭,接受着岁月的腐蚀。古城到底发生了如何的变化,那些部落成员都到哪里去了?如今的人们不得而知。发现也是一种机遇;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岁月的河流日夜向前,一切都在变化;我们想要探索曾经的历史,必须要有一种去伪存真的治学精神。辨别历史书的真伪,需要不断求证。驱散历史书的迷雾,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比对。石峁城就像一位沉睡的古老人,他虽然不说话,但他一直在用睿智的眼睛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古城经历了4000多年的风霜雨雪,他的胸怀向世界敞开,他的情怀淡定而且包容。
石峁古城,是探源中华民族发源地的窗口,具有很多实物和实证,证明早在4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创造奇迹的智慧。在石峁古城,发现大量的玉器,很多玉器都藏在墙里,被称为“藏玉于墙”。石峁古城还发现了青铜器,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冶炼铜器。石峁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骨针,说明当时的人们的缝纫技术已经相当娴熟。在石峁遗址,我们看到了很多壁画残片,还有原始的竹笛,说明当时的人们不仅为了生存而活着,他们已经有了艺术思维和精神生活。石峁古城,全部都是石头砌成,在那个时代非常费时费力,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设计得非常精致精确,不仅距离准确,而且棱角分明,结构合理,特别值得一体的是为了加固城墙,在石缝间加进了松木树干增加连接的韧性,现在被称为“纴木”。在那个时代,先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祭祀仪式,他们有一套敬拜天地,崇拜鬼神,祭祀祖先的祭祀制度。
石峁古城遗址目前发现的规模完备的城址就占据着整座山脉,皇城台前已经有了广场,内城外城之间层次分明,防卫意识非常强烈。在那个部落之间经常战火纷飞的时期,部落首领或者国王必须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并由一批强壮的部队保卫着都成。
规模如此宏伟,设计如此精致,工程如此浩大,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感慨万千。我沿着古城墙走,我沿着皇城台走,我登上了石峁遗址的最高处。此时此刻,我眺望远方,内心里不仅有激情有豪情,有探索奥秘的好奇之心,更多的我看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感受到了先民们的艰辛和奋斗。一块块的山石,就像一颗颗灵魂,他们在创造历史;一处处建筑,就像一步步古书,他们在书写历史。也许,隐藏在石峁深处的暗语已经告诉我们,石峁古城的沉沉浮浮的命运,只是我们还缺少智慧缺少治学精神依然还没有发现。其实他们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还不了解而已。
石峁遗址我已经拜访过多次了,每一次去我都怀着不一样的心情,有期盼有期待,总想寻找我们民族的根,总想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源头。这次去又是不同寻常,一是因为和梅河口作协主席张咏霖老师三观一致;二是张咏霖老师善于摄影,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三是在石峁遗址听到了美女讲解员吴丹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对石峁遗址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三观一致的老师在一起,互相探讨,互相理解,对于进一步思考人生有着不同凡响难以忘怀的价值和意义。
巍巍石峁古城,已经沉睡了几千年了。如今的考古学者还在不断的挖掘,不断地研究。历史真相总是沉埋在深山之中,就像价值连城的珍宝,总是沉埋在海底一样。
拜谒石峁遗址,就像读一部去伪存真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更加让人深思,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更有价值和意义。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