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石公山偶遇“花石纲”

  • 作者:李旭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5-28 00:37:13
  • 被阅读0
  •   《水浒传》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描写林冲为了拿到入伙梁山泊的投名状,下山劫道杀人,正好碰上了落魄的杨志,两筹好汉战的难分胜负,被王伦劝开,询问杨志身世,杨志说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顾请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

      这一章节中涉及到了宋朝的许多物事和人事:道君皇帝宋徽宗要盖万岁山,派专人到太湖搬运花石纲,因自然灾害造成花石纲失陷,押运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满释放如果想继续谋得官差,则必须去给有关部门的领导送上厚礼。这种社会现象倒是和今天的某些现象很是相像,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卖官鬻爵,行贿受贿的传统。

      这章节中所提到的太湖花石纲,一直没有彻底弄明白,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花石纲是宋徽宗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通俗一点讲指得是“运输花石的船队”。宋代有运生辰礼品的“生辰纲”,运米的“米饷纲”,运花石的就叫“花石纲”。宋徽宗崇奉道教,酷爱花石,被人们称之为“道君”,他相信怪石中蕴藏着神秘的道力,身居其中,可以获得得道升天的力量。于是举国搜寻怪石,时间长达二十年。

      杨志提到的“万岁山”,史书也有明确记载,是按照道教八卦原理在皇宫内建造的人工土山,因为在八卦艮方的方位上,故名“艮岳”。耗时六年之久,靡费国资不计其数。为了这座人工山的建造,奸臣蔡京亲自主持苏杭应奉局,有组织有计划地搜罗开采江浙的奇花异石进奉宫廷。在江浙地区,当时规定凡民家有奇花异石,那怕是一木、一石,只要可供玩赏,必须上报应奉局以黄纸封存,以备供奉。而且强迫居民看守,稍有差错,则获“大不恭”之罪,轻则流放,重则丧命。凡是应奉局看中的奇石,不论大小,不论何地,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运到京城,以博道君欢心。应奉局曾在太湖得到一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过州县,水门、桥梁皆被拆除,甚至连城墙都被拆毁。“花石纲”的征收,延续二十多年,官吏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水浒传》中描写的宋江征讨方腊的章节,方腊就是借助百姓被“花石纲”的压榨和盘剥揭竿而起,扯起造反大旗的。

      在书法界,宋朝米芾的《甘露帖》又称《弊居帖》,是极具艺术价值的书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米芾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这封信中,详细记录了一块奇石,可见当时官员士子们受皇帝影响,是如何垂爱奇石的,正应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民谚。帖中是这样写的:“四月末,上皇山樵人以异石告,遂视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沾,洁白如玉珠。郡中图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

      这石头确实罕见,太湖石不仅讲究“皱、漏、瘦、透”,也讲究“大”和“秀”,上皇山樵人送给米芾的这块石头百人运输,可见其大;81穴,可谓漏透,清风吹之,天籁骤鸣;“大如碗,小容指”,足见其皱瘦,隔窗展望,玲珑剔透,婀娜多姿。一块石头,占全了奇石的要素。米芾不是个凡人,那是书法绘画的一代宗师,在他的眼里这石头“制在淮山一品之上”,可见这块石头的艺术价值。米芾将其安放在了自家的花园内,朝夕不离视线,对这石头的一片痴情天地可鉴。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一块比“淮山一品”奇石还要漂亮的石头,自然是高官雅士们垂涎的宝物,所以州郡的长官便欲图之,官大一级压死人,上峰看上的东西,再钟爱也得舍却,即便是自己心意的小妾,上峰看上,也不能驳了面子。但心中实在舍不得,“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能拖一天算一天,你不来拿,我也绝不给你送去。上峰的贪婪欺人,米芾的石意情痴,实在令人深思不已。

      到了苏杭地界,就是太湖奇石的天堂,一般品级的石头随处可见,就是想见到极品,也不是什么难事。杭州西湖小瀛洲岛上就立着一块,名为“九狮石”,据说清代光绪年间就有了,整体隽秀奇巧,八面玲珑,有人能看出有九只小狮子在打闹嬉戏,不过我是一只也没有看出来,怎么看,都是石头的模样。

      苏州有拙政园、狮子林,进入其中,到处都是极品太湖石,特别是狮子林,据说有人能看出几百个狮子的形象来,比九狮石上的狮子多了很多,引得游人挤挤绰绰,连个照相的缝隙都找不出来。山间的东西,到了达官贵人的手里,再经过银子的熏陶,文人笔墨的洗礼,就变成了艺术,就变成了文化,就有了精神和物质的附加值,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这次去苏州,没有再去狮子林,而是选择了石公山。石公山是太湖中西山岛上的一个微型半岛,三面临水,山岩奇秀,湖水荡漾,树木葱郁,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轩榭桥廊,疏密有致。特别是这山上的枇杷树,是别的景区少见的,我们来的时候,正是硕果累累,满岛飘香时候,行进在荫间漫道,能感受到春的温暖,夏的宜人和秋的收获。

      这个岛子上游人不多,显得很是清净,岛子不大,景色确是不少,据说农历九月十三的“日月双照”奇观,江浙一带无出其右。让我动心的倒不是这“日月双照”,而是山北麓,太湖水南岸的一处“花石纲遗址”。遗址的旁边就地立着一块很小的说明牌,写着“花冠石:太湖石,有青、白、黑之分,瘦、透、漏、皱四字为其特点。别称花石。石悉嵌空,玲珑别透,呈花冠状。此处为宋‘花石纲’遗址之一。”

      宋代的花石纲遗址,最有可能就是宋徽宗时期的,也或杨志押送的那一纲就是从这里运出的。站到这遗址的旁边,我自然地就想到了《水浒传》,想到了万岁山,想到了《甘露帖》,想到了拙政园、狮子林、北京故宫的后花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到处都是太湖石,到处都是“瘦、透、漏、皱”。我似乎看到了在这里开山取石的裸身赤背的役民,也似乎看到了太湖上运输花石的船纲,隐隐约约,千帆不尽……这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美的东西,其中必有心酸浸润。

      我的家住在华北大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里,小区的院子里也立着几块太湖石,虽然没有“瘦、透、漏、皱”的特色,也没有狮子的神形,但在平原上也不多见,摆在小区的马路边,如果路灯不好,会被人认为有什么动物蹲在那里,这也是情趣。我曾问过物业,这是从什么地方买来的,回答说从江苏拉来的,一块上万元。

      历史已经被尘封,今天的太湖石已经走到了平常百姓家,开采运输过程也不再是王命,而是一种百姓自发构建的经济的增长点。离开苏州石公山的时候,花石纲这概念也跟着一起离去,这是这次旅游的意外之得。

      2024.5.25

      

    【审核人:站长】
        上一篇:燕归来
        下一篇: 龙舟水

        标题:石公山偶遇“花石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7385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