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信河岸边烟火浓

  • 作者:怀才抱器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5-26 10:03:12
  • 被阅读0
  •   一

      一曲《梦里水乡》,醉着我们的梦,醉着水乡的情。“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已消失在远方……”消失的远方在哪?我从“梦里水乡”一下子跳到了胶东半岛尖儿上的一个小村,这里居然截住了那个梦,梦不再飘,梦不再轻渺,就轻轻落在了乡村的河上岸上。村子叫“信河北”,自然人们给河的名字叫“信河”。

      我在朋友圈给了个“北方水乡”的芳名。我还没有走遍这个小小的水乡,就被烟火气给绊住了脚步。

      信河流出一段,舒缓了下来,闪着亮晶晶的眼,看着小村的变化,怪石爬在河岸,闻着盛开的马兰花,好在隔得远,不然,几处“桥头羊肉馆”,也会被怪石盯着。早就听说,中午在羊肉馆就餐,就要提前跟店主索一张票,占个位子。据说,扫个微信码就可以预定,我还是喜欢实打实当面拿到凭据才感觉牢靠。

      在山东,一听“单县羊肉馆”的名字,就像闻见茅台酒的牌子,不必再打听好不好吃。在威海,一听“桥头羊肉”,威海人从来不犹豫。外行只说,桥头的水好,羊肉好。信河北村,曾经属于“东南乡”(英国“强租”威海卫时期),处于桥头镇西三公里处,自然是正宗的“桥头羊肉”。自从“红色东南乡”的牌子打出去,百来户的信河北村就成了游客的打卡地。赶上时代的好,品牌才有可能成为人们青睐的招牌,不然,人们知其名不一定有机会靠近。

      我是慕名而至,想尝尝桥头的羊肉怎么样。我有一张吃过甘肃内蒙古羊肉的嘴,一试便知如何。我特别相信,随着日子好了,人们的饮食开始挑剔了,很正常。信河北村后是连绵的绿山,植被丰盈,山林叠翠,据说,这里就是桥头羊的一个放牧点。村的景区,有一个出口,一块原木上写着一行字——生活无解,户外撒野。直奔过去,没有撒野,只是眼睛撒野了,寻遍几里山坡,未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看《红楼梦》至第六十回,有这样的句子——“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发过来了,我是吃过羊肉,在信河北却未见羊跑。后来一位保安老刘告诉我,山中有羊舍,看不见跑。出自本地的东西,特别受人待见和欢迎,其中应该有乡愁的因素吧。这可不是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东西,不仅仅是美味,还有更有价值的成分。

      30块钱一大碗,一张“桥头饼”。据说,将来他们要创造“信河饼”。夸下海口了啊,我这个自诩会吃羊肉的人,居然吃得满头汗,忘记了滋味。或许是被屋外那一锅特大馒头给勾去兴趣了,始终想着抢几个信河大馒头。  二

      灶位就在信河侧,转头就是信河蓄水处,我是跑到对岸的“义河北”才知道河水汇聚的湖叫“青莲湖”,蒸胶东大饽饽的人家叫“湖岸饽饽”。一个时代的好,我认为,就是寻常百姓也有谋生的方便,能够挣到养家糊口的钱,就是那些初起炉灶的人,也有创造品牌价值的可能。

      我这个年纪,曾经看过村里饲养室的大锅,看到采购站烫生猪的大锅,却未见湖岸饽饽的特大型的锅。我目测一下,约有三米三的直径。过去我们乡下的铁锅都是论“印”的,家口多的至多就是10印的大锅,谁家用12印的大锅,都很惊讶。而在这口大锅面前,那些大锅就像一只碗的样子。在胶东,人们喜欢吃“大锅馒头”,这个“大”真的是离谱了啊。据说这口大锅是专门定制的,简直可以列入吉尼斯纪录了。

      站在锅沿上的汉子,全副武装,一身白衣天使的装束,袖口裤腿都扎紧了,脚也套着套,手持一把铁锨,他回答游客说,两个小时一锅,每日五锅。正好赶上饽饽出锅,汉子手持铁锨,往笸箩箱子里铲饽饽,一数一锅16个。赶快审美,先憋住口欲,不能错过。

      每一个饽饽,都没有被火候忽视,统统在表面挂上了脆黄,仿佛有谁已经咬了一口,脆酥入耳又钻心,挑逗着舌尖很不安分了。饽饽个个带着笑,裂开面皮,露出雪白。胶东的大饽饽,一律都在饽饽的垫底上用玉米叶,玉米叶也蒸得焦了,叶香入了饽饽,麦香带上了玉米味,味道穿一村,没有谁吆喝“出锅”,从各个巷口就涌来了游客。

      出一锅大饽饽,就像词人做一首豪放词,想到俞文豹《吹剑录》里记载,唱“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看湖岸饽饽,是农家在唱“信河麦香”。大气,豪气,解气,都写在那汉子的身上,那张磨熟了的铁锨就是他的“铁卓板”,锨起锨落,铿锵入韵,自带乐声。无需曲子伴奏,自成曲调,还有围观的人的啧啧称赞,称奇。淋漓的汗水都藏在帽子和衣服里,快乐的心跳出了衣装之外。不由得想那各家各户女人在家蒸馒头,应该就像“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此说来,我是明里听豪放词,暗里想婉约曲了。妻子说,这也算吃着锅里的想着碗里的。民俗的,诗词文化的,乡村美食的,三合一了。这滋味厚道着呢。

      买上两个,每个三斤重,15块。价格太公道,我有过网上购荣成大饽饽的经历。他的饽饽摊,挤满了排队的人群,那飘在空中的布幡写一个“香”字,在熏风里,将“香”酝酿成乡村的特别味道。一条河叫“信”,一面幡叫“香”,他的烟火气,被这样两个字弄成了令人喜闻乐见的韵味。是小村的一这道风景,和小村刚刚建成的信河小景区遥相呼应,可以说也是景区最生动的饮食风景,它太抢眼了。

      很多人,顾不得带回家,将大饽饽掰开,买了路边的胶东小炸鱼,一瓶水就是汤,打着饱嗝,回报着做大饽饽的店主。

      带回家的大饽饽,吃了好几天,每次熥饽饽,我都吆喝着吃“信河香”吧,就像一个好朋友,分别了,还总是念叨着,生怕自己忘记了似的。  三

      青莲湖北岸,是自带厨间的民宿。这个民宿建筑是以亭阁风格呈现的,各幢绝不追求一致,各色交错,观之犹如一幅岸边风景画。亭阁的整个是以水中柱子支撑,就像是水中芭蕾,水波荡漾,涟漪推助,恍若漂浮,锦麟潜行,或浮水之上,闲啄亭阁影子,乐趣常生。民居之外,随山势推出风亭,飞檐翘角,半空中招惹眼睛。亭中有石桌,环桌置木凳。民俗之外,有木制廊台,或以古朴原木做围栏,或以涂白色的钢管做凭栏。闲置茶桌,披一顶阳伞,藤椅随意摆放,一副闲趣逸致。作家阿城说,威尼斯像舞台布景,游客是临时演员。不过,信河的布景里,演员是走进真实的生活。主食可穿街采购,菜蔬和肉类、海鲜可列单选购,蔬菜源自亭阁之外百米的菜园,可自采,纯粹有机菜蔬,不要钱。也有各种咸鱼干挂在民宿檐下,住客可随手取来,清蒸或熥煮。我流连于此,正逢午间。菜香扑鼻,低首看水中,更有锦麟难耐,时而窜出水面,惊目一瞬又无奈地羞涩沉底。

      我想晚餐应该更具情调。月影沉在青莲湖的绿水中,切近得很,如果赶在中秋节,该不会弯腰随手捞取当作了月饼吧?

      我从各幢民宿间的窄道穿行,掩住食欲。正逢5号民俗的“主妇”上菜入亭,客气地邀请我入座。我只能以纯粹的地方话感谢,让食客感觉我也是在尽地主之谊。突然生出一个词——主随客便。人家以微笑示于我,我也算是做了一会“信河”人。

      我曾经在周庄临水饭馆吃过一餐。猜想,这些食客或许也和我一样,餐一顿水乡岸边风景,吃什么早就忘记了。真是秀色可餐啊,在这里吃饭,随时都可能不会集中食欲,必分神。垂柳依依,轻轻浮水,熏风醉人,无酒也可。

      有时候我们吃饭,是试图从中找到与故乡的联系,有时候就是为了满足一份追求新奇的感觉。在这样的地方吃一顿饭,是可以产生思想的。赵孟頫叹书法时说,最忌“因熟而俗”,吃饭也是如此吧,所以我们才走出原有的环境,试图找到吃饭之外的感觉。木心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是啊,果腹有时候可能退居其次,在这里吃一顿,要的就是品相。品相在饭食之外,却是吃饭要讲究的。隐约记得一位美食家说过,吃饭是要讲一点“意识形态”,心绪好,自由了食欲;环境优雅别致,就是一道有助吞咽的佐料。

      看信河东岸,游人流连,也有坐于廊中,一瓶饮料,一把肉串,一包小吃,虽不正式,也得野趣。我想,岸边看亭阁,亭阁看岸边,还是会生出互羡的情绪的。不见炊烟,但有烟火之趣。想起陶翁的《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毕竟原始了点,这里是坐在风景里,风景以佐餐,食物按单购取,即便回家,这一顿河岸之餐,也是值得经久回味的。

      走进民宿厨间,见壁上有食物配餐表,扫一下码,河岸一街的摊主用不着几分钟就赶到,虽少了吆喝服务员上菜的感觉,但有了“隔岸呼食”的雅趣。我被诱惑得难耐,扫码要了一杯冷饮。发个高德定位,坐在长廊等,一会儿就放在了我的眼前,体验了一把“网呼”的快意。  四

      坐在那眼古井边上,有了想舀一瓢饮的兴致。古井叫“古陶井”,距今一百多年历史。何以为“陶井”,可能是掘出这眼山泉水井,人们兴奋不已,如何表达爱惜之意,便以陶片围堵吧。陶罐生烟火,中国的百姓,表达爱的方式,多与饮食有关。靠山吃山,是对山的爱;背井,就意味着离乡。一口水,就是家乡的甜。

      跟在这里做保安工作的老刘闲聊,他告诉我,这处古井将会开发出一茶廊。井水甘甜,泡茶最好。茶就来自信河北的北山坡,名“信茶”,在茶的世界,又多了一个茶种。村民正准备开大碗茶廊,据说一块钱一大碗。这个价格,就是在老舍的《茶馆》里也买不出吧?老刘说,廉价多销,就是让人爱上古井信茶。

      我已经看到了古井的复活,是被一侧的流着水柱的大茶壶弄活了,古井难耐。威海市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就在信河北村,一尊四五个锡镶手艺人的雕塑就坐在博物馆的墙外。他们只是想让大茶碗换上锡镶茶具啊。

      留下了老刘的微信,他说哪天茶廊开张了,就唤我来。赶路五十里,只为一碗信茶。那次从内蒙古赶回山东,在“万第”服务区遇到威海三个朋友,他们刚刚从淄博吃串归来,是特意去的。四百里,只为一串,我是五十里只为一碗。五十里笑四百里,一饮一食,都有故事,更有情怀。

      古井是要在烟火气中醒来了,一百年之后醒了,这是时代掀起的美丽乡村建设唤醒的,无疑。

      曾在网上反复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好事的人数过,图上有815人,有60多头牲畜。所以,我认为这幅图就是北宋汴梁的烟火图。“清明”确指的是政治清明,并非一个节令。当下的“清明”远非北宋可比。我想给信河北这处烟火气风景一个名字,叫“清明信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的存在,收藏于北京故宫,而“清明信河图”落在了胶东半岛一个偏僻的村落中。

      面对“水上人家”这个词,北方人常常无奈,信河北村有水成河,他们精心修河,在河岸河上弄起了水乡烟火,将一河水弄得沸腾起来了。从昨天的战火色系走来的人们,没有机会闻悉这道饮食烟火的味道,他们留给了走进这处红色景区,流连于精致水乡小村的游客,红色不褪,洇漶出最暖的烟火气,烟火色。幸福的意义,应该从历史的长度去看,就会更沉厚,更丰富。

      信河的烟火气,在众多的乡村里可能就是一个火星子一般的亮点,以小见大,中国多少个美丽乡村,处处点燃着饮食的烟火,饮食是家常,烟火最是风景。  2024年5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审核人:站长】

        标题:信河岸边烟火浓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7313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杨静杨静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9569篇
      • 获得积分:1112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