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小说吧短篇小说
文章内容页

44年前的那一次发射

  • 作者:遗忘彼岸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0-04 13:09:37
  • 被阅读0
  •   1980年4月,浙江舟山群岛东亭山外的洋面上,水与天齐,万丈祥云高布,一支代号为“580”的中国海军特混舰队集结了。

      18艘舰船、4架舰载直升机,总吨位达17.4万吨,共5360人,将作远离祖国的万里航行。

      1965年国家“八年四弹”规划,确定从1965年到1972年间研制四型导弹,其中远程运载火箭,通常称为洲际导弹的“东风五号”,射程超过1万公里,可以覆盖大半个地球,具有很强的战略威慑力。

      1971年9月,中国“东风五号”导弹发射成功,直上云天。而要进行远程运载火箭全程试验,必须向大洋深处发射。“580”编队将保障导弹全程试验,为这一战略工程划上圆满句号。这是一次和平的战斗航行,是共和国海军30年建设的总结,是重写中国海军历史的发端。

      “580”编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率舰队出航,在指挥船舰桥上,发布动员令:

      胜利完成编队所担负的任务,是对过去海军建设的全面检验,是对今后海军建设的有力推动,它将在我人民海军建设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期待着我们,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国防现代化,奋勇前进。

      1958年5月27日到7月22日,军委扩大会议总结建国以来军队工作经验。毛泽东在6月21日大会上说:“我还是希望搞一点海军,空军搞得强一点。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七八次。”

      随后,毛泽东在小组召集人会议上说:“几年以后,形势会有改变,将来钢生产出来了,工厂搞起来了,要造什么样的飞机,什么样的军舰呀?”毛泽东举目问道:“海军需要多少钢?”

      海军政委苏振华慎重答道:“造150条潜艇,大约要30多万吨钢。”

      毛泽东摇头说:“太少了。还可以多搞些。”

      彭德怀插话说:“可以再多造些潜艇。”

      黄克诚兴奋地说:“还可以造航空母舰。”

      毛泽东等大家议论一阵后,说道:“军队,特别是海军、空军,现在要赶快抓技术,抓设计,抓科学研究。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五年,十年以后,还可设想一些新问题。”

      发展和加强海军建设,正面临一个历史机遇。

      6月24日,苏振华和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五院院长钱学森和一机部、二机部的领导同志开会,向他们通报海军向党中央建议研制核潜艇的报告,说道:“你们都是专家,请你们来审查,看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我们代表海军几十万指战员,请求你们支持,支持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来的心愿,建设起强大的海军,使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人的欺负!”

      这些原本就积极支持海军建设的同志们,也热血沸腾,他们以科学家的严谨,更以科学家的胆识,支持海军的建议,主张着手独立研制核潜艇。

      海军向聂荣臻副总理作了报告,聂荣臻指示海军综合各方面的意见,重新修订请示报告,把需要和可能,成功的把握和预期的困难,客观地、如实地向党中央报告。由他于6月27日署名向党中央报告:我国原子能反应堆已开始运转,这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原子能动力用于国防的问题……为此,曾邀集有关同志进行了研究,根据现有力量,考虑国防需要,本着自力更生的方针,首先自行设计和试制能够发射导弹的原子潜艇。

      周恩来接到报告后,第二天,6月28日便批示:请小平同志审阅后提请中央常委批准。

      6月29日,邓小平就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他高兴地特别加注说:是好事!

      毛泽东欣然在报告上圈阅,表示他的赞同和批准。

      中国核潜艇工程起航了。海军的目光开始转向远海、大洋。洲际导弹,核潜艇,国之重器,人民翘首以盼。

      1980年4月28日、5月1日,“580”编队18艘舰船分三个波次陆续起航,第一波:“向阳红10”号、远洋拖船“T710”,于4月28日由舟山东亭山洋面起航;第二波:导弹驱逐舰“132”、“131”、“162”、“向阳红5号”、“远望2号”、“J302”、“T830”、“X615”,于5月1日10时由东亭山洋面起航;第三波:导弹驱逐舰“107”、“106”、“108”、“远望1号”、“J506”、“T154”、“X950”、“德跃”轮,于5月1日14时自舟山东亭山起航。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航行。5月2日过琉球群岛,从日本宫古岛以东过宫古海峡,直转南下,经过菲律宾海峡,从美国托管的雅浦岛以西,穿罗加林群岛,跨越赤道到达南太平洋,驶过几内亚的圣马提阿斯,抵达预定海区的任务展开点。整个航程可说是“八千里路云和月”。把用来封锁中国的所谓“第一岛链”远远抛在身后。

      编队航行大洋上,寰宇澄清,大水浮天,浩淼无极。

      5月6日,天空中出现大风征兆,为了避免热带低气压的影响,编队进入预定防台航线,折向西行。

      果然,台风接踵而至,横扫过来。但已落在殿后舰的尾后了。

      台风过后,大洋平静安详。刘道生却为这平静而不安。太平洋不太平,为和平的航行,需要战斗的航线。

      军旗在头顶“啪啪”作响,战斗信号旗升上了桅顶,各舰相继转向,变换队形,进入战斗航线。

      从5月2日,日本飞机飞临编队上空侦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紧急调整侦察部署,派出飞机、舰船跟踪监视,对火箭发射进行侦测。天上的客人己有94批次,103架飞机了;海上有不少于12艘外国潜艇、军舰、侦察船迫近编队。台湾也派出了侦察船只。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编队威风凛凛,按自己航线前进。

      5月8日,卫星导航仪的显示屏上,纬度显示“000”:赤道,地球的南北分界线!

      时值正午,骄阳当顶,海天一色。舰艏冲激起波浪,向两舷展开,一层一层,一浪一浪,向远方扩展,越扩越远。

      “呜——”一声汽笛长鸣,“呜——”又一声汽笛响起,彼呼此应。刹时,整个编队,汽笛齐鸣,在海洋上回旋激荡。水兵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宣告跨越赤道,来到了地球的另一面。

      一个水兵灵机一动,脱下自己的鞋子,丢下赤道海洋,欢快地宣布说:“我的脚印,永远留在赤道上!”

      在航海日志上,郑重记下这一有历史意义的时刻:“1980年5月8日12时,我舰跨越赤道。”

      大洋之上,已久违了从中国本土远航的舰艇编队。

      自15世纪郑和宝船舰队下“西洋”以来,五百年过去了,中国水面舰队再一次越过赤道,中途不停靠任何国家港口,全凭自己实行海上油水补给,而且是执行如此敏感的任务,无怪乎全世界都瞪大了眼晴注视这里。

      5月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以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世人的注意已由猜测转为关切。为此兴奋者有之,表示反对的也不乏其人。

      中国编队继续前进。

      赤道附近的洋面,看似波平如镜,不起浪花,如山的大涌,却把大海连底儿一起晃动了。入夜,海色更浓更黯,天空显得更高更蓝。

      中国编队的出现,使这一片荒漠的海区,变得像闹市通衢一样。每日晨昏,总有几个国家的飞机定时飞临顶空作例行观察。还有无数看不见的电波,各种遥测装置,都盯着这一海区,对准我们每艘舰船。

      随着火箭发射日期临近,“好奇者”越来越多:特别是澳大利亚驱逐舰“吸血鬼”号,教练舰“贾维斯湾”号,新西兰测量船“莫洛韦”号,一真迫近中国火箭回落区活动。

      5月17日,苍烟锁海,云涛翻滚,涌如连山。乌云重合,天色不开,阵雨,不时倾盆直泻。而明天,就是预定发射火箭的日子,多么需要一个睛朗的天气啊!

      气象分队的同志们紧张地观天测海,对卫星云图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他们判断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将逐渐加强,试验海区的云带可能减弱,转向西南方面移动,明天将是一个晴天。然而,现在,头顶上副热带高压还没有明显加强,空中的漩涡云带移动缓慢,明天真的能放晴吗?如果预报不准确,天气很坏,火箭飞来时,观测不清楚,溅落的数据舱不能及时打捞回收,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推迟火箭发射,错过良好时机,又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箭在弦上,令人心焦。气象战士潜心研究,关注每一度气温的升降,每一片云彩的变化。然而,急切盼望胜利,会使人们作出一厢情愿的预报。而过重的负担,则更可能动摇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准确判断。

      根据详尽的数据,周密的分析,辩证的判断,气象分队作出最后预报。刘道生慎重审视,最后在“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上签字,同意发出。

      一切工作在加紧进行。测量船,要准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准确测试;直升飞机,要准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出动;潜水员,要准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打捞;军舰,要准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确保落区不发生意外……人们希望一切顺利,却从最坏处着手去夺取胜利。

      5月18日,彻夜不眠,终于迎来了充满希望的黎明。洒来一阵轻轻的细雨,一下子又把人们的心吊了起来。不一会儿,天上的流云散尽了,星星露出脸来,随后又在看不见的晨曦中,隐没了自己的亮光。凉风习习,海色更浓更黯。一转眼,飘浮的云朵由灰呈白,海水也由黯转青。水天相接处,变幻不定的云彩镀上了金光,色彩斑斓。忽然,一团亮点,带着耀眼夺目的光华,膨胀升腾,让人不敢逼视。水线清晰了,天水分明。青色的海平面向下沉降,红焰腾起,太阳从波摇水颤中弹射、蹦跳而出。好一个响晴天啊!

      刘道生发出命令:各舰加强巡逻警戒,确保火箭落区海宴波平。恶意的眼晴正盯紧着这一海区,也有并无恶意,却充满好奇的舰船、飞机加速向这里靠拢。

      几天来,一直紧傍着中国108导弹驱逐舰航行的新西兰“莫洛韦号”几次试图驶进试验海区。

      108舰舰长刘子庚命令向来舰发出信号:“请不要驶入我舰作业区。”

      刘子庚是新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舰长。1951年,他带着河南山区少年的憨气,带着经过南下行军作战锻炼的稳重,带着中南军区第九通信学校的毕业证书,来到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今天随“洛阳”舰出海,明天又随“长沙”舰出击。在万国造的军舰上,刘子庚学会了航海、打仗,成了不出国的“留洋学生”。1970年,担任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051”型导弹驱逐舰首舰首任舰长。

      刘子庚密切注视“莫洛韦”号的反应。

      “我有权在公海自由航行。”回答颇不友好。

      “莫洛韦”号突然转向,插到108舰左前方,随即升起信号:“我舰机械故障,失去机动能力。”

      按照国际航行避碰规定,必须避让左舷船只。“莫洛韦”号想利用这一规定,趁108舰规避的空隙,插入试验区。

      刘子庚眼明手快,果断地下达舵令,从“莫洛韦”号右舷掠过,保持在原定航线上,阻挡住它的插入。刘子庚命令:“再发信号。”他字斟句酌地口授:“中、新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为了你船安全,请不要驶入我舰作业区。”善意被理解了,“莫洛韦”号放下橡皮艇,送来了他们的船徽、船史资料和一顶红白相间的船员帽,表示友好,并提出要求:“可否允许我船船长访问贵舰?”火箭即将发射,整个编队实行无线电静默,中止一切电讯联络,无法请示编队指挥部,只能由108舰自行决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莫洛韦”号变得焦躁起来,多次试图向试验区里航行。108舰如果实行堵截,稍一不慎,就会引起碰撞,影响完成成警戒任务。

      刘子庚认为邀请“莫洛韦”号客人上舰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在火箭发射时,万一发生纠纷,也便于当面磋商。一艘军舰自行邀请外国人访问,从无先例。

      刘子庚在思索,在犹豫。作为军人,完成任务是自己的天职,作为舰长,在海洋上应当独立作出明智的决定。

      刘子庚断然说:“我作为舰长,决定邀请‘莫洛韦’号船长上舰作客。一切责任由我承担。”多数党委成员同意这一决定。

      “莫洛韦”号客人来到108舰,宾主举杯,共祝和平。

      与此同时,106导弹驱逐舰也与澳大利亚“贾维斯湾”号教练舰进行了友好的交往。

      当108舰欢宴新西兰客人的时候,从中国本土发射的远程运载火箭,横跨南北半球,飞越6个时区,如同“火凤凰”挟九天风雷,倏忽闪电,飞临上空。10时30分,准确溅落预定水域,数据舱也随之降落大洋之中,释放出染色剂,把海水染成绿茵一片,格外醒目。

      3分钟内,海军航空兵的舰载直升机发现了数据舱,负责打捞的“172”号舰载直升机向数据舱方向迅速飞去。

      乌云滚滚,大雨阵阵,飞行员郭文才果断地降低飞行高度,稳稳地把飞机悬停在离海面30米的高度上。

      早在舱门待命的潜水员刘志友顺着绳梯下到海面。飞机的旋翼,在数据舱周围海面掀起了八级风浪。刘志友奋力向数据舱游去,他一心想着捞起数据舱,完全忘记了投放防鲨剂。他扑向数据舱,手脚并用,紧紧抱住,迅速挂上吊钩。直升机将他们吊起。全部过程,5分20秒!

      急急赶来的一架美国飞机,望着中国飞机冉冉飞向指挥舰,莫可奈何,只得低掠海面,舀起一桶被中国人染绿了的海水,匆匆离去。

      石破天惊,中国洲际导弹打破了西方的垄断,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捍卫独立的决心和力量,展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和智慧。

      1980年6月1日、2日,580编队凯旋上海。

    【审核人:雨祺】

        标题:44年前的那一次发射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shuo/youmo/2087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遗忘彼岸遗忘彼岸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5篇
      • 获得积分:706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