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排座次时期,好汉的心高度一致,军事力量达到空前规模,然而,在宋头领开始试探性表达出招安想法时,梁山已经开始出现不团结、不和谐的声音。
事实上,在任何时候,去观察波澜不惊、平静的湖水,它的下面一定会是暗流涌动、热闹非常。
梁山一百单八将,从来都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兄弟今生两家姓,兄弟来世一个妈”。
按从前到后的时间,依次可以分为六个以上的“小组”
第一组、元老派及晁盖旧部(约10人)
第一小组:元老派
代表人物:宋万、杜迁、朱贵(含林冲)等三、四人。元老派已经被无情地边缘化,丧失了绝对的话语权。能在梁山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生存法则就是:多干活少说话,只顾拉车休要抬头看路。以后的方针、大计,跟元老派无关,听话就行。
第二小组:晁盖旧部
代表人物:随晁盖一同截取生辰纲的(吴用除外)、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白胜等六、七人。
元老派及晁盖旧部,是相当不受宋江待见的。
第二组、降将派
指那些与梁山交战兵败投诚或被坑上山的原朝廷公职人员。
代表人物:关胜、呼延灼、董平、徐宁等。
成员包括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索超、张清、韩滔、彭玘、凌振、宣赞、郝思文、单廷珪、魏定国、龚旺、丁得孙。
这大概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派系,但同时也是最没威胁的。
第三组、宋江嫡系(约60人)
代表人物:李逵、戴宗、花荣等 。
除了宋江的铁杆支持者,花荣、李逵、戴宗、宋清等人之外,还有揭阳镇的张顺、张横、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猛8人,以及吴用、石秀、杨雄、吕方、郭盛、王英、燕顺、朱仝、雷横等好汉,宋江派成员多达五、六十位,实力很强大。
这一派最后被清洗,是被整的最惨的一派。
第四组、三山派(13人)
三山派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实际上除了青州之战并入梁山的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还包括史进的少华山,但是不包括同样出自青州但一早就上了梁山的清风山。
代表人物: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
桃花山的周通、李忠。
少华山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
第五组、登州帮(8人)
代表人物:病尉迟孙立为首、孙新、张青、顾大嫂、解珍、解宝、乐和、邹渊、邹润等八人。
这八人中,只有孙立一个高手,还被放进了地煞之中,所以登州派在梁山的影响力较弱,话语权不多,他们对梁山的各项决策,影响力微乎其微。
登州派影响不了梁山的招安,但他们派应该是支持招安的。
这些人单独出来,不能成事,不是主角,自己也知道不能当主角,凡事不争不抢,但凡有事,总会在犄角旮旯里空上几个座位,中庸之道在这一小团体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上天垂怜,幸运的是这个登州帮,不是谁的眼中钉、肉中刺,基本都存活了。
第六组、揭阳岭派系(以水军为主体)
代表人物:穆弘、张顺、李俊、童威、童猛等。
揭阳岭系是宋江忠实的“粉丝”。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被归纳到宋江派系,所以他们对宋江不仅没有威胁,还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从招不招安,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必须招安(约39--45人)比例接近一半。
代表人物: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
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急先锋索超、镇三山黄信、没羽箭张清、轰天雷凌振、丑郡马宣赞、井木犴郝思文、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在第四十四回与杨雄、石秀的对话时说过:“这般时节认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闭塞。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可见,对于招安,戴宗是向往已久。
青面兽杨志、金枪将徐宁、插翅虎雷横、百胜将军韩韬、天目将军彭玘、圣水将军单廷珪、神火将军魏定国、美髯公朱仝、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霹雳火秦明、双枪将董平、神医安道全、玉臂匠金大坚。
还有圣手书生萧让、铁面孔目裴宣、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
第七十五回中,宋江安排他们四人前去迎接陈太尉,并跪倒在地请罪道:“自来朝廷不曾有诏到寨,未见真实。宋江与大小头领都在金沙滩迎接,万望太尉暂息雷霆之怒,只要与国家成全好事,恕免则个。”如果不是坚定地支持招安,这四人也不可能去跪拜陈宗善。
安道全是为给宋江治病,被张顺给逼来的,皇甫端是东昌府被攻陷,被迫入伙,萧让金大坚是为救宋江造假书信,硬从乡下给捉来的。
神机军师朱武在第八十一回中是他指出“兄长昔日打华州时,尝与宿太尉有恩。此人是个好心的人。若得本官于天子前早晚题奏,亦是顺事”。
另有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天目将军彭玘、井木犴郝思文、紫髯伯皇甫端等。
招安是旧军官想恢复昔日荣光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唯一重回之前生活的途径。
反对招安(约25--30人)比例接近三成
不想招安是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的彻底顿悟。
代表人物:入云龙公孙胜、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
梁山泊排定座次后,宋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他便立即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的大旗。让乐和唱《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这句话的意思是招安最好是朝廷主动找咱们,不要我们自己成天喊着招安,就好比结婚双方,最好是男方主动追女方,女方假如主动追男方,显得自己不尊贵。武松的意思是咱们梁山108将,有十万兵马,成天主动求朝廷招安,失了身份,让弟兄们心里没面子、不舒服。
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按说哥哥姓宋江山本来就是哥哥的,不如一起打下江山让哥哥当个皇帝算了。”
鲁智深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刷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还有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九纹龙史进、浪里白条张顺、船伙儿张横、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扑天雕李应、小李广花荣、混世魔王樊瑞、神算子蒋敬、鬼脸儿杜兴、独角龙邹润、一枝花蔡庆、锦豹子杨林、小遮拦穆春、小尉迟孙新、母大虫顾大嫂等。
无所谓(剩下约33--44人)比例接近三成
代表人物:豹子头林冲(一心只想杀高俅)、小旋风柴进、铁扇子宋清、笑面虎朱富、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出路有哪些?
历史进程是不可能假设的,但可以从招安征方腊,存活下来的23人(宋江的嫡系人物吴用、李逵、花荣等除外)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蛛丝马迹。
(按比例高低,依次排列)
选择为民(8人):占比35%
小旋风柴进、活阎罗阮小七、神算子蒋敬、铁扇子宋清、一枝花蔡庆、小遮拦穆春、小尉迟孙新、母大虫顾大嫂等。
离开是非地,重起炉灶(3人):占比13%
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
追求自由(3人):去那无所谓,浪迹天涯
占比13%,铁面孔目裴宣、锦豹子杨林、浪子燕青。
为官(2人):占比9% 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
抗金(2人):占比9% 双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 。
学道(2人):占比9% 神机军师朱武、混世魔王樊瑞。
为商(2人):占比9% 扑天雕李应、鬼脸儿杜兴。
为贼(1人):占比4% 独角龙邹润。
从这些数据上,不难分析出这些好汉的心理活动状态,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厌倦了刀兵,从此远离祸乱,虽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还是想当个普通人,当农民或从商,都行,远离肮脏的政治。
2、对宋江大哥权威的不认同,招安后受到不公待遇,产生了对宋廷昏暗统治的蔑视,不想再把自己或兄弟的前途、未来、命运(归宿)交给不相干的旁人。
3、浪迹天涯。
4、还是想为官一任,大小无所谓,关键是能造福地方,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
5、驱除外辱,精忠报国。
6、继续干山大王,不想被“规矩”征服。
如果当时不招安,大体会有几种情况:
1、自立,继续当山大王
在这漫长时期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春天,金国攻陷北宋都城,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计一万五千六百多人被俘虏,押至金国大金国土。
在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梁山好汉能坚挺到这一时期,大概可能会分两种情况:
降金
以宋江的“忠君思想”,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抗金
可能性极大。
双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2人是武将里的典型代表,抗金占比9%。
2、称帝
像方腊一样,建立伪政权,当个伪皇帝
以宋江的“忠君思想”,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3、散伙
宋江招安的时候,梁山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附近地主土豪大户都被打光了,梁山没钱没粮支撑不了太久,最终结局就是被朝廷剿灭。所以趁着没有被剿灭前,大家收拾收拾包袱,把值钱的细软分一分,各回各家,或者隐姓或者出国,有银子怕啥。
4、打游击
面对官军的不断围剿,梁山指定是顶不住了,硬扛肯定不行,可以化整为零,上山打游击,坚持几年,拖到金人入侵,然后可效仿陈霸先、刘知远,以抗金为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就算不能立国建号称帝,也能割据一方,弄不好还能混成民族英雄,名垂青史。
5、迁徙
官军势大,梁山离东京又近,肯定是呆不了了。不招安就得跑,往官军力量薄弱的西北或西南跑,或者南下投靠方腊,总之别在官军的腹地晃悠就行,天高皇帝远的官军也懒得理你。
6、流窜
可以效仿黄巢、李自成等农民军流窜作战,以战养战。这种方式一直是古代王朝最头疼的一种方式,往往会对王朝造成毁灭性打击。
梁山泊最后的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被朝廷剿灭
如果梁山泊的规模再壮大一点,相信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理。
而《水浒传》的背景,大约是在北宋宣和年间的公元1119-1125年。而这时期,是北宋抗金最厉害的一段时间。所以北宋就出了个“中兴四将”。
这中兴四将是——
此时的岳飞年纪不大,还没什么威慑力抛开他不算;
余下三人,分别是历史上平定方腊的韩世忠;
十六岁的神射手张俊;
将门世家的刘光世。
梁山泊的杂牌军,虽然单兵作战无人可比,但论带兵打仗,这些将军就略胜一筹了。
第二种、消灭朝廷后,起义军大乱
《水浒传》中描述的起义军可不止宋江一波人马。南方有方腊,北方有田虎,西边有王庆,东边有宋江。这东西南北四伙人,却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朝廷。
真要是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那朝廷很有可能应接不暇,导致灭亡。
然而我们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四伙人很难共同作战不说,即使联合起来,也会在消灭朝廷后,进入大混战,而这结果就更难说了。但相比也没什么好下场。
第三种、成功夺取江山,众叛亲离
接第二种可能性,如果说宋江等人,战斗到底,消灭朝廷,消灭其他起义军,夺取宋朝江山,建立新的朝代。
只说宋江的很多兄弟不可能愿意一直追随他。毕竟这帮人什么来路的都有,你让他老老实实当官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
再说宋江,心思可是够重,就凭他能毒死李逵。让他当了皇帝,谁知道又会害死几个兄弟。
真的夺了江山,怕是也躲不过众叛亲离的下场。
第四种、抵御朝廷,永居梁山泊
如果梁山泊就这样的规模,不再扩大,朝廷也未必愿意去招惹他们。再凭借着宋江等人的本事,守住个梁山泊,当个地头蛇应该也不难。
只是宋江这帮人要不是有野心,要不是有抱负。否则宋江也不会为了那一官半职跑去招安。让他们久居梁山,怕是会有人郁郁而终吧。
无论是哪种结局,都算不得完美。可能从他们踏上梁山泊的那一刻起,就赋予了梁山这样那样的命运。不过无论怎样发展,总会有那有福之人,就比如燕青,又比如李俊。
第一是关于梁山的人口问题,要知道,齐聚在梁山的人来自天南地北,身份也不一样,有的是各路的草寇,有的是大户的庄客,有的是饿着没饭吃的百姓等,甚至还有的是逃犯、杀人犯,就这样组成了一支梁山队伍,如果只有上千百号人尚且可以生存下去。然而发展到后面,这支队伍已达到了十万人的数量。
仅靠打家劫舍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那唯一的解决方法便是攻城掠池,争抢别人的资源,于是他们有目标地进行攻击,几次都是打着正义的名号,但后来在攻打东平府等地方时,明显有掠夺的意味在其中了。他们大肆发动战争,最终的受害者皆是百姓,与替天行道这个词似乎慢慢联系不上了,长期以往这样下去,只会失去更多的民心,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他们归顺于朝廷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是养老的问题,虽说有大部分的好汉是带着家眷上山的,但有人是没有家眷,是独自一人的。这就需要考虑这些人以后的养老问题,梁山如何承担得起?所以他们只有接受招安,有正式工作,养老问题才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是梁山内外部的因素,当时其内部分歧很大,各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只是为了博取个功名,有的是想恢复自己的名誉,所以在朝廷派人来招安时,如果三番两次拒绝,自然内部会有人不满,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局面崩盘。
再来说外部的因素,当年的宋朝稳定繁盛,虽说也有战乱,但算是极少的,没有群众基础的梁山如果不接受招安,那只有一种下场,便是引起民愤,之后就会被官兵剿杀,回望历史上的宋江就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一个有能力、负责任、敢担当的政府是不会允许除自己以外的政权、军事力量的长期存在。
方腊如是,宋江如是,其他亦如是。
站在上帝的角度,公允地说:不管梁山势力最后是选择归顺朝廷亦或者说同朝廷对抗到底,他们最终都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