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晨练,瞧见不少人聚拢在街头一处摊位前,近前打听得知,这是社区联手小区物业,为方便居民生活所需新设置的以小修小补为主的一片便民摊点。
作为小城街头手艺人,想当初,没有门面房,也没有招牌,小巷墙边、他人门店的屋檐下就是他们的摊点,更因“市容市貌”为由,相关部门将“路边摊”统统封杀。城市变得干净整洁了,但少了烟火气,也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现如今,相关部门对设摊经营的规定作了优化,对“路边摊”不再全面禁止、搞“一刀切”。这不仅是促进城巿经济发展、助力消费增长的务实之举,也是回应民生诉求、推进城市精细化、人性化治理的生动实践,值得点赞和推崇。
近年来,不少城市陆续明确有序放开设摊,有的地方还形成了新的城市风景线——从特色早市、夜市、后备箱集市到特色风情街区、城市沿河观景带等,一些外摆点甚至成为网红时尚打卡地,不断吸引眼球、聚集人气。规范有序的路边摊,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添活力,也为劳动者就业赋能,值得探索尝试。
如果说高楼林立的城市商圈是主动脉,后街小巷的路边摊便是毛细血管,二者的市场定位不一样,消费力和消费人群也不同。而今来看,路边摊更贴近百姓生活,比如,很多街巷与居民区、社区融为一体,而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日常需求——餐饮、服装、维修、美发......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的小摊点,为附近居民提供更周全便利服务。路边摊堪比城市的一道“民生风景”,不仅物美价廉,受市民欢迎,而且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增收问题,也让城市充满了烟火气。
曾经,因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等问题,加上影响文明城市创建,不少地方一度取缔了“路边摊”,对此坊间争议不少。有人认为这让城市变得干净整洁,也有人认为城市患上了“洁癖”,忽视了“路边摊”的民生属性和经济属性。
如今,多地修订相关条例对“设摊经营”作了优化,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助力消费增长,而且体现了管理者对过去全面禁止、“一刀切”等做法的重新审视,更是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民生诉求、推进精细化治理的一种努力。
眼下,如何实现城市秩序井然与市井繁荣的双赢,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让日趋红火的路边摊、夜经济切实带给群众既便利又实惠且集观光打卡、消费购物等多元化全方位的体验,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智慧和能力。比如,受限于背街小巷,可能存在停车难、如厕难、安全隐患等问题,还有商家经营活动亦会产生垃圾、噪声污染等,这些都是制约“路边摊”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相关方面有必要逐步实施街巷改造工程,改善街巷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做到科学规划,精准布局,旨在消除安全隐患,为路边摊的不利因素清障。
路边摊契合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有很强的人群聚集效应。某种角度看,天然亲民的路边摊,能给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也是为城市发展助力,为百姓幸福加分,这也是近年来国家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期待相关各方以融治安、消费、人情味的更文明、规范的姿态传承、发展“路边摊”,持续提升商业外摆的品质,让这种“美好的人间烟火气”持久升腾继而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民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