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王子:海燕,七十年我才与你相遇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9-30 17:59:47
  • 被阅读0
  •   稿子修改完,查看了一下文学期刊的邮箱,“海燕”两个字跳了出来,那就投给她试试吧。然后敲打出邮箱地址,把稿子发了出去——和所有的投稿一样,就是撞大运,能撞上算,撞不上过几个月再另投他处。

      记忆中好像给《海燕》投过几次稿,但都杳无音讯,这次也不抱太大希望。像我这样的作者,属于上不上下不下,处境很尴尬。既不是名家大家,也没写出轰动一时的作品,但偶尔也在一些文学期刊上亮亮相。像《当代》《解放军文艺》《北方文学》《山东文学》《文学界》《星火》《飞天》《中华文学选刊》等就发过我的一些作品,感觉自己的东西还不是很糟糕。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不会有期刊向我约稿(有过几次),东西写出来怎么办,只好四处碰运气。那些发过我稿子的期刊,就是这么被我撞上的。

      这一次有些例外,编辑很快回复我,稿子留用,然后签订有关授权。2024年10期的《海燕》,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阚小林看见的日子》。阚小林看见了他的日子,我看见了编辑们的勤勤恳恳。这只在大连起飞、翱翔在全国的“海燕”,第一次与我相遇,而今年恰好是《海燕》创刊70周年。也就是说,我与“海燕”70年后才相遇,虽然晚了些,但相遇总是美好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正是文学发展和繁荣之时,很多停刊的文学期刊复刊,许多新的期刊创刊,报刊亭和卖期刊的地摊生意红火,手捧文学期刊阅读的人随处可见,就像现在手捧手机一样。作为文学青年,我更是对文学期刊有一种近乎顶礼膜拜的崇拜。我那时在一家大型兵工厂工作,每天坐在“隆隆”作响的冲压机下,“咣当、咣当”地冲压手枪的关键部件——弹匣。由于技术落后,经常有工友的手指被冲压掉,我的一个徒弟,就被压掉手指,我们用毛巾裹住他的手,快速赶往医院,但遗憾的是没能保住他的手指。有人开玩笑说,那些年我们车间冲压掉的手指能装一篮子,听着都让人胆战心惊。逃离那个要命的岗位,成了我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当看到有些作家侃侃而谈自己的写作初衷时,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别压掉手指。

      我首先想到了文学,想通过文学创作改变命运,逃离那个危险的岗位。这个想法听起来不靠谱,甚至有些扯淡——但后来有一个叫孙少山的人验证了这个途径是可行的。孙少山原本在东宁井下挖煤,因为一篇短篇小说《八百米深处》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然后华丽转身,从一个盲流成为黑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

      所以我也想试试。

      我把本来就不多的零花钱用来买书和文学期刊,然后如饥似渴地阅读。对于整个读书期间都处在“文革”时期的我来说,那些书籍和文学期刊就像万花筒,让我看到了色彩缤纷的世界。读的东西多了,脑子就有了想法,然后就开始写小说。我写东西是先写草稿,然后再誊抄,誊抄的过程中,如果写错了一个字,都要用剃须刀片轻轻刮掉,或是干脆把那一页扯掉,那时我就固执地认为,把稿子誊写好,就是对编辑的尊重。然后我就开始投稿,而且是漫无边际地投,当然也包括《海燕》。我从来没把信封剪掉一角免费邮寄,也从来没用平信邮寄过稿子,都是在窗口排队挂号邮寄,因为那厚厚一叠稿纸,上面有我的脑汁和墨汁,要格外重视。由于经常去邮局挂号邮寄稿子,窗口的营业人员对我也熟悉起来。有一次她们居然偷偷用针挑开还没完全干透的信封口,把我的稿子拿出来,她们当然看不懂小说写了啥,但她们发现我的字写得很好,认为我有才,然后就把一个人介绍给我,成为我至今还在用的老伴儿。

      稿子投出去,就盼着有结果,但几乎都是退稿。那时的编辑都特别有责任心,每稿必复是一条底线。退的稿子多了,就有了经验,去收发室取邮件时,如果信封很厚,就是退稿,里面夹一张铅印的退稿签,内容千篇一律,通知你稿子没被采用。但偶尔也会夹带一封编辑手写的退稿信,我就收过著名作家、当时还是《小说林》编辑的阿成的手写退稿信,除了告知稿子没被采用,还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如果拿到手的邮件很薄,里面装的只有一张纸,心便会“怦怦”乱跳,因为信封内百分之百装的是采用通知,或铅印,或编辑手写,然后就盼着样刊的到来。但有一次我没有接到采用通知,收到的是两本《解放军文艺》样刊,而且封面赫然印着我的名字和小说题目,当时的心情只能用心花怒放来形容。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黑河地区文联和《北方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一期小说创作班,我是40多人中的唯一幸运者,因为只有我的短篇小说《干爹》发表在《北方文学》1987年2期上。然后我又参加《北方文学》杂志社举办的笔会,结识了一些编辑和作者,让我这个耳边响着枪声、在高墙大院内无所适从的青年增长了见识,对文学创作也有了新的感悟。

      1991年,我被破格调入本地评剧团任编剧,我庆幸自己的手指没被压掉,同时还庆幸我是一个懒惰的作者,因为创作需要才气,而我恰恰缺少才气,如果一个没有才气的人还特别勤奋,写出那么多没有才气的东西,造成的损失真是不可估量。

      说了半天,好像与《海燕》没多大关系,你想想,两个刚刚结识的人,能有多少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海燕”的故事会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我要写出比较满意的作品,“海燕”才会和我情深意长,携手同行。经常听一些文友抱怨,说现在的文学期刊编辑如何如何。我敢负责任地说,所有的文学期刊,都发过人情稿,但所有的文学期刊编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希望经手编发的稿子,是好稿子。

      我作为“海燕”的新人,一定要说几句。《海燕》已经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创刊、停刊、复刊的波折,却发表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和文学青年,功不可没。已经开埠建市125年的大连,我居然一次也没去过,实在不应该。现在好了,那里有“海燕”,我一定去大连看看,就像所有的作者每到一个城市,尤其那个城市的文学期刊发过你的东西,都要到编辑部去坐坐,聊聊天,聊聊创作,多好。

      我在一篇怀念《北方文学》资深编辑乔柏梁的文章中说过:希望自己和所有的作者,不要忘了署你名字的作品最后,那个叫责任编辑的名字。虽然我还不知道那位为我编发稿子的责任编辑是谁,但我在这里要说一声:谢谢。

      作者简介:

      王子,本名王春伟,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文学院第三届合同制驻地作家。已在《当代》《解放军文艺》《北方文学》《山东文学》等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部),有多部剧本被搬上舞台。获得黑龙江省文艺奖、田汉戏剧文学剧本奖等。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子:海燕,七十年我才与你相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0927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