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一年,转眼又要过年了。过了三十岁以后,感觉日子是一月月、一年年刷刷刷地就飞走了。去年春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怎么又要过年了呢。
作为一个资深八零后,我经历了物资品种从单调匮乏到极大丰富的发展过程。现在在手机外卖平台上随便翻一翻,好吃好喝的种类也比我们小时候过年的食物丰富得多。正如很多人年纪大了会怀旧一样,现在每到春节我就会怀念小时候的过年氛围。
外公外婆在世时,我家每年都是去外婆家过年的。我幼年时,外婆家还住在平房,烧饭用的是土灶,门前有葡萄架,葡萄架下有鸡窝,养的母鸡几乎天天会下蛋。春节期间必备的美味有几种油炸食物:馓子、小炸、圆子。撒子形态接近挂面,细细的圆滚滚的根根长条一圈圈地盘在一起,我总是很手欠地喜欢弄断它们。小炸是将整块薄薄的面皮切成一块块长方形的细条,撒上芝麻,丢进油锅炸至酥脆金黄,或甜或咸,各有滋味,我一会儿掏几根一会儿掏几根塞进口袋和嘴巴,不知不觉就吃饱了,饭便不想吃了,外婆说我这是“年饱”。
我家炸货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圆子了。外公外婆老家是肥东的,这圆子据说就是肥东的特色食品,主要有两种:挂面圆子和糯米圆子。顾名思义,两种圆子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挂面,煮熟到一定程度,和肉末、葱姜等调料拌在一起,团成球状,下油锅炸熟,金黄喷香。那时候,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不像现在因为电商的兴起,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一键购买,所以这两种圆子当时算是我家独有的年货,市场上也很难买到。后来我看张爱玲的传记,才知道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地道的合肥人,李家的一些饮食习惯因此传到了张家,据说张爱玲就很喜欢吃这种糯米圆子。顿时,我觉得冥冥之中自己跟这位民国才女有了某种联系。
后来,当厨师的爸爸从外婆那里学会做了圆子,每年春节除了在外婆家炸圆子,我家自己也会做很多,冷藏在冰箱里一直吃到年后。做圆子当天,新炸出的圆子总会送给对门邻居一些。现在我们两家都已经搬离了老房子。邻家妹妹已经在合肥定居生活,微信聊天的时候,她还提到那时过年我家送的圆子,想到如今物是人非,我俩不由得有些唏嘘感怀。
圆子吃了好多个春节,有一天我莫名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土气,想着叫丸子不是更好听一点嘛。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我以为春节炸圆子只是为了吃而已,却忘记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里的每一种传统食物都有跟节日息息相关的寓意。二零零八年南方遭遇雪灾的那一年春节,我在腊月二十九那一天傍晚艰难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说就等我回家炸圆子了,我突然才意识到春节炸圆子的含义——“圆”字的含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圆子的种类亦繁多:藕圆子、豆腐圆子、南瓜圆子、珍珠圆子……圆子在佳节和喜庆的日子里总会出现在我们中国人的饭桌上,被赋予了家庭团结和幸福,诸事顺遂、圆满成功的含义,寄托了许多的美好愿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是团圆和吉祥的象征。
外婆外公和妈妈都在的时候,炸圆子的事我连打下手都没份,安安心心等着吃就好了。然而流年匆匆从不空淌,总会带走些许人间挚爱和往事。后来的春节,爸爸问我还做圆子吗,我说做啊,为什么不做。可惜我在厨艺方面实在太没天赋,做圆子我只能给爸爸打下手。爸爸把食材准备齐全,味道调好,圆子一个个搓出来,我再将圆子逐个放到一个盛满面粉的碗里滚上几滚,使其定形,不至于下油锅时散架。后来,我家渐渐长成的小朋友喜欢上了这个“滚圆子”的工作,于是我乐得让贤。
看着我最爱的一老一小默契配合,其乐融融地做着圆子,我感觉没有比这一刻更温暖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