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老槐:梨花开游智化寺略记

  • 作者:老槐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4 09:31:17
  • 被阅读0
  •   去看一看北京智化寺,是我已久的宿愿。

      (一)

      甲辰龙年清明节前两日,我从北京东直门中医院出来,一打听,智化寺就在附近,仅有几分钟的路程。如此得来全不费工夫,走到寺院门口,只见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排队进场。进入寺内一看,院里满是赏花人。

      智化寺的梨花,堪称北京梨花界的天花板。在北京城内,桃花、玉兰随处可见,梨花却以稀为贵。智华寺里赏梨花,是最佳选择。住在京城的人,有时三年等一树花开,而今却正好被我赶上了,幸运,幸运!

      那天,我一走进庙内,立刻被两颗树龄均超过500年的盛开的梨花所惊艳和震撼,树冠大且茂密,如玉如雪、如诗如画的梨花簇满枝头,给人以圣洁的感觉。除了梨花,不大的寺庙内,还有丁香、海棠、玉兰也寻着春天的脚步,含苞待放。北京智化寺,春花香满园。

      (二)

      智化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是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明英宗时期,王振作为皇帝幸臣独揽朝廷大权,且家资颇巨,其所建家庙穷极土木,富丽宏伟。王振因是皇帝宠臣,加之以感念皇恩的名义营建寺庙,故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

      1449年瓦刺入侵,王振怂恿英宗率军亲征,结果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代宗即位,王振被抄家灭族,但智化寺因系敕建而得以保留。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崇复辟后追念旧事,又在寺内为王振建旌忠祠,立塑象。明天顺六年(1462年)英宗又特颁赐大藏经一部,并经厨二座,由此,这座寺庙愈发盛极一时,香火不绝。清乾隆七年(1742年)王振像被昭令毁去并将为其歌功颂德的碑文磨去,寺由盛而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又遭破坏。民国二十七年,曾对钟鼓楼、万佛阁、智化门等进行修缮。但后来部分寺院被占为他用。直到1990年,智化寺才对外开放。

      1994年,北京市文博馆成立,设在该寺。

      智化寺不大,如今只留下了四进建筑,山门、天王殿(智化门)、大雄宝殿(智化殿)、藏经阁和大悲堂。另有钟鼓楼和藏殿,大智殿两配殿。原本的万法堂和王振祠堂已不复存。智化寺和一般的寺庙不同,早已失去了寺庙的属性,不上香不拜佛,但其寺内的转轮藏,藻井、壁画以及京音乐等构成了重要文化遗产,成了智化寺独特的文化气息,吸引着游人前来参观,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赏花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三)

      从北京智化寺回来,我想了好多……

      智化寺是王振的家庙.。提起明朝太监王振,因著名的“土木之变”,堪称明清以来古代名人,可惜背的全是骂名!王振一己之家庙,在京城内外,却享有盛名。而在王振家乡蔚县,却对王振及其家庙智化寺知之甚少。

      2013年12月5日,桑干学派会同智化寺寻根团一众数人,带着寺内京音乐团队,来到蔚县,为部分文史爱好者,做学术报告,又演奏曲子,意在为王振鸣不平。此次报告,我也去听了。但我当时即想,“土木之战”有明史等正史记载,王振擅政专权,数百年来,已成定论。倘无反手为云覆手为雨之能事,谈何容易!

      王振生年不详,何时入宫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10岁时就入宫了。另一说法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任教官,中举人,仍不甘平凡,又舍妻抛子,自阉入宫。这都不重要,我以为,重要的是他有志向,有野心,胆大心细,善察人意,步步攀升。宣德十年(1435),英宗即位,王振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又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辅政,故而不敢干预政事。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干预朝政,专权八年之久。英宗称其为先生,大臣称其为翁父。从王振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能人,一个不平凡的人!至于功过是非,谁能看得清楚?土木之变那些事儿,谁能说得清楚?历史上的许多事儿,谁又能说讲得清楚?还是苏轼的梨花诗写得好: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不知诗中“东栏”指哪儿?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老槐:梨花开游智化寺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meiwen/16056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