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李素兴:一场春雨花红柳绿 又是一年清明时

  • 作者:李素兴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3 00:23:06
  • 被阅读0
  •   2024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清明节。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来。一城烟雨绿渐浓,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很特别,是唯一一个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既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时节,阳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的意象。

      清明,从意蕴深厚的唐宋风骨中走来,沐浴着润如酥的天街小雨,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一幅清新淡雅的春之水粉,静静地挂在眼前。清明,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也在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情,润湿了多少人的心?也使得清明二字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伤感。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清明,清馨明净。一池灵动的水,一盏点亮的灯;一绒嫩绿的草,一道推开的门;一树缤纷的花,一扇敞开的窗。水墨丹青,温柔飘逸,春意盎然,心生欢喜。

      清明,点一盏心灯,寄万千深情

      不知不觉中,时光老人欣然地走进了美好的人间四月天;同时也走进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面对这如期而至的节日,不禁思念如潮,想念故乡!故乡,是我一生难忘的地方。在那片广袤、贫瘠的土地上,曾经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曾经有我的亲人日复一日地播种下美好的希望;年复一年地收获着梦想成真的舒畅。然而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最终却成了他们永远的天堂,留下我一生挥之不去的思念和忧伤!清明之日雨飞扬,思念亲人泪成行。凄凄惨惨心悲伤,人间天堂牵挂长。此刻,或许苍天和大地都在惆怅,都在向逝去的亲人送上节日的问候。

      《古风•清明》

      清明百卉香,杏花酒品尝。

      牧童牛背悠歌唱,风袅子规昂。

      细雨纷纷扬,行人哭断肠。

      泪飞墓冢清明路,韶光满髯霜。

      清明,气清景明时,春色正怡人,在礼敬祖先时慎终追远,在踏青游春中感悟生命。清明,是一个极具情味的日子。折菊扫墓,追思故人,它有着浓浓的伤感。携着思念,一路雨上,追忆曾经旧时光,依稀又见旧模样。有些人虽已离去,却活在了世人的心底,留下的记忆是永远的风景,带给我们的爱是一生的治愈。迎风踏青,看花赏景,它有着淡淡的欢欣。清明正逢四月天,人间春暖,遍地诗意,与亲友相约为伴,于祭扫后徜徉自然天地,看春花有色,听春水有声,品春意有情,令人神清气爽,缓解悲伤情绪。往事浮现,故土情深,它有着无尽的乡愁。择一个明媚的春日,迎面不寒杨柳风,踏着沉重的脚步,怀一颗思念的心,填一抔黄土,擦拭一下墓碑,将一盘盘供果,一束束鲜花放在亲人的墓前,深深追思,切切缅怀。

      《古风•花绽清明》

      百卉缀春光,氤氲沁穹苍。

      红花绿柳舞霓裳,锦上更显靓。

      踏程回故乡,族人聚祠堂。

      清明追思祭先祖,家训渊流长。

      疏雨清明日,故人在心间。清明,忆满神州,情思华夏;清明,扫墓祭祖,礼敬祖先;清明,慎终追远,弘扬孝道。逝者已矣,生者当自强不息。欣喜与繁荣,生机与蓬勃,那是逝者的安慰。清明,点一盏心灯,寄万千深情,愿人间天上共安宁!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

      一场绵绵的,柔柔的,蒙蒙的,脉脉含情的,清凉里略带些暖意,沾衣欲湿的杏花雨,邀莺歌鸟语做旋律,请蝶翩燕划做伴舞,弹奏出一曲温婉多情的曲调,再借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亲吻着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把春的讯息传递的清新优雅又丰盈缠绵。最后,无怨无憾渗入泥土,带着滋润的余香追梦而去,归淡归真,归心归远。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莫负春光,莫负自己。

      《古风•清明》

      杨柳青翠黄骊鸣,布谷声声催人醒。

      田鼠化鹌阳气盛,虹桥始见雨初晴。

      阳光澄澈映丽景,花香烂漫伴清明。

      熙风吹暖万物生,愿君莫负春光情。

      在清明这个季节,老牛犁铧翻耕过的田垄,牧童竹笛笑语过的花枝,野鸭红掌划拨过的水面,花伞依恋飘摇过的小巷,都留下动人的韵律注脚。身临其境,虽然我已遇见过无数次,但依然感觉如初见般的幸运,会怦然心动,童心不老意纵横,倾心倾情,仿佛生命被感动,情怀被点燃,去赴一场约定,在雨中漫步,拥抱雨滴,情感穿越世间喧嚣,找寻内心的宁静,用沾满花香的淡墨勾勒山水,用蕴含诗意的韵脚涂抹心境,让岁月更柔软缠绵,更倾城曼妙,让生活更温馨甜恬,更润心养魂。

      《鹧鸪天•清明》

      翠柳新绿两岸青,芳菲灿烂长堤靓。

      黄骊鹌鹑唤芳魂,布谷斑鸠催耕鸣。

      卉烂漫,绿披岭,鸟语花香景色明。

      酥雨滋润万物生,春光无限好风景。

      清风绿江岸,行清去游玩。清明,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登山望远,活动筋骨;清明,置身户外,享受天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着一身浅色的夹衣,和家人,放飞纸鸢,任凭清风寄语天涯海角的心愿;和朋友,纵情山水,感受春风得意,山野之趣的欢乐。春阳照临,春雨淅淅,植一棵松柏,插一株杨柳,默默期待“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欢喜和惬意。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董卿说:故乡,是清明的那炷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所以,有一种牵挂,叫故乡。虽然远离故土身在异土他乡,但故乡依然是我们魂牵魂牵梦萦的方向。故乡,那是先人安息之地。故乡在,梦就在;老屋在,心就在;记忆在,根就在。“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花垂泪,雨声碎,思念长,清明的雨是寂寞的,清明的花是哀愁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古风•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拜怀故人。

      微风捎去奠祀情,细雨冲刷思念泪。

      传承宗德兴家业,缅怀前人报先恩。

      家规祖训铭记心,传统节日勿忘根。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到哪去?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我是谁?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清明,祭拜故人,追思慎远;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雨滋润大地,滋润花草绿木,等待一个五谷丰登收获的季节;清明,使你知道如何做人,懂得人生,使你明白人生活着的真正的意义!

      一份纸钱,饱含多少思念?一柱香火,点燃多少期盼?一桌贡品,寄予多少祝愿?一束菊花,溢满多少泪水涟涟?一声声呼唤,穿越时空,有多少惦记难以释怀?一把把黄土,将坟墓掩盖,有多少依依不舍纠缠?此刻,我站在这凄凉的清明雨中,思绪悠远……不知有多少温暖的回忆浮现在眼前?不知有多少相聚的快乐时光只能在梦里重现?不知有多少无法报答的恩情只能来生再偿还?不知有多少团聚的节日被天堂的路阻拦?在这哀伤的清明节日,我深情地缅怀、问安、祭拜曾经疼我、爱我、宠我的所有逝去的亲人!希望你们在另一个世界,每天都有阳光和鲜花的陪伴;不再有聚散离合的悲欢;不再有生活的艰难;不再有病痛折磨的难言。祝福你们永远衣食无忧,健康平安;温暖相伴,笑容灿烂!

      宿雨润桃红,朝烟掩柳绿,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此时此处的雨,就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洗涤,清除了所有的疲惫、迷茫和尘埃,明早迎接的朝阳会宣告,又是崭新的一天,又是新鲜的一春,享受时别忘了珍惜,别忘了感恩,记得用依依不舍的情怀,祭奠那份心头的眷恋。愿这场春雨,能净化更多人的心灵,滋养更多的生命生长、勃发,走向远方。我觉春雨多妩媚深情,料春雨知我应如是。若可,就做一滴落在春天的雨吧,用最优雅的心语,渲染描摹生命、生活的美好,用最柔软的诗意,浅吟低唱安暖、甜恬的日子,用最多情的灵魂,滋润供养信念、梦想的远方。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李素兴:一场春雨花红柳绿 又是一年清明时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meiwen/16012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