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虾巴秋绿如泼时(散文)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1-28 09:59:31
  • 被阅读0
  •   拉开窗帘,晨光若久候的小淘气般流泻而入,房间由冷色调秒变为暖色调,惊喜瞬间被激活。索性推开窗,空气漫灌进来,清清凉凉的,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看看手机上安装的APP,这里的PM2.5数值竟然只有3——怪不得!

      追随空气涌入房间的是鸟儿的鸣叫。有些勤快的鸟儿早已将矫健的身姿画上天空,有些鸟儿则还在慵懒地享受这难得的晨,虽身在巢中,歌喉却不甘寂寞,甜甜的调子不计工本泼洒出来。

      我住的房间,朝向山谷的一面被善解人意地设计成落地窗,偌大的玻璃似乎刚擦拭过,坐在窗前,一览无遗。映入眼底的是错落有致的梯田,绿色是其主打色,赭色的田塍走心地将这绿色切割为一块块、一条条,赭绿相间中,尤显绿意欲滴。这就是哈尼梯田?序已深秋,以常规而言,很多地方应该已为金黄色主控,这里为何仍然绿意如泼呢?眼前的景色模糊了四季界限,也让人不由得脑补:深秋时节尚且如此,真正的春天呢?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位宋代的佚名诗人一定没到过这里,否则,即便错过了春天,夏秋冬三季也会慷慨地补给她或他足够的绿色,让其诗句中蕴含愈加盎然的春意。

      这里是虾巴村,归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所辖。“绿春”,脑海中刚一浮现这两个字,一幅连天扯地的美丽景象就倔强地涌起来了。当地人说,“绿春”旧名“六村”,因其“青山绿水,四季如春”,建县之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其更名为“绿春”。看来,莫说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这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株草木都深知,既然县城的名字都饱含生机,自己能不携绿而生吗?

      在哈尼语中,“虾巴”是“荒田”的意思。勤劳的哈尼族人在山上开荒,在荒地耕耘,日积月累,天道酬勤,在大山原本荒凉冷硬的曲线上,渐渐打造出哈尼梯田的壮美景观。这些梯田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明证,更是将哈尼族推到世界面前的一张绿色名片。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就这样,由“荒”起步,以“勤”作路,哈尼族人将智慧写进岁月,实现了与大自然“不负韶华不负卿”的双向奔赴。

      虾巴村的梯田虽然不是哈尼梯田的最核心区域,但在我看来,它与其他各处梯田相比都毫不逊色。继续伫窗远眺,但见半山腰的梯田里,轻烟正在蒸腾,如梦似幻,宛若在精心为自己的所爱系上洁白的围巾。梯田先是敦厚地以礼相迎,继而回报最诚挚的绿色和最丰润的收成。目光下移,落在一个个生灵上,灌木蓬蓬,低草茸茸,各色庄稼被清水滋养,一派从容。不久以后,就会有更加明艳的笑容从它们的叶脉间冉冉升起……

      正沉浸在对丰收的畅想之中,蓦然听到外面的凉亭里传来阵阵掌声。掌声如一双手,将我拉出门外。原来是一位老人在唱歌,围观聆听者甚众。我虽听不懂老人在唱什么,但觉得她每字每句都在倾情,歌声十分动听。叩问他人,获知老人所唱为哈尼族独有的《四季生产调》。立即在手机上搜索,方了解这《四季生产调》的前世今生。作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诞生与成形的时间竟在唐代以前,可谓历史悠久。《四季生产调》以古歌古谣的形式流传,是哈尼族农耕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由于其百科全书般的价值,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时再端详唱歌的老人,见她虽年届古稀、沟壑盈脸,但精神饱满、中气十足,一歌乍停、一歌继起,毫无疲态。她唱的俨然不是歌曲,而是对大自然的感恩、对家乡的热爱。在这感恩与热爱面前,青春洄溯,人被衰老遗忘。老人是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她能连续唱上三天三夜也唱不完。”“她不识字,却能唱无数哈尼族古歌。”旁边有知情者感叹。

      音符起伏间,我看到群鸟悬停、晴云驻足,听得水声隐约、心跳骤疾。歌声里,花树鱼禾全力生长,各自演绎着它们的生命旅程……眼前美景很容易孕育诗情,于是我口占一首七绝:“秋绿晴旻正好时,小风亦解写情诗。何须遐陟山巅望?半近轩窗半近痴。”

      信步往梯田的高处走,又被一阵香气吸引。但见绿色浓郁的数十蓬树上,密密匝匝的叶间,缀满精致的菩萨莲座型的绿色小果,正被嫩枝郑重地向上或向斜刺里托举着,其间点缀有或红或粉或紫的尤物,是介乎花、蕾、果之间的小精灵,正与绿色小果一起被枝叶宠着、被小风抚摸着,在暖阳里轻轻摇曳。闻着这颇为熟悉的香气,我心中一动:这种从未见过的带着香气的树应是?用手机软件一辨识,果然验证了自己的判断——八角树!八角,这种百姓家常见的调味料,这般不可或缺的东西,竟然如此甘于僻远与寂寞。惊喜之余,心头不免又笼上一层惭愧。我的素常,以局促斗室成习、以醉心翰墨为务、以偶得只言片语为耀,现在,在陌生而熟悉的八角树面前,已察知自己以往做派的谫陋了。

      回首朝山下望去,一块宽绰的梯田里,一群人在捉稻花鱼,皮裤过腰、笑声漫飞,我想,他们或许已经闻到了来自大山的美味。

      绿春毗邻越南,有153公里的国境线。县城很“迷你”,只有一条V形街道,且未设红绿灯,因此被戏称为“一线城市”。从县城到虾巴村也只有一条路,从这个角度说,虾巴村也当得起“一线山村”之誉。山路虽窄且多弯,但以混凝土筑就,路况尚好,一山一谷分侍两侧,景色绝美。村口有山泉水,千年一脉,日夜叮咚,下有小池承接,清澈见底,随时可饮。呷上一口,甘甜入心,繁缛的俗务缩隐为背景,时光的脚步舒缓下来,心灵觅得片刻的平和宁谧。

    【审核人:站长】

        标题:虾巴秋绿如泼时(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256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