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张集红色文化旅游纪行

  • 作者:村里小狗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0-21 12:07:54
  • 被阅读0
  •   金风送爽桂菊飘香之季,正是国庆节与重阳节交织之时,随着市教育局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一行人,我来到了大洪山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张集镇杨畈村纪念馆参观学习。

      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的展示、解说和回顾,使得我们的身心沉浸在近一个世纪前的战争硝烟之中,在缅怀先烈传承基因的红色文化旅游中,触摸历史的脉搏,接受心灵的洗礼,感受革命的精神,浇筑信仰的根基。

      杨畈村位于大洪山麓,距离钟祥市区65公里,距离镇区10公里。在其村部的后山一角,一座平房里陈列着几十种历史的遗物和实物。资料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燃烧过敌后抗日的烽火,激荡着解放战争的风雷,是大洪山抗日根据地的坚固堡垒,江汉解放区的后方基地。

      作为战略支点的张集,1949年1月4日,江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率领独立二旅经沙河店进驻钟祥。英雄的张集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掩护了《江汉日报》社、江汉公学、中州币印刷厂、被服厂和医院等后勤机关,护送了江汉军区部队渡过汉水,组织了大批兵员、担架、粮食、军鞋、柴草补充部队,支援了著名的襄樊、荆当战役,为建立江汉根据地创造有利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中共江汉区党委于1948年9月1日正式创刊铅印《江汉日报》,其印刷厂设置于离报社十多里的随县艾家老湾。此后曾三易厂址,即钟祥杨家大畈、随县吴家上畈和孝感花园。

      1948年10月,敌人对江汉地区进行疯狂“扫荡”。江汉日报印刷厂,在随县印出第18期《江汉日报》后,随同区党委向钟祥大洪山转移行动。从此,这支50多人的队伍,在张集镇杨畈周边地区与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新四军江汉日报社旧址,位于杨畈村三组。该建筑建于清末明初,坐北朝南,内有天井,正屋五间,西侧有一厢房前后共3层15间。东厢房毁坏时间较长,已不存在,为一空地,遗址总建筑面积451.08平米。1948年底,江汉日报社曾在此处办公2个月,设有编辑室、刻字室、印刷室、活字室和铅字炉等部门。该旧址分别于1990年和2015年进行了房体维修。1985年3月和1998年分别确定为钟祥市和荆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着一幅幅烈士的遗像,我似乎听见他们向后人讲述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注视着一个个侵染着时代烟火的枪炮、留下前辈体温的粗糙简陋的装备服饰、洒下英烈汗水和血渍印记的印刷器具,我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厮杀战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熠熠生辉的英姿形象……是的,江汉日报社旧址的历史功绩,只是中国红色文化谱系中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一个传说,一个记忆。作为生活于新时代的我们,作为奋斗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我们,对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感触、感动与感激,是心有戚戚焉,反思感恩焉,还是麻木不仁焉,忘恩负义焉,这是衡量一个人良知的试金石,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矫正镜。时常接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熏陶与洗礼,不失为一个治疗精神遗忘症、老年痴呆症的有效良药偏方 。

      驱车离开纪念馆,只见山峦起伏,满目苍翠,桂香怡人,阳光普照。盛世年华,吾辈当有何作为?这时,我想起了11年前曾经写下的一段话,以此告慰先辈英烈的在天之灵吧:

      历史是有眼睛的。它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注视着、期待着后人的关怀和回馈,辨析着人类成长的时代足迹。

      历史是有感情的。它懂得往昔的日子里所经历的一切,并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遥远而深情的记忆浮标。

      历史是有温度的。它需要一种良知和责任的熨焐,才可能获得一种长久的感念和悠远的恩泽。

    【审核人:站长】

        标题:张集红色文化旅游纪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1382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