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地方小镇。位于庐江县东北部,地处巢湖南岸,山灵水秀,富庶丰饶。白石山海拔百余米,山中多白石,山上有龙池、仙人洞等胜迹,还因树木葱郁,常有青烟浮空,故有“白石烟树”之称。冬天,雪花飞舞,又有庐江八景之一——“白石冬雪”之誉。山水益彰,白石天河穿圩折流,流经田地村庄,润泽一方热土,造福两岸百姓,汇入烟波浩渺的巢湖。沿途景点众多,既有山岳名胜,又有巢湖风光。
五月的风,轻柔而温暖,吹拂着每一寸土地,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越车窗而过,温和又稍带凉意,陶醉于风的柔美,旅途轻松愉快。闻嗅花草树木的清香,在季节的景色里放松身心,机会难得。今天我们一行,既不是来白石山寻胜访幽,也不是来溯源白石天河的分支走向。我们的主题很明确,在人杰地灵的白山镇,体验久违的田园生活。
春天的繁花嫩叶已远去,路边的绿植枝繁叶茂,有疏稀的几朵艳丽的小花映衬,烘托出节气的可爱。路边散见难能可贵的手工栽插,记忆复苏往事如昨,和土地亲近的日子,田地里的十八般手艺,样样娴熟。若不是时间关系,真愿意弯腰躬背拖泥拈水,施展最拿手的“蜻蜓点水”。
晴空下,田里的水闪着波光,一排小屋前,鹅鸭成群,长条槽边争食。圈起的几块水田里,鹅鸭姿态各异,有的在水中悠闲地漂浮,静静地享受着阳光浴;有的用嘴梳理羽毛,整理妆容;有的用宽大的脚蹼在水中划动,冷不丁一头扎下水去,伸头缩颈的功夫,嗉囊便鼓起了一块,有了食的满足,嘎嘎欢叫,哗然一片。小动物这些活泼生动的肢体形态,早已稔熟于心,这场景却少了一群手执长竹杆赶鹅放鸭,一起挖坑玩石子纯朴可爱的萌童。几方疏密有致的格网,成为家禽散养的“司令”,呆板而尚欠缺了灵动。小麦还没收割完毕,四野青一块黄一块的,明快㶷烂的色彩,像调皮的孩子打翻了调色盘,自然而不刻板。
沿着风景秀丽的双山、白石山七拐八弯,不大的功夫就望见宽阔的白石天河。一路青山滴翠,水流奔腾,阡陌纵横交错,一幅幅田园画卷映入眼眸,心中的境界在田地间不断拓展。
田平如镜,清亮见底。秋收后的稻桩子,放深水呕过冬春,黑如墨或短或长水中倒影,清新淡雅的仪态,活成了一桢画的模样。长满杂草的田埂上,四散着收笼的装虾人,稻田养虾,虾吃浮游生物,粪肥有机物为稻苗增添养份,稻虾套种,实现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一行最初的落足点,便是白石天河下的农田育苗基地。湿漉漉的土壤,绿油油的禾苗。田边埂头竖有一块块小牌子,白底黑字醒目地标注着品种和责任人。机械化的自动传送带,从秧苗的垄沟中穿过,垂直穿越到另一边,长长的传输带,像一节节小火车,每节都配有安钮,可停可驶,一边只管搬运,接应的一边一卷一码,装车直接送入农户大田,配合插秧机械,完成大田插秧。科学育秧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从育秧工厂预定秧苗。听育苗组的师傅们介绍,秧苗主要在根系,根系发达才是绿色高产高效的水稻秧苗。
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田地里的学问精深。农艺师深入田间,指导师傅们拔取稗草,防治病虫害,做好秧苗的田间管理。立足田地间便长了知识,打开了眼界。
郭沫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大群的白鹭立时治愈了我读《白鹭》这首散文诗时,所有的艳羡情绪。说实在的,生在畈上,白鹭还真是没见过,只能在精美的散文诗中浮想联翩。白石天河下,远远的见着,大群的白鹭,在清水田里站着钓鱼,原野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同行中有人说:“别靠近。”怕惊飞鹭鸟。但远程拍着看着又着实的不尽兴,有人试探着向画面纵深,扰得鹭群几起几落,始终不给人亲近的机会。鹭受几番惊扰,无法安心觅食,近距离的欣赏,已无可能,只能在奋力群飞中望见它们灵巧的翩姿。
飞鸟翩处,风吹碧浪一眼望不到边,大片的荷像电视里的慢镜头,优雅切换袅娜而来。再无须小心翼翼,大胆地甩着步向前,红荷像刚出浴的少女般绿叶丛中俏立,几位工人正在荷丛间忙碌。听荷田的主人吴总说,千亩荷田全是籽莲,籽粒饱满时,就地深加工,销往各地大超市,进入千家万户。
陪行的当地领导,笑意盈盈地作了介绍,评价很高:“吴总是农村特色产业里的能手,懂管理会经营,产销两旺。”在此之前,通常都是赏荷花吃鲜藕炖莲籽,从不知还有专门的籽莲。说起籽莲来,吴总如数家珍:“籽莲较饱满,枝叶不能过密,茂密的必须人工间苗。时间需把握,最好在小荷尖角初露的三四天里,时短则无藕带,时长藕带易老,影响口感。”并现场指给我们看,教我们从生长的形状上辨别区分。新鲜的藕带,尽管价格不菲,上市仍走俏。市场价格带动人工价值,工人收入可观。
满目里都是红莲娇俏的身姿,白荷难得一现。好不容易在埂边觅见,乍看两朵白莲绽放,欣欣然里我们为它的超凡脱俗而欢快,踏着小碎步,围着花转。吴总则陷入沉思,随后说出了农经:“花色不同,花粉有别,影响产量。有了不同的花色,再深挖后,这片田就该上新品种了,必须实行种养循环。”一番话,让人茅塞顿开,冰清玉洁的籽莲,才是“物以类聚”的标配。
不太宽的田间主路上,没见杂草纷乱,两侧有随风摇曳的格桑花和缎锦花夹道,只见残败的螺壳虾壳躺在虾笼里,同行的乡村通一语道破:“这是褔寿螺,农作物的天敌。”吃虾祸莲,坏事干尽,空落落的螺壳是故事亦是事故,诧异螺与螺的天壤之别。实质与本质的区分,谁不喜欢善良的“田螺”姑娘。
随后,大家参观了吴总的工厂,宽大的厂房里,只有几名工人在检修。听来过的同伴说:“生产旺季,厂区到处都是莲籽,香气远溢。”
小时候就听说过鸡头米,知道它不是米,是一种水生植物,学名为芡实。近几年也见菜市场有售,叶子、茎和果实上都长满了刺,果实看起来像鸡头,得名“鸡头米”不虚。还听说鸡头米甘涩,味平有补肾健脾止泻的功效。
看过芡实的形状,品尝到茎和果实的味道,但它不如莲普遍,从没见过生长过程。去看芡实栽种时,是追赶着过去的,稍晚一会,工人们下班了,就会错过移栽的全过程,见不到长空碧水映艳阳的精彩劳动场面。
走在堆着水生杂草的田埂上,见偌大的一片水域,稀拉拉的大圆叶整齐排立,叶小的面有凸起物,像极了癞蟆草的样子。但见它凸凹有致好看的明朗色,不惹人厌反平起一种厚实的安适感。
一边赏着,一边快步向前。正在栽种的工人们身着皮裤,拖着清一色的长红盆,隔着大大的行距,弯腰直身间向后退移。
此时,有个小插曲,水鸟搅扰无人机,对这个似鸟非鸟的家伙,两只鸟视为异类,联手围追,一次次的试图攻击。无人机的主人,一边摇控避让,一边口中斥着,大家瞧见这惊险的一幕,虽脸上挂着笑,心中都为无人机捏着一把汗,不明飞鸟击毁无人机,早有先例。嘴里全随合着“嗵嗵”声一片,鸟的惶惑,人的镇定,天上飞地下追,唯美的大场景一桢桢入画,意外的收获。
回途稍有闲,和友人留影于风清云淡的芡实田畔,身后是白石山,白石天河近在眼前,虽无暇细顾,却对山清水秀,楼宇林立的小镇有了好感。一趟白山行,虽赶不及游历名山大川般的“高瞻远瞩”,脚踏实地却让我亲眼见证了农业机械化,乡村多元化的发展。乡间田野游憩,记忆与现实的转换,履痕留处满足了我常怀于胸的乡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