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王文耕:岳父情怀

  • 作者:安安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7-24 21:17:39
  • 被阅读0
  •   岳父,爱人的父亲。今年八十高龄,一米八的身材略显佝偻,但仍不失魁梧伟岸,古铜色的面庞,严中有爱,满头的银丝,记载着人世沧桑,眼角的鱼尾纹在爽朗的笑声里舒展得是那样的慈祥。

      苦涩的童年

      我的岳父,祖籍怀宁高河孙家湾,本姓孙,1941年农历正月初二出生,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江淮大地,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人民遭受着蹂躏。

      孙家湾,背依松涛起伏的丘岭,面朝碧波荡漾的三鸦寺湖,是一个自给自足的鱼米之乡。但连年战火,民不聊生,岳父一家深受其害,苦涩的童年在岳父的生涯中投下了一道永不磨灭的阴影。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黄昏,岳父的父亲在疾病的折磨下,带着贫穷与屈辱,抛妻弃子,撒手人寰。那是一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岳父的母亲因积劳成疾,无力支撑这孤儿寡母的家庭,亦抛下岳父兄弟俩相继离去,从此岳父与仅长几岁的哥哥相依为命。

      父母坟头的荒草,铭刻着岳父儿时的记忆;左邻右舍的帮扶,支撑着兄弟俩毅然前行;兄长眼眶里不屈的泪珠,记录着童年生活的艰辛。这就是我的岳父的童年,一个沦为孤儿的童年,经历着失去父爱、母爱的苦难童年。

      多愁的少年

      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岳父兄弟获得了新生。

      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岳父的哥哥去海口洲学打铁,岳父来到外婆家有舅父收养。从此,岳父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岳父的舅舅在季庄村德高望重,将岳父视同己出,在这里岳父尝到了家庭的温暖,尝到了父爱与母爱,不仅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获得了进学校读书的机会。

      少年心思当拿云,岳父深知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岳父深深地懂得没有舅父就没有自己,随着称呼的改变,岳父成了舅父家中的真正一员,在家勤劳,在校用功,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但养子毕竟是养子,农村的风俗习惯与社会上的风言风语,难免不困扰岳父,多愁善感也难免袭上心头,被人歧视,遭人白眼,亦偶尔有之,这一切多亏了舅母,她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孩子的人格与尊严谁都不准侵犯。尽管如此,岳父的少年与一般同龄人比起来,在岳父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岳父的家教是严格的,从旧社会过来的父母多少都会打上一些封建时代的印记,据说岳父的舅父一生娶了六个老婆,最后一位舅母因膝下无子女,又收养了一个女孩,后来成了我的岳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岳父的少年是可想而知的,受其传统影响,“紧眨眼,慢开口”至今还在我辈中传为佳话。

      学业的精进与出类拔萃为岳父的少年时代平添了不少乐趣,爷爷、奶奶为岳父的求学历尽了千辛万苦,奶奶为了岳父的学费常常挑柴到远在十里外的集市去卖,爷爷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得两眼昏花还坚持在田间劳作,勤劳的双亲用辛勤的汗水为岳父撑起了一片蓝天。

      感恩的青年

      60年代初,岳父中师毕业,学成归来,带着青年时代的憧憬与理想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回到了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身边。

      岳父怀揣育人梦想,走上了乡村课堂。当时国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一场“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正处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突出,农民想摆脱贫困落后的美好愿望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现状发生冲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刻不容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各种形式的初小、完小、夜校、扫盲班、小学附设初中班等,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岳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宛然成了当年的骨干力量,成了乡村教育的顶梁柱,面对低矮简陋的教室,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无私地洒在这家乡的土地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岳父在埋头工作的同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遥想岳父当年人高马大,一表人才,在外求学多年,也许有自己心仪的姑娘;遥想青年时代的岳父,也应该有个人的理想与追求,那安徽大学数学专业的证书便是见证,谁不想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然,岳父选择了立足家乡,照顾父母,顺从了爷爷、奶奶的安排,与大自己两岁的养女结为夫妻。这位养女——我的岳母,也是为生活所迫而离开母亲的,可以说这对患难夫妻真是“同时天涯沦落人”呀!我的岳母是我平生遇到的第一位最为贤惠的女人,为人温顺诚恳,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面色稍黑,这可能与她长年从事炊事员工作有关吧,我认识她时,她43岁,我18岁,她常说我与她第一个没有养起来的儿子同年,相处一年,关心备至,的确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想不到我还真的成了她的半边之子,人们说“养女要有好娘”,这就是我后来无论遇到多大阻力都要谈到她女儿的动力之所在吧!

      青年时代的岳父,风流倜傥有担当,事业心强,二十几岁就当上了校长,每到一处都赢得家长的欢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放弃了个人的梦想,成家立业,扎根农村,展示了知恩图报的情怀,度过了一段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美好时光。

      不幸的中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岳父一家沉浸在幸福美满之时,一场因岳母的身体疾病而引起的家庭变故正悄悄降临。那时,爷爷奶奶虽年事渐高,但仍能操持家务,岳母勤劳能干,并由一个临时工转为学校正式炊事员,虽然我的爱人兄弟姊妹五人(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时代,子女稍显多了点),但在当年属于双职工家庭,仍不失为一个令人眼羡的小康之家。

      我的岳母出自贫寒之家,在无法解决温饱的境遇中被人收养,长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形成了逆来顺受的特性,爷爷虽然宽厚仁慈,不失长者之风,但奶奶作为一个在旧社会地主家长大的童养媳,有时难免不展示其骄横的一面。岳母就在这样带有封建色彩的家庭中,从一个父母无力抚养的要饭女逐渐成长为一名支撑家庭的主妇,这其间曾有过多少辛酸和泪水。受男尊女卑的传统影响,岳母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为了家庭,岳母放弃了出外工作的梦想;与岳父结婚后,相夫教子,孝敬双亲,里里外外一把手。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减轻岳父负担,来到学校担任炊事员,从此天不亮起床赶扑学校,夜晚拖着一身疲惫摸黑归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因为长期的奔波劳累,超负荷运转,一场因红斑狼疮引起的尿毒症在岳母的身体里潜滋暗长。记得当年我在范塘工作时,常见她按着腰部说酸疼,尤其是天阴下雨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有一次我见她扶着灶台艰难地拿起扁担时,主动地夺下扁担挑了两担水,她还千恩万谢,夸我这个“惯子”还是挺懂事的,其实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后来我调离范塘,岳母的病情在慢慢加深,先后住进了安庆116医院、市立医院、甚至省立医院,此时的岳父已是范塘辅导区(小学附设初中班)的校长,但岳父不幸的中年就从这里开始了。

      从此,在岳母求医问诊的路上,洒满了岳父对岳母深深地爱,展示了岳父的担当与情怀。家有年迈的双亲,医院里住着岳母,还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休学在家的大女儿——我的爱人,但与奶奶的矛盾斗嘴还时时令人担心,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面对如此困境,如何兼顾了学校、医院与家庭,岳父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岳母与死神的搏斗中,岳父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没有治不好的病,就是再苦再难也要挺过这道坎。

      医院的日子是难熬的,医院的空气是苦涩的,医院的夜晚是孤寂的。挂号住院缴费,人流涌动;检查诊断治疗,遥遥无期;陪床护理服侍,夜不能寐。一家人围着岳母转,岳父与我的爱人轮流陪护,病床边曾留下不满10岁的小妹做作业的身影,过道里曾响过岳父身心憔悴的鼾声,还有那我的爱人伏在岳母身边不离不弃的呼唤。忘不了病重里的岳母的牵挂与嘱托,忘不了省立医院里岳父的苦苦哀求。然而这一切都于事无补,尽管岳父使尽了全身解数,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力回天,岳母还是带着遗憾和泪水离开了她所深爱的丈夫,离开了她割舍不下的孩子,离开了养育她四十七年的家乡亲人。

      中年丧妻,人生的一大不幸。岳父在痛苦中煎熬,在煎熬中不得不挺起不屈的胸膛,背负起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带好孩子这是岳母临终时的托付,抚养双亲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冷静下来的岳父毅然作出第一个决定:让大女顶职,并千方百计让她当上了一名国家正式教师。这就是岳父的超人之处,彻底摒弃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他深知两个儿子正在读书,男孩必当志存高远,考大学远走高飞,两个小女是城镇户口,即使将来考不起,也能找个工作衣食无忧。

      1985年,对岳父一家来说,真是个祸不单行的一年。正月里岳母去世,7月的高考、中考、就连小妹的小升初,全都名落孙山,可想而知,当年失去母亲的孩子,痛苦有多深,影响有多大。岳父从无怨言,凭着自己的能耐,大儿子进怀中复读,小儿子就读高河中学。我的爱人此时成了岳父的得力帮手,承担起一切家庭事务,在一定程度上为岳父分忧解难,缓解了岳父的压力。但忙里忙外的岳父,回到家中,每当夜阑人静之时,那人去楼空之感难免不时时袭上心头。

      好男儿志在四方,大弟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庆大学,这是岳父的荣耀与骄傲,沉闷的家庭平添了活力与希望,岳父兴高采烈地送子上学,还自豪地说“我儿子带我到重庆旅游一趟”,其实是放不下的父子情怀,远隔千山万水,初出远门,怎放下?

      我的岳父生性耿直,为人豁达,除了子女,从不求人,有其宽厚爽朗的一面,但也有古板较真之处。我和爱人的婚事就是在他的古板较真之下苦苦周旋了好几年,若不是岳母的在天之灵,若不是严老的赤诚相助,也许真的难成眷属。后来当我的女儿谈恋爱之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这就是岳父的父女情怀!

      岳母走后,岳父的中年时光是艰辛的。上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料,下有四个弟妹读书求学,学校里工作不能懈怠,回家来5亩多田必须耕种,微薄的工资处处捉襟见肘。经济的压力,生活的负担,岳父不容易,一路走来,真的挺累,挺累!记得那炎炎烈日下的“双抢”,秋收打稻时的挑灯夜战,拖拉机耕田时的腰酸腿痛,年轻的我都感到骨头像散了架,返校后两三天才恢复过来,当年的岳父已五十上下,其疲惫劳累的程度不言而喻,幸好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女儿能给予些许慰藉,爱唠叨的奶奶她可不管许多,爷爷只要看到谷仓满满、柴堆高高就会露出舒心的微笑。说实话弟弟妹妹中最倒霉要数小弟,什么脏活累活重活都首当其中,个儿大力气弱技能有限,有一次拖拉机耘田,那皮带轮飞起的泥巴糊得满脸都是,农村农活真的吃尽了苦头,这也许为他以后走出乡村闯荡商场奠定了基础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岳父是看在眼里,庝在心里。

      这就是我的岳父的中年时代,带着一家老小艰难跋涉的中年时代,一个写满辛酸、泪水与汗水相互交织的中年时代。

      知足的晚年

      2001年岳父退休,荣归故里,他的晚年生活开始了。两个老人均已去世,孩子们都已成家,备尝艰辛的岳父身板还挺硬朗,与继岳母(在镇教委工作时续的)坚守在农村,经济宽裕,生活安逸。

      知足者常乐,这是岳父的生活准则。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不为昨天的失意而懊悔,不为明天的得失而忧愁,他的老朋友曾戏谑地送他个雅号——董达,实际上岳父貌似豁达无意争春,但心中自有一杆秤,原则问题从不让步。这一点大弟得到真传,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今的岳父,年已八旬,仍独立生活在农村老家,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拖累孩子,是个非常睿智的老人。他老人家深明大义,他深知孩子们生活不易,工作繁忙,他深知几代人在一起饮食起居习惯不同,代沟不可逾越,他是打心眼里喜欢孩子的,何不想与孩子们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我们一共兄弟姐妹五人,天各一方,除小弟经商外,其余都当了教师。每逢过年过节,从四处汇集到岳父的身边,这时的岳父脸上都笑开了花,他是多么的高兴与自豪呀!

      岳父年事渐高,白发苍苍,听力下降,腿脚也不是太灵便了。我有时路过家中,望着劈柴的身影,晾晒的衣服,葱绿的小菜园,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酸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岳父留给我们的时光肯定是越来越少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子女孝敬父母的心声,无论路途有多远,无论工作有多忙,多尽一份心,就少一份悔。

      岳父的晚年是幸福的,岳父的内心是快乐的,尽管子女不在身边,电话叙说着牵挂,视频寄托着思念。父爱如山,愿这山一般的父爱巍巍,永驻我们的心间!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文耕:岳父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9060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