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相聚宜城,这里有我想见的人,更有想见你的人!
作为《同步悦读》的新人,获悉《同步悦读》要在宜城安庆举办五周年线下采风活动,我是既高兴又激动,高兴的是我自今年八月走进《同步悦读》以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一次面对面与名家、文友和老师们交流创作的机会,激动的是我能见到久已仰慕的大作家石楠老师、白夜主编和姚岚主席等,为此,我怕失去机会,第一时间就向吴新生老师报名。
参加文友笔会是第一次,参加《同步悦读》举办的线下采风活动更是第一次。我对这次能到美丽的江滨之城、古老的文化名城安庆参加笔会非常期待,早就做准备,提前订好高铁票,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写成了《桃溪瓦罐汤》《邻里守望》等文章,带到安庆向白夜主编和老师们请教。
10月16日早上6点,闹铃声响,我就一骨碌爬起来,穿戴、洗漱、吃早餐,20分钟结束,背起背包跨出门,踏上了驶向合肥南站的第一班公交车。今天,合肥的天气有点阴沉,温度也比往日下降了3~5度,站在瑟瑟的秋风秋雨中,浑身上下透着丝丝凉意。
每次坐高铁,我总偏爱紧临车窗的位置。透过窗口往外看,一阵乌云随秋风飘过,一场秋雨滴落下来,叮叮咚咚,落到车窗上,顺着车窗绵绵的、细细的流下。车窗外,远方若隐若现的绵延群山,一往无际的广阔原野,芳林尽染、秋色迷人。随着高速列车的移动,又转眼间呼啸而去,宛若一帧帧流动的风景,又好似一幅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透过列车车窗,未及留神,在不知不觉中,在期待盼望中,度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旅程,列车停到了我早已向往的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省会、禅宗圣地、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美誉之称的安庆站。
大约十多分钟,出租车就将我送到了这次笔会的下榻酒店——黄梅山庄。据师傅介绍,黄梅山庄是安庆市最早一家将黄梅戏文化与酒店文化相交融的特色星级酒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高档典雅、黄梅文化尽显其中。山庄也是安庆作协的文艺创研基地。
山庄坐落于美丽的菱湖之畔。风光秀丽的菱湖公园环湖而建,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与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后建园,面积三十多公倾,是安徽省最早建成的园林式公园,以菱荷景观和“菱湖夜色”闻名。
下车后,我站在细雨中,抬头便看见山庄门头电子屏上“欢迎同步悦读作家来安庆采风”一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一连看了三遍,在确认没有找错地方后,背起行囊,迈开双脚,冒着秋雨大步向山庄大门走来。
走进大厅里,叶子老师、婷婷老师主动笑脸相迎,问我是不是来参加线下采风活动的。当我自报家名后,二位老师热情帮我办理入住手续,叶子老师还主动引路,把我带到电梯口再送到入住的楼层,与叶子老师挥手作谢的那瞬间,我的心头涌出那种回家的暖暖感觉。
午餐交流时,我了解到叶子老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也是最早与《同步悦读》签约的农民女作家。叶子老师的家住在凤台毛集镇的一个小村庄,农忙时要种责任田、伺侯瓜果;农闲时要四处奔波卖货,还要照管老人孩子。尽管她才刚过四十,但常年的辛劳,给她的眼角留下了浅浅的鱼尾印迹,一双眼睛满是经历风霜后的沧桑,仿佛她早已习惯了曾经苦难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同步悦读》结缘,以后笔耕不缀,在卖货间隙就着路灯看书、在颠簸的行走路上修改稿件,先后写下了《山间那一缕兰草香》《三叔》《春风醉农家》等一批带着泥土清香的作品,我认真拜读了每一篇,并深为叶子老师热爱文学的精神所感动,更敬佩她对乡土文学的执着追求。
在办理入住手续时,一群人正围坐在山庄大厅的沙发旁,抽烟、喝茶,聊得正欢。其中一位带着金丝边眼镜、身材瘦弱、个头不高的中年人,跟大家握手寒暄,我猜想,一定是我这次想要见的白夜主编。
在微信中,我与白夜主编虽有过交集,但更多的是请教发文或简单的问候,留言也只是片言碎语。在我的想像中,白夜主编一定是一位两鬓斑白、西装笔挺、皮鞋锃亮、系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可鉴的文人,或是冷峻,或是孤傲,或是沉静的学者。
见到了真人,与我的想像大相径庭。白夜主编虽个儿不高,似乎还不善言辞,一脸文雅的神态,爽朗的神情之中始终透出股热情。我一直想跟他打声招呼,在进入餐厅后,无奈他的身边围着一帮新朋老友,我几次上前欲言又止。
快到开席前,白夜主编环顾了一下四围,拿起手机给我打电话,估计他也没有认出我,其实他根本也不认识我,我就站在他身后不远的桌旁,近在咫尺。我关掉来电,挥手向他示意,快速向前握手,有了近距离与白夜主编交流的机会。借此机会,我向白夜主编汇报了我的创作情况,并向他请教了下一步创作的方向,得到了白夜老师的赞许。
下午的活动由白夜主编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安庆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姚岚女士和《同步悦读》签约作家、金牌点评、文化学者胡铭先生分别致辞,组委会的老师还特别邀请到了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安庆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的石楠先生为我们做了《我的文学之路》的文学讲座。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石楠先生,著作等身、誉满天下,虽年逾古稀,依然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反应敏捷。讲座中,先生结合自己的文学之路,详实讲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验体会,并鼓励大家用文学的方式,为时代而歌,为时代立传,写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我第一次“认识”石楠先生,是我任团宣传股长时,为单位图书馆采购的图书清单中有她的小说《画魂——潘玉良传》,以后,我还断断续续读过她的《柳如是传》《陈圆圆传》等作品。时隔二十多年后,这次真正与石楠先生零距离接触,聆听先生教诲,涌动创作激情,汲取前行力量,心中万分激动。尤其是那天,组委会的老师们精心为石楠先生筹备了生日晚宴,当生日蜡烛点起后,在场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纷纷站起来,和先生一起同唱生日快乐歌时,我的眼角里噙满了泪水。
这次赴安庆参加线下采风活动,还有幸认识了姚岚女士。姚岚主席鼎力支持,给每位文友赠送了由其主编的《新家园》系列纪实丛书。丛书从地名、历史人物、古迹、名胜、物产、典故、历史沿革等方面深入挖掘了安庆的乡村文化元素,让我们了解了做糍粑、打豆腐、做面条、烫豆粑、蒸毛香粑等传统习俗的乐趣和农耕文化,宗祠文化,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同时,更加了解到美丽乡村建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为今后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率气豪爽的孙仁寿老师是这次安庆线下采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还要跑前跑后忙拍照。第一次接触孙老师,给我的印象特深刻,风趣幽默,性格直爽,属于智商情商都很高的偶像派。那天,他朗诵诗时非常有激情,他写的诗更有韵味,传递的都是正能量。“文学采风走进安庆”群刚建立,我注意到,群里热闹非凡,从建群到现在,孙老师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活跃在群里的人。我的《桃溪瓦罐汤》在《同步悦读》推出后,留言里就看到了孙老师的评论“文笔老道……”,这是孙老师对文章的赞赏,更是对我的鼓励与支持。
胡静老师是《同步悦读》的资深作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身材婀娜,穿着时尚,性格活沷,秀外慧中,整个人透出一股书香气。据孙仁寿老师介绍,她对安庆的历史文化研究很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我拜读过她的《烟火人间双井街》,通过双井街,她把老街里的小市民和市井文化写的入木三分,我很欣赏她的才气,也很喜欢她演唱的黄梅戏。
那天,她背着一只电喇叭,俨然成了一名超级美女“地导”。胡静老师以播音员磁性般的声音给我们介绍了有千年历史的迎江寺、长江第一塔振风塔、百年沧桑的倒扒狮老街、展示国人气节的国货街、海子纪念馆、皖派风格的“安徽劝业场”、明清风格的赵朴初故居、安葬新文化运动先驱者陈独秀先生的独秀园等历史文化景点。
在四牌楼,胡老师特别向我们介绍了“胡玉美”和“麦陇香”这两块金字招牌。她说,这两个招牌,也是安庆的一张对外名片,它们同出于来自于徽州的胡氏家族,在一百八十多年前,这位胡姓男子肩挑酱货走街串巷来到安庆,落脚生根,在这儿开办了“四美”酱园、“玉成”酱园,后又取玉成其美之意,创办了“胡玉美”酱品品牌。胡玉美酱酸甜咸辣、品种多样,以优质蚕豆、辣椒、封缸酒等为主要原料精心酿造而成的,曾代表中国夺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国人为之骄傲。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陈大联老师为每个人都馈赠了一盒“胡玉美”酱,吃在嘴里,“辣”在心里。
秋风萧瑟,落叶缤纷。久没散步,16日的晚宴结束后,我陪马先勇老师去菱湖公园走了一圈。马老师是一位老转业军人,现在退休在家,退而不休,经常撰写反映军旅生涯的文章,常常见诸于《同步悦读》。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我们有很多相同的人生经历,一路走一路交流,尽管时间晚了点,但还是欣赏了不少美丽的菱湖秋色。在灯光映照下,湖面碧波荡漾,园内渠道纵横,湖心小岛,秋荷傲立,亭竹相映。秋色美的醉人,原来,秋天的雨夜也是这样的美!
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有幸参加《同步悦读》五周年线下安庆行采风活动,与上海、江苏、湖北和省内40多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美学泰斗朱光潜、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著名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故乡和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参加笔会,欢聚一堂,交流文学创作经验体会,我不仅感受到了《同步悦读》组委会老师们的精心安排,更充分感受到了黄梅故乡的神韵。
逐梦在路上,文学在路上,笑声在路上。《同步悦读》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年。五年来,她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蹒跚走来,如今长大成熟了,并正走向婷婷玉立。我期待,期待如白夜总编所说,同步永远都是大家的,有同步家人的共同努力,也定将同步行稳致远,永驻你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