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房是我家的厨房。“毒草”是一些小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母亲领着我们三兄妹住在她单位的一间小平房里,父亲在乡下工作。因为我家人口多,在母亲的多次要求下,她单位领导为了照顾我们,又把一小间原来是仓库的拐角房分给我们当厨房。
回忆起来,这间小三角房应该是直角梯形的。可大家、尤其是我们家人,都叫它三角房。七十年代末,我刚上初中,三角房对我吸引最大的,就是那里面堆着父母用来放书的几个大纸箱。
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是爱书人,有时我们学过的课本都不舍得扔。所以,那时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存了几大纸箱的书。这些书,最多的是长篇小说,还有一些毛选、科普读物等。
三角房低矮潮湿,那些厚厚的长篇小说被我偷偷翻出来时,还带着发霉的味道,但我却像挖到了宝一样兴奋。只要有时间,我都悄悄藏在三角房里看书。那些书陪伴了我多少青春期的寂寞时光啊!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大学》;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杨沫的《青春之歌》;还有《红楼梦》《水浒传》《家》《春》《秋》《苦菜花》等都是我那时的课外读物。
图片
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懵懂地撞开了一扇神奇的文学之门,那里面呈现出来的精彩纷呈,让我非常着迷。很多字不认识,也顾不上查字典,囫囵吞枣只管往下读,慢慢地写作文再也不发愁了,精彩的句子顺口就来,老师给作文本的句子下画的红圈圈(说明句子精彩)越来越多,作文被当做范文朗读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懂得也多了,很多历史典故、名人故事脱口而出。
不记得是哪一天,母亲突然撞开三角房的门,看见我于昏暗的电灯泡下,捧着书坐在小木椅上,她大喊一声:“难怪半天不见你有动静,又钻在这儿看闲书了!”
母亲为什么用“又”字?也许她已经不止一次发现了我的秘密。那些书,虽然父母舍不得卖、舍不得烧、舍不得上交,可确实有些是曾被批判成“毒草”的,母亲觉得并不适合初中生读。
母亲专门和父亲郑重地谈了这件事。父亲和我谈了话,他很严肃地训斥我不该把心思用在看小说上,没事多做题、多看课本,比看小说强,况且,我的学习成绩虽然好,但不刻苦。
从此以后,看那些书使我有了负疚感。不让看又不行,家里就一个箱子和几个抽屉能上锁,还要放衣服和家里的重要票证等,母亲根本没地方锁那些书。于是,我还是特别想看,还是能钻到空子看。
1990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回河南三门峡市一家国有企业的研究所搞设计。7年之后,我在中级职称已拿到的情况下,因为仰慕警服和警徽,决然抛弃自己的专业,来到陕县公安局110,当了一名接警员。110值夜班,轮休时间多,我拿起了笔开始写作。2005年底,我尝试往杂志投稿,谁料一试水竟异常顺利,几年间便在《人民公安报》《知音》《华西都市报》《辽宁青年》《东方剑》《人民公安》《妇女生活》《人生与伴侣》等报刊发表了20多篇报告文学和散文。《意林》《特别关注》《警察文摘》等也转载了我的文章。2005年年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面向全国举办“互联网十年网缘故事征文大赛”,次年3月,大赛揭晓,我的警察题材小说《穿过人群凝视你》获得了一等奖。
恰逢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宣传处正缺文字撰稿人员。蒙领导的知遇之恩,在陕县工作了9年后,我又开始了工作生涯的第三次从零开始,借调到市公安局当了宣传专干。
从那以后,我的业余爱好和职业生涯结合在了一起,在省市组织的文学大赛、好新闻评奖上也频频拿奖。
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在灯下寂然写字,艰难跋涉在公安新闻和文学写作的路上。因为工作上取得的小成绩,我正式调进了市公安局。因为写作,我立过功,获过奖,又被提拔为宣传处副处长
如今回忆起这些,会在哑然失笑之后,又感慨万分。可多亏了“三角房”那些“毒草”,我如今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在文学和公安宣传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十多年灯下的案牍劳形,码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发表在各个报刊上,并于2014年秋天作为全国公安系统的48名学员之一,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公安作家班)的学习。
当我跨进鲁院时,我仿佛知道了是爱读书的机缘和积累,能让我在十多年前突然拿起笨拙的笔,从“三角房”启程一字一字写进了鲁院。从“三角房”启程的这些年,我伴着床前的小灯,听读了上千册的中外文学经典佳作,抄录了十余本读书笔记,写了几十篇书评……
人到中年的我,再回到父母家中,依然会习惯地翻翻书架上存留了几十年的旧书,仿佛再次抚摸到了我的少女时代。父母再谈起那些年禁我读书的往事,当笑话一样讲。
羡慕女儿,生在自由自在的年代。她才不过是初中生时,就已经拥有了上百册中外名著,老师推荐课外必读的,父母亲戚送的。那些书堂而皇之地放在她的书架上,她什么时候想读抓起就读。她不知道,那些书曾经是“毒草”,孩子要看,得偷偷摸摸做贼一样看。
那时以为,自己喜欢“毒草”,是因为有叛逆心理在作祟。成年后才知道,“毒草”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人家确实写得好,是好书,是经典。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也有好几百本藏书了。选择性地买些好书,看些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也不是难事了。人生短暂,看过的书,记住的人、做过的事、写过的文都有限;大千世界,诱惑接踵,业余能用来阅读,可用的时间也不多,怎么能不把有限的阅读时间用在读好书上呢?!
好书提高人的素养,是人获得知识的捷径。好比为人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更高领域的窗户,使人见识更广、眼界更宽、思考更深,可以看到超越自身体验的更加色彩斑斓的人文和情感世界。从好书里,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里,借鉴前辈的经验教训;在哲学的博大精深、逻辑推理里,感知世界的奥秘和规律;在爱情的感天动地、沧海桑田里,唏嘘有情人的从一而终;在亲情友情的血脉相连、骨肉相牵中,体会情感虽无形、感人却至深的厚重绵长;在诗词的风花雪月、写真描绘里,惊叹人类语言的魅力和韵味;甚至在焦头烂额、一地鸡毛的寻常琐碎里,反观自己生活的质地和品位……从掌中好书,看尽人间悲欢离合,品足人生精彩纷呈。书虽小,其中的世界何其广阔。
好书的语言、人物、情感以及框架和表达方式,对喜爱写作的人而言,可喻为油库、粮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好书,就是对笔力的防锈和磨砺。
读好书,对人气质的养成、修养的提升和为人处事的模式,都有着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功效。它不是作用于人的肌肤表面,而是作用于人的精神和灵魂。
从今往后,我仍愿意把有限的业余时间,用在读好书、读经典这样美好的事情上。你,愿意和我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