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编鱼不是鱼,是比背篓稍大的鲤鱼样的编织物。
芦编鱼是芦苇茎编织的。它有巴掌大的矩形底座,带纽的如汤锅一样的圆形盖子。它似一尾发福的鲤鱼,凸眼滴溜溜的,微微卷曲的尾巴似乎欲将摆水。它肚大,像是怀了孕,随时都要甩籽似的。它的胸腔呈圆柱体,像嵌了小水桶。土豆白菜之类的平常货自然近身不得,它是除夕用来盛冻饺子的。
小时候初识芦编鱼时,一头雾水。我偶尔望向村长家堂屋悬于梁上的芦编鱼直眨眼,这物何用呢?除夕的一场大事情,才叫我领略了它的神圣。其实,芦编鱼属贵物,逢重要时刻才神秘现身,堪称一年里压轴或是开场的角色。是的,除夕的仪式,往往与祭祀关联。这一刻,芦编鱼登场闪亮了,它盛满了冻饺子,系在村口的老榆树上,一年一次地,接受着一众村民的虔诚祭拜。
饺子是事先包好的,有芹菜小米馅的、白菜玉米馅的、萝卜高粱馅的等等。观赏芦编鱼的威仪,是在一通隆重鞭炮响过的掌灯时分,村道上,男女老少簇拥着芦编鱼施施行进。两尾巨大的芦编鱼蒙了红绒布,由四位大汉擎着,悠悠的,尊享仙子坐轿的礼数。我们这些小孩子兴奋地蹦跶着,嬉闹着,挑着油纸灯笼助阵。
瞬间,一字连缀的灯火烧红了,人影幢幢暗影连片,移动着,一路洒下熠熠星光。
当然,这绝对是盛大活动。有年轻人给树上挂了木梯、红灯笼,村里极具威望的老者,穿戴齐整,双手合十拜天拜地,然后手拎芦编鱼一步步上梯,将其系于枝上。两尾芦编鱼随风轻摆,仿佛入了水,欢游起来。侧旁四只灯笼眨眼闪烁,为畅游的“锦鲤”照亮前程。
老者开口一番唱颂,感恩天地,祈祷丰收。他引领一行人,围着老榆树里转三圈外传三圈,老者颂:“年年有余”,大伙和:“年年有余”;老者颂:“五谷丰登”,大伙和:“五谷丰登”。一唱一和,庄重而幽远,环响夜空。
祭拜是一种靡丽的习俗。芦编鱼是庄稼人思想藤蔓上结出的希冀,暗合了农人性情深处的特质。那穷困的岁月,神圣的芦编鱼,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祈求。祭拜结束之时,也是欢欣的时刻,每户都分得几枚冻饺子,大人孩子们都乐颠颠地奔回家。
神奇的是,领回的饺子,驳杂于大堆里煮了,每人准能吃得一枚。嚼着喷香的饺子,全村人慌慌的心就定了,心里酝酿着收成,内心隐秘的一隅正在发芽,田野仿佛绿油油的开始生发。
一年又一年,农人在苍茫大地上劳作,点种、除草、灌溉、收割,日子一天天过,村屯的光景,就在这芦编鱼的护佑下,岁岁年年地赶路程。
我参与祭拜仪式的某年后,奶奶成为苇编的高手,全村数头名。每遇秋日,可一睹超拔的手艺:浸水、劈条、裁段、轻轧、起边、收口,一道道工序拿捏得准,手法娴熟。出手的物件苇篾均匀,密实弹软,未见一点戗茬、毛边之瑕。细细端量一番,像扑棱棱的活鱼出水,惟妙惟肖。
离乡之前的祭拜仪式,我参与足有六七次之多。恢复高考的第三年,病中的奶奶,特意为我织了小巧的芦编鱼。除夕夜,鞭炮齐鸣,灯影滚动,我提着这玲珑宝贝,一路欢喜,随人群围着老榆树转呀转。那位老者年事已高,声音明显嘶哑了,他领颂:“年年有余”,我默念:“金榜题名”。末了,我提着饺子回家,奇的是,芦编鱼显灵,那几枚夹有玉米粒的饺子皆入我口,居然被我一人包圆了。我兴奋得手足舞蹈,犹如被高人点化,冥冥中得了神谕般信心满满,果然,半年后金榜题名。
进城后某次吃饺子时,我才大悟,原来煮熟的酸菜馅与五谷馅的饺子,色泽有别。哦,想必,当时是家人的有意为之。那水饺散发的馨香,皆是浓浓的爱呀!
后来,奶奶、老者以及我的父母相继谢世,水泥公路修到村里,机器推倒了老榆树。安放吾心的芦编鱼,不久也没了影儿。
前年回乡过年,竟发现了集市上的新品芦编鱼,外形比真鲤鱼稍小,流线型,无底无盖,成了小孩子手中的把玩物。设计者是否得到了旧时芦编鱼的启发,不得而知。
看着小孩子手中时尚的“玩具”,总觉得缺了点韵味与逸想。瞬时之间,时光的散页联翩滑过,一阵恍惚,我又想起了渺远的芦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