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黄来斌:老家的那缕茶香

  • 作者:黄来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16 17:14:51
  • 被阅读0
  •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在这个春天,乍暖还寒。早晚的微风还夹杂着阵阵的凉意,在我的老家---安徽舒城的小山村里,新农人已经开始着手整理茶地,清理杂草了,以便于在未来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忙碌着那杯只属于春天大自然的味道。我们那里每家每户都有或多或少的一点茶树,树龄基本都在百年以上,小的时候就听祖父说:是他父亲的父亲手栽下去的,那时候的农村交通不便,主要的经济来是靠山吃山,勤劳的父辈们总是不甘贫穷,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生活,因此茶叶、板栗、毛竹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现在我们舒城的茶叶官方统称为“舒城小兰花”,属绿茶类,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正常芽梢,经精细制作而成,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省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4年9月10日发布实施。至于名称的由来,网络上摘抄: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但我听父辈们说由于山区植被资源丰富,以前兰花漫山遍野,一到采茶季节,兰花的香味散发到茶叶中,泡出来的茶自带兰花香味,由此叫做“小兰花”,现在农产品也都在打造IP了,总之这是一个好的事情,容易让人记住。

      一杯手工茶是需要很多工序的,首先摘茶就是一个很费工费时的活,我们所喝的每一片茶叶都是茶农们亲手一片一片摘下来的,虽然现在有些地方在尝试用摘茶工具,但是要求茶树平整,叶片均匀,所以很难解决采摘问题。小的时候茶叶上市的时候我们就会帮大人一起摘茶,不论男女老少都会,而且摘的很快,摘茶也分为头遍茶,二遍茶,三遍茶,尾梢茶,轮次不一样摘的工时也不一样,摘头遍茶算是“找茶”,只摘一至二叶,一颗树上只发几个嫩芽,要一颗颗的找,费时、费工、费腰,炒出来的茶叶香味也不一样,头遍茶泡后形状好看清香怡人,但不如二遍、三遍茶的淡雅醇厚,尾梢茶的经泡浓郁,因此现在市面上价格也差异很大,至今我还会双手同时采摘,虽然小时候帮忙的少,但那份肌肉记忆是不会忘记的。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驻地叫舒茶镇,是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政府响应号召山坡上栽的全是茶树,也就是今天著名的“9.16茶园”,我们是住校生,记得周末的时候我就和几个山区会摘茶的同学们一起去茶厂摘茶草(鲜叶未加工的),当时大叶茶3角钱一斤,一天下来能挣个2-4元的生活费。我们老家属于山区,气温比县城要低3-5度,因此茶叶发青的较迟,但我们全是荒山茶树,以前农耕时还在茶树间种点农作物,现在因为大部分都外出忙生活,母辈们也都去城里带孩子了,所以每家的茶地都荒芜了,因此是真正野生茶,不施加任何的农药与化肥,茶树多处于西晒面,所以叶片长的较慢,朋友曾请教过农科院的专家,他们说真正茶多酚含量高的叶片,是西晒光合作用强的、微微发紫的叶片。

      刚摘回来的茶叶,要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摊开,挥发掉叶片上的水分,手工茶一般都要当日采摘并炒制完成。每家都有一个自制的土灶茶锅台,它区别于烧饭的土灶,锅面倾斜约40度,是可以移动的,一般都是用柴火;第一道工序“杀青”。在“茶草”下锅之前,要先热锅,待到锅烧热,母亲都会用一种植物的叶子在锅里抹一下,为的是去除锅里的异味,然后就是火候的掌握,不能大也不能小,这是非常需要功夫的;火大了茶叶容易起泡,火小了容易发黄,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一种自编制的工具称为“茶掸把”,可以快速的将茶叶在锅内旋转,去除水分、定型,一次不能下的太多,大概3分钟左右出锅,出锅后的茶叶要平铺到烘斗上或自制的茶箱抽屉里,再一次按压、定型;第二道工序烘茶。烘茶时一定要用黄栗树炭或竹炭火,不能有一点的烟,最重要的是放入茶屉的时候不能掉一点茶叶沫子到火里,一旦掉茶叶沫子在火里会迅速出烟,那样茶里就会吸收烟味泡出来不好喝,所有的辛苦就白费了……烘干茶要经过一次、二次、三次、隔日再复火等步骤,使茶叶中的水分完全挥发,直至香气溢出;第三步是装桶。茶叶烘好后趁热装桶,才不会碎,形状才好看,要选择密封性好的专用茶叶桶,里面套上内胆袋,外口用纸巾盖口,目的是为了吸收和隔离湿气进入茶叶中,装桶的茶叶要放入冰柜冷冻或阴凉处保存,这时一杯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纯手工的春茶算是制作完成了,其中步骤远不止我的赘述。

      在我们山区,小时候茶不仅是增加收入的来源,也是体现主人热情好客的表现。每家每户来了客人,主人都会将自己家亲手制作的,最好的茶叶拿出来招待亲朋好友,一杯热茶、一份温暖、一句家长里短,那才叫生活……我以前不太爱喝茶,也不会像父母那样制茶,但从小耳濡目染,多少也得到几分“真传”,现在很多人家为了省事省力,会采用机器炒茶,俗称“撞机制茶”,虽然撞机制出来的茶会迅速蒸发掉水分、快速定型,从形状上看泡出来的茶会好看,但是没有了灵魂,味道会大打折扣,一般喝“一开”或“二开”(方言)就几乎没有味道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到采茶的季节,母亲都会要求我送她回老家,去打理那片祖辈留下来的茶园,茶季很短,发芽的时候很慢,长大的时候却很快,因此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的茶季是一种辛劳和付出,也是接受对大自然的馈赠,每次冲开母亲炒制的第一杯春茶,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是用心和时间淬炼出来的春天的味道,希望这种手工制茶工艺一直延续下去,也希望这种茶香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褪去浮躁、褪去戾气、感受美好。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黄来斌:老家的那缕茶香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472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