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作者:史光珠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08 14:07:53
  • 被阅读0
  •   陕北大地山丹丹花还正在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我出游来到青少年时就在脑海里打下深刻烙印、一直梦牵魂绕的革命圣地延安。

      那天傍晚时分,我乘火车从鄂尔多斯市来到了延安火车站。

      一路上,我眼望窗外,神情专注,生怕错过了什么美景。草原风光、荒漠地带和农耕景象依次出现,让我领略了自内蒙古到陕北大自然不同的风景。尤其是那昔日的荒山秃岭,而今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而不见一片裸露土壤的黄土高原令我惊愕和感叹。她神奇的变化使我禁不住怀疑自己的眼光和认知。

      看到了火车站那个标志性建筑和上面亲切而似曾相识的“延安”两个字,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种久盼方归的感觉,想急切地拥抱这座城市,感受她昔日的荣光和今日的辉煌,心里默默地说:延安,我终于到来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第一班公交车在晨曦微露时就将我带到了延安市西北方向、离市区8公里的枣园革命旧址。

      离开园时间还早,我就在园门口的小广场和游客们攀谈、踱步。环视周围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和新鲜,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宝贵和永恒,值得珍爱和保护;觉得这里的山山水水散发着一种神奇的魅力,我想把她看个够,看个遍。

      8点钟,园门准时开了,等待了好长时间的游人迫不急待涌入了园门。我也开启了穿越时空、感受改天换地伟大壮举的心路历程。

      我先后参观了基本在一条线上的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等革命旧址,瞻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当天下午去了离延安市40多公里的南泥湾革命旧址。

      所到之处,环境整洁,气氛庄严。游人络绎不绝,神态凝重肃穆。尤其到了景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有的缓步瞻仰,有的急于拍照,有的环视周围,有的互谈感受,然而都自觉排队,井然有序,急而不乱、不挤。

      枣园和杨家岭都是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居住过的地方。狭小简陋的窑洞、干硬单薄的床铺、土气简单的陈设、偏僻静谧的环境,令人唏嘘不已又叹为观止。这里的一切光照千秋、辉映万代。无论放在哪个历史时期,都会使人觉得那窑洞比天堂圣洁,比皇宫高大。普通中见证崇高,艰苦中尽显伟大。这些旧址和遗物, 无不表现出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不畏艰苦的革命斗志。

      那五大书记意气风发迈步向前的雕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流砥柱,激流勇进,敢于扭转乾坤的伟大抱负和历史担当。还有那毛主席种过的菜地、周恩来用过的破旧的纺车、朱德睡过的单薄的床铺、刘少奇用过的熏黄的油灯,还有那“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刻、小石桌、用布写成的奖状……每一件文物都有她那一段段的艰辛而动人的故事。目睹它们使人禁不住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是啊,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于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在此居住,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继续指挥抗日敌后战场并取得了抗战胜利,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并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杨家岭建成中央大礼堂,并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曾经出现在教科书里的、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这首《回延安》,说明了宝塔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早就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心里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宝塔山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它是延安精神的象征,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曾经国民党反动派敌机的狂轰滥炸没能使它消失,沿途的摩崖石刻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和古代先贤的故事。我顺着通向山顶的步道拾级而上,沿途不时有山丹丹花傲然绽放。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激励着我,边休息边前进,终于攀登上了山顶。

      山顶是一大片平地。曾经饱经战火洗礼的宝塔在绿树环绕中巍然耸立,雄姿勃发。山上还有明代铁质洪钟等文物古迹。居高临下,延安城已经换了一副模样,现代化的楼群建筑沿着三角形的沟谷延伸开去,延河水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流去。革命战争年代曾经的地标建筑延河桥横跨在延河之上,还是那么雄伟壮观。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三华里处,背靠垴畔山,面对延河水。她占地面积238亩,主体建筑面积29853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10677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

      门前2.5万平方米的广场中矗立着一尊高8.15米的“毛泽东在延安”的铜像。纪念馆正面墙上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大型浮雕。我们一看到如擎天之柱似的巍巍宝塔和穿城而过的滚滚延河,毛主席和党中央在此战斗生活过的十三个火红岁月。顶部的十三枚勋章,象征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创建的丰功伟业,如日月经天、光照华夏。红色大理石地面,寓意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红色革命。左、右两幅浮雕,形象地说明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既是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民族斗争的出发点。

      延安革命纪念馆开放有《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铸魂—延安时期从严治党》《伟大长征 辉煌史诗》《强基——延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不忘来时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5个大型专题展览。

      馆内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文献和多媒体展示,向我们展示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和成就,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首改天换地的伟大诗篇。这里,您将近距离触摸历史,与那些伟大先辈心灵相通。这里,你将感受到红色力量的坚强信念,你也会看到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愈烧愈旺,革命的高潮在这里一浪高过一浪。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广场前向正在阔步向前的伟人雕像行上了庄重的注目礼,缓步走进庄严肃穆、安静祥和的展厅,逐一浏览完了所有展品。

      当天下午两点半,我坐上了准时发车去延安市东南40公里处的南泥湾的班车。因为交不起高速公路收费而走乡间公路的班车颠簸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来到了南泥湾纪念馆。

      当年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但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也保障了解放区人民丰衣足食。而今,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尽,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已不复存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纪念馆里那时候的实物和图片,还有那些出自画家手笔的劳动场景。

      看着纪念馆前地里黄澄澄、沉甸甸的谷穗,想象的翅膀穿过时空的隧道,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五九旅的官兵“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战斗劳动场面和南泥湾“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丰收景象。

      下午五点多,我们几个自由行又坐上了返程的班车,沐浴着夕阳余晖,沿着蜿蜒起伏的乡间公路 踏上了回市区的路。

      回到住处,我久久不能入眠,辗转反侧,浮想联翩。1935年10月到1948年的这十三个年头,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党和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革命从低潮走向胜利。在那样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用血与火铸造出了革命法宝—延安精神。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朦胧中,那一丛丛、一簇簇的山丹丹花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4582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