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乡土散文:外婆家的小寨

  • 作者:杨镓岭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11-26 11:31:10
  • 被阅读0
  •   文:寒若冰

      我的童年有很多时候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儿时的往事,如烟似雾,随着岁月的流失,已变得一片模糊,而外婆家所居住的小寨,却镌刻在我心灵的记忆里,那里有我童年的足迹,童年的欢乐.

      小寨坐落在一个四面环沟的高台上.沟底一条河道弯弯曲曲自南而北,蜿蜒而去.小寨面积不过百来平方,却居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一条只能容纳一辆老式牛车通过的小街贯穿东西,又把二十几户人家分列两旁.小寨的东边有一个高坡与外边相连,这便是小寨的唯一的出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势.狭窄的街道用不同的鹅卵石,从坡底一直铺到寨子西尽头.斑斑驳驳,离离奇奇,在你的幻想之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虽不富丽堂皇,但有古朴典雅之风.在寨东头有限的空地上,有一盘石碾,安置在一棵粗大的洋槐树下.石碾上那道道痕迹,犹如历史的刻刀在它身上,刻下了小寨人那苦辣酸甜的艰难岁月,那条条缕纹犹如一部历史的经典,记载了小寨人那悲欢离合的苦难经历.在我的记忆里,小寨上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屋和堂皇的门楼,连瓦房都是凤毛麟角,麦草房却成了这里独特的一景.

      寨西头那口老井,像慈母一样,用它那有限的乳汁哺育了小寨上一代又一代人.在老井的一边,有一棵古老的皂角树,它的年龄已无从考证.树上枝干交错,密叶层层,犹如一把巨伞,遮天蔽日,覆盖着树下突兀出去的一块十几平方的空地.

      站在树下,遥遥南眺,蜿蜒起伏的万安山脉,像巨龙腾飞云海;极目西望,依稀可见的桑林祈雨台,如客轮停泊海面;侧转回顾,漫无边际的千里跃野,似彩色泼洒画卷;俯视眼底,弯弯曲曲的河身古道,似银蛇浮游草坛.

      每当朝霞似锦的清晨,漫步此地,那湿润的晨风带着泥土的芳香,裹着禾苗的清香,不时阵阵扑鼻而来,一种奋发向上之情,油然而生。

      每当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傍晚,金色的余辉,把河道上的鹅卵石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有一座金山和银山……”

      炊烟散尽,夜幕轻垂,那些“玩趣犹未尽,撒野不知归”的玩童,早已对小寨上的旮旮旯旯失去了兴趣,而小寨以外的沟沟壕壕对他们却充满了诱惑.听,一位母亲又站在了那块空地上,用她那抑扬顿挫的韵律,呼唤着儿子的归来.顿时,河身古道的旮旮角角都响起了那悠扬的似吟如唱的余音:“回来吧……吃饭喽……吃饭喽……”听着这深情中充满疼爱的声音.一股暖流便会涌遍你的全身.我也曾不知让外婆用这种声音唤回过多少次?

      最使我值得留恋的则是小寨周边.那些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的洋槐树。阳春三月,槐花如雪,那一簇簇,一串串坠满枝头,树上树下简直成了我们玩童的世界,有人上树折枝,有人树下捋花,抓一把槐花,填进贪婪的小口,那甜丝丝,香喷喷的滋味,直冲肺腑,来不得细嚼,便吞了下去。我吃过外婆给我做的蒸槐花,炒槐花,还有那喷香可口的槐花油饺子和槐花饺子。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真可谓一顿美味佳肴。

      小寨景美人更美,那淳朴的民风,憨厚的性格,浓浓的乡情,一览无余的表现在他们的好客和邻里交往上。不管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办事路过的乡民,只要是在饭市的时候,他们都会热情地召唤你回家作客,一碗红薯汤,两个花卷馍,会使你产生一种游子归来的亲情,乡邻之间在劳动之时,工具欠缺,不论谁家的,只要闲着,进门拿起便走。一瓢白面,半碗小米,借了未还,也从未人计较。在这点点滴滴之中,孕育出高尚品德,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甚至影响了我整个人生。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如今我已到了儿女双全的不惑之年,小寨也随着今日的经济腾飞,已变成历史的遗址。但每当我想起儿时小寨上的那一幕幕往事,心里便会产生一缕缕悠悠的眷恋。每一次到外婆家串亲,我总要到小寨的遗址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试图找回来儿时的欢乐和幸福。哦!外婆家的小寨,那寨,那景,那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乡土散文:外婆家的小寨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1797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