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那个年代,中学比较少。我的母校虽然位于半山区地带,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们整个公社下半片(全公社分为上下两大片)唯一的一所中学,覆盖下半片十多个村子的学生。
1950年建校时,校址选在了我们下半片最大的村子-上石村。村外的东南方向有座"四郎"古庙,在新中国成立后,破除一切封建迷信,所以就在此庙的基础上扩大地盘改建学校。起初学校小,也没有用庙中的大殿,只是换掉了庙门楼上的招牌,冠以"上石中学"名称。
后来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面积也逐步地增大,校门外的陡坡也修得平坦了,校门由偏右向左移了十来米到了中间部位。我在校读书时,学校大约有40亩大,有窑洞、教学房、六、七幢,共六、七十间之多,年级设有小学和中学。八O年始中学由2年制升至为3年制,共有学生五六百名。学校设施在当时还是挺不错的。虽说没有城市学校洋气,可我们的空气清新无噪音,环境优雅很静谧,是一所理想的学习园地。可惜我半途而废了!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下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了,先撤掉了中学,后来小学也停教了,现已变为一片农耕之地。虽然学校已废弃,但我依然想着它、念着它、爱着它……
近些年微信上流行各种群,朋友群、同事群、家庭群、战友群、同学群等等。我早就有建群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近两年群又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同学群,因聚会而出现了各种不良现象,声誉很不好,但我建群之心不灭。人家可能都是大学群,都是干大事的。人有钱了心思就复杂了。我们这些没有高学历的平凡人,活得都比较简单。我们建群搞正能量的活动,不会有什么怪象的。
四月份我们三位发小同学视频聊天,我顺势起了建群的念头,当时的想法是,最多邀上十名左右志同道合的同学,成上一个小圈子,乐呵乐呵。就称群为"上石发小同学群"。随着几位热心同学的帮忙,志同道合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超出了当时的初想。
当群内有将近二十人时,有同学就建议我召集大家聚一聚。我想我们不能光是吃饭,我们要搞有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要有足够的联谊时间,回忆的场景,才能更好地勾起同学们的情谊。于是我就确定教师节举行"饮水思源-追寻母校"活动。尽管我们没有高的学历,但我们毕竟是上过学、读过书的,那我们就不能忘了根本,尽管我们的学校已废弃,我们还要追寻它、看望它,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母校!或是初始的母校!
到教师节期间,群内人数已达四十余人,我就修改群名为"上石中学初级同学群"。报名参加活动的有三十余人,由于教师节是礼拜五,我们这群老同学现在还要照看隔辈的"小同学",故活动推迟两天,改到周末的9月12号。通知上午10点到校,同学们的时间观念还是很强的,也可能是同学们对母校还是有一定感情的,都很准时。我邀上我的朋友,业余摄影师,背上不错的拍摄器材,驱车赶往我的母校。除去临时不能到场的几位同学外,大家都已到齐。
我们的活动仪式开始。首先为我们已故的老师和同学行默哀礼。随后我给大家讲了我们追寻母校的意义:学校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生的第一个摇篮,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基地。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又不约而同地走向这个温馨的摇篮,我们在此相遇,相识、相帮、共同关注,相互滋润,又从这个共同之处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果没有这个初始的大本营,我们何曾有现在各行的精英,又何曾有我们追忆的小学生时代,更不曾有我们连绵不断的缘分和互相牵挂的情谊,何谈我们现在的同学群。所以说校园不但是我们的起根发苗,还是我们纯朴学友情的见证和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追寻母校,回忆母校,更是加深同学情的一种怀旧体现。
同学们,当年我们因校园而识,今天我们又在校园而缘,愿这个"缘"如涓涓流水,永不干枯!
当同学们游校时,心情是复杂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母校不壮大的,可我们的母校竟然停教废弃了,同学们能不伤感吗?只有在残破的教室间、树木杂草中寻找着,过去儿时的美好校园情景。本来我们计划在学校举行娱乐活动,限于现状没有多的逗留,只好把活动转移到饭店进行。
同学们到了饭店,一改学校时的悲观情绪,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了,互相吐诉着这匆匆而过的几十年……
我开始为同学们讲群的含意:我们由当年校园的小学生到现在网络的爷爷奶奶群,我们情未减、谊未变。我们名为同学群,实际是个团体,是个大家庭。可以在群里谈心论事,诉说忧愁,也可分享快乐。我们可以视群为心灵的港湾,知识的海洋,更是开心的驿站。我们可以在群里说现在,谈将来,更多的是回忆发小时候的快乐趣事!追忆这失联的几十年光阴,珍惜这剩余的宝贵时间。我们要团结一致,文明交流,做些有意义的事,搞些有正能量的活动。维护好这个延续情谊的同学群,让这个群为我们的情谊再添一笔重彩!
因为同学情谊早于战友、朋友、同事情谊,可见同学历史之长,让这个历史伴随我们终生吧!
紧接着自娱自乐,有才艺的同学为大家献艺增加气氛。李广元同学一曲嘹亮的歌声让大家激情澎湃,刘雪亚同学的一板秦声飞扬把大家听得如醉如痴,场面非常喜庆、欢乐,气氛已达到了高潮。我怕影响了同学们高昂的情绪,便悄悄地去到后边的餐桌上,展开我准备好的大红瓦当宣纸,写我为这次活动撰的一副长联:
少小同窗乐淘淘,以书相识在校园,八十年代失联;
中年好友喜洋洋,以网互联在微信,四十年后相聚。
宴席之际刘永放同学、刘小生同学、刘亚梅同学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把宴会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尤其是刘永放同学,表达出了同学们四十年的思念之情,说出了群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使同学们架起了联络沟通的桥梁。同学们热情高涨、激情四射,兴奋的连大餐都没心思吃了!女同学的餐桌几乎还是满碟满碗。大家手舞足蹈、欢歌笑语,一片团结友爱,喜庆祥和的场景。
同学们相互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最后在大合影中落下了难忘的帷幕。同学们恋恋不舍的一一告别:
四十年的未见半天了,
几小时的相聚贵如金。
虽然完美很成功,
未曾尽兴有遗憾。
同学情谊深似海,
把它珍惜记在心。
见亦难 !别亦难!
期待相见在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