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大理古城“扫街”(散文)

  • 作者:荷锄叟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2-17 19:13:40
  • 被阅读0
  • “扫街”是摄影界的专用术语,也就是拿着相机去街上抓拍,得什么拍什么,无论人物还是建筑、事物,记录风土民情,反映市井生活,留下永久印记,只要是街头所见所闻,只要是你感兴趣,都一律收入镜头。游览大理古城,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扫街”了,只可惜,我在这方面经验欠缺,平时极少涉足,很不专业,“扫”得不好,权当游历记录了。

      7月23日,大暑节气后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向云端”之行出来一周的时间里,非常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我们环洱海一路走来,中午一点钟左右,来到大理古城脚下。

      大理古城是唐代南诏王的都城,而大规模构筑城池的记录,却只能追溯到大明洪武十五年,因而,整座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不过,就大理古城的历史源头,可以回溯到西汉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9年,距今已经两千一百多年了。元封是汉武帝的第六个年号,这一年他48岁。这一年,大汉帝国多处用兵并连奏凯歌。西征,大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东进,开大汉海上作战的先河,水路并进,消灭了朝鲜卫氏王朝,在朝鲜设立四个郡;南下,与古滇国作战十余次,让滇王俯首称臣,并在大理古城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时已过午,我们决定,不进饭店里吃饭,坐下来太浪费时间,不如在街边买点特色小吃,边走边吃,边走边看。停下车子,找到入口,黑色大理石门额上行书“洱海门”三个鎏金大字,遒劲有力;门楼题字“玉海鉴苍”是篆书,白字红底,格外醒目。这里应该是古城东门,因为古城夹在苍山洱海之间,建在点苍山“十八溪”冲积扇的斜坡上的,苍山在西,洱海在东,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故而为东门。

      古镇已经去过不少,大多商业开发利用变了味道,这里也并不例外。石板的街道还算宽敞,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大概是中午的原因,太阳又直晒着,游人并不算太多,倒也少了些如成都锦里般比肩接踵的拥挤,也没有宽窄巷子大呼小叫的喧嚣。饰品店铺里的小姑娘坐在桌子后面,也不主动招呼游人,懒洋洋地支应着,倒是背着大竹筐、提着大竹蓝的老大妈,主动凑过来,问她要不要李子,熟透了的。

      一大早出来,已经走过了大半个洱海,此时肚子里早已空空如也,是该补充些食物的时候了。街边小吃摊也不少,都写着“正宗”“原味”“特色”的字样,我们奔着一个“香软糯烧饵块”摊子过来。啥叫烧饵块?没吃过,不知道。其他地方没见过,而这里的摊位几乎家家都有,不但有饵块,还有饵丝等,莫非与洱海有关?别处没有的,就是当地的特色,就吃它了。

      做饵块的是个小姑娘,瓜子脸,黄头发,眉清目秀,淡施朱唇。见我们前来,并不过分推介,问清楚我们要什么以后,便专心致志制作,即使是发现了我在拍照,也没有拒绝或忸怩的意思,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我于是又将镜头拉近些,拍下一张特写。她很专注自己的工作,皮肤白净,衣饰简洁得体。据说,“扫街”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拍街头的时尚女子,这多收会让人产生春熙路“牵手门”的联想,拍摄时内心自然是惴惴的。

      所谓烧饵块就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在这里的摊位上多为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软黄,然后涂上酱料,加上萝卜、蔬菜等馅儿料,卷起来即可食用的小食品,有点像北方的煎饼果子,但比起煎饼果子来,饵块要袖珍得多,馅料等也没有煎饼果子那么实惠,这种食物在云南几乎到处可见。

      石板的街道由东向西,笔直而通透,一眼就可以看到尽头的苍山,苍山上永远笼罩着的浓厚的白云,有时候太阳的光辉需要从白云下面透过来,而苍山却更加苍茫了。走在街道上一路上坡,让人觉得,只要这样走下去,最终会爬到苍山顶上去了。

      人不多,店铺却总是挤挤挨挨。家家店铺的门前都种植着各色花卉,而以三角梅为最多。三角梅的藤蔓顺着墙角向房顶上攀爬,一直攀到二楼的小窗棂上,然后盛开出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的三瓣小花。这些既像花又似叶的花朵聚集在一起,如火如荼,形成蔚为壮观气势,而后,像瀑布流水那样,一股脑倾泻下来,让走过店铺门前的游客,冷不防浇了一身。

      好在我们并没有一味沿着石板路一路前行,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折而向左,也就是向南,向五华楼方向。这里是大理古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文物古迹保存最集中的地方。

      五华楼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许多大理的古城推介资料里,都有五华楼的图形。这座楼跨街而建,高二十多米,为四层建筑,第一层是台座,下设拱形门洞,上面三层为楼,是古代大理(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最后遗存是明代初年所建,然而,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除了,今日所见五华楼,是1998年的重建了。登上五华楼近十米的台基,向南门遥望,一色青瓦屋脊前遮后盖,绿树掩映中的街巷,人头攒动,如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图卷。回首西面的苍山,米黄色的崇圣寺三塔如在眼前了。

      过文献门,来到总统兵马大元帅府。大元帅府原为云南提督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咸丰六年,由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各族人民反清起义军攻下大理,建立政权,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从而改提督府为元帅府,目前这里充分开发利用为大理市博物馆。元帅府对面的广场上,有一尊金光灿灿的解放军战士的铜像,戴钢盔,披鹤裳,双腿微跨,手握钢枪,侧着面庞,时刻巡视着这块富庶的宝地。

      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

      南城楼是大理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也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门额的大理石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亲笔题写的。“大理”原为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紧靠着南城楼的砖墙,有四块石碑,“大理城”“大里程简介”“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和“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大古都”等,都是大理石的碑面,在大理古城,怎么会少得了大理石呢。

      心里惦记着崇圣寺三塔,从南城门原路返回洱海门,去崇圣寺。

      
    【审核人:站长】

        标题:大理古城“扫街”(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3088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