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一条气势磅礴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江水波涛汹涌,浩浩荡荡地奔向水天一色的东海。登锁江楼塔纵目远眺日夜奔流不息长江壮观景象,巍峨迤逦庐山轮廓清晰可见,远山近黛,风光秀丽。
锁江楼塔地处九江市区滨江东路,九江长江大桥西面,浔阳楼以东,正是长江中下游的九江段水天宽阔地段,激流汹涌的江水,在九江拐一个湾浩瀚东流,而流经锁江楼之处,江岸突起跃出江面三十多米,素有“楼下波涛聚九江”之称。长江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一旦汛水期,被阻洪水冲垮江堤,洪水泛滥成灾。水患无穷,九江民众经常被肆虐长江洪水所害苦不堪言,治理水患,也成为九江历代官府的头等大事。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用铁牛镇水,在锁江楼旁铸有四只铁牛。
五百多年前,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奉天承运,一纸红头文件,吴秀担任郡守知府。明朝知府为正四品,相当现在地市一级行政首长,位居九江一把手,治理水患同样摆在这位新上任领导吴秀的面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吴秀,江苏吴江震泽人,明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出任九江知府期间,为官一方,疏通沟壑支流,开凿一条贯通市区的龙开河流入长江,造良田三千顷。古代以水运交通为主,龙开河成为九江内河湖泊沟通长江水系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浔阳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埠,长江航运的发达,明代龙开河两岸商埠码头林立,经济繁荣昌盛,使这个港口空前繁荣起来。龙开河入江口乃至沿河上溯几里路,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与之毗邻的湓浦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古浔阳城西成为城市的重心,四方行商云集九江,东西商船汇聚河口。童年的记忆里,曾几何时,龙开河码头千帆林立,新老桥上熙熙攘攘繁华似锦。河两岸翠柳低垂,莺歌燕舞,街市酒肆林立,热闹场面堪比南京的秦淮河。
龙开河在六百多年后,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也到来众多负面清单,没有有效监督政府官员机制,在利益驱动下,九江近几十年主政的官员前腐后继,龙开河冬季由于工业排水,在枯水期污泥浊水也带来环境的污染,为了提升所谓城市经济效益,这位主政九江腐败官员不是顺势疏通引导,清澈见底龙开河无情被填埋,取而代之为九龙街一排排商品房。九江一到丰水期内涝成灾。一疏一堵,功过是非昭然揭示。
吴秀到任后另一个举措,他经过充分的调研,为锁住长江兴水患的孳龙,永保风调雨顺。在离长江仅三米远的回龙矶高坡上建一座锁江塔。吴秀知府带头捐款,当建塔的消息一经传出,百姓踊跃捐款,数额最大的有钦差员外郎柯有裴,乡宦蔡延臣。民间一直传说知府吴秀在建好锁江塔后,又乘势建造一座楼供百姓休闲,而建楼缺少木材,吴秀站在城东北锁江楼旁的回龙矶上告诉同僚,建塔所需的圆木尚未解决,如象东林寺般有个神运殿就好。数日后,二百多根圆木顺江漂浮而来,解决了建楼木材燃眉之急。
吴秀汇集高师名匠,历时十八年,并铸铁牛四条护卫,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楼塔配阁与轩组成一体,相映异彩。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所谓锁江楼、锁江楼宝塔,顾名思义,锁住不驯服的江水。楼塔落成,百姓奔走相告,成为九江百姓休闲又一大景观之地。
锁江楼最初的名字“江天锁匙楼”、塔名为“文峰塔”、又叫“回龙塔”。世事沧桑,风风雨雨,楼塔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战乱的洗礼。五百年前这组古建筑,塔楼相映,蔚为壮观。但四条铁牛虽围住楼、塔,可并没有把孳龙锁住,恰恰相反,这组古建筑自己却经历了无数次凄风苦雨,屡遭劫难。
公元1606年8月7日深夜,九江发生地震,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地动山摇,江水掀起七、八丈之高,江边岩基石崩溃,锁江楼及两条铁牛坠入江中,锁江塔和另两条铁牛幸存。
清末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激战,楼塔与两条铁牛遭炮火,铁牛与楼又一次被毁,唯锁江楼塔仍象巨人一样,屹立于长江之滨回龙矶上。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炮舰抵达九江水域,见锁江楼塔傲然而立,便向宝塔猛烈炮击。宝塔象不屈的民族一样,炮火轰不倒,岿然不动,但锁江塔也留下了三个弹孔,最大一米多,并向江边倾斜了近一米。
建国初期,九江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锁江楼塔,对濒临崩塌的回龙矶岸进行了护坡加固。
锁江楼塔处在长江堤岸与滨江东路狭小地带,每回上街都要经过这些名胜古迹,偶尔也前往江畔散步经过锁江楼塔,目光深情地飘一眼一晃而过。因为规模小,还有收取高昂的门票,还从未入内游览这座身边的人文景观锁江楼塔,更对这座古老楼塔过去今生一无所知。曾经写了浔阳楼、琵琶亭、浪井的游记散文,却没有写锁江楼塔文章。今年春天携小朋友在打造好国家长江公园游玩,刚好带了相机,便欣然入锁江楼塔参观拍照,谁知楼塔正在整修未能如愿入内拍照打卡。
我一直惦记入楼塔参观,公元202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风尘仆仆来九江市考察调研,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在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锁江楼塔以崭新面貌出现总书记的面前,浔阳江畔所有名胜古迹焕然一新。
夕阳收尽最后一抹霞光,融入灯火辉煌的浔阳江畔,一轮明月高悬锁江塔夜空,黄昏散步经过锁江楼塔,趁兴进入灯光通明的楼塔。当年悬挂在此对联“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依然光彩照人。锁江楼塔是一座有明确纪年的明代风水塔,具有明代楼塔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明代楼塔的珍贵的资料。步入夜色朦胧中飞檐走壁古香古色朱红大门,行走十多米至锁江楼,楼共三层,现为九江人文景观展馆。
夜登锁江楼,自然观赏不到远山近水,匡庐早已经被现代高楼大厦所阻隔。登楼四顾,长江中最长九江大桥如同天上银河璀璨,两岸的灯火连成一片,京九铁路是横贯大江南北交通大动脉。
出锁江楼,沿江回廊至相隔几十米锁江塔,塔壁在灯光映衬下呈银灰色,环塔一周,塔身为石雕砖结构,六面锥状,共有七层,高三十五米。仰望高塔,每层塔的翘角檐边都悬一铜质风铃,全部建筑为古代青色厚砖砌成。塔内各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顶,远观楼塔浑然一体。夜色深邃,也就没有攀登锁江塔。
锁江楼塔历经风雨侵蚀,战乱洗礼,地震摇撼,仍然巨人一般岿然耸立浔阳江头,不畏狂风暴雨,千百年来,江水滔滔,风雨不动安如山。那挺拔雄姿的锁江塔坚如磐石,不正是英勇不屈九江人民,哨兵一样守护美丽的家园。
锁江楼塔地处九江市区滨江东路,九江长江大桥西面,浔阳楼以东,正是长江中下游的九江段水天宽阔地段,激流汹涌的江水,在九江拐一个湾浩瀚东流,而流经锁江楼之处,江岸突起跃出江面三十多米,素有“楼下波涛聚九江”之称。长江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一旦汛水期,被阻洪水冲垮江堤,洪水泛滥成灾。水患无穷,九江民众经常被肆虐长江洪水所害苦不堪言,治理水患,也成为九江历代官府的头等大事。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用铁牛镇水,在锁江楼旁铸有四只铁牛。
五百多年前,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奉天承运,一纸红头文件,吴秀担任郡守知府。明朝知府为正四品,相当现在地市一级行政首长,位居九江一把手,治理水患同样摆在这位新上任领导吴秀的面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吴秀,江苏吴江震泽人,明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出任九江知府期间,为官一方,疏通沟壑支流,开凿一条贯通市区的龙开河流入长江,造良田三千顷。古代以水运交通为主,龙开河成为九江内河湖泊沟通长江水系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浔阳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埠,长江航运的发达,明代龙开河两岸商埠码头林立,经济繁荣昌盛,使这个港口空前繁荣起来。龙开河入江口乃至沿河上溯几里路,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与之毗邻的湓浦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古浔阳城西成为城市的重心,四方行商云集九江,东西商船汇聚河口。童年的记忆里,曾几何时,龙开河码头千帆林立,新老桥上熙熙攘攘繁华似锦。河两岸翠柳低垂,莺歌燕舞,街市酒肆林立,热闹场面堪比南京的秦淮河。
龙开河在六百多年后,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也到来众多负面清单,没有有效监督政府官员机制,在利益驱动下,九江近几十年主政的官员前腐后继,龙开河冬季由于工业排水,在枯水期污泥浊水也带来环境的污染,为了提升所谓城市经济效益,这位主政九江腐败官员不是顺势疏通引导,清澈见底龙开河无情被填埋,取而代之为九龙街一排排商品房。九江一到丰水期内涝成灾。一疏一堵,功过是非昭然揭示。
吴秀到任后另一个举措,他经过充分的调研,为锁住长江兴水患的孳龙,永保风调雨顺。在离长江仅三米远的回龙矶高坡上建一座锁江塔。吴秀知府带头捐款,当建塔的消息一经传出,百姓踊跃捐款,数额最大的有钦差员外郎柯有裴,乡宦蔡延臣。民间一直传说知府吴秀在建好锁江塔后,又乘势建造一座楼供百姓休闲,而建楼缺少木材,吴秀站在城东北锁江楼旁的回龙矶上告诉同僚,建塔所需的圆木尚未解决,如象东林寺般有个神运殿就好。数日后,二百多根圆木顺江漂浮而来,解决了建楼木材燃眉之急。
吴秀汇集高师名匠,历时十八年,并铸铁牛四条护卫,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楼塔配阁与轩组成一体,相映异彩。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所谓锁江楼、锁江楼宝塔,顾名思义,锁住不驯服的江水。楼塔落成,百姓奔走相告,成为九江百姓休闲又一大景观之地。
锁江楼最初的名字“江天锁匙楼”、塔名为“文峰塔”、又叫“回龙塔”。世事沧桑,风风雨雨,楼塔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战乱的洗礼。五百年前这组古建筑,塔楼相映,蔚为壮观。但四条铁牛虽围住楼、塔,可并没有把孳龙锁住,恰恰相反,这组古建筑自己却经历了无数次凄风苦雨,屡遭劫难。
公元1606年8月7日深夜,九江发生地震,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地动山摇,江水掀起七、八丈之高,江边岩基石崩溃,锁江楼及两条铁牛坠入江中,锁江塔和另两条铁牛幸存。
清末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激战,楼塔与两条铁牛遭炮火,铁牛与楼又一次被毁,唯锁江楼塔仍象巨人一样,屹立于长江之滨回龙矶上。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炮舰抵达九江水域,见锁江楼塔傲然而立,便向宝塔猛烈炮击。宝塔象不屈的民族一样,炮火轰不倒,岿然不动,但锁江塔也留下了三个弹孔,最大一米多,并向江边倾斜了近一米。
建国初期,九江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锁江楼塔,对濒临崩塌的回龙矶岸进行了护坡加固。
锁江楼塔处在长江堤岸与滨江东路狭小地带,每回上街都要经过这些名胜古迹,偶尔也前往江畔散步经过锁江楼塔,目光深情地飘一眼一晃而过。因为规模小,还有收取高昂的门票,还从未入内游览这座身边的人文景观锁江楼塔,更对这座古老楼塔过去今生一无所知。曾经写了浔阳楼、琵琶亭、浪井的游记散文,却没有写锁江楼塔文章。今年春天携小朋友在打造好国家长江公园游玩,刚好带了相机,便欣然入锁江楼塔参观拍照,谁知楼塔正在整修未能如愿入内拍照打卡。
我一直惦记入楼塔参观,公元202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风尘仆仆来九江市考察调研,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在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锁江楼塔以崭新面貌出现总书记的面前,浔阳江畔所有名胜古迹焕然一新。
夕阳收尽最后一抹霞光,融入灯火辉煌的浔阳江畔,一轮明月高悬锁江塔夜空,黄昏散步经过锁江楼塔,趁兴进入灯光通明的楼塔。当年悬挂在此对联“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依然光彩照人。锁江楼塔是一座有明确纪年的明代风水塔,具有明代楼塔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明代楼塔的珍贵的资料。步入夜色朦胧中飞檐走壁古香古色朱红大门,行走十多米至锁江楼,楼共三层,现为九江人文景观展馆。
夜登锁江楼,自然观赏不到远山近水,匡庐早已经被现代高楼大厦所阻隔。登楼四顾,长江中最长九江大桥如同天上银河璀璨,两岸的灯火连成一片,京九铁路是横贯大江南北交通大动脉。
出锁江楼,沿江回廊至相隔几十米锁江塔,塔壁在灯光映衬下呈银灰色,环塔一周,塔身为石雕砖结构,六面锥状,共有七层,高三十五米。仰望高塔,每层塔的翘角檐边都悬一铜质风铃,全部建筑为古代青色厚砖砌成。塔内各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顶,远观楼塔浑然一体。夜色深邃,也就没有攀登锁江塔。
锁江楼塔历经风雨侵蚀,战乱洗礼,地震摇撼,仍然巨人一般岿然耸立浔阳江头,不畏狂风暴雨,千百年来,江水滔滔,风雨不动安如山。那挺拔雄姿的锁江塔坚如磐石,不正是英勇不屈九江人民,哨兵一样守护美丽的家园。